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我們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也廣泛征求了企業家、學術專家、楚文化專家和行政領導的意見。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各方觀點出奇的壹致:我覺得最好叫它“楚商”。各方面推崇“楚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壹,地域上,古代楚國覆蓋湖北全省,是楚國的基本疆域。公元前1000多年,周王開始封楚國。在南漳縣,疆域狹小,國力弱小。經過五六代人壹個半世紀的艱苦奮鬥,國力越來越強大,然後不斷向外擴張,先後征服了周圍十幾個小國,並入楚國版圖。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宜城南部時,楚國已經基本覆蓋了整個湖北省。到了公元前505年,吳國攻破都城郢,楚昭王被迫遷都郢,也就是現在的江陵縣,也被稱為濟南市。公元前300年左右,楚國達到鼎盛時期,疆域方圓五千裏,東至江滬,西至鄂西邊緣,北至黃河,南至贛、湘、黔。但在楚國廣袤的疆域中,除了今天的湖北,其他大部分地區都是諸侯國。楚國的興盛轉衰後,諸侯國轉而依靠其他大國。公元前223年,秦國滅了楚國,楚國延續了八百多年。可以說起源於湖北,發展壯大於湖北,三國在湖北,最後滅亡於湖北。應該說,楚可以是湖北的代名詞。對此,與楚有關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省不會反對。
其次,楚人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不斷開疆拓土的進取精神,值得今天的湖北人和湖北企業家繼承和發揚。眾所周知,“楚”就是灌木林的意思,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森林裏,所以被稱為“楚人”。春秋時期,周王分封祖先的國家之所以叫“楚國”,大概就是由此而來,意為長滿荊棘的蠻荒之地。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的先輩“艱苦創業,開拓山林”,為自強不息而不懈努力。楚國經過多代人的不斷奮鬥,從原始進入文明,走向富強。隨著國力的增強,楚人的視野更加開闊。他們走出了大山,不斷擴大自己的地盤。先將江漢平原納入楚國版圖,後控制長江中遊,再向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下遊擴張。經過三四百年艱苦卓絕的軍事和外交鬥爭,楚國的疆域不斷擴大,從方圓壹個只有百裏疆域的“小國”發展成為“五千裏之地,百萬車,萬馬,十年栗養”的大國,應該說是楚人的開拓精神和不斷擴大疆域的進取精神成就了楚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奇跡。它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弘揚這些精神財富對企業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第三,楚文化獨特而燦爛,是中華文化的主體之壹,很多都符合當今的時代精神。借鑒、繼承和發揚楚文化的精華,對於建設健康的湖北商業文化和社會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歷史學家壹致認為,中國古代文化是由多元文化構成的,其中以華夏文化為主體。華夏文化由黃河流域北部和長江流域南部兩部分組成。代表祖先是北方的黃帝和南方的顏地;提倡的精神對象是北方的龍,南方的鳳;學術主流是北方的孔子儒家,南方的老子道家;風格基調,北方蒼勁嚴謹,南方詭異靈巧;北方的代表是晉國,南方的代表是楚國。因此,楚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之壹。那麽楚文化的內容是什麽呢?原省委老領導、楚文化研究專家王生鐵同誌曾把楚文化概括為“六大支柱”和“五大精神”。六大支柱分別是:青銅冶鑄、絲織刺繡、漆畫技術、音樂舞蹈藝術、老莊哲學、莊騷文學;這五種精神是:追求道路的藍色光芒,追求新異,兼收並蓄,崇尚武德愛國,和諧誠信。許多專家認為他的總結精辟而準確。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追求新奇、求新、兼收並蓄、和諧誠信的楚文化精神,與當今改革開放、和諧誠信的精神是完全壹致的。楚人的求新就是今天的改革創新。比如楚王開創了中國的郡縣制,在國破後改為全郡(今荊門縣)。此後,縣制壹直沿襲至今;楚的吳起改革早於商鞅,是最早的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通過變法,減少了貴族特權,改善了民生,完善了法制,整頓了官僚機構,重整了軍備,提高了戰鬥力。政治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此外,楚人在科學技術、哲學和文學方面也有許多創新。楚人的兼收並蓄,就是今天的對外開放。起初,楚國沒有民族優勢可以依靠,也沒有遼闊的疆域可以依靠。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從而形成壹種融合南北、兼收並蓄的開放精神。比如青銅冶煉,就是在學習中原、吳越技術的基礎上,經過創新、改進、發展,成為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絲織、刺繡、木業是魯引進的技術人才,經過消化、吸收、創造,達到了當時的壹流水平。楚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體現了楚人兼收並蓄、融會南北、博采古今的開放精神。至於和諧與誠信,從楚的祖先就被視為治國思想的核心,然後代代相傳,不斷豐富和發展。在楚國八百年的歷史中,強調和諧誠信的例子數不勝數。深入挖掘楚文化的精髓,對於豐富和充實今天湖北的企業文化、商業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無疑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第四,“楚商”和湖北的簡稱“鄂”並不矛盾。安徽簡稱“徽商”,沒有人提出異議。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湖北商人冠以“楚”字,即“楚商”,是湖北商人統壹稱謂的最佳選擇。既有明確的地域概念——湖北,又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楚文化,完全可以媲美“晉商”“徽商”的稱號。“楚商”稱號壹旦被廣泛認可,將激發湖北省企業家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他們會以“楚商”為榮,以楚人後裔為榮,以燦爛的楚文化為榮。也會促進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從楚文化精神中汲取營養。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在現代化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楚人精神和楚文化,堅持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堅持開拓進取、做大做強,堅持改革創新、敢為人先,堅持對外開放、東西融合,堅持和諧發展、誠實守信,堅持愛國愛民、回報社會。“楚商”這個正確的名稱,必將推動全省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生產發展,進而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