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縣總面積1218.5平方公裏。2003年末總人口1493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0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2330萬人。人口眾多的少數民族有苗族和水族。
縣人民政府駐丹江鎮,G320穿境而過。郵政編碼:557100。代碼:522634。區號:0855。拼音:雷山縣。
雷山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毗鄰凱裏、臺江、榕江、丹寨。縣城距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凱裏42公裏,距省會貴陽184公裏,距雷公山主峰30公裏。雷山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尤其是苗族傳統民族文化璀璨奪目,被譽為苗族文化中心。這裏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雷公山、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郎德上寨村、中國第壹苗寨西江千戶苗寨,集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古樸的民族風情於壹體,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旅遊開發獨具特色。
行政區劃
雷山縣轄4鎮4鄉1個民族鄉:丹江鎮、西江鎮、永樂鎮、朗德鎮、望峰鄉、大塘鄉、桃江鄉、迪達水族鄉、方巷鄉。
地理形勢
雷山縣地處雲貴高原湘桂丘陵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東北部地勢高,西南部地勢低。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點海拔480米。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4℃至15℃之間,最高氣溫35.6℃,最低氣溫-8.9℃。無霜期240-250天,年均降水量1375 mm,年均日照1225小時。因為地處貴州暴雨中心,水資源豐富。全縣有溪流216條,全長647公裏,年均徑流量5.3億立方米。可開發水電資源1.56萬千瓦。
雷山生態環境條件良好,地表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52%,林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19.07%,草地面積占總面積的28%。雷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最高海拔2317.8米,最低海拔480米。垂直高差1694m,穿越黃紅壤、黃壤、黃棕壤和山地灌叢土四個土壤帶,包括7個土類,33個土屬,77個土類。溫暖帶、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構成高山灌叢、山地常綠落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三種垂直植被形式。培育了2000多種生物物種,包括50多種國家珍稀保護動植物資源。
雷公山
雷公山,苗嶺之巔,主峰海拔2178.8米,故名雷山縣。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由海拔1800米以上的11座山峰組成,包括冷塘山、五洞山、野草坡、木尖高、雷公坪、冷竹山、茅壁嶺、九洞山,總面積76500米。雷公山是母山,位於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它是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發源地,也是長江和珠江的重要維護者。雷公山沒有青山綠水,森林覆蓋率90.7%以上。在已知的1390種植物中,有20種被列為國家瀕危珍稀植物,如禿杉、紅豆杉、花萼、銀杏、醋栗、馬尾、山毛櫸、楠木,還有黑熊、獼猴、楠木等。雷公山是壹座神奇的山,有雷公山的“萬樹之王”、“禿杉”、“佛光美景”、“天書”三絕;有七大特色:更衣樹、黃渺城、八楓林、瀑布、猴鳴谷、千角場和睡蓮池。雷公山養育了各族兒女,雷公山人民保護了雷公山。65438年4月至0997年4月,聯合國專家向世界宣布,雷公山是保護得最好的未受汙染的生態文化凈土,是人們回歸自然的理想王國,是世界十大森林旅遊區之壹。
民族習慣
以苗族為主的雷山縣,民族風情濃郁,古樸典雅,文化內涵深厚,被譽為全國苗族文化中心。雷山縣的苗族建築、服飾、風俗、歌舞、樂器、工藝品等。至今仍保留著傳統、古老、原始的豐富文化內涵,是壹部活的“苗族歷史文化教科書”。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腳樓別具壹格。雷山縣苗族有三大舞蹈:銅鼓舞、木鼓舞、蘆笙舞;有三大曲:苗族宋飛、別府歌(苗族敘事史詩)、油坊歌;三大節日:登山節、吃年貨節、鼓儲(苗年)節;三項比賽:鬥牛、鬥雞、鬥鳥;有三種傳統手工藝品:銀器、蠟染和刺繡。走進雷山,妳可以看到唐代的發式、宋代的服飾、明清的建築、魏晉遺風,妳會領略到壹部濃縮的中國農耕文明發展史。
旅遊資源
近年來,雷山縣加大了旅遊開發力度,建成了西江、上郎德、下郎德、何苗苗河、高湛、排卡、新橋、大古爐、小古爐、大塘等壹批民族旅遊村,初步形成了響水巖、雷公峰、猴巖、雷公坪、葛頭禿杉群落等風景旅遊區,新建了雷公山旅遊公路。雷山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中外遊客和賓客。
2021年4月,雷山縣入選第二屆全國文化百強縣。
2021,1,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排名出爐,雷山縣排名216。
5438年6月+2020年2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國家旅遊示範區,雷山縣榜上有名。
2020年6月165438+10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雷山縣榜上有名。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雷山縣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縣)。
2019至10,雷山縣被農業部命名為“第二批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9年8月,2019年度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雷山縣榜上有名。
2065438+2008年8月,雷山縣榮獲第四批全國法制縣市先進單位榮譽。
2018年2月,雷山縣被列入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2011 65438+2月,雷山縣被列入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