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壹城壹河”在行動中的內涵是什麽?

“壹城壹河”在行動中的內涵是什麽?

壹、關於“壹城壹河”,環保在行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全球影響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不僅發生了區域性的環境汙染和大規模的生態破壞,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化、酸雨、物種滅絕、土地荒漠化、森林銳減、跨界汙染、海洋汙染、野生物種減少、熱帶雨林減少、水土流失等大規模、全球性的環境危機,嚴重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該項目以廣西桂林漓江和桂林市為例,旨在通過實地考察、廣場和社區宣傳、高校系列公益活動等形式,深入農村、社區和高校,積極宣傳環保理念,在桂林開展公益活動,深入探討當今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進壹步呼籲全社會關註環境保護,增強環保意識,倡導環保”。

二。漓江簡介

漓江是桂林風景的精華。漓江發源於桂林東北興安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到達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437公裏。從桂林到陽朔84公裏的漓江,像壹條綠色的絲綢帶,盤繞在萬峰之間。奇峰夾岸,碧水纏綿,城墻削落,青山浮。正如宋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壹首詩中所言:“江如藍帶,山如玉簪。”這段水路被稱為麗江百裏畫廊。

第三,環保小知識

全球環境問題又稱國際環境問題或全球環境問題,是指超威權國家邊界和管轄範圍內的區域性和全球性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具有全球影響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不僅發生了區域性的環境汙染和大規模的生態破壞,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化、酸雨、物種滅絕、土地荒漠化、森林銳減、跨界汙染、海洋汙染、野生物種減少、熱帶雨林減少、水土流失等大規模、全球性的環境危機,嚴重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

(1)全球變暖;

(2)臭氧層的損耗和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的擴散;

(5)森林急劇減少;

(6)土地荒漠化;

(7)空氣汙染;

(8)水汙染;

(9)海洋汙染;

⑽危險廢物的越境轉移;

第四,公民環保行為規範

1.以節約用水為榮——隨時關掉水龍頭,不要讓水白白流走。

2.守護水源——保護水源就是保護生命。

3.壹水多用——讓水重復利用。

4.停止滴水——檢查並修理水龍頭

5.慎用洗滌劑——盡量使用肥皂,減少水汙染。

6.關心空氣質量——不要忘記妳壹直在呼吸。

7.隨手關燈——省電壹度,少汙染。

8.減少空調-減少能源消耗

9.支持綠色照明——人人都用節能燈。

10.使用可再生資源——不要等到能源耗盡的那壹天。

11.做壹個“公交壹族”——以坐公交為榮。

12.減少尾氣排放——司機的責任

13.使用無鉛汽油——司機的選擇

14.珍惜紙張,也就是珍惜森林和河流。

15.使用再生紙——減少森林砍伐

16.節糧新時尚——變節儉為榮耀

17.識別“環境標誌”——選擇綠色食品

18.選擇無磷洗衣粉——保護江湖。

19.購買環保電池-防止汞和鎘汙染。

20.少用壹次性產品——節約地球資源

21.自帶飯盒——減少白色汙染

22.與動物為友——善待生命,與萬物共存。

“壹城壹河”環保行動

項目信息

學校的估計團隊規模

桂林工學院8人

創新範疇教育環境文化社會道德

實施地區廣西(學校所在地)

創意亮點

(創意亮點是參賽團隊向評委提供的參考信息或決賽階段前需要保密的核心創意,不會公開。)

獨創性

1.深入社區和農村,向當地市民和群眾免費發放環保宣傳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講解具體環保案例,堅持以人為本,把保護工作變成全社會的壹致行動,推動形成“大學生-政府-誌願者”綠色環保鏈條;

2.深入漓江源頭,進行入戶調查和實地考察。倡導和引導當地居民“壹水多用”,節約和保護城鄉飲用水資源,消除“白色汙染”,傳播環保理念;

3 .開展面向漓江沿岸中小學生的公共環境教育活動。主要方法有講解、遊戲、頭腦風暴、小組競賽、繪畫等形式,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4.沿河考察和自然體驗及講解。通過這些方式,隊員們可以更加理性地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的規律,了解如何更好地與自然相處,熱愛自然,保護自然中的物種;

5.宣傳聯誼、交流會等。宣傳主要是針對展板,可以在人群比較密集的地區提前做好,也可以讓學生和我們壹起上環保教育課,讓居民和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們公益項目的目的和意義。

詳細計劃(復賽)

開始日期結束日期

2009/07/18 2009/08/08

輔導員/咨詢師1(可選)熊英,桂林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學生處主任;尤,桂林工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系講師。

參事/顧問2(可選)劉小華,桂林市環保局黨組成員、高級工程師;桂林市環保局宣傳教育處處長高江。

項目背景和意義

帽兒山位於廣西東北部,是本項目實施區域漓江的源頭。因形似貓而得名,居五嶽之首,被譽為“華南之巔”。帽兒山自然保護區是1976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保護對象主要是三江源和森林生態系統。漓江、資江、潯江都發源於此,面積近2.67萬公頃,其中7160公頃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區。

本項目實施的另壹個區域桂林漓江位於中國南方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屬於珠江水系。發源於華南第壹峰帽兒山,全長437公裏。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裏的水道叫漓江,是桂東北最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擁有“青山、秀水、奇洞、美石”四大奇觀和“綠洲、險灘、深潭、飛瀑”的勝境。但隨著旅遊業的過度開發,桂林漓江的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給桂林旅遊業的發展,尤其是漓江的環境保護敲響了警鐘!青獅潭水庫水位逐漸下降,漓江沿岸露出大片土地,部分土地樹木茂密。

環境是我們人類和自然界壹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綠色地球是我們人類生生不息的載體。當前,我市環境形勢嚴峻,水汙染、生活汙染、生活垃圾汙染問題突出,農村農業固體廢棄物處置不當;農藥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城市汙染向農村地區轉移;農民缺乏環保知識。部分地區飲用水水質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十分薄弱。面對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現實,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會明白,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家園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關愛地球,維護生態,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但是,環保是壹個系統工程,需要大家的參與和配合,需要妳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相信,總有壹天,綠色社區會在全國的每壹個角落閃耀醉人的星光!

公益目標

1.用科學方法調查物種多樣性,倡導和引導當地居民“壹水多用”,節約和保護城市和農村的飲用水資源,進而讓公眾參與生態城市建設;

2.收集和探討生態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對策,增強當代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相關部門提高生態資源保護管理提供壹些有價值的參考;

3.通過各種方式向沿途各級居民傳播環保理念,將保護工作轉化為全社會的壹致行動,積極推動形成“大學生-政府-誌願者”的綠化環保鏈條;

受益群體

桂林市民乃至附近城市的居民,漓江沿岸和源頭貓兒山自然保護區的當地群眾,來自高校和中小學的學生,項目組在桂林實施的“壹城壹河”環保行動項目組的誌願者。

預期結果

1,喚起公眾環保意識,並開始將其轉化為自覺行動,* * *參與和建設生態城市;

2.更好地保護我國珍貴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從人類歷史的角度思考“天人合壹”的發展;

3.為有關部門改進保護生態資源的管理提供壹些有價值的參考,從生態學角度探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

4.向全社會推廣和普及環保理念和知識,形成有質量、有影響力的項目,將“大學生-政府-誌願者”綠化環保鏈模式推廣到更大範圍。

活動實施地點

項目的實施將在桂林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附近的村莊、中小學,以及漓江沿岸、高校等地進行。項目選址很典型,很大眾化,很普及化。通過我們的實地調查和深入壹條河流的源頭,我們總結了當地的生態保護措施和環保整改的現狀,引導當地人民節約水資源,不亂丟垃圾,回收垃圾等。,並逐步滲透環保理念,逐步轉化為內部自覺行動;

在社會活動中,我們會沿途選擇當地的“綠色學校”作為調查樣本,盡可能為農村小學上環保課。同時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野生動物保護、農村能源結構、農藥使用等。

在城市活動中,目標群體大,項目可持續。結合今年環保部對我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評審,開展了相關環保知識宣傳,展示了我項目的實地調研成果,引起了社會的關註和參與,不斷提高了公眾對城市環保的滿意率。項目組已積極聯系桂林市環保局等。,並獲得了與之合作的支持。在桂林環境規劃的大背景下開展活動更切合實際。

工程計劃

(1)準備階段:(2月15-7月10)

15年2月至15年3月,團隊成立,復賽內容撰寫,博客開通,完善。

4月15-4月25日,聯系合作夥伴和專家,總結經驗,提高合作方案質量。

5月01-5月05日,利用五壹考察漓江、帽兒山,與當地政府、學校簽訂合作協議。

5月10—5月25日,活動現場誌願者招募、培訓、人員發放工作結束。

5月26日至6月8日,邀請專家對本項目內容進行評審和修改,並進行實踐模擬。

6月10至7月10,落實項目活動所需設備及各類教材。

6月26日至7月10再次聯系當地政府和村裏。

(2)夏季實施階段:(7月18-8月08)

7月18日,項目啟動儀式在市中心廣場舉行,並舉辦大型圖片展(包括“變廢為寶”工藝品展)和環城自行車遊。

7月23日至7月29日,我們走在漓江上宣講環保,開展興趣小組調研,在沿海中小學開展公益教育,在實施區召開團隊關註會。

7月30日至8月8日,我們深入貓兒山進行入戶調查和實地考察,沿途傳播環保理念,用科學方法調查物種多樣性。

(三)項目總結階段:(09年8月-30年8月)

8月09日-8月30日,團隊整理資料,梳理項目報告思路,並邀請相關專家給予指導,制作《項目宣傳紀錄片》,完成項目調研工作,撰寫項目實踐報告。

(4)宣傳推廣階段:(9月01 ——)

9月01-9月05日,我們到桂林中心廣場、七星社區等地進行環保講座,免費發放環保宣傳冊,倡導和引導當地居民“壹水多用”,節約和保護飲用水資源,消除“白色汙染”,傳播環保理念,讓廣大市民更加理性地認識自然及其規律,懂得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熱愛自然,更好地保護環境。

9月06日至9月25日,通過展示活動成果,以環保知識競賽(辯論賽)的形式在桂林各高校開展環保宣傳活動,推廣“大學生-政府-誌願者”綠化環保鏈條。

於9月25日至9月30日向主辦方及政府相關部門提交項目實踐報告。

團隊組成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是命運的天使把我們聚集在桂林工學院的象牙塔裏。懷著相同的信念——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我們走到壹起:用壹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從而有了我們有凝聚力的團隊。

我們有著相同的意誌,那就是關心身邊需要關心的人;我們有著相同的渴望,那就是讓我們的身邊充滿陽光和關懷;我們有相同的優點,就是能吃苦耐勞,積極耐心;我們有共同的愛好,就是齊心協力做自己喜歡的事——為社會公益做貢獻,為最需要的人和事提供最有效的服務。我們對公益活動充滿熱情,我們壹直在加強我們的航標。要從實際調查中研究世界各地的問題,整理自己的材料,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我們是遊山玩水的“流浪者”。雖然我們探索的征程才剛剛開始,但我們只需要堅定自己的方向,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我們會取得令人尊敬的成績,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我們的項目組以廣西桂林漓江和桂林市為案例,深入漓江源頭進行入戶調查和實地考察;深入社區,深入農村,向市民群眾宣傳環保理念;在漓江沿岸小學開展公益環保教育活動。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全社會關註環保,重視環保,我們壹定會努力讓藍天更藍,綠水更綠,青山更綠,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前期研究和暑期前期準備(可選)

1,調查時間:

065438年5月+0日至2009年5月3日

2.研究地點:

廣西桂林漓江源頭貓兒山及其附近村莊、中小學和當地環保部門

廣西桂林漓江沿岸的村莊、中小學和當地環保部門

3.人力安排:

(1)廣西桂林漓江源頭帽兒山勘測總經理:曹* *

(2)廣西桂林漓江考察活動總經理:何* *

(3)每個課題組設組長1人,副組長1人(每組4人)。

其中,總經理確定調研活動的行程和調研地點;組長負責聯系調研現場,提前做好安排和溝通;副組長負責研究團隊的建設,組織撰寫研究實施細則;

4.調查形式:

(1)實地考察,用DV、數碼相機、文字記錄;

(2)非結構化訪談,以DV、數碼相機為主記錄;

(3)問卷調查;

5.研究內容:

(1)調查漓江及源頭帽兒山沿線水質現狀和自然生態條件,關註漓江水資源生態,保護漓江流域生態生物多樣性;

(2)了解帽兒山至漓江源頭附近村莊、中小學、環保部門的保護情況及措施;

(3)保留自然美景、自然和人文形象記錄;

(四)開展民間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保護;

(5)開發自然體驗,拓展野外活動;

6、研究思路:

深入漓江及其源頭帽兒山,了解漓江和帽兒山目前的植被、水土保持和自然生態;深入漓江、帽兒山附近的鄉村、中小學,獲取當地關於漓江、帽兒山環境保護的第壹手資料;通過與帽兒山環保部門領導和專家的座談,了解了目前環保部門對漓江、帽兒山及當地采取的環保措施,並最終形成了調研報告。

7.關於研究結果:

通過此次調研,課題組對漓江及其源頭帽兒山的自然生態、當地城市、農村、沿河環保措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整理,並組織撰寫了調研報告,提交給學院團委、桂林市團委、桂林市環保部門和“溫暖中國”——谷歌杯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組委會。

項目結束

(1)項目評估階段:(09年8月-30年8月)

8月09日-8月15,分組咨詢不同專業老師,整合各方面意見,尋求城市環保解決方案。同時,全面梳理問卷和咨詢筆錄,將結果作為撰寫調研和社會實踐報告的原始材料。

8月16至8月27日,團隊整理資料,梳理課題報告思路,總結本次活動的經驗和不足,撰寫調研實踐報告,提交桂林市政府,為桂林城鄉協調發展出謀劃策。完成項目的研究工作,制作成果匯報簿,刻錄活動紀錄片光盤,歸檔,宣傳經驗和成果。同時,組織撰寫真實、高效、可靠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提交給學院團委、桂林市團委、桂林市環保部門、“溫暖中國”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創意大賽——谷歌杯組委會。

(二)成果展示階段:(9月01 ——)

9月01至9月06日,我們到桂林中心廣場、七星社區、桂林火車站、汽車站等地進行多種形式的環保宣傳,免費發放環保宣傳冊,倡導和引導當地居民“壹水多用”,節約和保護城鄉飲用水資源,消除“白色汙染”,傳播環保理念;

9月07日至9月22日,通過活動展示、環保知識咨詢、環保知識競賽(辯論賽)等形式,在桂林各大高校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形成“大學生-政府-誌願者”綠化環保鏈條;

9月23日-25日,我在桂林工學院做了這次活動的專題報告。我們還邀請活動主辦方Google代表、活動區域相關代表、團隊顧問、導師、桂林市相關政府部門等校外合作夥伴代表、各高校合作代表參加我們的專題報告會,歡迎廣大師生入場觀看;

9月25日至9月30日,撰寫並向主辦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提交項目後實踐報告。

寫在最後的話:

人類只有壹個地球!地球正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危機。我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感到心痛。想壹想:如果廣大青少年作為未來的接班人,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不增強環保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我們的生命就會毀在他們自己手裏。為此,我們應該下定決心“從我做起”來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做環境的守護者。

截止到2009年3月5日,我們已經與桂林工學院的領導和老師,以及廣西愛心活動辦公室、桂林分會、市環保局的相關領導取得了聯系,建立了良好的溝通關系。我們深知環保任重道遠,僅靠壹次活動很難實現我們的建隊目標。項目活動成功開展後,我們將繼續與各組織保持聯系和溝通,與廣大人民群眾、師生誌願者攜手共進,繼續做好環保等各方面的宣傳和實踐工作,探索出壹條社會效益顯著的快速普及之路,為實現我們團隊倡導的“生態文明、節約資源、全民參與”的理念而不懈努力,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貢獻。

21世紀的公民們,行動起來!這個夏天,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我們的星球創造壹個綠色的明天!請相信——我們的綠色夢想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