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揭露了壹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1,王鎮將軍臨終時說:沒有宣傳進藏的英雄連隊,是他壹生的遺憾。1950根據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決定,人民解放軍分四路進藏。我軍第壹團第二軍奉命派出壹支騎兵加強連隊進軍藏北,承擔偵察設站任務。七個民族的136官兵,終於越過萬山鼻祖昆侖山,進入藏北高原。第壹個連在冰雪嚴寒的高原上被切斷了補給,陷入絕境。被鐵的紀律束縛:寒不能住廟,饑不能買民食。在高山病的侵襲下,先後有63人死亡。他們的經驗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而這支英雄的進藏先鋒連,是壹支以國民黨起義官兵居多的七個民族組成的特殊隊伍。
2.新疆大規模援藏——托管西藏阿裏地區10年。我國各族群眾對中東部省市援藏工作並不陌生,但對新疆各族幹部群眾援藏阿裏工作卻知之甚少。
20世紀70年代,根據中央指示,新疆對西藏進行了大規模的援助——托管西藏阿裏地區10年。在此期間,許多幹部和大學生報名加入了援藏隊伍。他們把黨的溫暖、政府的關懷、新疆各族人民的兄弟情誼和現代文明帶到了高原。在此期間,他們要註意建設,維護政權和穩定,也要每年進行平叛,以確保廣大農牧民的安全。
3.新疆部隊守衛阿裏邊防60年。由於阿裏地區的特殊情況。地理上和民族上是西藏的壹部分,但從交通和物資上來說,靠近新疆更方便。所以從解放到現在,新疆部隊壹直駐紮在阿裏1000多公裏的高原邊防。
(二)該劇歷時三年,劇本紮實,拍攝難度極大。
這部劇是跨時代劇,也是多民族劇。主要講述兩代人的故事,涉及很多復雜的服飾和場景。西藏既有南疆風情,也有阿裏風光。按照電視劇制作行業的說法,這是壹部“苦情劇,成本很高,也不刁鉆”。在電視劇的籌備和拍攝過程中,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創造了自己的行業特色。
1,采訪100多人,劇本素材豐富,劇中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原型。為了真實反映新疆與阿裏的關系,特別是新疆對阿裏的支持和幫助,以及兩地的國防、政治、經濟、情感關系,我們分會從2008年底開始策劃,從2009年初開始邀請內地的編劇、導演及相關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的調研和采訪進行劇本創作。
該劇主創人員已由3-7人進行。經過兩次采訪,前後三個多月,100多次采訪,他先後到西藏、甘肅、陜西、山西、湖北、江蘇等省市,采訪公司依然健在的英雄和新疆援藏幹部。
2.這部劇體現了中宣部倡導的“走基層,改作風,改文風”的精神。170多人在高海拔缺氧的昆侖山拍攝了壹個月,創造了奇跡,遇到了新疆30年不遇的冬天,拍攝很辛苦。
該劇是壹部展現新疆各族軍民解放、保衛、建設阿裏的時代劇。是不可多得的促進國家統壹和民族團結的佳作,追求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所以我們認為應該將劇中人物融入劇情時代,還原歷史場景。也需要全體演職人員用真情奉獻,用激情創作,走賢聯當年走過的路,上高海拔的昆侖山去拍攝,去追求真實。
該劇於10月10在距離烏魯木齊10公裏的昆侖山下的葉城縣開演。經過108天的艱苦拍攝,於今年在距離葉城1200公裏的天山峽谷和靜縣完成。
從劇組119年10月29日去昆侖山開始,劇組在昆侖山海拔3900-5100米的高原上拍攝了整整壹個月。很多船員壹直承受著缺氧帶來的諸多不適,以及看到壹批批工作人員因身體不適被送下山的心理壓力。這個劇組還獲得了很多媒體賦予的“英雄攝制組”的稱號。(在劇中演員的挑選上,幾位著名演員因為要去南疆拍攝,特別是昆侖山,拒絕簽約。)
由於該劇是跨代劇,涉及場景多,不可能壹次解決所有場景問題,所以劇組要多次轉場,從烏魯木齊到葉城,再到昆侖山葉赫兵站,再到靜態轉場,往返距離超過5000公裏,給劇組造成了很大壓力。
在和靜山區拍攝,遭遇新疆三十年不遇的冬天。當時攝制組近200人在零下20-30度的嚴寒天氣下早出晚歸。
3.再現新疆阿裏,邀請3000公裏外的阿裏高原群眾演員。
電視劇拍攝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體現西藏阿裏的民俗風情,劇組兩次邀請阿裏的群眾演員。其中,30多名藏族群眾演員是專門從距離阿裏地區首府近1000公裏的改則、措勤兩縣邀請到3000多公裏外的新疆和靜縣參加拍攝的。
真實的人、事、情。
該劇是新疆迄今為止投資最大的壹部劇。故事取材於50年代的西藏阿裏(解放軍西北軍18軍早期入藏的故事,請再核實壹遍)。講述了以車青雲、喬阿妹、李為代表的兩代人的情感糾葛、喜怒哀樂、屈辱與負擔,著重表現了新中國成立後壹代、二代人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對理想和事業的追求、對家庭和愛情的渴望以及他們的奉獻精神。兩代人的青春,兩代人的情感,兩代人的大無畏冒險精神,令人感動。該劇力求真實再現歷史,劇本創作接受了100多人的采訪。劇中主要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內容充實豐富,情節復雜曲折,人物形象生動逼真。長期在阿裏工作的少將袁國祥說,《雪浴昆侖》是反映西藏阿裏和平解放60周年最全面、最深刻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
李實單仁造型百變
在《雪浴昆侖》中,單仁飾演頭號大反派盧文軒。劇中與車青雲的扮演者劉軍連長和喬阿妹的扮演者唐棣有壹段感情糾葛。最終,同樣擔任國民黨情報任務、情場失意的盧文軒走上了反正義的不歸路,成為破壞統壹敵對勢力的馬前卒。此外,在劇中,單仁的造型多變,性格多重,有孤獨的商人,有國軍間諜,有來自藏南的中情局間諜,有盤踞在邊境地區的土匪頭子,有淒苦孤獨的朝聖者等等。他的性格時而浪漫多情,時而保守執著,時而狡詐殘忍。壹部戲中壹個角色的變化如此之多,足以讓觀眾在為他深厚的藝術功底歡呼的同時大飽眼福。這也將是單仁藝術道路上的經典壹筆。該劇中復雜的人物形象絕對不同於單仁在《槐花》、《隋唐英雄傳》、《兒女仇人》等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再次合作,創造新的。
此次,與著名導演周進行了四次合作。從《井岡山》到《無限的愛》,可以看出導演對單仁的信任,也是對單仁堅持創作的認可。他說:單仁總能通過自己對文學的學習,賦予自己的角色極其豐富的色彩,甚至寫出沈重的場景。這是第壹次和男主角劉軍合作,但他曾經是師弟。戲裏妳們是妳死我活的對手,戲外卻成了最好的朋友和兄弟。除了壹起聊歷史和文學,妳還不斷琢磨對手的每壹出戲。
祖先的精神是堅持的源泉。
為了還原解放軍出兵解放西藏時的真實場景,劇組不僅要深入海拔3900米至5100米的高原,還要面對新疆30年未遇的寒冬,拍攝環境十分惡劣。此外,劇中還有幾場“鬥馬戲”。在高原上騎馬作戰,堪稱生死考驗。演員們幾乎拒絕用替身親自上馬。比賽結束時,劉軍和單仁都受了傷。然而,盡管受了輕傷,他們仍然頑強拼搏,這深深打動了曾多次與合作的著名導演周耀傑。他說:“先輩們的大無畏精神壹直支持和鼓勵著我們,我要向先鋒公司的英雄們和全集團的兄弟姐妹們致敬。謝謝大家。”
雪域丘陵和缺氧高原,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激發創作激情;越能點燃鬥誌;友誼就越深厚。我們有理由相信,用心、用情精心制作的影視作品,壹定會成為經典。大家來關註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