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洪瓊
湖州市中醫醫院313000
摘要:半夏是記載最早的中藥炮制品種之壹。技術記載始於漢末。根據炮制輔料的不同,有清半夏、姜半夏半夏、炮半夏、青鹽半夏和京半夏。本文總結了半夏的不同炮制方法,總結了半夏的不同炮制方法及其不同的臨床應用,並進行比較,為臨床方便應用提供幫助。
關鍵詞:半夏;處理方法;功效
半夏是半夏的幹燥塊莖。)Breit。中國大部分地區、朝鮮半島和日本都可以增長。不同的名稱包括芋頭、三葉半夏、文帝、水芋和合谷。半夏味辛,性溫,有毒,有燥濕化痰,降不良反應止嘔,消腫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痰多咳喘、痰多頭暈、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惡心、胸滿、梅核氣。漢代以前就有“治半夏”的方子(《內經》)。漢唐時期主要有洗湯(韓愈韓)、制姜(晉侯肘子)、水煮(朱)、微炮(晉)等方法。從宋代到清代,有制曲(鄭)、制礬(宋宗祿)、制姜礬(宋)、制姜羅蔔(宋傳辛)、制姜甘草(宋)和制酒姜(明普濟)
半夏根據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也不同。癰腫痰核外治;生姜多用於減少不良反應和止嘔;半夏多用於祛濕化痰;紅半夏具有疏風清熱、化痰生津、降氣利咽的作用;痰濁黃稠者用竹瀝半夏;宋半夏與西安半夏相似,但比法半夏更純,適合體虛痰多的人食用。蘇州葛半夏治療寒濕痰濁型哮喘療效顯著。半夏是中藥炮制品的典型代表,炮制方法多樣,功效各異,具體如下:
1.取生半夏,洗凈雜質,篩去灰分。生半夏有毒,現代研究發現生半夏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對眼睛、咽喉、胃腸道等粘膜的強烈刺激。半夏的有效成分復雜,主要有生物堿、谷甾醇、氨基酸、有機酸、半夏蛋白等。有學者發現半夏蛋白具有影響卵巢黃體功能的活性,使內源性孕酮水平降低,導致蛻膜變性,胚胎失去蛻膜支持而流產[2]。因此,治療妊娠嘔吐宜用半夏炮制品,生半夏慎用或禁用。生半夏主要用於外用,或制成丸子以減少用量[3]。
2.將半夏洗凈,分離大小半夏,用8%明礬水浸泡2-3天(冬季4-5天),至內部無幹心,味微麻。取出,洗凈,切成厚片,晾幹。半夏每100kg,用明礬20kg。明礬中鋁的復鹽易與半夏的毒性成分結合或吸附,從而降低半夏的毒性。半夏長而化痰,可用於治療咳嗽痰濕,痰白易,胸悶膈,惡心嘔吐,四肢嗜睡。有學者認為半夏的鎮咳止吐作用與麻黃堿和谷甾醇有關[4]。楊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不同炮制品中麻黃堿的含量:生半夏>炮半夏>姜半夏>清半夏[5]。
3.姜半夏分離半夏。清水浸泡至內部無幹心,幹姜切片湯煎,加明礬、半夏,煮透,取出。風幹至半幹,切片,幹燥。每用半夏100kg,生姜25kg,明礬12.5kg。明礬加工可以降低毒性。生姜和半夏都含有壹些相同的化學成分,它們之間有協同作用,能增加溫中化痰止嘔的功效。姜半夏擅長止嘔,常用於治療胃氣、惡心嘔吐。有報道稱,姜半夏的致突變性已有討論,臨床應用於孕婦時應謹慎,尤其是在胚胎發育早期,以免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7]。
4.取半夏分離大小,用清水浸泡至內部無幹核,取出。加入甘草石灰溶液(甘草加水煎煮兩次,合並煎液,倒入加適量水制成的石灰溶液中)約4-5天,每天攪拌1-2次,保持pH在Ph12以上,取出。洗凈,陰幹或晾幹。每100kg半夏,1kg甘草,10kg生石灰。半夏炮制後毒性降低,祛痰作用增強。用石灰水浸泡後,其燥濕增強,更善於祛濕化痰,故多用於中成藥。如香砂養胃丸中用於治療胃寒氣滯、胃脘痞滿的半夏,即為炮制半夏。有報道稱半夏生粉用於壓片,口服劑量為3g。經102例臨床證明,對慢性支氣管炎有較好療效[8]。
5.取幹凈半夏,分大小,加清水浸泡藥面33cm,浸泡3天(每天換水2-3次),用2%明礬水浸泡5-10天(每2天換水1次);然後用1%明礬水浸泡15-20天(每1-2天換水1次)。最後用清水浸泡3天(每天換水1-2次)至舌頭無麻感或輕微麻木,取出,曬幹,用時折斷[9]。
6.取半夏壹斤,石灰壹斤,開水七八碗,放入盆中,在盆中攪拌,用手攪拌,放在太陽下和夜露中暴曬七天,撈出晾幹,用井水洗三四遍,浸泡三天,每天換水三次。取出曬幹,用壹斤明礬,開水燙七八遍。每日三次換水,取出控幹,加入本藥、甘草、薄荷、丁香、豆蔻、三錢、藿香、枳實、木香、川芎、肉桂、陳皮、枳殼、五味子、青皮、砂仁。* * *十四味,切片,15碗煮,放涼,將半夏放入鍋中,浸泡27天,在太陽和夜露中攪拌,將藥取出用白布包好,放入熱坑中,用器皿持香三柱位時,將藥和半夏分開烘幹[10]。
7.半夏制成半夏菁片,與下方藥汁攪拌,使其完全吸收;幹的。半夏65438±00kg,陳皮0.65438±09kg,紫蘇0.65438±03kg,亞氯酸鹽0.65438±03kg,五味子0.06 kg,天花粉0.65438±03kg,白前0.06 kg。
8.用綠鹽準備半夏切片,用綠鹽水拌勻,吸幹,曬幹。半夏片每劑10kg,青鹽0.31 kg [10]。
9.竹瀝半夏
9.1取姜半夏,加入竹汁,攪拌均勻,直至完全吸收,幹燥。每個姜半夏100kg,竹瀝12.5kg [11]。
9.2取生半夏加水浸泡8-24小時,充分濕潤至無白心,切成厚片,與明礬姜汁混合,腌制至味微麻,去澀,晾幹,與竹汁混合,吸幹。半夏每個100kg,竹瀝25kg【12】。
10.首先,用醋將半夏切片清洗幹凈。每100kg半夏切片,加20kg醋於沸水中,噴勻,吸半小時左右,然後放入熱鍋中用文火不斷翻炒,直至醋幹,表面呈淺黑黃色。撈出晾涼,然後醋炙半夏[13]。
11.半夏片先去雜,每100kg半夏片加豬膽汁1kg,用開水溶解。將膽汁水汁噴入半夏切片中,浸泡半小時左右,然後放入鍋中用文火炒至膽汁幹,表面呈淡黑黃色。撈出晾涼做半夏【13】。
12.半夏曲
12.1半夏曲:將半夏湯浸泡9次,曬幹,帶痛使用或煎膏,或絞汁至粉如彈珠大,用紙或紙包好,用稻草箱裝7天,取出掛風煙。時間越長越好[14]。
12.2夏天曲:由牛肉醬精制而成的夏天高,夏天曲因夏半夏結束而得名。對於慢性病的治療,草盒要按照七天超彎法制作,黃衣盡可能長時間的掛在風中[15]。
12.3紅半夏:大半夏,七次湯洗,焙幹再洗,如此七轉,用稠米泡壹夜,每次用明礬泡壹次半,溫水泡五天,焙幹。每兩個龍食品加五分。沙子是衣服染的。先把燈排列壹指厚,把半夏排列在桌上,然後蓋上壹指厚的燈心草,用炒好的豆角烤壹下,等幹了再吃藥[15]。
總結:從半夏的整個炮制歷史來看,半夏入藥歷史悠久,每個時代都出現了新的炮制方法。壹方面,半夏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毒性,保證用藥安全,這壹點古代學者已有闡述。另壹方面,為了改變半夏的藥性,將半夏用各種輔料進行炮制,從而擴大半夏的應用範圍,提高其臨床療效。半夏不同的炮制方法有不同的功效,各種半夏炮制品在臨床應用上各有側重。使用時應根據病情需要謹慎使用,安全科學用藥。
文獻綜述:
1.葉定江,中藥炮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55;
2.修延峰,,洪,半夏的毒性研究進展[J],時珍中藥,2004,15(5):304;
3.毛與半夏的不同炮制方法及其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2003,12 (7): 61-62:
4.鄧興然,黃如龍,範松嶺,姜半夏不同炮制方法對谷甾醇含量的影響[J],基礎中醫雜誌,2001,12(12):25-26;
5.楊,,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半夏不同炮制品中麻黃堿的含量[J],貴州醫藥,2001,25(9):846;
6.彭,半夏不同炮制品的臨床應用概況[J],實用中藥雜誌,2005,5(5):319;
7.王曉紅,蔣紅,夏明珠,等.姜半夏致突變性的實驗研究[J].江蘇中醫藥,2002,23(8);
8.馬興民,中藥炮制新方法[M].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163;
9.廣東省中藥飲片炮制手冊[M]。廣東醫藥公司1977,168
10.趙學敏。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 171。
11.江蘇省中藥飲片炮制標準[M]。江蘇省衛生廳。1980,P 189
12.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浙江省衛生廳。1985,第445頁
13.雲南省中藥飲片炮制規範[M]。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雲南省衛生廳編輯。1986
14.醫學導論[M]。張金書店,1941: 365
15.本草綱目[M]。中藥出版社,755
16.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1194 ~ 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