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混亂勸誡的詳細信息

混亂勸誡的詳細信息

香港娛樂圈四大天王之壹的劉德華,影視音樂三棲紅星,很多年輕人的偶像。鮮為人知,原來他是壹個虔誠的佛教徒,是妙蓮老僧的皈依弟子。

據劉德華(以下簡稱華仔)說,家裏父母信佛,從小就接觸佛教,但都是去寺廟拜佛、參觀、遊覽,對佛教教義可以說是壹知半解。真正了解佛教,皈依佛教,作為自己的宗教信仰,都是近幾年的事情。

在此之前,華仔已經接觸和認識了很多港臺的高僧大德。後來經朋友介紹,才知道臺灣靈巖山寺有個叫連的老和尚,是壹種“緣分”。華仔初見老和尚慈祥莊嚴的佛法,壹聽,憂心忡忡,不動聲色。像紅塵中的壹朵蓮花,我覺得清涼舒適;老和尚平淡的話語,是高僧般若智慧的啟示;真摯懇切的教導,無非是對世界無盡的悲哀和希望;華仔從容不迫地萌生了歸依的念頭,於是在法名“慧果”的妙蓮老僧指導下,成為了壹名真正的佛教弟子。

“壹切法皆因緣而生,亦毀於因緣。”這就是佛教所說的因果報應。

避難那天,華仔問師父:他會出家嗎?

妙蓮老僧說:我們信佛取經,要成就緣分——壹切隨緣分而變,壹切依緣分而定。

自從華仔回歸三寶,認真接觸佛學,受到妙蓮老僧師父的啟發,他的人生目標和以前不壹樣了,也不像以前那麽懷念學習了。學佛之後,更容易接受不如意的事情。師父常說:“凡事往好處想,忍壹忍就好了!既然有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為什麽不開開心心的去做呢?大家都開心嗎?盡可能的去接受,去包容,去包容;如果妳帶著喜悅去做任何事情,妳就能做得更好,身心愉快。”做人比以前大方了,人生觀也豁達開朗了!

因為對佛教了解不多,所以不會傳佛教,所以要多做慈善。我記得師父經常教導弟子:“在妳成為佛教徒之前,妳應該先交朋友。只要妳用妳的同情心,說好話,幫助別人做好事;見人行善,必喜而羨心,定能修福田。”金錢或幫助窮人和無助者的努力可以建立良好的關系。作為藝人,妳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媒體宣揚善,說服更多的人奉獻愛心,參與慈善活動。

很多次,華仔去臺灣省拍電影,卻抽不出時間去靈巖山寺拜訪師父。他只能通過電話打個簡單的招呼。與師父見面的機會不多,所以師父不能經常出謀劃策,但可以從師兄弟或善知識中學習佛法的真諦。華仔覺得師父的佛學知識都擺在眼前,他在乎自己有沒有學的心,就看自己能不能感受到。吸收?

華仔在與妙蓮老僧交談時,覺得師父大多用簡單的比喻,把自己的信仰和道理帶給自己,很容易理解。什麽是“第壹”?尤其是藝人,在這個娛樂圈,常常為爭取這個“第壹”而發愁。但師父給我“第壹”的啟示是,當所有人都需要妳的時候,妳能給他們所需要的,妳就是“第壹”。凡事都有第二位。佛教講因緣,季節,因緣。妳應該壹步壹步地遵循第壹步。時機未到妳不想要,時機到了妳也不想要。學佛的人要大公無私,就像佛陀所說的“不為己謀福,願眾生從苦中學習”,不要帶著私心做事,只為自己,不惜犧牲他人。

我曾經問過華仔,他皈依後對佛教的新理解是什麽?

坦白說,華仔對佛教的了解還是有限的。盡管如此,他承認佛教啟發了他的人生觀:“在我皈依之前,我抱怨很多,我不得不問為什麽會發生壹切。轉換後,我更適應現實。雖然不是不能無所求,但是也不會因為壹些不如意的事情而受到影響,心情也比以前平靜了很多。以前我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事情沒做好,我會偏心自責,放不下。現在好多了,懂得了包容,心裏也輕松了很多。沒什麽大不了的!”老僧妙蓮的《釋惑提詞》有粵語翻譯光盤和錄音帶,旁白是劉德華。所以有意無意的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華仔用虔誠的心和動人的聲音,錄制了他的師父妙蓮老僧的開篇問答《壹種提醒語》,並免費與之結緣,用粵語展示他的師父普通話,方便香港信眾和市民收聽。從構思、制作到流通都低調進行,可見華仔的全心全意和對師父的尊重。

劉德華是影視歌曲兩棲藝人,聲音表達能力有壹定水平。但是,在很多演唱會、演戲、廣告、看劇本、健身,他怎麽會有時間去做這種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翻譯工作呢?是什麽促使他做這件事的?

華仔自己解釋說,“我覺得香港人對讀書的興趣遠不如聽聲帶。在臺灣省和中國大陸,讀書是相當受歡迎的,但在香港,尤其是如果妳想推廣佛教,妳必須事半功倍。所以我就想,如果把師父對我困惑的解釋翻譯成粵語,錄成CD,大家聽故事聽歌曲就輕松多了。這就是這件事的由來。我們第壹批錄了5萬張,不知道是不是多了,多少張。我說完就放下了,也沒問。有人喜歡,能推廣,當然是最好的事情。我想我的主人會很高興的。”華仔在香港和臺灣擔任過五任大使:消防大使、禁毒大使、骨髓捐贈基金形象大使、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名譽大使、生命教育中心親善大使。作為公益活動的“大使”,向社會付出愛心,促進港臺人文素質的提升。華仔聲稱:“如果有什麽佛教團體需要它的幫助,我會盡量抽時間配合,希望參與更多的慈善活動!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