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為“I-Doser”的音頻文件起源於意大利,正在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韓國“NAVER”搜索引擎的結果顯示,2009年2月3日至2009年2月20日,韓國網站上出現了“I-Doser”內容介紹的第壹頁,已被多次轉載。其中,2009年2月3日至2月20日,6個網頁顯示該內容;從2009年2月8日到2月20日,韓國“咖啡館”社區有14個人博客。2009年2月13至2月18,韓國“NAVER”個人博客上有7條相關介紹;2009年2月20日,韓國“NAVER”網站“知識”壹欄有4條相關內容介紹;2009年2月20日,韓國“NAVER”網站“VEDIO”壹欄附有1份音頻資料。此外,韓國“聯合通訊社”和“朝鮮日報”中文網都有介紹這壹內容。截至2009年2月20日,通過“谷歌”搜索,中文網站只有三個頁面。與朝鮮日報韓國網站有關,環球論壇和CNbet網站轉載自朝鮮日報的相關內容。
音頻藥物-原理
這種“藥物”的原理是刺激使心臟平靜的α波長(7~13Hz)和具有緊張興奮作用的β波長(14~30Hz),從而引起心理變化。該網站辯稱,這與曾經流行的機器壹樣,可以刺激腦電波,提高註意力,改善表現。
2009年2月19日,韓國某網站推出73種I-Doser MP3文件,細分為消除焦慮、消除抑郁、同類藥物、鎮靜劑、促進性欲等十大類。
類似毒品的* * *類文件有28個,給妳吸入可卡因、海洛因、大麻的感覺。點擊對應的文件,會出來10 ~ 45分鐘的頻率,可以讓人產生類似吸毒的幻覺。
音頻藥物-功能
據網站發言人介紹,這些音頻藥物是經過數十次臨床試驗的產品,非常安全,在海外已經賣到幾十美元。通過調節腦電波,可以擁有和吸毒後壹樣的狀態,但時間只有吸毒持續時間的十分之壹,不會中毒。
音頻藥物.使用說明
這種音頻藥物是壹個5分鐘的MP3音樂文件,附有壹個名為“處方說明”的文本文件。上面寫著,“妳應該戴上耳機,雙手整齊地放在壹起,閉上眼睛聽。”。
按照指示操作後,我聽到“嗶——”的單調機械聲反復響起,時高時低,仿佛在接受聽力測試。
很多網友都對這種在網上不斷傳播的“藥”感興趣。這種被稱為“I-doser”的“聽藥”分為10項(73種)。除了抗抑郁藥、鎮靜藥、止痛藥、興奮劑、安眠藥外,能產生喝酒服藥效果的“酒精”、“迷幻藥”、“可卡因”等藥物和春藥尤其受歡迎。
提供免費試聽的MP3 Drugs的I網站,自2009年2月4日開通以來,短短6天就發布了150多篇後記,每篇帖子的瀏覽量高達100至1000。但網站並沒有介紹是誰,如何開發,是否經過醫學驗證。
音頻毒品——會受到懲罰嗎?
這種“聽藥”從2008年開始在意大利等海外網站上流行。據說是該藥來源的海外I英文網站打出廣告:“壹家值得信賴的公司研發了這種藥,而且大部分都通過了專家的臨床試驗,是值得信賴的產品。”藥價每份3到56美元。
然而,該網站沒有披露開發該藥物的公司名稱和臨床試驗結果。可以說完全是“真相不明”。警方辯稱不能實施制裁。韓國警察廳網絡恐怖主義應對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它不是毒品,也不是淫穢物品。很難認為已經違反了現行法律。”
厚生勞動省心理健康促進課課長?誌新說:“如果根據《國家健康促進法》認定為未經醫學驗證的誇大廣告,是可以制裁的。”
音頻藥物-專家意見
相關專家表示:“這種說法雖然體面,但可信度很低。”延世醫學醫院精神病學教授南宮昆(Nangong Kun)表示:“從外部單方面刺激腦電波會發生變化的想法完全沒有醫學依據。”建國大學醫學院神經精神病學教授夏誌賢斬釘截鐵地說:“這完全是安慰劑效應。”越是輕信和敏感的人,越容易自我催眠。網站上寫著:“藥效持續時間只有藥物的十分之壹到五分之壹,所以沒有中毒的危險。”但專家表示:“這根本沒有經過科學驗證。”
音頻毒品——各方反映
網友們在體驗了網上毒品後,紛紛在這個網站上留言,激起了網友們的好奇心。
(1)
壹位網友說,剛開始我以為沒什麽效果,但是從腳趾開始感覺到壹股涼意,非常清爽,倦意頓時消失了。
但也有不少網友提出了副作用和毒性。網友“OK”說,聽了十幾遍,覺得頭很痛。另壹位網友也表示很頭疼。
還有壹個網友說會讓人抓狂。為了看到絕世美人(在幻境中看到的),我不得不再聽壹遍。
(2)
體驗音頻毒品的人不斷在網上發帖介紹個人感受,想要親身體驗的網友也在迅速增加。很多人擔心人會中毒,但是整改沒有法律依據。
(3)
韓國警方負責人表示,將先進行調查,然後制定對策。
2008年7月,I-Doser也在意大利出現,但由於不含藥物,只是使用頻率,很難證明其非法性。
音頻藥物I-Doser試聽下載見附件。
友情提醒:意誌力薄弱者慎入!
聲明:這種語氣頻繁導致精神依賴的壹切後果,我不負責!點擊進入下載-音頻毒品I-doser.mp3。
參考資料:
/線程-2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