省級品牌和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工程、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化學、會計學。
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
壹級學科為省重點(培育)學科: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壹流學科:教育學、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二。江蘇理工學院簡介江蘇理工學院是壹所省屬全日制普通高校,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三角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江蘇省常州市。學校創建於1984,歷經常州職業師範學院、常州技術師範學院、江蘇技術師範學院,於2012更名為江蘇理工學院。學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單位、“服務國家特需人才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全國首批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重點建設基地和江蘇省首批決策咨詢研究基地。
學校占地面積近1.5萬畝,建築面積50多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3億元,中外文藏書1.6萬冊。有機械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育學院等265,438+0個教學科研單位。有許多行業學院和研究所,如新能源汽車學院、醫療設備學院、劉海粟藝術學院和趙元任語言文化傳播學院。本科專業58個,機械工程、環境工程招收碩士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國際學生120余人。現有教職工1.400余人,專任教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專任職稱教師1人,博士學位教師380余人,研究生導師1.70余人,聘請學術和產業領域知名專家65438人。多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或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特聘教授、江蘇省名師等榮譽稱號,100多人被批準為“333工程”、“藍色工程”等江蘇省中青年科技帶頭人、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以能力為導向、以類型培養”的人才培養理念,以行業和產業設置專業布局,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置人才規格,以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設置教學內容,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目前有教育部產教創新基地合作項目、全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等省級以上人才培養項目(基地)20余個,國家特色專業、國家優質資源等省級以上品牌專業、精品課程20余個,獲得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19項。學生在“小平科技創新團隊”、“挑戰杯”全國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銀獎、“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大賽壹等獎等省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1000余項。建校以來,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6萬多名畢業生,培養了數萬名中高職教師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學校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發展特色,優化學科結構,加強應用研究,形成了環境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教育學等壹批領先學科,打造了“資源循環利用”、“職業技術教育”等學科亮點。目前,江蘇省重點學科(培育和建設)7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等省級以上學科科研平臺近20個。近五年來,學校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00余項,包括國家科技支撐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橫向科研項目700余項,科研經費近3億元。獲得省級科研成果獎50余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370余項。
學校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資源、技術優勢,加強智庫建設,推進與行業、企業的工程技術協同創新,加大行業從業人員技術技能培訓,註重地方文化的傳承創新,深化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社區)的多層次合作,與省內外10多個市、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與行業協會、知名企業和院校建立了150多個產學研基地和40多個研究機構,與地方政府部門建立了常州產業研究院、常州名人研究院、常州青年心理研究與指導中心,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大力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辦學理念、標準和資源,著力打造中德合作的國際化辦學特色。與德國、美國、英國、韓國、烏克蘭、以色列、哈薩克斯坦、澳門、臺灣省等國家和地區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關系。每年派專家學者到德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進行考察或交流,聘請100多名外籍教師從事教學和科研活動。目前招收韓國、俄羅斯、中亞國家留學生。
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江蘇省高校和諧校園”、“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