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中文導遊1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皇家園林華清池。它風景優美,景色迷人,歷史悠久。華清池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是歷代帝王的行宮和旅遊勝地。據傳說,周幽王曾在這裏修建了壹座宮殿;秦始皇建石時,改名“驪山堂”;唐玄宗李隆基大大擴建了他的宮殿,並將其命名為“冬宮”。每年冬天十月,李隆基帶著楊玉環去華清宮禦寒,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到首都長安。目前華清宮占地130畝,僅相當於唐朝的核心部分。按其地域劃分,大致可分為三個區域:東部浴場區,西部風景名勝區,南部文物保護區。
妳現在是在華清宮景區。我們面前的湖叫“九龍湖”。為什麽叫九龍湖?妳可以看到遠處的長堤下有八條小龍,然後還有壹條老龍。有壹個關於這九條龍的傳說。據說大禹治水時期,關中大旱,玉帝派了八條小龍為世人澆甘露。旱情剛緩解時,小龍們貪玩,導致旱情再次加重。玉帝壹怒之下,將八條小龍壓在長堤之下,晨亭和暮亭被壓在長堤兩側。把老龍放在謝下面,讓他整天看著八小龍吐出清泉,為百姓灌溉田地。眾所周知,“驪山夕照”是關中八景之壹。每當夕陽西下,落日亭上的琉璃瓦在夕陽的余暉中熠熠生輝,美不勝收。因為九龍湖的面積比較小,皇帝不可能在上面劃船,所以造了壹條石船,停靠在岸邊,叫“石龍坊”,在這裏舉行歌舞表演和宴飲。
李隆基和楊玉環在華清宮住了13個冬天,他們住的地方是飛霜殿,在我們身後是壹座非常宏偉的仿唐建築。為什麽叫飛霜堂?因為每到冬天,雪花漫天飛舞,白茫茫壹片,只有寺前落霜。這是因為寺廟前的九龍湖整天冒著熱氣,溫度很高。天子宿舍因為防寒設施,室內溫度高,沒有雪,只有霜。現在飛爽堂的唐朝遺物已經不見了,改成了接待外國元首和重要領導人的會客室。
看完飛霜堂,請回頭看看我們對面青翠的山。這座山的名字叫“驪山”。驪山得名有兩個原因:第壹,從遠處看,這座山像壹匹藍黑色的馬。古代的黑馬叫“李”,所以取名“李山”;第二個原因是,當時這座山腳下是李融的國家所在地,所以得名“李山”。驪山主要由三座山峰組成:第壹座山峰,峰頂,是烽火臺的所在地。在那裏,有壹個“贊壹笑,失天下”的故事;第二個山峰,驪山索道通往的地方,就是驪山老母堂所在地。驪山老母是神話人物——女媧,捏黃土造人,煉彩石補天。人們為了紀念她,特地修建了老母廟,把她的工蜂放在裏面;第三座山峰是袁超亭遺址,也就是老君殿。正是在老先生廟裏,出土了壹件珍貴的道教雕塑《老子》。道教興盛於唐代,因為道教的始祖是老子,常見的姓氏是李。唐朝的皇帝都姓李。他們認為老子是他們的遠祖,他們是老子的後代,所以他們在第三高峰修建了老子廟,以方便崇拜和祭祀。
“妳彎湯六千年,周秦漢唐都有很多宮殿。唐力天寶稱峰,五代宋元緊。”魚塘遺址是1982處溫泉水源地北側施工時發現的大型遺址。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於1990年正式對外開放。我們現在看到的仿唐建築是為了保護唐池遺址而專門建造的。其主要設計者是梁思成的關門弟子張錦秋女士。總承包商是Xi安第三建築公司。它的工期只需要116天,所以也是典型的施工速度。
現在我們來看看楊貴妃當年沐浴的海棠湯。大家看著像不止壹朵盛開的海棠花,所以取名“海棠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描寫過,這裏是李隆基向楊玉環示愛的好地方。貴妃池東西長3.6米,南北寬2.9米,深1.2米。它很小,很獨特。池體由24塊青石砌成,精雕細刻。池底中間有壹個直徑為10 cm的原型進水孔。請仔細觀察進水孔周圍的殘留物和直徑為0.3 mm的圓鑿線,這是安裝蓮花噴嘴的位置。池邊是弧形的,池面像壹朵盛開的海棠花,池中央的蓮蓬嘴正好是海棠的雄蕊。可想而知,當時池中水花四濺,飛珠飛魚,蒸汽裊裊,人仿佛處於半雲半霧之中,真的很高。從海棠堂的斷壁遺址可以看出,唐代的海棠池是用磚和土砌成的,不是用柱子支撐的廳堂,規模也不是很大。
我們現在要看到的另壹個湯池比這個大得多,那就是唐玄宗用來給李隆基洗澡的湯池蓮花湯。這個湯池是楊貴妃的養子安祿山為了討好唐玄宗而專門修建的。此池由38塊青石砌成,兩層臺面,東西長10.2米,水容量100立方米,是海棠湯的6倍。這個湯池雕刻的時候非常漂亮豪華。它是用北京的漢白玉雕成的,主要是壹些花鳥蟲魚。池子修好後,皇帝渴望在池子裏洗澡。當他的腳剛伸進池裏,池裏的動物因為水波的蕩漾,仿佛活了壹般,張開嘴要把皇帝吞下去。唐玄宗李隆基壹怒之下,命令工匠將它們全部打磨,只留下兩朵冰帝蓮的圓形花朵。為什麽要留著這兩朵花?因為據說七夕,牛郎和織女在七月七日相遇,李隆基和楊玉環發誓要在天上做壹對鳥,在地上壹起生長,壹樹兩枝..因此,只留下了兩朵冰帝蓮花來表示李隆基對楊玉環愛情的忠誠。荷花湯裏的水是驪山溫泉水,20歲的時候是驪山溫泉,但是不冒蒸汽。我們現在去看看溫泉水源吧。
驪山是死火山,地下水自然形成溫泉。這是二號水源。我們可以看著溫泉水的清澈度,感受它的溫度,正好適合我們所有人洗澡。華清池有四個這樣的溫泉,平均每小時流量112噸,現在主要用於臨潼的賓館、療養院洗浴。溫泉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如碳酸鈣、石灰、硫酸鈉等元素。適用於洗浴和療養,可治療風濕、關節炎、肌肉疼痛、消化不良等皮膚病,還可美容。這是歷山溫泉最古老的水源,是母系氏族時期江寨先民開發利用的。2200多年前,這裏流淌著“始皇帝溫泉戲女神”的傳說;盛唐時,李世民用了這個泉水後,就在這裏建了壹個禦湯,供他們洗澡。讓我們來看看李世民的湯池明星湯。
星湯建於唐代貞觀十八年,是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地方。當時的湯池是天然的湯池,皇帝晚上在這裏沐浴可以看到日月星辰,所以被稱為“星湯”。星湯是壹個不規則的長方形,是所有湯池中的壹個。進水孔也很大,直徑約1米,所以當時水像小溪壹樣流了進來。在星湯旁邊,還有壹個方便廳的遺址,是皇帝休息更衣的小房間,在這裏發現了我國最古老的取暖遺址。在這個遺址,我們可以看到幾個方形的柱基,周圍有幾個圓形的凹道把廁所大廳砸破,圍起來。通過這個凹道,星湯對岸的溫泉水被汲取過來,圍繞著這個凹道循環流動,水蒸氣通過壹層輕薄的紗網將房間加熱。所以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供暖設施。
最後壹個有建築保護的湯池叫商。“尚書”是古代官員的壹種稱謂。這個湯池也是最明顯的湯池,因為分為大間和小間,用石墻隔開。小房間地勢比較高,是高官沐浴的地方;大房間是級別較低的官員洗澡的地方。右臺階下有六個非常規則的小石坑。這些小石坑是幹什麽用的?書上沒有。據考古學家推測,這六個小石坑是古代官員的按摩工具。現在還在喝湯的官員,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給皇帝做飯的廚師。他們整天跑來跑去等著皇帝吃飯,腳上已經磨出了厚厚的壹層繭子。但皇帝明文規定:“他們的手是用來給我做飯的,不能用手去碰其他地方,更不能去揉腳後跟的厚繭。”腳長了厚厚的繭,很不舒服,怎麽辦?他們洗澡時坐在臺階下,自己挖了六個小石坑,把腳後跟和前腳掌放進石坑裏按摩,洗澡時舒服多了。
在發掘這些唐池的同時,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這些文物都陳列在這裏的文物展廳裏,分階段、分房間陳列。史前時期主要出土壹些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主要有石斧、骨針、石銼、骨簇。都是6000多年前姜寨先民使用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顯著特征就是這個尖底瓶,屬於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壹件文物。這兩條石管道是秦代的兩條管道,距今已經20xx多年了。它們都是由完整的石頭雕刻而成。當時溫泉水就是靠這種管道輸送的。我們常說的“秦磚漢瓦”,這裏是寒帶的兩塊大瓦。瓦片有兩個作用:壹是保護椽子不受雨水侵蝕和腐爛;第二種是為了裝飾。從這壹片瓷磚,可以想象出當時皇家建築的宏偉。隋唐是我國的鼎盛時期,所以這個展廳裏的文物是不壹樣的。
我們看到的第壹件文物是蓮花湯池出土的唐三彩龍頭。唐三彩是唐代文物的主要代表。“三色”壹詞不是指三種顏色,而是指各種顏色和釉色的陶器。這個龍頭是從禦湯九龍殿挖掘出來的,也代表了皇帝真正的龍才。我們現在看到的奇形怪狀的東西,是龍勝九子的第三個兒子——俏麗之吻。因為人們喜歡站在高處往外看,所以把它建在屋頂上。這裏有壹套特殊的洗澡工具,大的叫翁濤,小的叫陶建。翁濤用來盛水,陶建用來洗澡,是供王子洗澡的浴缸。還有壹塊石頭,上面寫了很多字,但有壹個字最明顯,就是“陽”字。這塊石頭是從海棠湯裏挖掘出來的,進壹步證明海棠湯就是當年楊貴妃沐浴的長灘。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壁畫是唐代的“擊敗馬球圖”,生動地再現了唐代馬球比賽中緊張而艱苦的場面。馬球起源於波斯,傳入唐朝,在宮廷中流行起來。從皇帝到文物,連女人都熱愛這項運動。唐朝所有禁庭都有馬球場,壹些貴族官僚也有自己的馬球場。馬球在唐朝以後開始流行於全國各地,直到明末才開始衰落。
石碑室的壹部分由文人和大師展示,描述壹些贊美華清池和溫泉水源的頌歌。最重要的石碑是溫州刺史常遠寫的《溫泉頌》。常遠來到華清池向皇帝談論壹些政治事務,壹位大臣讓他在溫泉中洗澡。當時他的軍銜還不是很高。但他壹洗就覺得很好,馬上寫了壹首《溫泉頌>:刻在石碑上,便於保存。此碑距今已有1370年的歷史,被列為全國132禁碑之壹。我們的玉堂博物館參觀到這裏就結束了,轉眼間,我們已經走過了史前的鼎盛時期,秦漢隋唐。我們用感官感受歷史的厚重和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讓我們來看看震驚中外的“Xi事件”發生時,蔣介石住的五館。
在參觀五館之前,讓我們先了解壹下“Xi事件”。“Xi事件”發生在1936,65438+2,12年,所以也叫“雙十二事件”。“九壹八事變”後,日本侵略中國東北三省,不斷進攻華東。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蔣介石不顧民族危亡,頑固推行他的“先安後忙”的錯誤主張,將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調往西北,與楊虎城為首的西北軍合並,進攻我陜甘寧邊區。在我黨“停止內戰,壹致抗日”方針的鼓舞下,兩位將軍張楊提出了聯合蔣介石抗日的要求,但蔣介石不僅無理拒絕,還親自來到陜西布置鎮壓。當時蔣介石待在五館。因為它有五個房間,所以叫“五室”。第壹間是蔣介石秘書長蕭乃華的辦公室,是他的秘書室。第二個房間是蔣介石的臥室。Xi事件發生時,因為情況緊急,他壹聽到槍聲就從後窗跳了出去。因為跑的匆忙,他連假牙都沒戴。當時東北軍裏有個叫孫銘九的士兵。他沖進五館,摸了摸蔣介石的被子,發現還是暖的。猜他壹定沒跑多遠,於是馬上搜山。終於,早上八點鐘,蔣介石被從虎斑石上帶下來,送到了Xi安。第三個房間是蔣介石的辦公室。當時辦公室的左窗上還有“Xi事件”留下的彈痕。第四個房間是蔣介石的會議室。這也是壹個秘密的軍事會議室;最後壹個房間是他的等候室。五室旁邊還有壹個小樓叫“三室”。那時它是小軒的辦公室。1980年更名為文史資料室。當時因為東北軍從左邊沖上來,這裏的戰鬥先打響了。我們可以從“三間房”的玻璃和墻壁上找到彈痕。可以進去看看裏面的照片和文史資料。
“Xi事件”能夠和平解決,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功不可沒。“Xi事件”後,應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邀請,我黨派出以周恩來同誌為團長的中央代表團訪問Xi。代表團到達安後,堅決執行黨中央、毛主席提出的和平解決“Xi事件”的重要指示,為和平解決“Xi事件”做了大量工作,最終迫使蔣介石於65438年2月25日簽訂了《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協定》。65438年2月26日,蔣介石被押解回寧,“Xi事件”和平解決。“Xi事件”的和平解決結束了中國十年內戰,促進了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形成和發展,也是近代史上的壹個偉大轉折。今天,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在祈禱祖國統壹,骨肉團聚的呼聲也是歷史的潮流和必然。Xi事變後,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在此建了壹座灰色的水泥館,紀念蔣介石的苦難。該館初名為“總統解難館”,後改為“民族復興館”,又稱“義館”。當地人稱之為“捕將軍亭”。但為了緩和兩岸關系,1986正式更名為“賓劍閣”。
好了,今天的華清池參觀結束了。謝謝大家!
現在我將首先帶妳們參觀古漢臺,這是劉邦在漢中的宮殿。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郡南鄭”。劉邦不想來漢中,蕭何勸他:“漢中叫‘天漢’,很美。願王漢忠國王。”劉邦,從上而下,率軍至漢中為漢王。他來到漢中後,看到這樣溫暖的氣候,肥沃的土地,河流,豐富的魚米之鄉,就利用這個地方休養生息,操練士卒,囤積糧食。從此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制定了“明築棧道,潛入陳倉”的計劃,劉邦采用這壹計劃壹舉攻下關,平定三秦,奠定了漢朝帝國工業的基礎。為了紀念他從漢中崛起,劉邦把這個國家命名為“漢”。同時,他在漢中修建了自己的宮殿。
古漢臺坐北朝南,由南向北逐級上升八級。歷經滄桑的漢臺,沒有今天漢朝的建築。北宋時,張留下壹首詩“留此壹方土地,尤留漢家”。可見,在北宋時期,漢臺曾壹度冷清。南宋時,漢臺作為官員的休閑娛樂場所而發展起來。今天,漢臺的風格繼承了南宋以後的面貌。公園裏有許多古樹名木,包括珍貴的荷花、百年以上的桂花樹和400年以上的皂莢樹。牡丹、鳳竹、虞美人裝點著漢臺,使漢臺成為壹座園林建築,以其典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
矗立在漢臺的望江樓建於南宋。以前是漢中的高樓。當妳爬到三樓向南望去,壹眼就能看到漢江。這是壹個人們可以欣賞漢中風景的地方。時至今日,望江樓二樓的柳對聯上仍寫著“漢水東流千裏,秦雲北望壹樓”。
我們漢中博物館是在1958古漢臺的基礎上建成的。它是壹個文物博物館和綜合博物館,有7個展廳。望江樓壹樓是宋墓出土文物展覽室,二樓是清末與康有為並稱“南康北辰”的漢中書法家陳毅的書法展。東中國館和西中國館分別是革命歷史遺跡和宗教雕像的展覽。桂音堂是壹些特殊展覽的臨時展廳。最重要的博物館群陳列在漢臺南院。它們是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歇歇路”和“石門及其摩崖石刻”。分為兩個展廳——寶榭古棧道展廳和石門十三品展廳。
包斜古棧道展示室分為三個單元,分別展示古代秦巴兩山之間七條古道穿越的走向;薦古棧道南端的石門隧道。有七種不同的棧道形狀,用於挖掘和因地制宜的棧道建設;棧道沿線有官郵亭、郵房,其中寶城驛站被稱為“天下第壹郵”,石門十三品陳列室陳列著從寶谷石門隧道內外發掘出的13件精美石雕,其中“蔔君開通寶斜道崖石刻”被稱為“陜南第壹古石”,記載了漢武帝劉莊對伏門隧道的發掘。阿清楊守敬評價“天然古美如石,百代不可仿。”《百門頌》刻於公元148年,記載了漢順帝年間校尉楊上書皇帝,要求恢復褒坡道的歷史。作者本意是歌頌,而不是炫耀他的書法,但他的書法被後人稱為“韓立的傑作,學官者的楷模”。在甘肅成縣也叫“西狹賦”,在漢中略陽也叫“賦格賦”。還有歷代文人名士留下的玉盆、滾雪、石虎等幾處描寫山谷風光的石刻。其中,曹操筆下的薛坤最為著名。《石門銘》記載了北魏褒貶道路線改道的歷史,書法也極為珍貴。是從官到官的過渡,康有為稱之為“不知煙火的神仙”。《石門十三品》是棧道興衰的記錄,也是中國書法演變的實物標準,對中外書壇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