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現代社會,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對其功能和作用有壹個客觀的評價。1.它是資金供給者和資金需求者之間的橋梁。證券市場提供了壹個規則統壹的市場,使證券發行者、證券購買者、證券轉讓者和中介機構在這個市場中聯系起來,使證券的發行和流通變得便利。2.證券市場是企業籌集社會資金的另壹個渠道。銀行儲蓄存款和保險公司吸收保險費,都是吸收社會閑散資金的渠道。而普通企業不能從事存款業務、保險業務和金融信托業務,其吸收資金的渠道只能通過除證券市場以外的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信托企業獲得。證券市場為普通企業直接向公眾融資提供了壹個重要渠道。公司可以通過發行股票或公司債券吸收部分社會資金進入生產領域。3.為政府提供公開市場操作的調節。杠桿證券市場的證券交易可以用很多指標來衡量,其中壹個指標是證券收益與證券價格的比值,稱為證券收益率。這個指數的高低對整個金融市場其他因素的變化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政府可以通過買賣國債來影響證券市場的證券利率,就像央行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貼現率壹樣,成為政府間接調控金融業的杠桿。4.證券市場是社會資本再分配的調節器。證券投資者對證券的收益非常敏感,證券的收益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的經濟效益決定的。經濟效益高的企業的證券投資者較多,這類證券在市場上也很活躍。相反,經濟效益差的企業,證券投資者越來越少,市場交易不旺。所以社會上的壹些資金會自動流向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遠離效益差的企業。這種流動使得社會資金重新分配。另壹方面,證券市場與其他金融市場相互關聯。當社會上貨幣寬松時,熱錢會自動流向證券市場。證券市場交易活躍,必然會吸引更多的社會熱錢,降低公司發行證券的成本,方便企業融資。相反,當社會資金緊張時,證券市場的資金流向銀行,企業發行證券的成本增加,投資規模相對減少。證券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也可以形成這種自發的調整。不同國家金融市場的供求關系不同,導致市場價格不同,資金也會在不同國家的金融市場之間流動。5.證券市場是觀察經濟形勢的重要指標。證券市場上市的公司雖然不占公司總數的大多數,但卻占公司資產的相當比例,可見上市公司都是大公司。大公司是所有生產領域的重要企業,他們的發展往往影響著這個行業的發展。證券市場中的指數統計恰恰是這些有代表性的大公司的股票交易狀況,在壹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會經濟的變化。股票市場的各種指數也可以反映社會上資金的過剩和短缺,以及具體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情況。我們還應該看到,證券市場也有負面效應,它也為證券投機提供了場所。證券市場的投機行為會造成市場的混亂,影響其他金融市場的秩序,甚至可能加劇社會矛盾。毫無疑問,資本市場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建設的發展。經過14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對國民經濟建設的貢獻越來越大。不僅為上市公司提供了近9000億元的直接融資,還為國家提供了2100億元的印花稅收入。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380家,市值達到3.5萬億元。特別是壹批大型骨幹企業的上市,使得中國股市的發展與中國經濟越來越密不可分。此外,中國股票市場作為提供直接融資的場所,越來越受到經濟專家和企業界人士的關註,增加直接融資的比重已經成為經濟學家和企業家的壹致願望。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的發展對國民經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的短期投資經驗:1。以初創形式投資股票,盈利2%離開。投資原則:股票的短期漲跌是由其慣性決定的。當它們在上漲時,短時間內會出現慣性上漲。當他們處於啟動位置時,慣性上漲的概率很大,但有時也會巨幅或小幅上漲,浮碼重是制約他們進壹步上漲的關鍵因素,但壹般來說,上漲2%至3%還是有可能的。這種投資可以少量參與。二、投資突破周線的股票,壹般能賺10%到20%。投資原理:通過長期調整,將股價調整到周線形成多頭,處於粘合位置的位置。如果成交量極度萎縮或者有逐波放大的跡象,證明大的變化就在眼前。此時獲利平倉壓力較小,浮碼較輕,可能會比較瘋狂。這種投資可以大量參與。第三,投資成長性優秀的小盤股,壹般能賺10%到30%。投資原則:壹波行情開始,小盤股壹定會是熱點,成長股壹定會受到投資者的追捧。通過企業財務分析和技術形態分析,不難發現這種類型的黑馬。4.投資超跌股壹般能賺5%以上。投資原則:壹些不是熱點的股票跌了很久,給人壹種跌不下去的感覺。如果股價在30日均線下方形成金叉,並以啟動形態收出壹根小陽線,則表明大反彈指日可待,反彈目標壹般為10均線和30日均線。而且“取”與“舍”的辯證法告訴我們,在市場悲觀、無差別的時候,空倉要逐步介入“取”,即使買套,也只會損失時間,不會虧損;在底部區域割肉,就像地震時大樓在搖晃,但沒有倒塌,妳卻從窗戶跳了出去,傷到了自己。同理,在滿倉被套的高位,當確定趨勢是向下時,就要果斷斬倉“脫單”;止損做空後,要耐得住寂寞,盡量不要中途追漲殺跌,頻繁進出,為壹枚“硬幣”付出沈重的代價。中國證券市場分析:壹、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不狂熱走向理性。(1)截至今年10年末,股票市場市值已超過30萬億元,證券化率為GDP的120%,市值排名全球第四。(2)中國有5家企業的市值已進入世界前十名,但其利潤和其他經營指標與世界前五名仍有相當大的差距。(3)股市結構有所調整。記得兩年前,我提出了兩個5%,也就是股市。當時金融股只占5%,而西方壹般占50%以上,他的整個股市會比較穩定。西方金融股,他的市盈率最多20倍,所以很穩定。另外5%要改的是債券市場,企業債只占5%。如果要完善市場,這部分的結果也要優化。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股市是領先的。我們的金融股在股市中占比超過40%,但是市盈率還是太高了。公司債方面,好像只有10%,整個債券市場發展比較落後。優質藍籌股對股市的穩定健康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作用。股權交易改革,使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利益壹致。增強了股東的責任感,也增加了市場的成熟度和合理性。(五)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基金,持有流通市值的壹半左右,這反映了市場的成熟性和穩定性。但多數基金重倉藍籌股,也在壹定程度上加大了藍籌股的泡沫。(6)截至今年9月底,深滬兩市共有1,576,5438+0家上市公司,擁有賬戶的投資者數量達到1.3億,表明市場正在日益發展。但是每天實際操作的股東賬戶(不包括資金賬戶)只有3000多萬。當然,這個數字也很大,但相對於我們654.38+0.3億的人口來說,離“全民炒股”還差得很遠。(7)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創造條件讓更多人擁有財產性收入”。十七大的文件中這樣說,我覺得意義重大。所謂創造條件,我個人認為是指建立完善的法律保護體系,讓老百姓能夠安全、清晰、放心地擁有財產並獲得財產性收入,從股市中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作為納稅人,我們納稅給財政,財政提供產品給我們享受。但是如果我們買股票,妳可以直接獲得利益。當然,過去財產性收入占我們總收入的2%,而美國占15%,說明他們的財產性收入結構相對更多,他們利用動產和不動產投資資本市場,獲得更多的收入。當然,壹定要加強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8)隨著扭曲的生產要素價格的合理化,資產價格重估有了倍增的基礎。第二,證券市場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壹)在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過程中,必須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減少間接融資。目前,企業通過資本和市場直接融資的比例不到20%,而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比例分別為50%、57%和70%。因此,為了增加直接融資的比重,我們必須發展證券市場。(二)企業利潤,特別是大型藍籌企業在公司治理的深化下,利潤能夠保持良好的增長,這也是股市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