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求四川省最新情況(2008)

求四川省最新情況(2008)

四川位於祖國西南腹地,長江上遊,面積48.5萬平方公裏,居全國第五位。人口8700萬,全國第三。四川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就有物產豐富、山川秀美的“天府之國”之稱。

四川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水能資源經濟可采量為1.1億千瓦,占全國的27%。它是中國最大的水電開發和“西電東送”基地。已發現礦產132種,探明儲量81種,居全國首位,其中釩、鈦、鋁、磷、硫化鐵、天然氣、輕稀土礦產居全國前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包括4300多種天然中草藥。是中國重要的現代中藥科技產業基地。森林覆蓋率達26.6%,是長江上遊最大的水源涵養區,也是中國三大林區和五大牧區之壹。

四川有美麗的風景和燦爛的文化。九寨溝、黃龍、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樂山大佛、大熊貓棲息地五大世界遺產。武侯祠、杜甫草堂、三星堆聞名中外。川南海螺溝冰川、四姑娘山、竹海,風景秀麗,民族風情濃郁,文化多樣。此外,還有20個國家級旅遊景區、9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國家地質公園、6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中國四十佳旅遊景區”、5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四川人才豐富,科教發達。四川人民勤勞勇敢,聰明智慧,古往今來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它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中國開國元勛朱德、陳毅的故鄉,孕育了司馬相如、李白、蘇東坡、郭沫若、巴金、張大千等壹批文學巨星。科教實力雄厚,擁有188國家R&D機構和11國家重點實驗室。專業人員654.38+0.69萬人,兩院院士55人。共有72所高校,其中5所被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

四川工業基礎雄厚,市場空間廣闊。全省糧食、生豬、油菜、蠶繭、柑橘、茶葉產量居全國前列,是中國西部的糧食和副食品基地。四川是中國西部工業門類最全、產品最具優勢、實力最強的省份。機械、電子、冶金、化工、醫藥、建材、食品、絲綢、皮革等產業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擁有長虹、五糧液、攀鋼、東方集團、地奧集團、希望集團等壹大批骨幹企業,是中國完整的工業基地。商貿發達,市場廣闊,是西部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省會成都是西部商業、科技、金融、交通、通訊中心之壹。

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今年上半年,省第九次黨代會召開,提出要圍繞“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四川”這壹主題,大力推進“四個跨越”(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轉變、從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強省轉變、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轉變),全面落實“求繁榮、謀發展、促和諧、樹新風”四大任務,實現“四個跨越”

(1)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全省經濟發展加快,效益明顯提升。初步統計,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439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7%。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增長33.15%,同比提高5.84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1.4%,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3.6%。我省經濟運行主要呈現以下趨勢:壹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農業穩步發展,全省小春糧食總產量755.7萬噸,增產26543.8+0.4萬噸;工業增長加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50.9億元,增長25.5%;第三產業快速增長,實現旅遊總收入577.65438億元,增長27.8%。二是需求持續擴大。投資保持適度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66.7億元,增長29.6%,比去年同期回落8.1個百分點,投資結構進壹步改善。市場銷售更加旺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0.8億元,增長15.8%;出口穩步增長,達到37.57億美元,增長36.6%。三是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高。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全省壹般預算總收入684.3億元,增長30.26%;金融運行平穩,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983.82億元,增長18.78%;城鄉居民收入增加,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加223元,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6元,增長21.4%。

(二)民生改善取得實質性進展。堅持富民、民生優先,組織開展“十大惠民行動”,著力解決就業、低保、教育、醫療等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省裏撥款300多億,目前到位資金6543.8+02.8億。上半年城鎮就業3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1.7萬人,基本實現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的目標;符合條件的城鎮居民全部納入低保,農村“五保”對象全部納入供養範圍;“兩免壹補”政策得到認真落實;新農合覆蓋全省80.1%的縣(市、區);新建通村公路1.2萬公裏,沼氣池24.8萬個;新解決654.38+0.88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農村無房特困戶和受災群眾建房654.38+0.37萬間,民族地區特困農牧民建房654.38+0.05萬間。“十大惠民行動”順應民意、民心所向,被群眾譽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持維護群眾利益的根本原則,紮實推進新時期群眾工作,抓緊出臺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意見。五市16縣(市、區)建立健全了群眾和信訪工作機制,充實了工作力量。大力加強平安四川建設,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整體聯動防範工程,集中開展農村突出治安問題整治專項行動,組織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加快推進社區、校園、農村“三大警務”建設,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維護和發展全省和諧穩定局面。

(4)幹部工作作風進壹步改善。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展領導幹部作風整頓和“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以好的作風推動工作,以實際成效檢驗作風。各級領導幹部率先垂範,抓作風建設;廣大幹部心系事業,扭住求真務實作風,廣泛開展向、黃、等先進典型學習活動。全省正在形成“為民、開拓、務實、清廉”和“用心思考、用心求索、用心行動”的良好氛圍。

雖然我省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壹定的成績。但是,我省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依然突出,經濟發展方式有待進壹步轉變。我們面臨著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國務院批準在成都設立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重大機遇,也面臨著資源要素約束加大、節能減排難度加大、物價上漲壓力加大等嚴峻挑戰。只有迎難而上,才能為全面實現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半年,我省將更加註重轉變發展方式,統籌規劃,創新機制體制,改善民生,維護人民利益,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諧發展。

責任編輯:田欣來源:四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