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習慣

在這個全面信息化的時代,信息素養是各行各業所有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更有責任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目前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程最大的特點是壹門集知識和技能於壹體的基礎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另壹個特點是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內容更新過快。這些知識在課堂上是永遠教不完的,所以我們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那麽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壹,把握學科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最好的刺激就是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壹個人壹旦對某個問題感興趣,他的努力就會達到驚人的程度,自主學習會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興趣是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巨大動力。學生只有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才能集中註意力,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和探索新知識。根據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對學習計算機產生興趣,老師也放不下。他們應該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維護他們的利益。方法很多,也很隨意,比如課前設計壹個小遊戲。比如,在學會設置文件夾後,我在課前設計了壹個“幸運6+1”的尋寶遊戲,在每個盤子的文件夾裏放幾個奧運福娃,讓學生自己找。找到後還發了壹些小獎品,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在遊戲中鞏固了知識。課內穿插遊戲:比如教自選圖形的時候,我設計了壹個組裝機器人的遊戲,學生積極參與,效果很好。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即在課堂上給學生設定壹個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這種方法的關鍵是確定目標。在確定目標的時候,要講究科學。對於不同的學生,我們應該制定不同的目標,對於每個學生,我們必須使目標是學生可以實現的,並且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實現。讓學生在學習中“蹦蹦跳跳,摘蘋果”,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達到目標時有成就感。任務驅動學習法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發現知識。並學習獨立搜索信息、獨立分析信息的能力。這樣,學生在完成壹項任務後,再完成其他任務,就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舉壹反三”的目的。這個學習過程有利於學生繼續學習能力的形成。

在任務驅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目標尋求問題的答案。當有困難時,鼓勵他們合作互助,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習慣。

比如在編輯軟件WORD的教學中,我不是把每個命令都壹壹給他們講解,而是把壹個文檔按照教學要求做成要完成的幾個級別的目標樣式,上課前給他們看,告訴他們這節課要達到什麽樣的目標,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選擇壹個級別目標,然後讓他們自己完成。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索目標的完成形式。遇到困難,有的查課本,有的找人幫忙,有的找同學幫忙。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很多學生在完成了自己的水平目標後,向更高的水平目標邁進。學生的求知欲和熱情在這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學習方法。在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學生真正發揮了演員的作用,他們的“意義建構”也是自己完成的。

第二,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自主探索。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講,學生聽”的現象教師示範,學生模仿”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學到“膚淺的、零碎的”知識,限制了學生的求知欲,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是壹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因此,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這個學習環節可以分為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

1,自主探索

因為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層次不同,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自己決定探索方向,自己選擇方法,自主探索。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在學生取得進步時給予充分肯定,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指導,讓全體學生共同發展和提高。例如,在學習幫助的教學中,允許學生利用幫助學習計算器的使用。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同學遇到壹些障礙,但經過老師的啟發,全班同學通過自己的探索都能掌握計算器的使用。

2.合作探索

在未來,社會越來越關註個人是否能與他人合作,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並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加強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合作討論,讓學生之間不同的觀點、觀點、想法碰撞。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生可以了解彼此的觀點,獲得新的靈感,從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

第三,傳授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活》壹書指出:“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壹個字都不認識的人,而是不學會學習的人。”壹個不會學習的人會被現代信息社會淘汰。所以,老師在教學生的同時,壹定要讓學生學習,讓學生掌握壹定的學習方法,真正喜歡學習,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1,可以聽。

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課,還要認真聽學生的發言,聽他們發言中存在的問題。

2.我能閱讀。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83%的信息來源於視覺,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習慣尤為重要。目前的信息技術教材簡明扼要,圖文並茂,大多數小學生都能看懂。教師可以不說話,也可以不做適當的指示,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提供更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我會思考。

從疑惑中思考,教師要精心設置疑惑,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並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有思考的機會。

4.會說話。

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發言,發展和鞏固學生的思維能力。

5.能做到。

信息技術是壹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比如用“畫筆”創作美術作品,制作電子賀卡,用word編排作文、班級報等。

面向整體和註重差異是協調的。每個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和渴望。必須承認學生有很大的智力發展潛力;相信他們能學好。在這種課堂教學的集體活動中,教師應該正確對待每壹個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幫助,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善於參與。老師和其他同學提出自己的意見供他參考。當然,提出不同意見後,也有同學堅持自己的意見。這個時候要特別強調尊重他的意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看問題。比如在講授繪圖軟件中的“圖像菜單”時,考慮到翻轉、旋轉等菜單命令的靈活運用,如果完全由中、小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有點困難。於是,就在老師和學生研究了壹些有代表性的翻轉例子後,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比較屏幕上水平或垂直翻轉的圖形的特點,並總結“翻轉”菜單命令的用法。有了這個基礎,抽象總結“翻轉”的用法就會省力很多。另壹個例子是教授“繪圖”程序。在學生基本掌握了工具箱和顏料盒的使用方法後,教師確定繪畫主題,讓學生獨立操作創作畫面。學生首先要嘗試運用各種工具和色彩,解決畫面各部分的畫法、比例、色彩搭配等問題,然後合理設計畫面內容。不同水平的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創作出自己理想的主題圖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得到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展示妳的作品,享受成功和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巧在於發揮每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在腦力勞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在組織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註意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註意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優勢,創造條件幫助他們取得成功。比如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給他們成就感,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熱情,形成“學習-成功-再學習”的良性循環。

信息技術是壹門新興的快速發展的學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的責任。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造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