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客體關系的理論觀點對咨詢師的作用有什麽啟發?

客體關系的理論觀點對咨詢師的作用有什麽啟發?

2019 165438+10月9日至10,有幸參加了臺灣省師範大學蔡順良教授關於對象關系的講座。我很驚訝,世界上居然有人能把晦澀的精神分析理論說得如此溫柔迷人。蔡教授也沈浸在自己昂揚的狀態中,也在享受邀請學生講課的過程。這兩天只要有時間就壹直在“消化”老師說的話。總結起來,主要有三點。投射認同,反移情,個案概念化的關鍵點。

首先,投射同壹性

1.什麽是投射同壹性?

投射認同是嬰兒在幻想中把自己無法忍受的、可恨的部分扔在別人身上。通常情況下,別人會很自然地接受寶寶投射的內容,並給予相應的回應。

個體可以預測他人可能的反應,並誘導他人以有限的方式表現或回應個體的人際行為模式。有人際操縱的意思。

投射認同發生在個體內部和個體之間。

2.投射同壹性階段:

投影儀的投影

被投射者的內省認同:* * *振動的認同~與某些客體關系系統的壹致性或互補性。

投影響應:混合投影人的投影內容。

投影儀的自省身份:投影儀早期的對象關系類型驗證被重新確認或修改。

3.投射同壹性的分類

投射同壹性可分為正投射同壹性和負投射同壹性。

自我出生後與客體互動,有足夠多的好體驗,即多壹些好體驗,少壹些壞體驗,使自我與客體的關系得到整合,接受正向投射,完成或修正人生劇本類型。

和對象互動的體驗不夠好,就是好的少,不好的多。有兩種情況:壓迫學生和寵壞學生。壓抑的* * *在自我和客體之間產生了斷裂的關系。糟蹋* * *生產生活融合中的自我與客體的關系。產生消極的投射認同。壞的投射出去,然後接受壞的投射回來。生命劇本的自我實現了。

4.投射同壹性的四個功能

(1)防禦:隔離妳不想要的部分。

(2)溝通的嘗試:為了給接受者施加壓力,讓他體驗曾經有過的感受,讓他被理解,感同身受。

(3)與對象建立聯系:在足以接受投射的分離中與接受者互動,允許投射中的壹些誤解,培養壹致感。

(4)作為心理變化的壹種方式

5.治療和矯正投影同壹性

來訪者把自己的不良對象或自我體驗投射給咨詢師,咨詢師進行凈化,回應對方。

6.面向對象療法

防止拜訪的負面投射認同被應驗,並提供矯正的人際經驗以矯正早期扭曲的客體關系模式。

7.投射認同類型與人際關系病理學。

模式關系的事後溝通歸納

我無法生活自理,因為我很無助。

權力控制,不能活的無能。

性誘惑讓妳性興奮。

迎合損失,妳欠我的感激

第二,反移情

1,什麽是反移情?

對遊客形象的反應。

2.心理咨詢師處理反移情技術。

(1)壹個溫柔的(類似的,寬容的)拒絕會算但不算(不要上當)。

(2)對反移情的寬容:不討論,不等待,不確認,先救。

(3)用它來形成解釋性的理解:理解和澄清。

(4)慎用自我表露:咨詢師觀察自我功能展示。與訪問者並聯連接。即探索性深層次原則。心理咨詢師通過對自己的認知來了解來訪者的情況。

3.反移情的含義

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移情,可能是壹種恰當的情緒反應,也可能是壹種不恰當的情緒反應。

輔導員對來訪者的投射需要分析和自覺。

顧問需要保持中立。

咨詢師感受和感知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進咨詢過程的發展和完成。

心理咨詢師可以根據來訪者的投射,找出來訪者的防禦模式。

4.心理咨詢師常見的反移情反應。

(1)拯救幻想

(2)無聊或困倦

(3)愛的感覺

(4)感到無助

(5)無法移動

(6)轉向理性討論和建議。

5.反移情形式

(1)主觀反共情:心理咨詢師的誘導感受來自於心理咨詢師自身的心理和病理問題。

(2)客觀反移情:心理咨詢師的感受是由心理咨詢師的核心沖突誘發的。

第三,客體關系理論中案例問題的概念化

1,案例概念化的重點

(1)whst~偏差行為、癥狀、苦惱、困惑、幹擾~咨詢師收集信息。

(2)為什麽~ ~對象的失落是對愛情和安全感的失落和尋求。也就是分析癥狀和成長經歷的關系。

失去愛和安全感形成不良的自我和對象,導致驅使死亡的本能,破壞破壞性的找對象形式,導致非建設性的找對象形式,導致越軌行為為癥狀,導致找對象受挫,導致對象再次丟失。

(3)~ ~問題如何發展和演變的機制過程。包括各種形式的防禦機制,病態健康導致的分離和個體化的失敗,分裂和消極投射認同的操作~ ~ ~

建立咨詢目標和計劃。

2.案例概念化的註意事項

(1)咨詢師先問自己:我給的是他想要的嗎?

(2)咨詢師自問,我怎麽知道來訪者想要什麽?

(3)心理咨詢師的治療目標設定和幹預策略選擇應以來訪者的對象尋求為基礎。

(4)來訪者投射身份模式的識別和咨詢師對自身反移情的意識、識別和處理的應用,是進入來訪者內心世界的最佳橋梁。

3、案例概念化工作流程

(1)識別和確認來訪者的客體失落和尋求的主觀願望,進而具體化客體尋求的內涵,即咨詢師的工作方向和目標。

(2)考察來訪者當前行為與自身找對象目標的壹致性,以促進來訪者意識到當前行為的不適宜性。

(3)對客體所尋求的、傾向於滿足主體欲望的新動作的重新引導、選擇和執行。

(4)行動後效的跟進、檢討及修正。

心理學理論是人類生命現象的呈現,其主要價值在於有用性。即理解、預測和改變生命現象。學習壹天半的客體關系理論顯然是不夠的,但它開啟了我學習客體關系理論,並運用客體關系理論分析生命現象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