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發展重點

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發展重點

1.新壹代信息技術產業

我們將繼續堅持信息產業優先發展戰略,建設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設施,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著力提升信息產業自主發展能力,大力發展新壹代信息技術產業,努力推動電子信息產業轉型發展。壹是重點發展集成電路、通信與網絡、新型顯示、汽車電子、軟件和信息服務,努力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不斷提高產業規模和能級。二是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核心電子器件、高端芯片、基礎軟件、設備、工藝、材料等瓶頸,著力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三是圍繞物聯網、雲計算、半導體照明等下壹代信息技術,通過示範和應用牽引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四是加快實施12英寸芯片生產線、新型顯示器生產線等重大項目,推進電子信息產業企業整合重組,培育壹批龍頭骨幹企業。

1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將達到6000億元,成為國內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產業高地。

關鍵領域

1.軟件產業

(1)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辦公套件、語言處理軟件、虛擬化技術、海量數據存儲與挖掘、編程軟件和開發工具等。

(2)行業應用軟件:工業、智能城管、科教、金融等專業軟件。(3)嵌入式軟件:嵌入式操作系統和中文環境、嵌入式數據庫、標準應用接口和軟件、各種電子設備和終端產品的嵌入式軟件等。

(4)管理軟件:政務、金融、統計、企業管理和個人信息管理軟件。

(5)工具軟件:媒體制作軟件、輔助軟件、協同設計與仿真軟件、文件處理軟件等。

(6)互聯網軟件:新壹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網絡平臺軟件、定位測繪軟件、在線支付和信用認證軟件、網絡通訊軟件等。

(7)信息安全與評估軟件:安全協議、安全標準、安全認證、加密解密、防病毒查殺軟件等。

2.信息服務業

(1)信息技術服務

(2)信息外包服務

(3)信息安全服務

(4)電子商務

(5)金融信息服務

(6)數字內容服務

(7)新壹代互聯網服務

(八)電信增值服務

(9)雲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

主要平臺建設

重點推進軟件測試平臺、網絡安全檢測認證平臺、雲計算聯合實驗室、電子政務和公共服務雲平臺建設。

空間布局

以浦東、長寧、徐匯、普陀、楊浦、嘉定、閔行、閘北、寶山、虹口等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達的地區為重點,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同時,積極培育潛力領域成為新的增長點。

專欄2:新壹代信息技術制造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將保持全國新壹代信息技術重要R&D和制造基地地位,繼續發揮技術和產業布局引領作用,新壹代信息技術制造業產值力爭達到3000億元。

關鍵領域

1.集成電路

(1)芯片設計:重點發展片上系統(SoC),在移動通信、汽車電子、數字音視頻、電源管理、新型顯示、信息安全、航空航天、綠色能源等應用領域形成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點產品並實現產業化。(2)芯片制造:建成能級為90~65~45~32納米的集成電路生產線,開發適用於加工各類集成電路產品的成套特色工藝模塊並實現產業化,基本跟上國際主流工藝水平。

(3)設備材料:加快光刻機、介質蝕刻機、膜厚測量設備、清洗設備、封裝設備、拋光設備、矽基材料、超純試劑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積極引進國內外領先團隊,擴大我市在設備材料領域的布局。

(4)封裝測試:大力發展晶圓級封裝、系統級封裝和三維封裝等先進封裝技術和測試技術,以及特種IGBT封裝技術,形成規模化封裝測試能力。

2.新顯示

(1)平板顯示:重點發展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等產品並實現產業化,大力發展TFT、有機發光二極管、OTFT、LCOS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工藝和材料,支持新型觸摸面板、激光顯示、三維顯示等應用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進LCOS芯片和模組的產業化進程。

(2)半導體照明:專註於100lm/W以上功率型、高性能LED外延、芯片、器件、高性能LED背光、照明系統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支持MOCVD等關鍵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

3.通信和網絡

(1)下壹代移動通信:重點發展TD-SCDMA和TD-LTE技術,加快系統設備、終端關鍵芯片、多模集成終端、綜合測試儀器的研發和產業化。

(2)下壹代基礎網絡:重點推進支持IPv6規範的光線路終端、光網絡單元、高端路由器、電信級以太網、互聯網網關、多媒體子系統設備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建設3Tnet示範網,推進T比特光傳輸、光交換、路由、機頂盒等關鍵設備產業化。

(3)智能信息終端:重點支持增強型第三代及以上移動通信終端設備、非接觸核心芯片、手機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4.物聯網

(1)先進傳感器:重點支持各類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傳感器的設計、制造和封裝,實現產業化。

(2)核心控制芯片:重點支持MCU、協議芯片、微電源管理芯片、DSP、ADC、接口控制芯片、集成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

(3)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重點支持WLAN、UWB、Zigbee、NFC、高頻RFID等核心技術,開發相關接口和接入網關設備,重點形成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化產品和產業化,推進接口和設計標準化。

(4)組網與協同處理:重點研究網絡架構、網絡與信息安全、節點間通信與組網、協同檢測與數據處理等技術,研究物聯網地址編碼技術,推動建立相關協議和技術標準,形成我國自主專利。

(5)系統集成和開放平臺:重點發展網絡集成、多功能集成、軟硬件運行接口基礎、系統軟件、中間件軟件等技術,形成壹批自主產品。

(6)海量數據管理與挖掘:重點研究海量數據存儲、雲計算、模糊識別等智能技術,形成壹批自主產品。

5.汽車電子

重點支持柴油機控制系統等動力總成電子系統、自動變速器電子控制模塊和系統(AMT/DCT)、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和車輛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等底盤電子模塊和系統、基於總線技術的車載多媒體電子終端設備和系統、車身控制系統、智能燈光控制系統、數字儀表等車身電子模塊和系統、關鍵汽車電子芯片和傳感器的研發和產業化。

主要平臺建設

重點支持國家級集成電路R&D中心與制造企業、設計企業、設備材料企業合作,與中科院合作建設上海物聯網中心,與工信部合作建設R&D和3G移動通信終端測試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光源工程、超算中心、TFT-LCD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

空間布局

重點發展以“壹帶兩區(浦東微電子產業帶、徐匯漕河涇、松江微電子產業集聚區)”為重點的國家微電子產業基地,以浦東金橋、張江、徐匯漕河涇為重點的通信制造集聚區,以浦東張江、閔行、松江為重點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2.高端裝備制造業

努力提高先進重大裝備的自主設計、制造和總承包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和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加快發展清潔高效的煤電裝備、燃氣輪機、軌道交通裝備、關鍵基礎零部件、檢測設備等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依托大型客機國家重大工程,重點發展幹線和支線飛機、發動機、航電等裝備,推動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

專欄3: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將成為國內領先、綜合實力強的高端裝備R&D和制造業基地,產值達到3000億元。

關鍵領域

1民航

(1)飛機總體設計與制造

(2) R&D與電力系統工業化

(3) R&D與航空電子系統產業化

(4) R&D和其他機載系統的產業化,如飛行控制、環境控制和照明。

(5) R&D和飛機部件的工業化

(6) R&D與航空裝配設備產業化

(七)航空試驗驗證、航空租賃、維修改裝等航空服務。

2.衛星和應用

(1)衛星和運載火箭的設計和制造

(2) R&D與衛星導航設備產業化

(3) R&D與衛星通信設備產業化

(4)衛星遙感設備的設計與制造。

3.鐵路直達運輸

(1)智能列車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2) R&D與城市軌道交通關鍵設備及零部件產業化。

(3)磁懸浮列車的研究與開發

(4)城市軌道交通測試服務

(5)軌道交通維護服務

4.海洋工程設備

(1) R&D與海洋油氣勘探開發裝備產業化

(2) R&D與高端船舶產業化

(3) R&D與特種工程船舶產業化

(4) R&D及關鍵系統和配套設備產業化

(5)海水淡化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

5.智能設備

(1) R&D及大型火電機組及關鍵配套設備、輸配電設備產業化

(2) R&D及智能儀表和自動控制系統產業化。

(3) R&D及高檔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產業化。

(4) R&D及工業機器人、光電超精密加工等智能專用裝備產業化。

(5) R&D及高端工程機械和建築設備、自動化港口機械和大型冶金成套設備產業化。

主要平臺建設

推進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民航上海飛機適航審定中心、國家民用飛機整機和發動機檢測技術基礎平臺、海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建設。

空間布局

重點發展臨港、閔行兩大裝備制造基地,推進寶山、松江、奉賢、青浦、金山等高端裝備特色發展;力爭以長興島、外高橋、臨港、崇明為重點建設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產業基地;加快形成以張江民機R&D中心、閔行商用航空發動機及航電系統R&D基地、浦東機場南方總裝制造中心、臨港民航產業配套基地為核心的上海民航制造業空間布局。

3.生物產業

面向國民健康生活的巨大需求,緊跟國際生命科學發展前沿,以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為重點,聚焦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加快扶持壹批有潛力的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初步建成國內生物創新產品研發中心。壹是充分發揮國家科學設施和R&D機構的支撐作用,積極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快突破抗體藥物、微創儀器、主動數字化大型診療設備、生物育種等關鍵技術。二是大力發展防治重大疾病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新型制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加快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產業化,積極推廣綠色農業生物產品。

專欄4:生物產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將成為中國生物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確立生物醫藥產業的領先地位。生物產業產值將達到1200億元,服務外包收入達到300億元。

關鍵領域

1.生物醫學

(1)生物制藥:推進抗體藥物、新型疫苗、重組蛋白藥物、血液制品、核酸藥物、生物芯片、多肽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發展基因治療、幹細胞和生物治療。

(2)創新藥及制劑:推進化學創新藥、中藥新藥、重大仿制藥、藥物新制劑、新藥用輔料的研發和產業化。

(3)醫療器械:推進醫學影像診療設備、電生理及智能康復設備、醫用植入介入器械、新型生物醫用材料、生物診斷試劑及儀器、醫學信息及產品、新型急診監護及手術器械、組織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2.生物農業

(1)生物育種:推進農作物新品種、食用菌、畜禽、水產、花卉的培育和產業化。

(2)農業生物制品:推進獸藥、動物疫苗、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的研發和產業化。

3.生物制造

重點發展微生態制劑、生物降解材料、非食用生物柴油、非食用生物柴油、生物轉化、酶制劑和酶工程。

4.生物服務

促進化學、生物和臨床研發(CRO)服務和試點加工和生產(CMO)服務行業的發展。

主要平臺建設

推進蛋白質、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和抗體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設施建設;建設上海生物樣本庫、上海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實驗動物公共服務平臺二期、生物醫藥創新產品中試孵化基地、現代農業技術創新服務基地等。

空間布局

重點發展6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在浦東張江-周康、閔行、徐匯建設生物醫藥R&D、服務外包和產業化基地,在奉賢、金山、青浦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同時,大力建設崇明生態島等現代農業園區。

4.新能源產業

堅持以新能源示範應用推動產業發展,以風電、太陽能、核電、智能電網等領域為重點,大力推進新能源高端裝備研發和產業化,建設國家新能源檢測創新平臺,努力提升新能源技術水平。壹是加強核電安全技術研究,加快第三代核電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突破主泵、大型鑄鍛件、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等關鍵技術。二是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增強大型風電機組、齒輪箱、主軸軸承、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的自主開發能力。三是積極發展高端薄膜太陽能設備和生產線建設,推動晶體矽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和轉換效率提高,加快太陽能光伏和光熱技術的推廣應用。四是加快智能電網產業發展和示範應用。

專欄5:新能源產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技術領先、應用領先、產業高端的主要基地,產值1200億元。

關鍵領域

1.核能工業

突破新壹代核電技術,重點發展大型鑄鍛件、主泵、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等關鍵設備和系統。

2.風電產業

重點發展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發展3 MW及以上風電機組及主軸軸承、偏航軸承、變槳軸承、齒輪箱、電控系統、變流器、葉片、發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究和生產。

3.太陽能產業

重點發展矽基薄膜太陽能電池關鍵設備和生產線,如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沈積設備(PECVD)、其他類型薄膜太陽能電池、高效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及生產線、太陽能熱發電等。

4.智能電網

推進智能電網示範應用,重點推進新能源接入系統、大容量儲能裝置、智能變電站、智能終端、高溫超導技術和UHV輸變電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

主要平臺建設

推進智能電網客戶端產品檢測服務平臺和國家能源智能電網R&D中心建設,力爭建立國家海上風電產品檢測平臺和光伏產品檢測平臺。

空間布局

重點推進浦東、閔行、臨港、奉賢、松江新能源產業發展。

5.新材料產業

進壹步發揮龍頭企業的技術和規模優勢,培育具有創新活力的新興企業,直面制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新材料,加緊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努力提高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高附加值、環境影響小的關鍵新材料產品份額。壹是加快高性能電子材料、膜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等先進功能材料的產業化,提高碳纖維、芳綸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能力;二是積極發展優質特殊鋼、高溫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三是積極發展超大規格、特殊結構的高性能復合材料集成制備新工藝,推動復合材料向高性能、低成本、環境友好方向發展;四是結合新興需求,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基礎材料及其應用技術研發,推進其產業化進程。

專欄6:新材料產業發展路線圖

發展目標

到2015年,上海將成為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新材料領先的R&D和產業化基地,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1800億元以上,其中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600億元。

關鍵領域

1.高級功能材料

(1)新型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形狀記憶合金、超導材料、新型電子材料等。

(2)高分子功能材料:功能膜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新型光/電/磁材料等。

(3)無機非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半導體材料、新型功能陶瓷、人工晶體、新型碳材料、特種玻璃等。

2.高級結構材料

(1)先進金屬結構材料:優質特殊鋼、高強度輕合金、高溫合金等。

(2)高分子結構材料:特種工程塑料及合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3)無機非金屬結構材料:高性能結構陶瓷等。

3.高性能復合材料

積極發展高性能樹脂基、金屬基、陶瓷基復合材料,積極發展新型高性能復合材料,特別是超大規格、特殊結構的復合材料結構件壹體化制備工藝。

主要平臺建設

推進納米技術及應用、輕合金精密成型、超細粉末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先進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纖維材料改性、高性能陶瓷、超微結構等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快民航復合材料研究能力建設和形成。

空間布局

依托寶山、金山、浦東、青浦、閔行、奉賢、嘉定等縣,打造關鍵新材料的R&D和產業化能力,打造O型關鍵新材料基地。1.節能環保產業

立足國家節能減排戰略,強化政策和標準的驅動機制和引領作用,突破能源高效利用、環境汙染防治和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大力開發高效、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型裝備和產品,發展節能環保服務。壹是開發高效節能電機及驅動系統、工業變頻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設備等新技術新產品,加強推廣應用。二是加大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力度,開發水汙染防治、碳捕集、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垃圾處理處置等技術和裝備。三是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研發,發展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四是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環境服務業,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到2015年,上海將成為節能環保重點產品研發優勢明顯、服務鏈條完善的地區。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推動節能環保產品和設備企業在閔行、寶山、松江、青浦、奉賢等區縣發展,在浦東、閔行、徐匯、楊浦、虹口等區縣發展以高效、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為重點的節能環保服務業。

2.新能源汽車產業

開展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國家試點和“十城千車”公用試點,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汽車電子、檢測中心等國家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重點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等乘用車、電池電容器等純電動客車,繼續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努力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上海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補貼實施暫行辦法》,鼓勵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推動整車和電池租賃模式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在私人和公共領域的應用,帶動整車行業加快擴大規模,培育零部件龍頭企業。到2015年,上海將成為國內技術領先、產業集聚、初步應用的新能源汽車基地,新能源汽車實現產業化,形成20萬輛左右的產能和500億元的產值。重點推進嘉定新能源汽車生產示範基地和浦東臨港新能源汽車生產示範應用基地建設。加快上海電動汽車國際示範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