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咨詢師天天接受情感垃圾,會崩潰嗎?

心理咨詢師天天接受情感垃圾,會崩潰嗎?

我是壹名心理咨詢師,工作八年了。在臨床心理咨詢中,我肯定會接觸到很多心理垃圾,尤其是在心理醫院工作的前三年,充滿了負能量,但我自己還沒有過被關在黑屋子裏的經歷。心理咨詢是壹個科學化、專業化的工作過程,不僅需要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需要心理咨詢師自身的成長、健全和人格。當然也需要專業的監管團隊進行內部監管和優化。

對於每壹個心理咨詢師來說,找壹個督導或者朋輩督導小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作為壹個新手咨詢師,在個人界限感不清晰或者咨詢設置不明確的情況下,往往容易出現反同理心或者過度好感,簡而言之就是過度卷入。即使在專業培訓中,我們壹再強調要盡量避免被來訪者的情緒問題所影響,但咨詢師在用生命溫暖自己的心,用生命影響自己的生活,這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咨詢師能否意識到自己的狀態,然後及時尋求同齡人的幫助或者導師的監督。

那麽,什麽樣的心理咨詢師容易崩潰呢?壹種是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個體不懂得求助卻壹味壓抑自己的情緒;第二,我帶著強烈的幫助他人的感情工作,我不想在求助者或同齡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堅持偽裝自己。不管怎樣,它需要成長。

我記得有個督導曾經說過,心理咨詢師在走出咨詢室的那壹刻,就知道如何留在咨詢室,而不是繼續帶著來訪者的問題回家。

第壹,處理和安撫壹些相對不穩定的來訪者的突發情況。比如他們給我發微信,臨時打電話。我需要在處理日常事務的同時,抽出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些事情。臨時打亂的計劃會給人帶來特別明顯的疲憊感,尤其是日程安排比較滿的時候。

二是來訪者講述的故事或宣泄的情緒引起的我內心的騷動。

心理咨詢師把自己作為壹個工具,更準確地說,是把自己對生活和人性的理解作為壹個工具,來捕捉來訪者內心的恐懼、焦慮、迷茫和絕望。我自己必須非常堅定,才有力量穩住我的訪客。

而如果對方表現出來的事實或情緒觸及到我整個體系中的弱點或盲點,就可能引發我的存在焦慮。這個時候我內心的能量會消耗的更多。

第三,我長期相對固化的生活方式導致的我內心的鈍化。

作為壹名心理咨詢師和自媒體作者,我每周都有壹些固定的任務要完成,再加上壹些對長途來訪者的定期咨詢安排。其實我的人生在某種程度上是被框住的,調整的空間並沒有別人想象的自由職業者那麽大。

常規工作往往會鈍化壹個人的心靈,但我的工作要求我保持敏銳,以及對生活的熱情和洞察力。所以,我需要為自己的生活找到熱情和力量的源泉,以克服被動感,這就需要我在現有生活的基礎上做出調整,而這種調整在開始時必然會消耗能量。

作為壹個每天都要和各種來訪者打交道的心理咨詢師,我真的感受到了內心能量的消耗。但這種消費並不單純是因為收到情感垃圾。其實我每天從來訪者那裏聽到的傷心事,對我來說並不真正構成消費。我內心的疲憊感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1.應對和安撫壹些相對不穩定的來訪者的突發情況。比如他們給我發微信,臨時打電話。我需要在處理日常事務的同時,抽出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些事情。臨時打亂的計劃會給人帶來特別明顯的疲憊感,尤其是日程安排比較滿的時候。

二是來訪者講述的故事或宣泄的情緒引起的我內心的騷動。

心理咨詢師把自己作為壹個工具,更準確地說,是把自己對生活和人性的理解作為壹個工具,來捕捉來訪者內心的恐懼、焦慮、迷茫和絕望。我自己必須非常堅定,才有力量穩住我的訪客。

而如果對方表現出來的事實或情緒觸及到我整個體系中的弱點或盲點,就可能引發我的存在焦慮。這個時候我內心的能量會消耗的更多。

第三,我長期相對固化的生活方式導致的我內心的鈍化。

作為壹名心理咨詢師和自媒體作者,我每周都有壹些固定的任務要完成,再加上壹些定期的長途來訪者的咨詢安排。其實我的人生在某種程度上是被框住的,調整的空間並沒有別人想象的自由職業者那麽大。

常規工作往往會鈍化壹個人的心靈,但我的工作要求我保持敏銳,以及對生活的熱情和洞察力。所以,我需要為自己的生活找到熱情和力量的源泉,以克服被動感,這就需要我在現有生活的基礎上做出調整,而這種調整在開始時必然會消耗能量。

所以,如果有壹天我崩潰了,請不要單純的認為我是被來訪者的負面情緒壓垮的。相信我,我的“死因”絕對要復雜得多...時間

大家好,我是多倫心理的馮虎子。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先給妳講個故事,有點長。

今天早上,我睜開眼睛,茫然地看了壹會兒。“我是誰?我在哪裏?我該怎麽辦?這是誰的床?”看到周圍沒人,我又睡著了。如果是以前,如果身邊有人,我絕對睡不著。現在覺得自己壹個人睡是壹件很幸福的事。"

“為什麽?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帶著八卦和迷幻的感覺,我激動地看著不願透露姓名的王老師。

王老師,性別保密,年齡保密,地址電話都保密,和我的關系保密。唯壹能透露給妳的是,他是心理咨詢師。

故事的發展是這樣的。

王老師,之前有個對象,我們談了壹年多。眾所周知,壹段完美的愛情要經歷五個階段:相識——熱戀——磨合——升華——代際傳承。這五個階段叫穿越後結婚,穿越後後悔或失戀。

很多人的戀愛都停留在“磨合”階段,王老師也不例外。

我不想過多描述王先生和伴侶關系很好的時候是什麽樣子。畢竟作為單身狗對我傷害太大了。

總之壹句話,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吃不起,我真的不會答應他們壹起吃火鍋的邀請。

比如吃火鍋的過程中,明明點了很多菜,卻經常因為他們不給我肉而吃不飽。

每次我想夾壹塊肉的時候,就在碗裏夾壹塊青菜,對我說:“妳最近瘦了,要多吃青菜,少吃肉。另外,自己吃那麽多肉有什麽用?沒有地方消費。肉應該留給有需要的人。”

好吧,我吃的話就要蔬菜,但是我總可以要壹碗米飯吧。他還跟我說:“火鍋吃什麽飯?吃這麽多菜,太浪費了。”然後他把壹根黃瓜放在我身上,我的臉都綠了。

更有甚者,兩人互贈肉食,原因很簡單:“親愛的,妳最近瘦了,多吃點肉補補,不然我會心疼的。”

媽媽,我昨天被告知我剛剛稱了體重,增加了兩磅。誰瘦了?好吧,我不付錢,我忍忍。我真想吐妳壹臉!

最近王先生經常請我吃飯。壹開始,我拒絕了。後來聽他說我吃小龍蝦不吃火鍋,我欣然赴約。

來了之後,我的天,只有王先生壹個人。在我震驚又迷幻的眼神下,王先生解釋說,嗯,他和搭檔吵架了。

我惶恐地拿起電話,假裝老板找我,準備逃跑。王老師說:“我點的是霸王蝦套餐。”(妳大概不知道什麽是霸王蝦套餐,我也無法用語言描述。反正是三層,各種口味的小龍蝦,壹層大概有“手動比圓”那麽大)。

電石的火苗間,我放下電話,乖巧地坐在椅子上,真誠而禮貌地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他沈默了壹會兒,但還是沒有說話。(我的內心活動:“嗯,咨詢中沈默是很常見的,誰TM管呢,把蝦煮了就行了,為小龍蝦撐著”。)

.....(此處省略了所有場景人物特寫,請自行填寫。)

最後吃到第n只蝦的時候,王老師說:“好吃嗎?”。

“好吃”

“嗯,xx也喜歡吃這種小龍蝦。”

什麽?好吧,妳贏了,妳成功地打破了沈默。

接下來,我認真聽了王先生的敘述。至於他們吵架的內容,我不記得了。唯壹記得比較清楚的是王先生說的壹段話。

因為我是咨詢師,在這段感情中我是不是應該多壹些包容,多壹些耐心,多壹些體貼?時間長了,感覺精力都快被掏空了。

我現在回家和他相處,總覺得是在咨詢。壹旦我無法承受他的情緒和感受,他總是說:“妳不是心理咨詢師嗎?妳對妳的來訪者如此寬容和接納,為什麽對我這麽好……”

我真的忍不住回去過壹次。“妳不是我的訪客,我也不是妳的顧問。”

這段話讓我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作為咨詢師,我們(我和王老師)在交往中經常會遇到這樣壹個問題:另壹半的要求在變,這讓我們很困惑。

我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說到底是我們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對另壹半的理想期待。

咨詢師的身份,必然會導致對另壹半的期望增加。他們期待我們像咨詢師壹樣體貼、通情達理,也希望我們像普通人壹樣,避免過度分析他們,引起他們的恐慌。

同樣,在親密關系中,我們的矛盾和爭吵大多來自於對方的角色定位和我們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壹致。

比如《原生家庭》,父親期望母親照顧家庭孩子,幫助分擔壹部分家庭經濟負擔;我媽希望作為壹個獨立自由的對象被尊重。兩者的預期目標不壹致,矛盾和摩擦在所難免。

唉,作為心理咨詢師,親密關系和普通人真的差別不大。有時候,可能更難。

請善待身邊的輔導員。出了咨詢室,我們真的沒那麽多精力去分析大家的。我們在分析非訪客的時候真的很克制。所以,妳不能因為我是輔導員就欺負我!

作為咨詢師,妳或多或少會受到來訪者的情緒或事物的影響,但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如果在故事裏遇到這種無理欺負遊客的情況,我也會情緒崩潰。

心理咨詢師天天接受情感垃圾,會崩潰嗎?

雖然很多行業看起來很不壹樣,但是原理都是壹樣的,就像雜技演員,整天做那些危險高難度的動作,會不會過早的出現危險?以玩毒蛇為生的人會不會早被毒蛇咬死?整天在傳染病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會更容易感染傳染病嗎?表面上看,這種概率是存在的,而且非常大,但實際上,這些人因為更專業,所以比普通人更不容易發生危險。

壹個優秀的心理咨詢師知道心理疾病的發病機制,知道如何化解來訪者的負能量。每天和壹些充滿負能量的人交流。工作的目的是讓他們走出這種狀態,但他們會及時化解這些負面情緒,幫助來訪者改變這些錯誤的負面思維。他們不僅不會受到這些情況的影響,反而會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增加免疫力,分析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減少負面情緒對自己的影響。心理咨詢師越專業,化解負面情緒的能力越強。

我做了十七年的心理咨詢,期間很多人都問過這個問題。其實每個職業階段我的經歷和答案都不壹樣。早期我可能比較現實——心理咨詢師壹般都有自己的咨詢師,接受過壹定時期的自我歷練(個人成長),在職業生涯中會壹直保持專業的學習、督導、同輩群體等制度,這些都是維護個人健康和處理疑難案件的保護性因素。但現在,我想從主觀層面談談我個人的感受:

1.心理咨詢師確實會多次傾聽來訪者的負面情緒和事件,但不是“情緒垃圾”。很多時候,遊客並不想“倒垃圾”,也不想發泄。心理咨詢會幫助來訪者更好地理解負面情緒的來源、作用和意義,也有助於Ta從更廣闊的視角理解生活事件,而不僅僅是感覺自己是壹個“受害者”。處理所謂“負能量”的過程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糟糕和無奈。

2.咨詢不只是討論消極的方面。事實上,來訪者往往有良好的感情和表達能力,至少有壹定的心理悟性,才會願意選擇心理咨詢作為解決生活困擾的途徑,而咨詢關系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因此,我在咨詢中與來訪者討論的關於生命的話題,包括愛與恨、生與死、擔憂與恐懼、得失、願望、幻想與夢想、親密關系、復雜的情感和性,往往是日常談話所無法觸及的。我不僅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深深地享受著這個交流的過程。這是這個職業的回報之壹。

3.總的來說,心理咨詢是壹個不斷面對生活困難和局限的過程。咨詢師比其他職業更容易意識到人性中很多根深蒂固的欲望(被愛的欲望,依賴的欲望,永生的欲望,無限的欲望等。)無法實現,人生就是壹個不斷失落的過程。但這個過程帶來的不壹定是抑郁和沮喪,更多的可能是心智的成熟。借用羅曼·羅蘭的壹句話,“世界上只有壹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熱愛生活。”

首先謝謝妳的提問,這也說明妳對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充滿了好奇和關心。作為壹名心理咨詢師,我可以談談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