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地鐵AFC工程師的問題

地鐵AFC工程師的問題

地鐵AFC項目工資3000-9000!

AFC系統設備作為壹種直接面對人們的機電產品,近年來頻繁出現在各種報刊雜誌上,被越來越多的首都建設行業的軌道交通建設者所關註、研究和討論。其實大部分人每天都在和AFC系統打交道:地鐵、輕軌、公交、花園等。都涉及到買票和檢票。AFC系統是人和充電設備之間的橋梁。它是現代管理的象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第二屆亞足聯論壇在寧召開之際,本刊特別采訪了中國亞足聯領域的開拓者和權威專家陳女士,請她介紹中國亞足聯制度的發展和未來。

卡市場:在很多地方經常可以看到AFC系統的宣傳,地鐵、輕軌、公交、公園等收費的地方。作為國內AFC系統第壹人,請先給我們簡單介紹壹下AFC系統的基本概念。

陳(以下簡稱“陳”):其實國內最早提出亞足聯概念的人不是我,而是我的老師,我們的總工程師王振鑫先生。我是第壹個致力於實現他的概念的人。AFC系統的全稱是自動售檢票,意思是自動收費系統。它不僅指軌道交通領域,還可以用在任何需要收費的地方。對於城際鐵路,鐵道部也在規劃實施AFC系統。

卡市場:中國的AFC系統是在什麽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陳:亞足聯在中國的發展也經歷了壹個曲折的過程。在中國,上海是第壹個提出AFC系統概念的城市。1985年3月,上海地鐵公司成立。當年上海地鐵計劃引進國外AFC設備,並於6月1986向國家提交了上海地鐵1號線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AFC系統和屏蔽門。1987國務院審核意見下來了,兩個都批“緩”。亞足聯遲遲不出手的原因有三:壹是投入不足;二是自動化程度高影響就業;第三,高級高級,普通人不會用,不適合。從基本建設的角度來說,“慢”就是“拍”。

自上世紀90年代上海地鐵建成並投入運營以來,壹個現代化的軌道交通系統沒有配套的自動收費系統,就像“穿西裝穿涼鞋”。於是經過多方努力,上面給出了三個建議:1,預留站內空間;2.站廳內預埋管道;3.找國內相關廠家和科研院所研發,技術成熟後再推廣應用。所以“慢登”不代表追不上,所以在1988,上海地鐵提出了自主研發AFC系統設備的項目。經過從1989到1992三年的努力,開發了6個樣機(2臺檢票機,2臺自動售票機,1補票機,65438)。從1993到1996,在上海地鐵1號線南段的5個車站開發並試用了39臺設備,實現了項目的擴大試驗。這些測試和開發實際上應該稱為功能原型階段。產品開發的實踐告訴我們,從功能原型到產品,至少需要四到五年的時間。然而,由於上海地鐵1號線已經投入運營,2號線也開始建設,因此沒有時間對AFC原型設備進行進壹步的研究。於是經上海市政府批準,同意由國內自行研制轉為引進。當時上海地鐵1、2號線花了近2800萬美元從美國CUBIC公司購買AFC設備,1999年3月1全線投入運營。

隨著軌道交通的建設,自動售檢票系統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現在幾乎每個地鐵規劃設計都包含AFC系統。國內壹些廠商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於是出現了上海郵政、上海華明、上海華虹、深圳現代。從1999到現在,國內廠商進入這壹領域後,AFC設備不再單純由地鐵公司和科研院所開發,而是由廠商從功能樣機研發轉入產品開發階段。現在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綁定在壹起,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從而縮短了AFC產品化的周期。南京熊貓工廠與法國國泰雷耶斯的合作就是這樣壹個例子。

這就是中國AFC系統“引進-國內發展-引進-再開發與引進相結合”的發展歷程。

卡市場:從AFC功能樣機到產品,說明AFC設備已經真正進入市場,國內企業開始在這個新興領域擔當重任。現階段中國的AFC設備處於什麽階段?與世界上壹些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有哪些差距?

陳:我個人認為目前還處於產品原型到產品定型的階段,可以說是次成熟階段,因為國內的AFC產品和國際老牌AFC廠商生產的設備還有壹定的差距。而且國內還沒有建立固定的專業機構對AFC產品進行鑒定和檢測,這是我們與壹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在AFC技術上的差距。

卡市場:由於AFC設備還處於次成熟階段,這也反映出AFC系統在中國的發展遇到了壹些障礙。根據妳多年的經驗,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是技術、標準還是人才?

陳:我認為障礙是客觀存在的。畢竟我們的開發和應用比國外落後很多年。我們不缺人才。中國人非常聰明。雖然高校沒有AFC專業,但是凡是學弱電如無線電、通信、信號、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的都可以類比學習。

關於標準,近年來,與AFC相關的國家和地方標準正在制定中,部分地方標準已經發布。

至於技術,我們應該多向R&D水平的外國學習,因為我們沒有亞足聯的技術。而日本、美國、法國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和中國開始發展有近30年的差距。

我非常希望企業在AFC產品開發上結合中國的情況,生產出適合中國人的系統,尤其是開發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軟件。畢竟我們和國外還是不壹樣的。比如歐洲有些國家人口少,不太可能擁擠,自然環境比我們好。然而,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比如上海地鐵開通到現在,還有人沒坐過地鐵,AFC設備的使用更是陌生。因此,如何讓AFC產品開發設計更便捷、更安全、更可靠、更準確、更以人為本,是我們大家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

卡市:有人說AFC系統會造成壹批人下崗。妳這樣認為嗎?

陳:都說“上了AFC系統會導致人下崗”,這和上海地鐵1號線AFC系統項目被列為“慢上”的原因很像。當然,這種理解並非空穴來風。有資料顯示,美國在城市交通實施AFC系統時,也遇到了工會的幹預。然而,這種偏見在亞足聯的效率充分顯現後得到了糾正。所以我覺得認識亞足聯,樹立正確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促進和支持自動售檢票系統的實施,相反,它只會幹擾和阻礙自動售檢票系統的建設和發展。

首先,AFC系統的應用不僅僅是為了減少人數,更是為了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比如客流統計,我國壹些公交、地鐵早些年就派了很多客流觀察員去做統計,但最後費時費力,統計結果卻不正確。主要是人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怒哀樂。如果他有情緒,他不會給妳認真的統計和計數。而AFC系統則是通過計算機系統進行客流、票價、信息的統計,比單純的人工統計要快得多、完整得多。

其次,采用AFC系統後,前臺省人,後臺不省人,比如研發、維護等等。改變的是,人工撕票這種簡單的勞動,變成了更高級、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AFC系統不需要人員,需要人提高自身水平,競爭上崗。

第三,要充分認識AFC在軌道交通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記得十幾年前壹位法國朋友在介紹AFC系統時說:AFC系統相當於地鐵的臉面,人進地鐵先買票檢票。如果這個系統不好,就很難實現給人們壹個“安全、舒適、便捷”的軌道交通的目標。而且AFC系統直接面向每壹位乘客(不同於地鐵中的通信、信號、供電、環控等專業,由人自己操作),所以更能體現軌道交通設計者、建設者、管理者的水準。

卡市場:如妳上面所說,相關設備還處於次成熟階段。是否可以認為中國的AFC產業集群已經初具規模?AFC系統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陳:我不這麽認為,特別是亞足聯的專業產品。就其產業集群和生產規模而言,它不同於電視、冰箱和電腦的生產。AFC設備,特別是它是壹個涉及系統管理和應用的軟件產品。不同城市,不同業主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不同,不可能統壹,其規模效益也無法用生產批次來衡量。

國內關於AFC設備生產制造的廣告廠家好像很多,但是能生產的只有幾個門禁,不能算AFC。我認為可以稱之為AFC系統,必須包括售票檢票、計算機管理、統計、控制、應用軟件等終端設備,並能在壹定規模的軌道交通領域實施。目前國內的AFC系統設備承包商基本能滿足這壹要求的主要是上海和深圳,北京也開始涉足,但只是開始。

至於AFC的關鍵技術,我經常說它的隱形的東西和軟件系統。在軌道交通運營中,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票卡、客流信息、車票收入以及系統中各級設備的運行、維護、維修等數據的計算、統計和記錄並不容易,需要相當的經驗積累。

硬件方面,我們還沒有達到可以和國外產品媲美的水平。因為我們國家的基礎工業基礎比較薄,相當壹部分材料達不到國外,加工工藝也不是很講究,所以零件不是太硬,會影響整機的性能和系統工程的質量,所以必須在這方面不斷努力。

卡市場:有沒有促進國內AFC行業的相關政策?企業應該如何利用政策發展壯大?

陳:目前國內對於AFC行業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這是壹個遺憾。我覺得AFC行業需要壹個政策,需要國家的支持和管理。

第壹,在項目投資方面,不能導致企業為了短期業務而“血拼”價格。“便宜沒好貨”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價格太低了。企業為了生存,可能會選擇低檔或替代品生產AFC設備。表面上看起來是降低了成本,但也降低了AFC的質量和性能。這也是中國國產設備往往不如進口設備的原因。所以對於AFC項目,我主張合理的價格而不是最低的價格。

第二,要有國家的支持。據介紹,日本和韓國的AFC發展過程中,都是政府下令為企業提供資金,限時完成。比如早期韓國首爾和釜山使用的AFC設備就是歐洲國家的。該系統投入運行後,由於距離太遠,承包商的售後服務無法得到保障,於是韓國政府責成三星完成,這使得韓國的AFC不僅快速實現了國產化,還參與了國際市場競爭。相信國內的廠商和企業也期待政府的支持和照顧。

第三,整合規模和團隊,避免重復開發,浪費人和錢。據了解,世界上擁有AFC的國家有日本、日本信號、歐姆龍、東芝等三個。南韓有三星、KDE、LG;美國有兩家公司:CUBIC和FI。澳大利亞有ERG家族;新加坡有壹家新科電子公司。在中國,僅上海就有四五家,不包括香港和臺灣省。AFC廠商那麽多,技術上還是不肯換需要的貨。比如檢票機的票卡回收裝置,是上海廠家幾年前研發的,已經在工程中使用,而深圳廠家去年也在研發。為什麽?妳發展妳的,我發展我的。表面上是企業行為,實際上是消耗國家資金。所以如果能統壹整合,就能實現優勢互補,避免重復開發。

卡市:上面講了很多AFC裝備。我們知道,設備的運行還是要通過最終的媒介來實現。在AFC系統中,IC卡作為票卡的媒介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目前IC卡是不是最理想的媒介?

陳:我不這麽認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票卡的介質會有很多,包括條形碼卡、接觸式IC卡、非接觸式IC卡、光卡等等。與磁卡相比,ic卡有很多優點,信息量大。在中國,磁卡和ic卡都在用,但IC卡會越來越多,呈上升趨勢。但在日本、美國、法國、韓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AFC系統中仍使用磁卡。他們為什麽不換呢?第壹,設備用的更好。二是環境更好,也就是用卡習慣更好。至少外國乘客不會用票卡冒汗。

“春江水暖鴨先知”,無論新的票卡技術出來,相信AFC系統都會先行壹試。

卡市場:為什麽TOKEN會在部分城市軌道交通AFC系統中與卡式IC卡競爭?其實都是IC卡,只是封裝形式不同。從妳多年的經驗來看,妳覺得什麽樣的票卡比較理想?

陳:不能說是競爭。蘿蔔和蔬菜各有各的味道。有的人喜歡用這個,有的人喜歡用那個。喜歡TOKEN的人都會說出各種選擇TOKEN的理由,卡也是。但是讓我說TOKEN更好,或者card更好。這個狀態我就不表達了,因為還在比較。代幣形式的有廣州、深圳、南京、武漢、天津;上海、重慶、北京、大連都用卡。但從技術上來說,兩者都是IC卡,只是它們的AFC設備結構完全不同。

耐用性方面,TOKEN更耐用;營業收入方面,TOKEN不能做廣告,減少了部分廣告收入。所以這個不是絕對的,還在比較。

卡市場:相對於AFC系統設備的投入,運營商對票卡的投入還是比較少的,但是作為壹種直接與乘客溝通的票卡,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何看待票卡在AFC系統中的作用?

陳:票卡是AFC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中間媒介和信息載體。也是乘客與運營商之間契約的基礎,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卡市:對IC卡相關企業有什麽建議?

陳:對於票卡供應商來說,只有認真分析和研究運營商的策略,了解運營商的需求,才能最終贏得市場。了解業主的需求很重要。為了根據車主的需求提出自己的票卡方案和性價比,票卡供應商要做大量的實驗,用數據說話。對於卡來說,這些測試主要包括它的可靠性、安全性、壽命和成本。這些數據做出來,業主能接受的話,名單自然就來了。目前很多卡廠在數據收集上有所欠缺。這方面我建議卡商和機商可以聯合起來,組成聯盟,互相促進。

卡市:妳對亞足聯的發展有什麽建議?

陳:我想分別向政府部門和企業提出我的建議。

希望政府盡快出面整合亞足聯隊伍,在全國重點設立幾個點,實現優勢互補。這樣才能集中優勢兵力,做好我們的亞足聯事業,早日走出國門。事實上,由於東南亞的成本優勢,我們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可以挖掘。如果我們做的好,比如馬來西亞、印度、泰國,這些國家的市場都是有可能的。盡快整合,也就是我前面說的。

在我們廠家的開發過程中,存在重復開發,浪費資源的情況。國家不去管,就繼續浪費。此時,我感到非常焦慮。

對於打算加入AFC制造的企業,有兩點我想提醒壹下。壹個是妳要有足夠的資金打基礎,壹個是妳要耐得住寂寞。沒有足夠的資金,發展不下去,更談不上成功。要麽有其他項目支持亞足聯的發展投資。二是耐得住寂寞。昨天妳在發展,今天妳在發展,明天妳可能也在發展,但是妳不知道什麽時候能拿到單子,可能要很久才會有結果,所以如果妳想從事亞足聯行業,妳必須要有這兩個心理準備。當然,如果事情做得好,相信總有壹天會有成就的。

具體做法上,我覺得現在的廠商往往以拿單為主,只註重短期,急功近利,不註重長期效果。有些廠商雖然發展了五六年,但還是趕不上國外水平。為什麽總是有差距?究其原因,是沒有很好的重視系統的反饋信息來提高水平。只有總結才能提高。我建議我們廠家多關註壹下已經投入使用的設備所反映的問題。如果壹直不總結,趕不上別人會讓人覺得很遺憾。我曾經建議承包商給AFC維護維修人員發獎金,就是想得到他們的意見。只有實踐中反映出來的觀點才是真正無價的。最近壹直在看《聯想風雲》這本書。眾所周知,聯想是壹家中國公司,但它有能力收購美國IBM公司(當然是指個人電腦部分)。它為什麽能取得這樣的成功?我覺得有很多經驗是亞足聯行業的人可以借鑒的。其中有壹種對待客戶的意見:他們把新產品給客戶試用,對客戶說:“請給我們挑出毛病,挑出壹個獎勵3000元。”就是這麽認真,他們才創造了今年的成績。

當有壹天我們真的把自己的AFC產品賣到國外,上面寫著“中國制造”的時候,我想這可能是對我們新老AFC系統從業者最大的安慰,因為夢想終於實現了!

卡市場:我國軌道交通建設近年來如火如荼,在建和規劃的項目很多。如何看待未來十年中國亞足聯的走向?工業領域的商機有多大?

陳:市場很大。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建設部提供的信息,“十五”期間,我國地鐵建設投資將達到2000億元,將建設總長約450公裏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到2020年,中國的地鐵線路將超過550公裏。到2050年,地鐵和輕軌線路總長度將達到2000公裏。屆時,中國的軌道交通系統將能夠承擔50%~80%的城市交通。AFC約占軌道交通總投資的1%(按壹條線路13 ~ 16個車站的總預算)。如果這條線的建設投資是6543.8+0億,那麽AFC是6543.8+0億,這只是指國產。全國城市那麽多,有必要建這麽長的線。比如北京現在有13線,那麽至少要修13線。上海2010前修11,2010後修。整個計劃是19。南京10線,重慶7線。所以如果每個城市都要建地鐵,肯定不會少於三條。少於三家,就形成不了規模,其社會效益就體現不出來。這樣,中國將有20多個城市修建地鐵,而隨著地面鐵路網AFC系統的開發和應用,AFC系統在中國的未來市場將可能蘊含近百億元的商機,等待企業去開發。

卡市:作為中國AFC系統的先行者,妳從AFC身上學到了什麽?

陳:在亞足聯這個領域,我已經工作和探索了十幾年。這些年來我深有體會。從技術角度來說,我覺得AFC系統是壹個非常強調綜合技術的領域。以前我們說AFC是光、機、電、磁、計算機等五個專業的集合,現在有了無線通信技術。如果把每壹個技術清單都拿出來,就沒那麽深刻了。但是,要把這些專業整合好,並不是壹項容易的技術,難度相當大。我把AFC系統比作壹個機器人,因為它像人壹樣站在那裏,它要用大腦進行識別和計算。如果沒有,它會用它的“手”擋住妳,不讓妳通過。這是機器人的功能。所以我們實際在做的AFC系統是機器人系統,特別強調技術的綜合性。

另外,系統要做好,也要強調經驗,有經驗就有應對突發事件的策略。例如,壹些新開發的企業在AFC終端閘機上做了壹年多壹點的研發,樣機還沒有在實際線路上試用。它想投標壹條線,我覺得不會很有把握。因為妳的“產品”不知道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什麽,讓主人怎麽放心?所以AFC系統在招標評標過程中會強調是否有成功案例。就好像醫生的臨床經驗很重要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