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6日,28名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在福州市區下跪,救助壹名患白血病的女同學。他們整齊的排好隊,在烈日下跪了兩個小時!“下跪事件”在當地乃至全國引起軒然大波,掀起波濤洶湧的愛情浪潮,也喚起人們漫長的回憶和深深的沈思...
柔弱的女孩陷入絕境,世界各地的學生挺身而出。
2003年6月20日,在福州大連嘉成壹家電賣場工作的石友紅突然接到女大學生林碧玲的電話:“友紅,我可能做不了了。”說完,她低聲抽泣起來。
林碧玲是福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系2000級的同學石友紅。林碧玲的家在福清市農村,有壹對雙胞胎和壹個弟弟。全家就靠她爸爸種海帶為生,經濟條件差。她以1998考入福建省建築材料工業學校,因學習成績優異於2000年被推薦至福州大學電子系。在中專和大學裏,石友紅和陳都和畢玲同班。同學幾年,他們情同手足,感情很深。
2002年7月,碧玲大學畢業後不久回到老家,身上出現了血斑。來例假的時候全是血塊,壹直流。她在省會的協和醫院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她立即住院,病情略有穩定。因為借的65,438+0,000元已經花完,9月25日她不得不出院。之後,碧玲的病復發,為了給她治病,林家很快負債累累。病後,碧玲非常想念中專和大學的同學,但又怕大家看到她生病,再三要求父母對同學保密。2003年6月20日,碧玲因為大出血再次被送到福清醫院,病情越來越嚴重。她擔心年幼的小姑子,想在小姑子去世前請同學照顧她,於是用手機給石友紅打了電話。
聽完畢玲的情況,石友紅的心突然壹沈,他立即打電話告訴了在貨運公司工作的同學陳輔。第二天壹大早,陳輔和石友紅趕到福清的醫院看望碧玲。此時的畢玲臉色蒼白,眼神茫然,和他們說話時,嘴角還不時滲出鮮血。陳和石友洪見了,心如刀割。
碧玲的父親林看到女兒的同學來了,流著淚說:“醫生說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保住碧玲,但需要30萬元巨款。我們無能為力。她可能活不長了...希望妳能在精神上幫助碧玲。”陳和石友紅馬上安慰:“妳放心,我們會盡全力給碧玲籌手術費,絕不會讓她離開我們!”
在陳輔和石友紅拜訪碧玲的那天,碧玲輸了八個單位的血漿。因為沒錢,她只賠了6臺。他們想幫她加兩個單位的血錢,但是他們買水果和車票的錢只夠回福州的路費。兩人陷入苦思:剛參加工作,收入微薄,沒有積蓄。他們無法獨自幫助比玲。為了救畢靈,我們必須動員所有同學的力量!回到福州後,陳輔和石友紅立即把碧玲的病情告訴了福州所有的學生。因為有十幾個同學在外省打工,他們就在中國同學網的班級校友記錄上貼出了碧玲的病情。
在他們的倡議下,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很快得到了反饋。深圳學生陸金娣發了壹個帖子,詢問碧玲的病情。遠在山西太原的學生林祥輝打來電話,為碧嶺捐款建言獻策。並表示如有需要會趕往福州參加活動。有同學捐出了剛領到的工資,有沒找到工作的同學捐出了生活費,但所有的錢加起來也就2000多元,與畢玲龐大的手術費用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因為他們從學校畢業沒多久,很多人還在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之間忙碌。他們還能有什麽閑錢?
無奈的“下跪”,矮化尊嚴,撐起生命的藍天
但是,大家並沒有絕望,由同學情誼演變而來的愛情在大家的胸膛裏激蕩。6月22日晚,福州20多名學生聚集在班長連恒旺和8名同學合租的房子裏,商量幫助畢玲的辦法。
有同學提議找當地財力雄厚的單位籌錢,但馬上有人提出反對:“現在社會上需要捐款的人很多,不壹定願意給錢找有錢的單位。”
另壹個同學建議:“我們去街頭募捐,每個星期天都去,壹定會有收獲的。”還有同學對此憂心忡忡:“上街募捐壹次就可以了,次數多了人家可能就不捐了。”
有同學向母校、新聞單位、社會相關部門求助,但大家對這些措施的效果都不知道。他們激烈討論了幾個小時,但到第二天淩晨2點,還沒有可行的方案,只好決定分頭嘗試各種方式。
第二天,有同學開始去壹些比較有錢的單位勸說集資,但是不出所料,都被拒之門外。另壹批人去母校籌款,但當時學校正忙著考試和放假,大家都忙得顧不上。學生們根本不可能籌到錢,學校老師也無可奈何。同學們想到了媒體,希望通過報道畢玲的遭遇,得到壹些愛心人士的捐款。他們找到了碧玲的家鄉報紙《福清時報》,報紙很快刊登了碧玲與病魔鬥爭的故事,但報紙只在福清壹個小城市發行,影響不大,讀者反應也很平淡。
同學們還找到了福州幾家有影響的報紙。幾家報紙的記者也為碧玲不幸的消息所感動,但他們更關心事件的新聞價值:“這種事太多了,沒有報道價值。”
他們也找過民政部門和慈善機構,但對方似乎對畢玲這樣的不幸習以為常,只說要上報,研究救助方案,壹時沒有結果。後來大家也想到了向社會募集資金,但是審批和聯系場地太繁瑣了。那時候,碧玲的病不能再拖了,沒有更多的時間了。
這樣壹直拖了幾天,同學們很著急,但也很無奈。6月27日,連恒旺、陸、方丹、羅玉凱等前往醫院看望碧玲。眼看死亡正在蠶食碧玲的花式生活,每個人的內心都受到猛烈的打擊。7月3日,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下,碧玲被轉到醫療條件較好的省協和醫院治療,其他同學也去醫院看望碧玲。因為失血過多,碧玲此刻很虛弱,但每天幾千元的醫藥費還沒有著落。我該怎麽辦?大家都顯得很不自在,無話可說。他們只想籌錢救她。
當晚,、石友紅、連恒旺、陸、方丹、羅玉凱、陸等七位同學又聚在壹起,決定無論如何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為畢玲籌集手術費。
在討論中,陳先生告訴大家,幾年前,他的姑姑心臟病發作,需要治療,但她沒有能力去醫院做手術。她70多歲的婆婆跪在村口,苦苦哀求。後來,在村民的幫助下,蕭炎去醫院做了手術。聽著陳動情的講述,在場的同學都被這位70歲的老奶奶感動了。他們中的壹些人馬上說:“我們上街去籌錢。誰要是能給碧嶺捐點錢,我就給他跪下。我們要用對同學的真誠關愛去影響人!”
“男人膝下有黃金。跪求是最無奈的辦法,只有在最緊急的時刻才能那樣做。”有同學小聲說。
“會玲如果不趕快做骨髓移植,她的生命隨時都可能漸行漸遠。最緊急的時刻是什麽?不要等醫院給畢靈發了病危通知,我們才下跪。那時候籌錢有什麽用?”陳富的話引起了大家的沈思。
“理奇,如果跪下真的能救會玲的命,我們現在就去跪下。我們跪下來幫助我們的同學。我們對得起父母,對得起世界的良心。”
於是,跪在大街上籌錢成了黨的最終決定。募捐活動定在7月6日上午,碧玲還不知道。
碧嶺在福州有21名學生,陳等組織者壹壹打電話邀請他們壹起去。考慮到來回費用高,陳輔沒有通知他在其他地方的同學。然而,外地的同學很快得知了跪求募捐的消息,紛紛打電話來參加活動。7月5日,在福建順昌壹家工廠工作的學生宋發明坐了壹夜火車,第二天壹早到達福州。小同學黃永福也從廈門趕了過來。
陳和石友洪專門看了天氣預報。7月6日是入夏以來最熱的壹天,最高氣溫將高達38℃,但他們並不害怕。7月5日晚,陳揮毫潑墨,15漢字“跪求只為讓愛撐起壹片人生藍天”被迅速書寫。被釘在壹條20多米長的紅色橫幅上,班長連恒旺組織幾個同學壹起整理畢靈的照片,壹直忙到深夜。
膝下萬兩黃金,抵不上同學的親情。
7月6日,陳輔和石友紅壹大早就來到了福州最繁華的城市東街口風景名勝區。大多數學生在8點前到達了現場。東街口風景名勝區人來人往。郵電大樓前只有壹小塊空地,但幾家手機店正忙著促銷。“我們在這裏的活動會影響他們的生意嗎?”連恒旺都有點擔心。“我不管那麽多。救我的同學很重要。我們在這裏跪下吧。”陳和石友紅要求學生放下橫幅和材料,開始布置現場。
八點半,除了郭壹平,所有的學生都陸續到齊了。在壹家汽車裝飾公司工作的郭壹平昨天中暑了。也許她不能來。正當每個人都在談論她時,郭壹平拖著她生病的身體匆匆趕來了。
“都到齊了,我們開始吧。”陳說:“小平,妳又大又壯,足以撐起大旗。”身高1.83米的陳曉萍和另壹名男同學用兩根細細的竹竿,扛著“跪求只為讓愛撐起壹片生命藍天”的巨幅橫幅。20多米長的橫幅突然在鬧市打開,立刻吸引了路人驚訝的目光。橫幅下,同學們整齊地攤開另壹面紅色橫幅,上面貼滿了患病同學的病歷,以及她患病前後兩個不同人的照片:患病前的陽光女孩,笑容甜美;但病後桃花雕零,她眉頭緊鎖,令人心痛,令人心碎。
“就在我們每天微笑著迎接燦爛的陽光,就在我們愉快地開始壹天的學習和工作時,林碧玲卻只能躺在病床上痛苦地掙紮。作為碧玲的同學,我們感情非常深。我們希望能幫助她早日康復,但也感到自己的力量渺小而無助。我們怎麽忍心看著壹朵生命之花飄零雕零?每壹盎司的關心和幫助都能給碧玲和她的家人帶來溫暖和希望。朋友們,獻出妳們的愛,讓我們用社會的溫暖點燃她復活的希望,讓她青春的樂章再次奏響多彩的樂章。只要每個人都獻出壹點愛,就能撐起壹片生命的藍天!”
募捐提案真實感人,字裏行間仿佛有燃燒的火焰,燃燒著路人。
8點50分,20多名學生當街下跪。膝下有黃金,難逢同窗。跪求是最原始的表達方式,卻為這群年輕的大學生註入了新的內涵:他們用這種最原始的方式表達對同學真摯的愛。天氣炎熱,學生們個個汗流浹背,他們的跪姿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有驚訝的,有同情的,也有疑惑的。看了他們的倡議書和地上的圖片,人們含淚捐款。捐完錢,壹位兩鬢斑白的老人伸手握住最瘦的女同學劉金修的手說:“孩子們,快起來,天太熱了,會生病的。”劉金修謝過爺爺,繼續跪下:“我們碧玲還在醫院裏受著病的折磨。為了讓她盡快脫離苦海,我們無論多苦都願意!”
壹個40歲的男人走到捐款箱前,捐了100元。他上前看了看地上橫幅上的信息,捐了100元。看了右邊擋板上所有同學寫的“30萬元= 1個少女”的倡議書後,他回到捐款箱,捐了100元。
甘肅的壹位讀者智群先生打來電話,說看到林碧玲同學在街上跪下救助她的新聞,非常感動。他身體很好,如果碧玲有骨髓移植,願意捐獻骨髓。遼寧惠恩血液治療研究所所長李恩教授打來電話,說他們是專門做白血病治療的機構,願意幫忙,收費優惠...
碧玲的病也引起了海外華人的關註。在美國生活了10多年的華僑張先生說,自己三十多歲去美國從事電子行業,被畢玲的堅強意誌和她的同學情懷所感動。他詢問了碧玲的病情和醫療費用的落實情況,還說要動員同事朋友幫助碧玲。另壹位在美國的福州大學校友高先生也與林碧玲通了越洋電話,告訴她放心,大家會幫她渡過難關。
來自全國各地承載著濃濃愛意的捐款源源不斷地飛向碧嶺,像細雨滋潤著碧嶺的生命之花。到目前為止,所有單位和個人已經認捐了654.38+0.5萬元之多,離30萬骨髓移植費用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