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來訪者中心療法
Mbth:以客戶為中心的治療
應用學科:心理學
應用:臨床和咨詢心理學。
簡介:人本主義心理治療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壹種新型心理治療。人本主義心理治療不是某個學派的傑出領袖創造的,而是被壹些觀點相同的人實踐出來的,包括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存在主義治療和格式塔治療。在各種流派的人本主義療法中,羅傑斯倡導的來訪者中心療法影響最大,是人本主義療法的主要代表。來訪者中心療法認為,在正常情況下,任何人都有積極進取、自我肯定的無限成長潛力。如果人的自身經驗被阻斷,或者自身經驗的壹致性喪失、被抑制、發生沖突,使人的成長潛力被削弱或受阻,就會表現為心理疾病和適應困難。如果創造壹個好的環境,讓他能夠正常的與人交流,就可以發揮他的潛力,改變他的不良行為。
來訪者中心療法的基本假設是:人性本善,人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人有自我實現和成長的能力,在沒有咨詢師直接幹預的情況下,有很大的潛力去了解自己的問題。如果是特殊的咨詢關系,人是可以通過自我指導成長的。羅傑斯認為咨詢師的態度和性格以及咨詢關系的好壞是第壹位的,咨詢師的理論和技能是第二位的。他相信來訪者有自愈的能力。
基礎理論
(1)人往往會自我實現。
羅傑斯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有壹種基本的動機驅動力,叫做實現傾向。它是人體有機體的中樞能量來源,控制著人的生命活動。自我實現的趨勢是引導人們認識、實踐、自主、自主、完善的過程。這種趨勢可以通過自我意識和自我引導引起態度和行為的改變。
羅傑斯認為,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個體不斷與現實互動,個體在互動中不斷評價體驗。這種評價不依賴於某種外在的標準,也不依賴於意識層面上的理性,而是依賴於在自身身體中產生的滿足感,並由此對這種體驗和相關事件產生壹種接近或回避的態度。壹切符合自我實現傾向的體驗都被個體所喜歡和接受,成為其成長發展的有利因素,而不符合自我實現傾向的體驗則被個體所回避和排斥。
來訪者中心療法是積極樂觀的,相信每個人都是有理想的,都是自立的,都是對自己負責的,每個人都有積極的人生走向,所以可以不斷成長發展,走向自我實現。人們富有建設性,善於社交,值得信賴。輔導員需要給予求助者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求助者會自行改變,不需要輔導員的控制和引導。
羅傑斯對經驗的解釋來自於現象領域,認為經驗是指在某壹時刻幫助者的主觀精神世界,既包括有意識的心理內容,也包括無意識的心理內容,還有個體的認知和情緒事件,是個體能夠感知的或者有能力被感知的。經驗被個體體驗和感知的情況,對壹個人的形成、發展和適應非常重要。
自我概念是指幫助者如何看待自己,是他的整體感知和認識,是自我感知和自我評價的統壹。它是通過個體與環境,尤其是個體與生活中重要的人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對人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每個人都有兩種價值評價過程,壹種是先天有機體評價過程,壹種是價值條件作用過程。價值條件化是建立在對他人的評價上,而不是建立在對個體自身有機體的評價上。個體在早期就有來自他人積極評價的需要,即關心和尊重的需要。當壹個人的行為得到別人的稱贊時,這種需求就會得到滿足。當他對自己的行為滿意,別人不滿意時,就會產生壹種兩難的境地,自我概念和體驗會出現不和諧。
三、心理障礙的本質及治療
在來訪者中心治療理論中,自我概念是理解心理障礙的關鍵,自我概念與經驗的不協調是心理障礙的原因。為了保持對環境的自我適應,個體可能會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否定和改變自己的價值觀,但這種改變並不符合自己的意願。
來訪者中心療法的實質是重建個體自我概念與經驗的和諧,或者說是實現個體人格的重建。
為了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咨詢師必須能夠讓當事人從壹開始就感受到這種關心,即無條件的積極尊重,這是建立在“壹對壹”的基礎上的。無論來訪者的階級、感情、行為如何,都要真誠地感受到對方是壹個有價值的人,這種尊重是真誠的情感。
共情是指理解幫助者的情緒和認知信息,讓幫助者知道他們的感受被準確理解。推廣性的口頭交流必須關註幫助者當前的情緒和認知內容,這與來訪者的體驗密切相關。輔導員在面對當前問題和處理問題時,應該深入了解求助者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在實際問題上分析和討論求助者的處境。
非語言信息可以通過幾種方式傳達,包括姿勢、身體活動和位置、面部表情、微笑、咂嘴、皺眉、動作頻率、聲音特征、手腳動作、眼神交流等。甚至距離也能反映出求助者的內心信息。
在很多心理咨詢的情況下,“沈默是金”。在咨詢中會有這樣壹個時刻,顧問和幫助者都應該考慮他們說過的話,而不需要任何言語。任何語言都可能有幹擾。當幫助者處理情緒或信息時,觀察力敏銳的顧問能感覺到。所以,沈默也是心理咨詢師設身處地的壹種有效方式。
伊根基於羅傑斯理論的幫助技能體系(伊根,1975)認為,坦誠溝通包括
心理咨詢師不固定自己的角色,也就是說他們和現實生活中壹樣坦誠,但是他們並沒有把自己隱藏在內部職業心理咨詢師的角色中,而是繼續和自己當時的感受和經歷保持和諧,交流自己的感受。
壹個自發的人會自由的表達和交流,而不是總在權衡說什麽。
老實人也沒有防禦反應。壹個沒有防禦反應的咨詢師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知道如何去感受它們。
對於壹個老實人來說,他的所思所感所信與他的實際表現只有很小的差別。
老實人能在適當的時候表露自己,輔導員能理解求助者的真實感受。
Egan將無條件的積極關註稱為尊重,並指出這是壹個高水平顧問的最高價值。對技術無條件的積極關註表現在:
動詞 (verb的縮寫)協商過程
求助者不願意主動尋求治療和幫助。尋求幫助的人對自己的體驗是僵化和固定的。他們經常尋找當前經歷和過去情況的相似之處,然後根據過去的行為模式做出反應和感受,但他們看不到新經歷的可變性。對絕大多數經歷采取絕對的態度,白紙黑字。
在這個階段,幫助者可以順利地談論壹些自我之外的話題,但仍然無法承擔問題的責任。
如果前兩個階段感覺完全被心理咨詢師接受,那麽求助者心理上會更有安全感,此時的表達會更順暢、更自由。雖然能體會到自己的真實感受,但是很少承認自己現在的感受,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感受。
在這個階段,求助者可以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但他們在表達情感時非常具體和生動。他們現在表達自己的感受還是有壹些障礙,能夠接受自己的壹些感受,對問題有壹些自我責任感,對經驗和自我的不壹致有壹些新的認識。
在這個階段,情感表達更加自由,情感與個人意義的區分更加明確,人們開始接受自己的真實感受,能夠認識到自身內部的不和諧與矛盾。他與內心自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順暢,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越來越想做真實的自己。
在這個階段,他不再否認、恐懼、抗拒自己的真實感受,而是覺得自己在自我概念中解除了經驗的枷鎖,能夠實實在在地體驗自己的真實感受,因此感到無比的輕松。
在這個階段,妳可以在沒有咨詢師的幫助下,繼續自由地表達自己,對自我體驗的排斥和扭曲更少,內部交流越來越多,自我體驗更真實。試著改變妳以前刻板的個人建構,讓妳能有效的處理妳的各種經歷。求助者對自我整合和治療的理解會從解決某個特定問題擴展到生活的其他領域,變得自由開放。
不及物動詞有關註意事項
1.來訪者中心療法體現了人本主義哲學,是壹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理論體系。我們不能把這種療法當作壹種固定的、完整的療法。我們希望別人把他的理論發展成試驗而不是教條,期待自己的模式是完美的、開放的、包容的。
2.來訪者中心療法認為咨詢和治療取向的主要責任在於求助者,他們面臨著決定自己的機會。咨詢師不應該把特定的目標強加給客戶,而應該讓客戶自己選擇價值觀和目標。
3.來訪者中心療法的壹個潛在限制是,壹些正在接受培訓的初學者傾向於接受非挑戰性的求助者。這種方法限制了自己的反應和咨詢風格,只把經驗放在反應和傾聽上。
4.求助中心療法的壹些治療理論已經融入到現代心理治療中,咨詢師對求助的喜愛、尊重和真誠態度已經成為各種現代心理治療的基本原則和技術。求助中心療法的基本原則應成為當代心理咨詢師素質培養的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