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宜興外貿出口形勢分析

宜興外貿出口形勢分析

1.宜興是壹座有著2100多年城建史和7000多年制陶史的名城。被譽為中國“環保之鄉”、“著名陶豆”、“教授之鄉”。宜興位於太湖西岸,蘇浙皖三省交界處,長江三角洲腹地,滬寧杭三角幾何中心。是江蘇省確定重點發展的三級I類新興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2038.7平方公裏,人口105.73萬。轄21個鎮,1個國家環保科技產業園。近年來,宜興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3萬元,財政總收入43億元。綜合實力和基礎競爭力在全國百強縣(市)中排名第22位和第9位。創建模式,宜興市三年來以建材化工產業結構調整和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為重點,形成了宜興創建模式鮮明的工作特色。

宜興有5000多年的歷史。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周元王有四年屬於越南(前472年)。周閑在536年(公元前333年)屬於楚國。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景邑司為會稽縣,次年,景邑改為洋縣。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65,438+00)宜興郡。文帝九年(589),宜興縣廢,改稱宜興縣,屬常州。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改宋太宗為宜興縣。雍正四年(1726),分宜興、靖西兩縣。民國元年靖西被廢,並入宜興縣。6月1949屬於常州地區。1953 65438+十月屬於蘇州地區。1956二月屬於鎮江地區。自3月1983,屬無錫市。1988 1月,宜興縣撤銷,宜興市成立。

2003年,宜興有21個鎮,1個環保科技工業園,95個居委會,430個行政村。總面積2038.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41,000公頃,森林面積4萬公頃,總人口1.062363。

文化教育

沸酒是英雄,有才者得天下。英雄的景仰山水,不僅賦予了宜興人忠愛的精神,也賦予了這裏的人們壹種智慧的靈氣。

“父親、兒子、哥哥、姐姐都是教授”,“壹個博士七個學位”,研究傳家寶,尊師重道,蔚然成風。從古至今,宜興產生了4位頂級學者,10位總理,385位學者,21位兩院院士,60多位大學校長,8000多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鄉”聞名於世。

在新中國第壹次科技大會主席臺就座的10人中,有四個宜興人。中國高等教育部部長、清華大學校長和臺灣省第二任教育部長、臺灣省大學校長余就出生在小鎮的同壹條街上...這些神奇的巧合讓世界驚嘆於這片土地。

宜興人的智慧光環,源於敢為天下先,勇於創新。在繪畫、科學、社會等諸多領域,宜興人都閃耀著創新的旗幟,成為引領者和開拓者,為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旅遊資源

宜興,陶豆,有壹個獨特的洞穴,物產豐富,風景迷人。它是壹個獨特的旅遊景點,有陶器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和洞穴文化。

宜興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太湖流域,隸屬於無錫市,西距太湖64公裏,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端的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稻、竹、茶、蟹和太湖魚蝦,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古稱靖西,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水眾多,風景秀麗。

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盛於今日。它集繪畫、書法、詩歌、篆刻、雕塑於壹體,成為壹件獨特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第壹批非物質遺產名錄,宜興紫砂位列傳統手工藝技藝之首。古往今來,工匠大師和民間藝人代代相傳,見證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源頭和永恒的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壹個茶壺,還不忘在裏面放壹片茶葉。

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宜興,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天下第壹香品,可奉朝廷”的陽羨茶。天子未曾嘗過陽仙茶,百草不敢先開。宜興洋縣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期,“國山順茶”稱霸江南,唐朝以“揚貢茶”聞名。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而坡,壹望無際,被稱為“茶的綠洲”。

在紫砂壺的世界裏,淡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竹子基地。全市竹林面積654.38+0.8萬畝。竹子連著山丘和斜坡,又高又密,層層翠綠。山風經過時,竹影搖曳,綠波起伏,有“竹海”之稱。

宜興素有“溶洞世界”之稱,全市有80多個形態各異的溶洞。尤其是有“江南第壹碑”、“海中奇觀”之稱的善卷洞,以及張公洞和絢麗多彩的古靈洞聞名於世。

今日宜興

2002年,宜興駱駝墩遺址的發現,被列為全國六大考古發現之首,證明宜興早在7000年前就已經成為太湖西部的中央部落。宜興從金代就設立宜興郡,作為太湖西線最大的城市,延續了幾千年。

如今,宜興作為江蘇省重點發展的新興中心城市,在2005年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9,在長三角37個縣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7。在長江三角洲洶湧澎湃的浪潮中,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國唯壹的國家環保產業科技園區,設立宜興經濟開發區、陶瓷工業園和官林、槁城等五個產業集中區;電線電纜、環保裝備、精細化工等八大優勢產業集群形成;描繪了宜興工業發展的燦爛星空,為其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06年,宜興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隨著國際資本產業向長三角的快速轉移,國家對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的規劃,以及杭寧城市帶崛起戰略構想的形成,宜興將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展現出無限的發展前景。

全面鋪開建設繁榮活力生態文化和諧宜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太湖西線第壹城的宏偉藍圖。壹個更加豐富、更加和諧、更加美麗的新宜興正在崛起。

宜興,熱切呼喚天下有識之士,* * *創造人生的榮耀與夢想!

2.上半年,宜興開放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利用外資、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取得令人信服的新突破。

壹是投資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我市先後組織了日本、韓國、香港、歐洲、上海等境內外招商活動,130名專業招商人員活躍在壹線。上半年新批外資項目58個,增資擴股26個。工商登記新註冊外資4.8億美元,同比增長80.7%,提前壹個月實現“雙過半”;到位外資212億美元,同比增長51.5%,其中服務業外資提前4個月實現“雙過半”;二是境外投資占據高位,新批境外投資項目7個,新增投資654.38+00萬美元,實現對外經濟營業額654.38+065.438+0.36萬美元。非貿易項目占無錫的近壹半,海外投資項目數和完成中方投資數分別位居第壹和第二。三是外貿出口創新高。1至5月,自營外貿出口總額5.2億美元,同比增長38%,為全市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3.2006年是宜興科技發展不平凡的壹年。全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較高平臺上穩定運行,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快速有序發展態勢,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產業結構趨於優化,城鄉居民受益更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

1,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總指數再上新臺階。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根據2005年國家公布的縣域經濟排名,宜興在第六次全國縣域經濟基礎競爭力百強縣(市)中排名第九,比第壹次排名上升了5位。從2006年主要指標完成情況來看,宜興縣域經濟發展將強於2005年。

總指數上了壹個新臺階。2006年,宜興GDP將首次突破400億元。這是自2004年GDP首次突破300億元以來,宜興經濟總量的又壹次飛躍。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428億元,同比增長17.9%(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6.3%),比三季度加快0.6個百分點,完成年度計劃的100.7%。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71億元,增長5.4%(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256.9元,增長16.9%(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154億元,增長21.2%(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9.0%)。第壹、二、三產業比重由2005年的4.5: 60.5: 35.0調整為4.0: 60.0: 36.0。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個百分點,經濟結構繼續改善。

其他主要經濟指標也保持快速增長。2006年,財政總收入5081億元,同比增長18.0%,壹般預算收入21.66億元,同比增長22.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983.53億元,同比增長3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3.96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工業投資1654.38+0563億元,同比增長1.6%;工業用電量49.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72億元,同比增長654.38+06.3%。主要指標的快速發展是全市經濟又快又好增長的基礎。

2.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總體增長速度好於往年。

今年農業生產總體形勢是好的,總體增長速度好於往年。全年農業總產值36.03億元,同比增長6.0%。農業快速增長的原因:壹是糧食大幅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39.47萬噸,比去年增長19.7%;二是茶葉大幅增長。茶葉產量達到5500噸,同比增長25.3%;三是蔬菜長勢較好。全年蔬菜產量39.89萬噸,同比增長3.5%。多元化經營完成較好,年產值28.5億元,同比增長5.0%。農業豐收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3.工業經濟保持快速增長,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

今年以來,宜興工業經濟延續了近年來超常規的快速發展勢頭,呈現出高速強勁的發展態勢。工業經濟繼續良好發展,培育了更多的大型企業,大型企業的增加支撐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2006年年末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工業企業11020家,全市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934家,比上年增加47家,占全市工業企業的8.5%。

(1),工業指標繼續高速增長。2005年以來,各項工業指標增速均在20%以上,並持續上升。今年也不例外。2006年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實際完成115026億元,同比增長27.3%。其中,規模工業983.53億元,同比增長37.2%。規模工業占全部工業的85.5%,帶動工業總產值增長23.3個百分點;全部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080.74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規模工業954.03億元,同比增長40.0%。規模工業占全部工業的88.3%,拉動全部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增長23.9個百分點。

(2)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2006年,全部工業實現利稅總額89.45億元,同比增長28.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765438+3200萬元,同比增長42.9%,占工業利稅總額的79.7%,拉動工業利稅總額增長22.3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實現利潤52.4億元,同比增長30.3%。其中,規模工業實現利潤43.29億元,同比增長43.2%,占工業利潤總額的82.6%,拉動工業利潤總額提高25個百分點。

規模工業對整個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占全市工業企業的8%左右,創造了工業總產值的85%左右。

4.投資趨於理性,構成發生明顯變化。

2006年,在國家嚴控新開工項目和不斷加強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下,市委、市政府及時調整投資方向,確立了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投資理念,明確了重點服務業的投資項目。投資逐漸趨於理性,結構變化明顯。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3.96億元,同比增長22.7%。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有三大亮點:壹是民營經濟成為主要投資渠道。全市民營經濟投資11.829億元,同比增長27.2%,超過總投資增速4.5個百分點。占全社會投資的68%,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成為投資的主渠道。二是投資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投資比重逐漸向服務業傾斜。從固定資產投資構成看,2006年,第壹、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0.71億元、1.563億元和57.62億元,構成為0.4: 66.5: 33.1。與去年相比,第壹產業比重上升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6.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6.4個百分點。2006年服務業重點項目22個,總投資25.8億元,2006年完成工作量1,654,38+0億元。投資比例逐漸向服務業傾斜。三是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33.53億元,同比增長38.1%,超過總投資65.438+05.4個百分點,占總投資的65.438+09.3%,占第三產業總投資的58.2%。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4個百分點。

5.招商引資達到新高潮,外資有新突破。

招商引資對於促進宜興優勢資源開發利用,搭建蘇南發達地區經貿合作平臺,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潛力具有重要意義。在招商引資的交流合作中,幹部群眾的發展理念和思維方式得到了更新,各級政府的職能在不斷轉變,服務效率在不斷提高。

2006年,宜興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壹項關系全局和長遠的工作來抓,主動出擊,多方推進。從宜興各項外向型統計指標的完成情況來看,宜興的招商引資達到了新的高潮。2006年,全市批準外資項目138個,同比增長21.1%,總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項目合同59個,同比增長37.2%。合同註冊外資首次突破6543.8+0億美元大關,達到6543.8+0.38億美元,同比增長37.3%。註冊到位外資也接近3億美元大關,達到29654.38+0億美元,同比增長68.5%。2006年,該市出口企業以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主,已成為推動宜興外貿出口增長的主力軍。宜興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6543.8美元+0.268億,同比增長22.3%。其中,外貿出口9.84億美元,同比增長23.5%。

6.消費品市場持續火爆,成交額突破百億大關。

今年以來,住房、汽車、日用消費品等大宗消費尤其是住房、汽車消費增長強勁,帶動全市消費品市場持續火爆。全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額38.45億元,同比增長24.6%。其中,住宅31.01億元,同比增長20.2%;汽車,尤其是私家車發展很快。截至2006年底,全市擁有私家車2.76萬輛,僅2006年就增加了7549輛,日均增加21。商貿市場全年成交額達141.4億元,同比增長47.2%。社會需求的擴大進壹步拓展了消費品市場的空間。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72億元,同比增長16.3%,在全省縣(市)級繼續處於領先地位。

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穩步上升。

2006年,宜興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穩中有升,同比指數為101.1,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保持穩定,這從另壹方面反映了社會穩定,老百姓的收入不會因為物價因素而減少。

8.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

在經濟發展和富民政策的影響下,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兩位數增長。居民在富民政策中獲得了更多的實惠。根據城鎮居民家庭和農村居民家庭調查數據,2006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中的兩個剛性指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已超過目標值。隨著這兩個指標的實現,宜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包括四大類18項25個指標。除兩項非核心指標外,其他指標均達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2006年,宜興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9元,增長16.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6元,增長28.1%。農民人均純收入8005元,同比增長14.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492元,同比增長10.6%。

全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24423元,同比增長15.6%。

9.稅收收入快速增長,財政金融服務快速改善。

稅收的快速增長是宜興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的反映。2006年,全市國地稅收入41.5億元,增長21.6%。其中,國稅25.95億元,同比增長18.6%;地方稅收6543.8+0.56億元,同比增長27.1%。全年財政總收入50.865438億元,同比增長18.0%。壹般預算收入265438+6600萬元,同比增長22.3%。全市金融機構存款大幅增長,人民幣存款余額達到432.96億元,同比增長18.0%。各項貸款穩步增長,投向變化明顯。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293.29億元,同比增長25.4%。其中,當年實際新增貸款59.46億元,同比增長44.5%。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63.66億元,同比增長14.6%。

當前經濟發展形勢總體是好的,但制約經濟健康發展的矛盾和因素依然存在。2007年外部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尤其是煤電等原輔材料價格即將上漲。2006年宜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價格指數倒掛,即工業品出廠價格小幅上漲,但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壓縮了工業利潤空間,中小企業發展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宜興工業企業不得不面對煤電等原輔材料的漲價,保持工業經濟乃至整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勢在必行。

2006年是“十壹五”規劃的第壹年,宜興對全局和步驟把握得很好。從2006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完成情況來看,為全面完成“十壹五”規劃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宜興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