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我的家鄉寧德

我的家鄉寧德

還記得那些年寧德交城的老廣告嗎?說起商業廣告,妳壹定知道現在寧德的大街小巷都有相關的廣告。妳會記得那個廣告嗎?還是會討厭那些廣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交城的廣告戀情。

蕉城位於福建東部沿海,享有舟楫之利。但在明清時期,海上禁止通行,只能通過陸路與外界聯系。而且由於地處丘陵,山路崎嶇,外國民生物品多靠人工肩扛,運輸困難,通訊不暢,信息閉塞,民風淳樸。1898年至1898年,三都島社福海關正式對外開放後,隨著商業活動越來越活躍,市場越來越繁榮,業內競爭加劇。

然而,這裏的居民仍然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直到20世紀20年代,他們對外部世界的了解還沒有超過眼前所見。當時有個叫陳慶信的商人,第壹次來省會福州進貨。當他回來時,人們問他看到了什麽。他說福州真的是奇景滿大街都是馬拖著玻璃櫃。這輛馬車的故事給後人留下了壹個無知的笑話。在這樣壹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為了銷售新產品,擴大業務,商業廣告應運而生。

商業廣告不是純粹的舶來品。在有產品交換的古代社會,就有了廣告的雛形。雖然不能和無處不在的現代廣告相比。但是產品交換過程中的壹些做法,我們還是把它當成廣告行為。比如和別人交換產品的時候,妳總要說明妳產品的用途和性能,讓他們接受妳的產品。這是最原始的廣告。但這畢竟不同於現代商業廣告。民國初年,交城的商業廣告可以認為介於兩者之間。

比如蛋糕店在包裝紙(俗稱招牌紙)上寫了壹篇文章,請文人在包裝紙上印了壹句駢文,簡潔易懂。充分利用紙張,做足“文章”,用最簡單的方法達到宣傳自己產品,占領更多市場份額的目的。

當時更多的商家在招牌上出招,老字號、大牌店鋪掛牌售書,壹般還會高價請著名書法家或名人書寫,以此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展示自己的聲譽,獲取更多的商業利益。比如號稱百年老字號的江瑞昌、燕元昌藥店,他們的招牌單子都是寧波著名書法家題寫的。據說它們值520銀。另壹家米廠請本市著名居民陳先生代筆;名家書法果然與眾不同,壹時間在全城引起轟動,並作為佳話流傳開來。

與此同時,在牌匾的制作上也做了更多的努力。大戶型店鋪多采用黑漆鍍金牌匾,制作十分考究。瑞昌、元昌藥店都在藥房前擺了壹面。壹平米左右的鹿、竹、劉海,用蛤蟆木浮雕,純金箔裝飾,十分珍貴醒目。這壹切無非是為了達到廣告效果。

狀元裏有個叫“雞角鋪”的店,專門賣祖傳膏藥,做木工。櫃臺上有壹只紅漆木的公雞,和國內的差不多大,昂著頭,嘴裏含著膏藥,說明這裏不僅賣膏藥,還做木制品,因為從肖偉雕刻的精美做工可以推斷出這家做的木制品的精細程度。這樣壹只無聲的木公雞,起到了廣告的作用,充滿了文字,無法替代,無法超越。

清末民初交城普遍使用茶油燈作夜間照明,只有過年或婚喪嫁娶時才點蠟燭。國外的石油產品都是海運進口,人們還是持懷疑態度,不敢貿然使用。是美孚發起了買煤油送油燈的活動,讓人們在試用中認識到煤油照明確實比茶油植物油好。送燈確實有助於讓煤油進入千家萬戶。於是交城人把煤油燈統稱為“美孚燈”。這就是實體廣告的效果。

20世紀30年代初,“瑞昌”制藥公司壹起創作實體廣告。店家聲稱制作“全鹿丸”,投放市場。為此,它從寧波運回了壹只梅花鹿。於是整個店都掛上了燈籠和五顏六色的裝飾品,把店面裝飾壹新。壹只特制的木鞋,裏面放著梅花鹿,綁上紅絲,由四個夥計擡著,在鑼鼓聲中連續三天走過城市的大街小巷。然後大擺宴席,邀請城鄉名醫現場見證,宰殺鹿藥。並且限制“全鹿丸”的數量,直到賣光為止。全城轟動,沒幾天藥丸就提前賣光了。它的鹿角,作為鎮店之寶,被提供給櫥窗頂部。這樣的實體廣告不僅為店鋪創造了眼前的經濟效益,還收到了長遠的廣告效果。

民國時期,交城有壹些小吃,魚丸、氣餅、豬油棗糕等。這些小吃使出自己的招數來吸引顧客。比如魚丸壹旦沒有顧客光顧,就會把勺子放在瓷碗裏晃動,發出鏗鏘悅耳的聲音,廣告說這裏有魚丸粉絲出售。此事還有壹個幽默的地名謎語:“魚丸無商——碗搖(窯)”。

充氣蛋糕托架是在蒸汽管上安裝壹個空氣槽。蛋糕壹旦蒸熟,就會發出悅耳的空氣笛聲,既吸引了圍觀者,又激起了人們的食欲,達到了多賣的目的。羅俊莊稼人專門做棗糕和豬油糕,其特點是制作精細,味道好。更神奇的是它的銷售業績:手裏拿著壹鍋油餅,喃喃自語:“棗子豬油餅,豬油棗子餅”,從街道的壹邊到另壹邊來回奔波,用誇張的肢體動作吸引古戎,頓時成為交城街頭的壹道“風景”。

蕉城的大街小巷不時有手提搖鈴的流動小百貨,最有名的就是賣估衣的彭友年。他經常在街上賣舊衣服和舊東西。這位先生有些奇怪的行為和奇怪的服裝。他頭戴高帽,手持文明杖(有時手拿黑傘),在皮鞋頭上剪壹個洞,稱為皮涼鞋。而且他對女人很熱情,女人見到他都不敢躲著他。所以交城有“友誼年”“友誼年”的流行語,用來諷刺人的精神失常。

抗日戰爭勝利後,三都港和福州之間恢復了定期航班。交城的生意正在逐漸恢復。交城街頭開始出現新的廣告,以廣告畫的形式出現。兩種商品的廣告最為顯眼,分別是香煙和制成品。據說這群廣告商都是上海人。他們在大墻前搭起腳手架,用海報色畫出廣告圖片。

這些廣告大多畫在小東門到南門的環城墻上,50年代初還會看到它們的影子。後來被各種運動標語蓋住了。因為這些措施,在當時的交城人眼裏都是新鮮事物,所以每次作畫都會引來很多好奇的圍觀。香煙廣告五花八門,有“白金龍”、“美女”、“大前門”、“老刀牌”、“哈德門”等,都是彩繪的,非常顯眼。

“何濟公”的廣告最多,其次是“任丹”、“八卦丹”、“虎牌”。“何濟公”的廣告畫以湖藍色為底色,三個胖胖的“何濟公”黑框白邊大字占據畫面顯著位置,後面是生產廠家和各種解熱鎮痛作用。很神奇,真的讓很多人很困惑。

但這種專利藥確實對壹些疼痛、發燒有療效,也解決了壹部分人在缺藥時代沒錢看病的燃眉之急。因為買家多,藥店也樂於出售。其實我們知道這個藥只是復方阿司匹林,這是後話。“虎標萬金油”、“八卦丹”、“任丹”都是熱門的專利藥,但廠家還是不遺余力地打廣告。可見,這些具有時代經營理念的商家深知廣告在現代商業營銷中的重要作用。廣告不同於不廣告,廣告可以帶來更大的商業利益。

1947年底,通貨膨脹加劇,市場波動,民生蕭條。曾經熱鬧亮相的廣告,都是生不逢時,曇花壹現後就褪色了。墻上留下的斑駁圖畫提醒著人們,曾經熱鬧過壹陣子的東西,現在已經變成了昨日黃花的廣告。

當今社會是在發展的時代進步的。戶外燈箱廣告、傳統紙媒網站自媒體公眾平臺、微信官方賬號等廣告鋪天蓋地,卻沒有壹個純粹簡單的優質廣告。

▍內容來源:參考伊三翟寧小波?寧德市信息原創編輯完成。

▍平面編輯:溫寧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