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工廠
轉載以下信息供參考\ x0d \ x0d \工廠管理\ x0d \ x0d \ 1。了解工廠的性質\ x0d \ x0d \辦廠的唯壹目的就是賺錢,盡可能的賺取最大的利潤。\ x0d \ x0d \賺錢的唯壹途徑就是客戶願意購買我們的產品,這樣工廠就可以賺取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的差價,所以客戶是我們唯壹應該關註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麽ISO9000把關註客戶列為系統的出發點。\x0d\\x0d\所有問題都是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的。公司的每壹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把客戶的滿意放在第壹位,客戶至上,客戶無小事,處處讓客戶滿意的理念應該在每壹個管理者心中得到強化和深入人心。客戶對工廠的不滿不能及時消除,最終會導致客戶的流失,這對公司來說是最致命的。\ x0d \ x0d \ II。了解客戶\ x0d \ x0d \ 1。客戶的需求\ x0d \ x0d \現在音響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客戶的選擇很多。怎樣才能擠掉競爭對手,讓新客戶選擇我們的產品?怎樣才能保持老客戶的忠誠度,不具有競爭力?從客戶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幾個決定性因素:\ x0d \ x0d \ 1.1。我們的產品符合市場需求嗎?公司總部負責\ x0d \ x0d \ 1.2。我們產品的功能設計是否跟上或超過了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工程部負責\ x0d \ x0d \ 1.3。我們產品的設計是否新穎獨特,以迎合終端用戶的胃口?工程部負責\ x0d \ x0d \ 1.4。我們的新產品上市頻率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嗎?工程部負責\ x0d \ x0d \ 1.5。產品質量可靠,穩定性質保部負責\ x0d \ x0d \ 1.6。PMC負責產品是否能按期交付。產品便宜不便宜,也就是公司成本能不能有效控制,管理層負責\ x0d \ x0d \ 1.8。售後服務好不好。市場部負責\ x0d \ x0d \ 2。客戶反饋信息\ x0d \ x0d \客戶對我們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是否滿意,有以下幾種信息反饋:\ x0d \ x0d \ 2.1。客戶建議:處理方式:客戶銷售部市場部工程部\ x0d \ x0d \ 2.2。客戶投訴:處理方式:客戶銷售部市場部質保部\ x0d \ x0d \ 2.3。顧客滿意度調查報告:處理方式:市場部向管理層和責任部門發送回收分析\ x0d。3.客戶信息的處理\ x0d \ x0d \客戶信息是公司決策和行動最重要的依據。所以任何信息都不能不經過處理就束之高閣,都要經過以上渠道。由市場部集中後,登記發放到指定部門處理。指定部門應組織相關部門討論對策,並監督對策實施的有效性。經廠長審批結案後,將書面材料抄送市場部,由市場部負責處理。這樣壹來,公司和客戶就可以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發展,最終形成雙贏,從而保證原有客戶永遠不會流失,新的客戶也會來到這裏。\x0d\\x0d\ III。了解工廠的職責\x0d\\x0d\公司希望通過賣產品賺客戶的錢,希望賺更多的錢。達到這個目的只有兩種方式,開源和節流:\x0d\\x0d\1。開源:\ x0d \ \ x0d \ x0d \而這壹切的基礎就是工廠制造的產品能否滿足客戶的上述要求。所以工廠在開源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工廠和銷售部門保持良好的互動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x0d\\x0d\2。節流:\x0d\\x0d\就是降低產品成本。目前我們在音響市場很難有功能上的突破,從而享受到獨特功能壟斷帶來的高額利潤。除了產品質量的保證,市場上的競爭者更關心的是比較誰的價格更低。\ x0d \ x0d \保持產品質量穩定和降低成本是工廠的主要職責。這也是我們過去“用最少的成本做出最好的產品”的工廠管理宗旨的意義所在。\ x0d \ x0d \工廠要履行好自己的責任,必須時刻牢記“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只有通過科學嚴格的管理,也就是“向管理要效益”,才能生存和發展。\x0d\\x0d\現代工廠管理最常用的模式是“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即列出工廠運營中最關鍵的控制要素,設定控制目標,分配責任,並在月底通過數據分析來評估合規性,從而評價整個工廠和各部門的績效。\ x0d \ x0d \工廠管理的兩大目標:質量管理和成本管理\ x0d \ x0d \ IV。質量管理\ x0d \ x0d \質量管理存在於工作的每壹個時間點,每壹個地方的質量管理又分為產品質量管理和工作質量管理\ x0d。\ x0d \ x0d \ 1.1。“人”管理的控制點是:(“人”是所有員工,而不僅僅是操作人員)\ x0d \ x0d \ 1.1。1.1.2.“人”入廠後的崗前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晉升培訓是否全面合格\ x0d \ x0d \ 1.1.3。“人”的崗位職責是否明確\ x0d \ x0d \ 1.1.4。“人”是否有明確的工作準則\ x0d \ x0d \ 1.1.5。有沒有其他人在工作中對“人”的表現進行監控和評估\ x0d \ x0d \ 1.1.6。公司工廠規章制度是否合理\ x0d \ x0d \ 1.1.7。公司的薪酬體系是否合理\ x0d \ x0d \ 1.1.8..X0d\\x0d\1.1.9。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否已經建立並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x0D \ x0D \ 1.10。“以人為本”有什麽實實在在的實施措施嗎?1.2.機器的控制點是:(機器既可以是機器也可以是設備,還可以是工裝夾具)\x0d\\x0d\1.2.1。機器的供應商是否合格並獲得批準\ 1.2.2。“機器”是否經過檢驗\x0d\ x0d \ 1.2.3。是否建立了序列號註冊和管理簡歷\ x0d \ x0d \ 1.2.4。有什麽常規檢查嗎?\x0d\1.2.5。機器的操作是否有作業指導書或作業指導書\ x0d \ x0d \ 1.2.6。操作機器的人員是否經過專門指定、培訓並通過考試,持證上崗\ x0d?1.2.7.有沒有表格記錄“機”引起的質量問題並采取措施\ x0d \ x0d \ 1.3。“物料”的控制點是:(“物料”是指BOM中列出的主料和各種生產輔料)\ x0d \ \ x0。1.3.1.“材料”的供應商的選擇是幾經比較後的最佳選擇\ x0d \ x0d \ 1.3.2。新材料是否通過工程試裝配檢驗\ x0d \ x0d \ 1.3.3。新材料是否通過壽命、高低溫、破壞性試驗\ x0d \ x0d \ 1.3.4。安全控制部分是否有控制程序\ x0d \ x0d \ 1.3.5?是否有我廠的工程和質保人員到現場審核其質量控制能力\ x0d \ x0d \ 1.3.6。第壹批物料的IQC是否收緊,是否指派質保、PE、生產人員跟蹤試運行狀態?經過集體討論得出結論\ x0d \ x0d \ 1.3。\ x0d \ \ x0d \ 1.3.8。IQC日常抽檢是否有周報和月報,提交給采購,以推動供應商改善或淘汰不合格供應商\ x0d \ x0d \ 1.3.9。材料和零件的特殊采購是否有控制程序?各部門參加MRB會議,專門采購材料和零件。\x0d\\x0d\1.3.10。在倉儲、儲存、搬運和制造過程中,是否有任何管理程序來保護物料\ x0d \ \ x0d \ 1.3.1?X0d\\x0d\1.4。“方法”的控制點是:\x0d\\x0d\1.4.1。是否所有操作方法都有項目下發的作業指導書\ x0D \ \ 1.4.2。操作人員是否了解作業指導書的內容並通過考核\ x0d \ x0d \ 1.4.3。有沒有人審核操作員的操作是否符合規範\ x0d \ x0d \ 1.4.4。工科是否持續優化操作方法並文檔化\ x0d \ x0d \ 1.4.5。新的運算方法是否重新訓練了運算符\ x0d \ x0d \ 1.5?“環”的控制點是1.5.1。工作環境是否有靜電防護控制程序並有效實施\ x0d \ x0d \ 1.5.2。工作場所是否有粉塵、碎屑等汙染物的控制程序並有效執行\ x0d \ x0d \ 1。是否有濕度和噪音的控制程序並執行\ x0d \ x0d \ 1.5.4。是否有防止突然停水、停電、停汽對質量造成危害的應急措施\ x0d \ x0d \ 1.5.5?有毒有害物品是否有管制\ 1.5.6。是否有對消防和作業安全的監督。工作質量管理\ x0d \ x0d \工作質量是指每個員工都能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職責。其控制點為:\ x0d \ x0d \ 2.1。工廠的管理架構是否完整,部門設置是否合理。\x0d\\x0d\2.2。部門職責是否明確\ x0d \ x0d \ 2.3。部門內部結構是否完整\ x0d \ x0d \ 2.4。部門內各級人員的職責是否明確\ x0d \ x0d \ 2.5。部門的運作。2.6.各部門的交叉是否有規程規定如何連接\ x0d \ x0d \ 2.7。各部門的管理指標是否明確,每月在管理層討論\ x0d \ x0d \ 2.8。是否堅持持續改進和PDCA的循環,工作失誤是否減少\ x0d \ x0d \工作質量管理應遵循的原則如下。人人有責,事事有程序,管理有目標,缺陷有糾正,制度有監督\ x0d \ x0d \這是我們過去提出的:\ x0d \ x0d \五、成本管理\ x0d \ x0d \質量管理重在預防。但是質量是工廠生存的唯壹保證,所以壹定的投入是必要的,以達到質量的穩定。成本控制應從整體成本進行分析,找出控制點,納入目標管理。\ x0d \ x0d \產品成本管理可細分為材料成本管理、制造成本管理、質量成本管理和管理成本管理。\ x0d \ x0d \ 1。降低采購、儲存和消耗材料的成本。\ x0d \ x0d \材料成本占總成本的60%以上,是工廠。1.1.降低采購成本的控制點是:\ x0d \ x0d \ 1.1。在保持質量不變的前提下,要求現有供應商降低價格。通常公司要求采購部每年降價5%,考核\ x0d。1.1.2.總是尋找質優價廉的新供應商。經過工程,質保審核,小批量測試,每個月都會上市,分配壹定的采購量。壹個會分散風險,壹個會給原來的供應商造成壓力。\ x0d \ \ 1.1.3。總是尋找離工廠更近的供應商來縮短采購周期\ x0d \ x0d \ 1.1.4。在制定采購合同時,要特別註意:a .盡量采用月結的方式結算訂單合同,b .明確不合格的來料和補料。c .對不按時到貨、拒收來料、不及時補料、換料的供應商,應給予明確的經濟處罰\ x0d \ x0d \ 1.1.5。采購部的考核目標是\ x0d \ x0d \ 1.1.5。1.1.5.2.來話率\ x0d \ x0d \ 1.1.5.3。按時補貨率\ x0d \ x0d \ 1.2。降低材料儲存成本的原則。1.2.1.全廠每月總庫存由財務部\x0d\\x0d\1.2.2核算評估。倉庫實行安全庫存和最高庫存控制\ x0d \ \ 1.2.3。控制倉庫每月呆滯料和報廢料的比例\ x0d \ x0d \ 1.2.4。控制PMC \ x0d \ x0d \ 1.2.5的訂單完成周期和庫存周轉率。控制生產部門減少在制品和待修數量\x0d\\x0d\1.3。降低損耗成本的關鍵是提高飼料質量,加強過程控制,控制點為:\ x0d \ \ 1.3.1。每種材料的損耗應控制在最高限值\ x0d \ x0d \ 1.3.2。每張工單的損失應在工單完成後的規定時間內入賬\ x0d \ x0d \ 1.3。X0d\\x0d\1.3.4。制作配件的消耗要有明確的項目預算,制作課程的節約情況要在月度總結中評估\x0d\\x0d\2。制造成本管理\x0d\\x0d\制造成本管理是工時損失管理,其控制點是:\x0d。2.1.1.測算出財務作為會計基準的標準工時\ x0d \ x0d \ 2.1.2。在制定項目工作流程時,平衡比例至少要達到85%並持續改進\ x0d \ x0d \ 2.1.3。生產部應控制直接人工和間接人工的比例,減少搬運、物料搬運、拉動、統計文員、修理等人力的浪費。\ x0d \ x0d \ 2.1.4。加強人員培訓和過程監督,防止人為失誤,提高生產壹次通過率,減少維修工時\ x0d \。X0d\2.1.5。控制加班比例和審批\ x0d \ x0d \ 2.1.6。提高機械設備利用率\ x0d \ x0d \ 2.1.7。提高PMC的計劃和物料控制能力,註意各個環節的銜接,減少等待時間。X0d\3。質量成本管理\ x0d \ x0d \雖然質量成本在財務報表中沒有單獨列示,但實際上在成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管理者往往重視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忽視質量成本。這樣壹來,前兩者的節約帶來的是質量成本的大幅增加,不僅抵消了節約的初衷,而且大多數情況下是得不償失的。\ x0d \ x0d \質量成本管理的控制點是:\ x0d \ x0d \ 3.1。控制不合格來料比例和特殊采購比例,減少選料和加工的工時損失。\ x0d \ x0d \ 3.2。提高產品壹次合格率,降低維修成本。\x0d\\x0d\3.3。壓縮QA批次廢品率,降低生產部門的返工成本。\x0d\\x0d\3.4。降低QA抽檢不合格率,降低銷售退貨比例。QA抽檢不合格率是工廠最重要的控制指標,基本等於客戶的返修率。\x0d\\x0d\3.5。控制質保人員比例\ x0d \ x0d \ 4。管理成本管理\x0d\\x0d\管理成本包括人力管理成本,是指對車間人員以外的其他管理和輔助人員比例的管理;行政辦公費用是指輔助生產和管理的日常消耗控制。控制點為:\ x0d \ x0d \ 4.1。各部門的管理架構得到批準和精簡\ x0d \ x0d \ 4.2。崗位設置需要科學評估,實行定責、定崗、定員三原則\ x0d \ 4.3。公司應該控制辦公人員和生產人員的比例。\ x0d \ x0d \ 4.4。日常辦公耗材要每月清點評估。\ x0d \ x0d \ 4.5。應該管理水、電和蒸汽的節約。\ x0d \ x0d \ 4.6。會議應該設法實現。5.質量管理和成本管理既矛盾又交融,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壹個平衡點,即實行“中庸”之道,依靠管理者管理技能的日益錘煉和經驗的積累。當他們發生嚴重沖突,不得不放棄壹方時,請記住工廠的本質,把質量放在第壹位。短期的成本增加可以通過未來加強內部管理來彌補。但是,質量差損壞的不只是少數機器。帶來的是客戶對我們信譽的喪失,客戶會離我們而去,危及工廠生存的基石。所以,在工廠面臨重重困難的現階段,請先抓住最後壹道坎:把不良品和有隱患的產品控制在工廠裏,不要讓不良品流向客戶。這是工廠管理成功的最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