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歷史而言,這壹中華民族期盼百年的盛會,既是人類實現輝煌夢想的舞臺,也是中國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起點。
北京奧運會和北京殘奧會不僅是奧林匹克運動的豐碑,也是中華民族新的偉大起點。
如果把奧運會比作壹場視覺盛宴,那麽開幕式就是這道饕餮大餐前讓人思考不休的開胃菜。壹個開幕式能否成功舉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有壹個獨特的點火儀式,能讓人記憶深刻。請讓我們重溫兩次奧運點燈儀式驚心動魄的場景。
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體操王子李寧將火炬舉到空中,在體育場上空的“空中跑道”上奔跑。與此同時,壹幅中國式的畫卷沿著“空中跑道”緩緩展開,以“祥雲”為背景的畫卷展現了奧運聖火傳遞的動態畫面。當畫卷完全展開時,高大的火炬塔出現了。奔跑在空中的李寧來到主火炬塔前,用手中的火炬緩緩點亮《祥雲卷軸》,壹個個再現奧運聖火在世界角落傳遞的感人瞬間,人類的奧運夢開始了。
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連續三次奪得殘奧會金牌的侯斌再次超越了自己的極限。失去左腿的壯漢用雙手和壹根繩子坐著輪椅爬到了鳥巢的空中。侯斌將火炬插入輪椅支架,拽著從天而降的繩子,壹尺壹尺、壹寸壹寸地往上爬,更靠近主火炬塔,用近乎原始的方式在鳥巢上方點燃北京殘奧會的聖火,象征著超越、融合和享受。這是2008年8月8日。最後壹棒火炬手李寧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新華社記者王建華攝
盛世遇大事。中國成功舉辦了兩屆奧運會,讓世界觀察、見證、感受了改革開放30年來的精彩中國,讓壹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帶著改革開放的夢想走得更遠。
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說:“變化中的中國有著光明的未來和巨大的潛力。北京奧運會將是中國發展和變革的壹個重要裏程碑。”
盛世遇大事。中國舉辦兩屆奧運會,恰逢中國改革開放30年。這不僅僅是時間上的巧合,而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輝煌成就的必然結果。30年來形成的綜合國力、全球視野、民族自信、科學發展觀,為成功舉辦兩屆奧運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中國成功舉辦兩屆奧運會,讓世界充分觀察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和豐碩成果。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陳堅認為,舉辦這兩屆奧運會就像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年禮”。
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國在短短30年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幾百年創造的生產力總和還要多。經濟繼續保持近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兩屆奧運會籌備的7年間,北京奧運場館建設投資約6543.8+03億元,奧運會運營資金20多億美元。北京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基礎設施、能源交通、水資源和城市環境建設,已投入2800億元。為備戰北京殘奧會,北京市無障礙設施重點改造項目6000多項,投資6億多元。
兩個奧運聖火相繼熄滅,但獨特的“鳥巢”、美麗的“水立方”、四通八達的北京新地鐵、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建築——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卻永遠留在了北京,成為惠及首都市民乃至全國人民的物質財富。
——中國成功舉辦了兩屆奧運會,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魅力。
參加兩屆奧運會的國家和地區、運動員、記者和外國政要人數,不僅打破了壹項又壹項奧運會紀錄和殘奧會紀錄,而且創造了新中國歷史上的多個“第壹”。北京奧運會期間,有超過65,438+000名外國政要、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65,438+00,000名運動員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萬遊客來到北京。3萬多名海外記者采訪報道,全球40多億電視觀眾收看了奧運會。北京殘奧會期間,來自147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殘疾人運動員齊聚北京,6000多名中外記者進行了報道。全球媒體用各種語言把奧運會和中國傳播到世界的每壹個角落。
"沒有開放政策,就沒有奧運會."這是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的感受。墨西哥奧委會主席費利佩·穆尼奧斯(feli PE muoz)說了同樣的感受——“奧運會之前,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但通過奧運會,人們更加了解中國。中國不僅是壹個古老的東方國家,也是壹個現代國家,越來越多的人會有興趣近距離感受中國的魅力。”
全世界都驚訝地發現,中國不僅僅是“功夫”和“美食”,現代中國也有很多值得學習和了解的地方。因為致力於改革開放的中國人生活在同壹個世界,有著同壹個夢想。
兩個奧運聖火熄滅了。“北京必須永遠幹凈”,“奧運會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奧運會給中國帶來的好的變化會長期持續”...世界聽到了中國的承諾。
中國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無論是規模還是復雜程度,都是世界罕見的。中國未來最大的挑戰是能否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令人高興的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先進理念不僅肯定了奧林匹克精神,而且使我們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更加全面,進壹步堅定了我們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道路的信念。
兩屆奧運會讓壹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帶著偉大復興的夢想走得更遠。
從時間上看,再過兩年,2010年,我們將完成“十壹五”規劃,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壹番。再過12年,到2020年建黨將近100年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再過41年,也就是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任重道遠的中國,將堅持以改革的理念謀發展,以開放的心態擁抱世界!
這是2008年9月6日。最後壹名火炬手侯斌正準備在2008年殘奧會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新華社記者李玉攝
風來自東方。中國成功舉辦了兩屆奧運會,讓世界觀察、見證、感受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變化,讓壹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以豐厚的精神底蘊飛得更高。
“我參與,我貢獻,我快樂”不僅是兩屆奧運會的口號和口號,也是6.5438億+奧運會誌願者、20萬啦啦隊誌願者、40萬城市誌願者、6.5438億+社會誌願者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心聲,更是中國社會文明和公民意識提升的歷史坐標。
北京奧運會誌願者總需求約為65438+萬,但報名總人數已超過112萬,為歷屆奧運會之最。
無論烈日下還是狂風暴雨中,無論白天還是夜晚,機場、地鐵、公交車站、奧運村、新聞中心、媒體村、社區、學校、商店……到處都有形形色色的誌願者。壹些年輕學生被曬得黝黑的臉上在烈日下不時流下汗水,甚至滴到地上。但是他們總是面帶微笑,熱情,禮貌,活躍。
超過1萬誌願者活躍在賽場內外,展現了壹個美麗的“中華文明”。他們帶著微笑獲得了壹枚珍貴的“金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授予北京誌願者協會“聯合國傑出誌願服務組織獎”。在奧運會閉幕式上,新當選的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成員向12名北京奧運會誌願者代表獻花,這在奧運會歷史上尚屬首次。在殘奧會閉幕式上,5名新當選的國際殘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代表全體運動員向12名北京殘奧會誌願者代表獻花。
北京奧運會後,4.4萬名賽會誌願者、20萬名拉拉隊隊員、40萬名城市誌願者和654.38+0萬名社會誌願者全力投入殘奧會誌願服務。4.4萬名誌願者分布在43個領域的2170多個崗位上,為大運會提供全方位服務。城市誌願者分布在550個站點的3000多個崗位,持續提供信息咨詢、語言翻譯和應急服務;1萬社會誌願者在社區、鄉鎮、體育場館周邊公共場所、公交沿線、窗口單位等3萬多個崗位開展誌願服務。
“我參與,我貢獻,我快樂。”這不僅體現在誌願者的熱情服務上,也體現在中國人日益成熟的心態和行動上。更加坦誠,更加禮貌,更加大氣,更加負責,更加自信,更加快樂,這是兩次奧運會給北京和中國帶來的巨大收獲之壹。
“全世界都在看著北京,我每天走在街上,都被市民的情緒所感動。”北京服裝學院的年輕女教師丁磊說:“我發現北京市民更有禮貌,願意幫助別人。奧運會不亞於壹場人們靈魂深處的革命。”
在地鐵站、公交站,自覺排隊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在公共場所,吵鬧的人明顯減少;公共場所禁煙得到有效落實...文明正在成為壹種習慣,微笑讓北京和中國更加迷人。
不僅在北京,上海地鐵運營公司總經理宋告訴記者,奧運會期間,上海地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服務質量。在地鐵服務提升的同時,我們驚喜地發現,更多乘客的文明程度在提升。“先下後上,文明排隊,自覺配合安檢,這些文明行為在上海地鐵隨處可見。”
“我參與,我貢獻,我快樂。”從北京到中國,人們積極參與奧運,服務奧運,為奧運做貢獻,分享奧運帶來的喜悅和榮耀。壹項對北京居民的調查顯示,超過9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以各種形式參加了奧運會。
如果說1萬多誌願者反映了社會文明程度,那麽百萬堅守崗位的普通勞動者則反映了公民的社會責任感。他們以日夜奮戰、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實際行動,為兩屆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北京這座特大城市的正常運轉做出了貢獻。
中央文明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小組組長張英偉說,2008年是中國民族精神充分展示、民族意識進壹步增強、國民素質大幅提高的壹年。兩屆奧運會是最生動、最具體、最現實、最有力的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意大利最大的體育日報《體育報》派出22名記者報道北京奧運會。參與采訪的記者皮耶朗基羅·毛裏內斯·羅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人民對奧運會的激情、熱情和微笑。中國人民團結壹致,共同努力,相互尊重,這也是北京奧運會征服全球關註的壹個重要因素。
兩屆奧運會留下的文明遺產將對中國產生更持久的影響。
比如誌願服務。《北京市誌願服務促進條例》已經頒布實施,北京市誌願服務基金也正式成立。同時,北京誌願者協會將長期為誌願者提供服務。兩屆奧運會後,誌願者的微笑將永遠留在北京...
中國人民熱情參與支持奧運會,表明奧林匹克精神已經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壹的人民中得到普及和發揚。“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擁抱了具有五千年深厚底蘊的中華文明的激情,在奧林匹克運動史上增添了東方傳奇。
和平就是壹切。中國成功舉辦了兩屆奧運會,讓世界觀察、見證、感受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魅力,讓壹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帶著建設和諧世界的夢想走向未來。
四大發明,火藥、造紙術、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是古代中國人對世界的偉大貢獻。這些革命性的發明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壹百年後,奧林匹克運動來到了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897名演員用活字印刷向世界展示了從古至今漢字中不同的“和”字。
兩千多年的“和諧”思想和兩千多年的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古代緊緊擁抱在壹起,“團結、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精神為中國增添了“和平、和諧、友愛”的元素。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的傳播無疑是壹份珍貴的遺產。
8月12日下午,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男子拳擊比賽中出現了特殊的壹幕:當裁判宣布多米尼加運動員獲勝時,該運動員身披五星紅旗,繞場壹周,向熱情的中國觀眾和拉拉隊致謝。
美國夢之隊8位籃球明星感嘆在中國比在家鄉更受歡迎。
"我代表我的國家完成了比賽。"布吉納法索唯壹的北京殘奧會運動員阿拉薩內·加斯貝奧戈騎著借來的自行車最後壹個完成了男子公路自行車個人賽(HCC級)。“雖然我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我沒有讓祖國失望”。
在兩屆奧運會期間,中國不僅是中國運動員的故鄉,也是世界各國運動員的故鄉。掌聲,為金牌運動員和明星,也為堅持到最後壹刻的英雄!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稱,在整個奧運會期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表現出自信。通過北京奧運會,中國成功地向國際社會傳遞了建設和諧世界的信息。
微笑,友善,快樂,和諧,就像奧運會主題曲唱的那樣:“來吧,朋友,伸出妳的手……”
盡管文化制度不同,發展軌跡不同,但在兩屆奧運會上,中國都告訴世界,“和而不同”,和諧境界,和平發展,是中國追求的目標。
7年前,當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時,在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中已有近50年歷史的中國老人何對國際奧委會的同事們說:“無論妳們今天做出什麽選擇,都將載入史冊。但只有壹個決定能創造歷史。妳們今天的決定將通過體育讓世界和中國走到壹起,從而造福全人類。”
7年後的奧運會,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帶著兩個兒子去了故宮。他小兒子的腳被新鞋磨出了水泡。壹位中國媽媽發現後,拿出創可貼給小兒子貼上,為他解決了問題。
科說:“這是我在整個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最喜歡的故事。這些小事讓我覺得2001把奧運會主辦權交給北京絕對是壹個正確的選擇。”
8月27日,隨著北京殘奧會的臨近,街頭掛起了印有殘奧會標誌的旗幟。北京2008年殘奧會將於9月6日開幕。新華社發(何露露攝)
縱觀人類發展進化史,壹個“和”字,壹個“人”字,最能簡單概括奧運會和全人類的追求和夢想。
在兩屆奧運會中,漢字非常簡潔的人,世界上最奇妙的生物,不斷上演著對同類大愛的動人畫面。
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全球殘奧會形象大使、三屆殘奧會冠軍侯斌讓全世界為之動容。
開幕式點火過程中,失去左腿的侯斌用雙手將自己和輪椅拉到39米的高空,點燃了殘奧會主火炬。據網友統計,侯斌向天空中的奧運火炬攀登了165次,火炬在第169次運動中被點燃。
中國許多網民評論說,侯斌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殘疾人運動員創造的奇跡。而它超越極限,克服壹切困難的形象,震撼著人類的心靈!
隨著北川小女孩李越穿上紅色的舞鞋,許多聾啞女孩在她身邊翩翩起舞,演員們成功傳達了“每壹個生命都有價值,每壹個生命都有尊嚴和夢想”的理念。
這壹理念貫穿了兩屆奧運會。
雅典殘奧會上,沒有雙臂的中國遊泳運動員何軍權左肩下頜間夾著鮮花,歪著頭站在領獎臺上微笑,感動了世界。北京殘奧會上,無臂英雄以1金2銀1銅續寫輝煌。
上午打完壹場殘奧會籃球賽,晚上出現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的田徑場上...來自加拿大的34歲輪椅運動員特雷西·弗格森做到了。
剛剛從汶川地震的深重傷痛中走出來的中國人民,最有資格說,我們懂得人的價值,懂得生命的價值。
在災難面前,中國人民展現給世人的是“不壓不垮,不震不倒”的百折不撓的意誌。抗震救災的過程詮釋了鮮明的以人為本理念和人道主義精神。在接受了災難的洗禮後,兩屆奧運會寫下了不朽的篇章,上面寫著“人”字!
過去30年的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體和第四大經濟體,創造了第壹段的“中國奇跡”。因此,這個占地球人口五分之壹的國家及其65438.03億人民以他們的創造力和奉獻精神獲得了為奧林匹克運動服務的機會。
現在,奧運會給了中國另壹個跳板。奧林匹克精神為古老而年輕的中國在剛剛沐浴過奧運風的北京搭建了壹個舞蹈的舞臺,也為這個有著燦爛文化的東方古國搭建了壹條騰飛的精神跑道...
這是中華民族的又壹次新起點,也是“中國奇跡”故事的又壹篇章的開始。
沿著貫穿古老文明和奧林匹克精神的北京中軸線,我們將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