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築城金融信息咨詢

築城金融信息咨詢

諸城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北距慶忌高速公路和吉焦鐵路50多公裏,距亞歐大陸橋橋頭堡日照港80公裏,東距青島港100公裏。全市總面積265438±0.83平方公裏,23個鎮(街道),65438±0.06萬人,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沿海開放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農村城鎮化試點城市。在“中國綜合發展百強縣(市)”中排名第76位,是山東省首批省級文明城市。

諸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吳棟郡建於西漢初年,隋朝改稱諸城。據考證,諸城是因古代著名君主舜帝出生於城北馮村而得名。蘇東坡,宋代壹位偉大的作家,擔任密州知府兩年,在那裏他寫下了不朽的傑作,如《明月幾時照》和《江城子》。在密州打獵”。諸城名人輩出,如孔子的學生、女婿常公、宋代《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北宋碑刻家趙明誠、清代學者、書法家、東葛宰相柳永(劉)以及《續金瓶梅》的作者丁、四庫全書社長竇光鼐等。在現代文學史上,湧現出了王統照、臧克家、陶錯、王願堅等壹批文化名人和崔偉、李仁堂等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黨的“壹大”代表、山東黨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王盡美也出生在諸城。諸城龍文化特色鮮明,是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城市中埋藏著非常豐富的恐龍骨骼和恐龍蛋,種類繁多,門類復雜,包括小型鸚鵡嘴龍、兇猛的霸王龍、高大的鴨嘴龍、笨重的蜥腳龍、原角龍和獸腳亞目恐龍蛋等。目前,該市十幾個鄉鎮已發現近20具恐龍化石,其中以該市西南部的“龍骨溪”最為著名。從1964到1968,這裏先後進行了10次發掘,采集到化石50多噸,其中至少有10只鴨嘴龍。目前,北京、天津、濟南、諸城共安裝了4具恐龍骨架,其中位於諸城恐龍博物館的“巨型諸城龍”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鴨嘴龍化石骨架。因此,諸城又名龍城,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恐龍之鄉”。

諸城自然資源豐富,耕地面積654.38+0.6萬畝。水資源總量6.23億立方米,淡水面積7.35萬畝。我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0多種,總儲量達3000多萬噸,其中沸石、明礬石、金紅石儲量豐富,為山東所獨有。諸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無霜期65438±0.84天,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年平均氣溫65438±0.2℃,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氣候宜人。該市勞動力資源豐富,整體素質高,現有勞動力67萬人。

諸城是壹座在改革開放中迅速崛起的新城。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創造了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壹體化、中小企業改制、為民服務聯動等聞名全國的“諸城經驗”,有力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從1980到1990,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兩番,到1996,第三次翻番,省政府組織的首批小康城市達標驗收。近年來,諸城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提前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化、私有化、國際化、城鎮化“四化”戰略,實現了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去年地區生產總值208億元,比2000年增加1,21億元,年均增長16%。財政總收入6543.8+0.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億元,比2000年分別增加9.6億元和5.7億元,年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386元和5413元,年均增長14%和8.7%。

“三個壹批”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汽車、食品、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產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實現產值和利稅分別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5%以上;紙包裝、橡膠輪胎、木質家具、建材、醫藥、化工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後勁充足。骨幹企業集群發展勢頭強勁。全市規模以上企業420家,利稅超千萬元的56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63家。知名品牌全國知名,品牌經濟效應明顯。培育新郎、得利斯、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等6個國家級品牌,培育六合、三公、藍豐、珊莎等39個省級品牌,居全省縣級首位。

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目前已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900余家,其中外貿、得利斯被列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年加工能力400萬噸,建成了國內最大的肉雞、黃煙、玉米澱粉、天然色素生產基地。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目前,已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出口企業發展到309家,出口產品達到20大類200多個品種。住友、伊藤忠、仁木、上珍、興亞、泰森、沃爾瑪、馬來西亞金獅、北汽福田、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諸城建立了獨資或合資企業。去年,上海實際利用外資250億元,其中外資3.3億美元。出口產品達到20大類200多個品種。2005年外貿出口總額達到4.2億美元,年均增長18.9%。

服務業發展領域不斷拓寬。龍城市場、密州商城、九龍商貿城、龍海水產城等壹大批骨幹市場和商業網點相繼建成,其中龍海水產城居全國同行業之首。200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3.5億元,增長15.8%。加快發展現代旅遊業,建立以恐龍文化為主題,以“三山兩河”(日章山、馬兒山、長山、付琪河、渭河)為主體的現代旅遊城市框架。金融服務的引進和發展,濰坊市商業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成立諸城市中小企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截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89億元,比年初增加21.1%。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以爭創“兩城壹市”為突破口,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全市投資65438+多億元,完成十余項重大路橋工程,特別是和平街渭河大橋,使市區跨渭河橋梁達到4座,實現了老城區與新區對接融合;中國陸海鐵路主通道膠新鐵路諸城段建成通車,青萊高速開工建設;渭河市區段投資近億元,以花園式開發建設,為市區增添了壹條新的景觀帶。高水平實施城市美化、綠化和亮化工程,城市面貌煥然壹新。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推進了城區“村改居”工作,開展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進壹步理順了城市管理體制,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開發環境日益優化。為進壹步提高政府服務水平,該市成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民地聯動服務中心、行政效能監察中心和經濟軟環境投訴中心,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大力懲治“三亂”現象,全力優化發展環境。諸城海關成立,提高了企業通關效率。制定頒布了《吸引外資優惠政策》,對外商實行“三零壹低”服務,即零收費、零投訴、零距離服務、低地價,進壹步增強了外商投資吸引力,調動了投資者在諸城創業的積極性,加快了諸城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