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人口密度高嗎?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人口密度高嗎?

人口:約27.78萬人。

人口密度:202人/平方公裏

白銀市白銀區位於黃河中上遊,甘肅省腹地。是中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基地之壹、甘肅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白銀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銅城”之稱。區域總面積1372平方公裏。轄萬強、吳川2鄉、王獻、斯隆、水川3鎮和人民路、工農路、斯隆路、紡織路5個街道,45個行政村,31個社區,總人口27.78萬人。

轄區內大中型企業20余家,白銀有色金屬公司銅、鋁、鉛、鋅等有色金屬年生產能力30余萬噸,約占全省壹半。尹光化學工業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TDI制造商,年生產能力為2萬噸。甘肅稀土公司年產氯化稀土近3萬噸,居亞洲第壹。特別是2002年7月開發建設的中科院白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已入駐項目26個(其中中科院高技術產業化項目4個,國家發改委示範項目3個),其中白銀紮布耶鋰業鹽湖鹵水提鋰先進技術和碳酸鋰純度99.4%的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北方專家稱之為中國鋰業的希望。目前,工業園區已初步形成有色非金屬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化學與精細化工、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加工制造等五大產業群。中科院白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正在成為中科院科研成果轉化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化載體、對外開放示範窗口、西隴海蘭州新經濟帶的壹顆明珠。

經濟學會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白銀區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科技興市、工業立區、服務城市、農村致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發展思路,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壯大園區經濟,培育特色經濟,重點發展民營經濟,推動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加快城鄉壹體化進程,提升城鄉壹體化程度,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成為西龍藍海新經濟帶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十壹五”期間,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科技興工、工業立區、服務城市、農村致富,積極推進城鄉壹體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為總體要求,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努力建設和諧白銀;以中科院白銀高新產業園為載體,發揮科技優勢,培育接續產業,努力推動城市經濟轉型;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升級產業,優化農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構建循環經濟體系;以全方位對外開放為動力,通過城鄉聯動、產業聯動、內外聯動,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進程,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推進城鄉壹體化進程為契機,對接蘭州,融入都市圈,努力把白銀建設成為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十壹五”期間,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前列,現代城市產業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多元化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實現全面小康,向小康邁進。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以上,達到124億元以上;大口徑預算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超過126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超過4686元。

觀光旅遊團

白銀區位於古絲綢之路上的黃河之濱,具有特殊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註重發揮資源優勢,打造黃河品牌旅遊。。40公裏長的黃河沿岸,黃河風情、田園風光、民俗文化交相輝映,旅遊景點星羅棋布。目前已開發的旅遊景點有:水川鎮黃河沿岸大峽風景旅遊區(有十幾個景點)、大峽庫區、大峽電廠(愛國基地)、水川崇平園農業觀光、斯隆北平農業觀光、斯隆尖金山、斯隆度假村、白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人民廣場等。有待進壹步開發的景點有斯隆黃河航運碼頭、配套烏金峽水電站建設的旅遊景點、白銀公司露天礦爆破奇觀(規劃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吳川鄉紅沙仙西路紅軍會戰紅色遺址等與之相連的景點。

農業發展

充分利用城郊農業的特點,加快主導產業的開發建設和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布局,突出“兩個園區”建設和“四大龍頭企業”共舞,形成以蔬菜、水果為主,肉、蛋、奶、種子、花卉等產業在日光溫室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新格局。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建設水川崇平、斯隆北平兩個萬畝農業科技示範園。鐘平園區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被科技部認定為首批國家星火計劃農村區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北平園建有420畝反季節水果基地,引進的油桃、李子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以鐘平和北平為龍頭,大力發展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全區日光溫室面積將達到21.4萬畝,蔬菜總面積達到2.74萬畝,總產量達到1.7億斤。總收入654.38+0.27億元,僅此壹項就增加農民人均收入654.38+0.500多元。以白銀雨潤公司和良種繁育中心為主導,輻射千家萬戶發展畜牧業和養殖業,全區肉類總產量達到576萬公斤;以雙牛乳業公司為龍頭,在水川建設蔣家灣、王獻奶牛養殖基地,牛奶產量達到280萬公斤。以金穗種業為龍頭,建成了1820畝的玉米制種基地。農業增加值從2000年的6543.8+0.43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2654.38+0億元,年均增長7.98%。

自然地理

白銀區位於甘肅中部,白銀市西部,黃河上遊中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6° 14′38″至36° 47′29″,東經103° 54′24″至104° 24′55″。西與蘭州市臯蘭縣接壤;南臨黃河,與榆中縣青城鎮、靖遠縣平寶鄉隔江相望。東鄰靖遠縣劉川鄉;北以景泰縣中泉鄉為界。轄區東西長約47公裏,南北寬約60公裏,總面積1372平方公裏。地處隴西黃土高原西北邊緣,地勢始終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946.5米。

白銀地區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幹旱半荒漠氣候區,總體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幹旱多風,降雨稀少。年平均氣溫8.07℃,日極端最高氣溫37.3℃,最低氣溫-26℃。年平均降水量198mm,年平均蒸發量1997.6438+0mm。年平均太陽輻射為141大卡/平方厘米。歷年平均大風日數為51.6天。年平均無霜期為183.8天。

白銀區是漢族聚居區和少數民族雜居區。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等22個民族,總人口27.78萬人,其中城市20.92萬人,農村6.86萬人。21除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人口為4817,占全區總人口的1.73%。該地區有五種宗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除了道教,其他宗教都是國際宗教。

該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30多種,如銅、鉛、鋅、金、銀、錳、石灰石、石英巖、長石、芒硝、沸石、麥飯石等。鳳凰山的有色金屬開采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600年前的明朝,白銀廠有3000多名礦工,被稱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銀”這個響亮的名字,當時已經傳遍了整個西北。

白銀區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黃河流經境內38公裏,總裝機容量654.38+0.8萬千瓦的黃河“小三峽”工程進展順利,其中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大峽水電總廠建成並網發電。

白銀區交通極為便利。南接蘭州,北接寧夏和內蒙古,西經河西走廊和隴東與新疆接壤。包蘭鐵路貫穿境內,三條國道、兩條省道和農村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白蘭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市區距蘭州中川機場僅70公裏。

2020年10月25日,165438+,水利部公布了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白銀區榜上有名。

2020年8月24日,農業農村部選舉白銀區為“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

2020年6月,白銀區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長征區(紅軍))。

2016年2月16日,白銀區被列入2015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