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在學校,老師需要及時關註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需要身心全面發展。接下來我帶大家詳細了解壹下《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的相關內容。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1 XX中學

壹、研究目的

中學生心理健康是學校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非常復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各種社會思潮都影響著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有些學生很難適應社會和學校環境。從各種調查來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據國外學者估計,約15%的中學生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其中男生高於女生,城市高於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給教師提出了壹個時代命題。為了給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就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壹些話題進行了調查,試圖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生成長中有多重要,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壹些工作依據。

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交城六中初壹、初二學生。

2.研究方法:采用匿名問卷和個別談話的方式進行綜合調查。

3.樣本量:210問卷及調查統計附後。

第三,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原因(調查結果分析)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身體疾病,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都處於良好狀態的壹種狀態。”因此,中學生的健康不僅僅指身體和生理方面,還包括心理方面。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特別是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註、研究和討論。在被調查的210名學生中,有206人認為自己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04%的學生認為自己與父母、老師、學生的關系緊張,25.73%的學生認為自己與同學的關系緊張,23.30%的學生存在青春期問題,女生占較大比例。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註意的是,18.93%的學生是存在的。(4)據統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意誌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下降、註意力不集中、思維差、學習成績不穩定、應對挫折困難、青春期閉鎖,以及打架鬥毆、罵人、撒謊、考試作弊、厭學、逃學等。我們可以將上述表現重新歸類到以下主題中。

第壹,學習引起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供應和需求信息的主題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導致精神壓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因自由信息發布而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鈍。

調查結果顯示,約37.68%的中學生認為自己壓力很大。約52.17%的中學生認為自己壓力壹般,10.04%(1題)較輕。在壓力源上,約38.16%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的主要壓力源是學習和考試,女生比例較大;不容忽視的是,約24.15%的人認為壓力是主要來源?

從家庭和老師的角度看,男生比例大;但其中只有18.84%是個體戶,女生比例較大(24題)。約78.03%的中學生從不或很少與家長和老師溝通緩解壓力。他們只選擇與同學或朋友交流,占64.77%,值得註意的是,其中10.98%的人與網友交流。令人擔憂的是,13.26%的學生從不與人交流以緩解壓力(8題)。

2.厭學是當前學習活動中的壹個突出問題。不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願意學習,壹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厭學。

“國家教委壹位負責的同事在壹次會議上說,30%的中學生厭學,有的縣甚至高達60%”。調查結果顯示,約85.17%的學生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習效率低,會感到心煩。學習有時候是壹件很累很煩的事情,說明很大壹部分中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是學習缺乏突破的重要原因。只有65,438+04.83%的學生永遠不會發現自己的學習效率低下而感到苦惱。(20個問題)

3、考試焦慮,尤其是遇到比較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嚴重,甚至焦慮泛化。

考試前妳總是感到緊張嗎?B2B話題中約84.64%的同學承認考前感到緊張焦慮,尤其是13.94%的同學考前感到緊張(22題)。曾經有壹項調查顯示,近80%的受訪學生知道自己的父母將來會進更高壹級的重點學校,找到壹份好工作。其中,約74%認為父母要求適中,23%認為父母要求過高。但在受訪的23%的學生中,有46%的人對自己的前景有信心,其中54%的人認為信心不強。學習和考試的壓力壹直是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這並不奇怪,特別是在面臨考試的時期和壓力很大的情況下,許多學生經常或偶爾早上醒來或白天眼睛疲勞,無法集中精力學習;也有好學生不開心的時候容易生氣,說明壓力給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帶來了壹定的傷害。以上題目主要是學校教育結構、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學校教育方法的影響形成的。在現行的中學教育體系中,我國的教育結構是不公平的。大部分學生的中學知識基本都是為中考準備的,但真正進入高中的只有壹部分。學生面臨著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尤其是那些成績不好的後進生,覺得自己升學無望。壹種畢業後沒有出路的悲傷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這種情況反映在他們的學習上,就是覺得學習很重,討厭學習,對考試很焦慮。教育結構的不公平也說明教學內容太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這種情況導致壹些學生從厭惡學習發展到回避學習,離開學校去尋求不正當的刺激,從而形成壹系列的品行障礙。

二、人際關系話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話題。

與老師的關系。

其主要議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教師的認知偏差,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壓力和攻擊行為。本次調查顯示,約57.21%的學生對師生關系感到滿意,31.73%的學生認為師生關系壹般,而分別有5.29%、2.88%和2.88%的學生認為不滿意、較差和很差。(5)在中學階段,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和公正代表,他們希望看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如果老師缺乏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熱情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反而會責備他們,學生就會看不到他們。如果,“老師缺乏對學生的尊重,貶低學生價值的惡劣態度,給學生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常常病態地感受到這壹切,這也是師生沖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壓迫感,負面情緒產生,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2 I .研究目的

高壹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到他們的全面發展,而且影響整個民族的素質水平和精神文明。中學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面對現代社會競爭的加劇、教育的局限性和家庭教育的弱化,許多中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心理困擾和障礙,影響了他們的健康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況,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此,我對我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專門調查。

此外,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將更少受到約束,並將說出他們的真實想法。老師和家長可以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適當改變壹些教育方式,增進與學生的溝通。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生活。

二、研究對象:* * 54名高三10班學生。

第三,研究方法:采用匿名問卷調查。

發放問卷54份,有效回收54份。

四、研究時間:周二班會

利用班會分發、填寫和回收問卷。

動詞 (verb的縮寫)問卷內容和調查結果

表格縮寫

六、結果分析

1,學生學習狀態差,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上課時,專心學習的時間短,容易走神;別人不督促,就很少主動學習;當學習和娛樂發生沖突時,74%的學生拿不定主意,而0%的學生選擇積極學習。44.5%經常想學習,但無法專心學習;只有5.5%能按計劃學習;77.7%的學生學習精力有高有低;等壹下。與初中相比,高壹學生所承受的學習負擔和壓力更重,高壹階段的課程明顯增多,難度增加,教學進度明顯比初中加快。此外,高中教師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積極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以發現壹般規律。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加,學習內容的深化,方法的改變,學生很難快速適應老師新的教學方法,在方法和學習習慣上仍然沿襲初中的舊習慣。所以,新的學習環境對於剛進高中的大壹新生來說,確實是難以接受的。

2.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很大。

42.6%的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重;9.2%的同學經常為自己的成績短時間內沒有提高而苦惱;42.6%的學生經常討厭考試;學習壓力主要來自激烈的升學競爭和家長老師的高期望。學生們說,他們被各方面反復警告,高考過的獨木橋是陽關大道,但如果過不了,就會墜入深淵。在這種偏頗的教育理念下,學生的學習層層加碼,在校時間長。同時,課後作業繁重,考試頻繁,成績不斷公布,學生承受著身心的雙重負擔。如果考前有心理講座,53.7%的同學希望內容是情緒調節。

3.學習目標不明確,但可以及時調整。

只有5.5%的學生對自己的第壹個高中生活有詳細的計劃;92.5%的學生認為學習是必須要做的事情;62.9%的學生有時能按計劃學習;等壹下。學生在初中特別是初中階段都很勤奮努力。考上重點中學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催著他們在初中全力以赴。當中考終於結束的時候,有些同學放松了,沒有了過去的鬥誌。這些學生以為考上高中就可以休息了。他們在高中第壹年不必太緊張。他們不妨先放松壹下,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就會下降。對未來失去了方向感,感到迷茫,產生了失落感,學習目標不明確,失去了人生坐標。但72.2%的學生在遇到困難、可能無法實現時會縮小學習目標;51.9%學生有時候為了達成壹個大目標,會給自己設定小目標;等壹下。說明學生壹旦認識到現狀,就可以調整自己的目標和心態。

4、責任心不強,缺乏責任心。

3.7%的學生想當班裏的幹部;約65,438+04.8%的學生主動參加班裏的各種活動。大部分同學都很以自我為中心,壹切都靠自己。他們不會集體照顧他人或班級。他們往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班級集體榮譽感淡薄。

七、思考和改進措施

無論學生有什麽樣的心理障礙,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的負面影響都是顯著而巨大的。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壹班主任,首先要提前給予引導,防止心理失衡,其次要註重疏導。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談談對高壹學生心理障礙的預防和引導。

1,關心學生心理。

作為壹名教師,我們不僅要關註學生的學業發展,還要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雖然老師已經掌握了壹些心理健康的知識,但是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是比較困難。其實中學生有自己特殊的心理,比成年人更敏感,更脆弱。如果在工作中遇到壹些心理問題,首先要和家長取得聯系,否則學生會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良好的心理環境不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也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證。教師應主動與學生交流,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興趣、信心和勇氣,還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索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2.引導學生正確自我定位,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

高壹學生受限於自己的知識水平,無法正確客觀的評價自己。往往是因為他們的自我估計過高或過低,無法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所以可能會出現上面的壹系列心理問題。因此,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學會調節情緒,發揮潛能,面對現實,面對困難。教師如果能對學生做出恰當的分析和評價,就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能力。此外,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會對家長進行教育,讓家長正確對待考試結果,從而減輕家長對學生的壓力。

3.學習方法指導。

學業壓力無疑是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進入高壹後,學習負擔加重,表現為科目增多,對學生自學能力要求高。有些同學從壹開始就沒有調整好,沒有掌握高中正確的學習方法來適應這個轉變期,所以會感覺學習壓力大,學習效果差,成績跟不上。因此,高壹班主任要註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時間,學會科學用腦,註意勞逸結合,制定學習計劃。這樣,從預習到考試,他們都不會感到壓力,從而無形中減少了他們的焦慮,能夠應付考試。

4.開好班會,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好的班集體是壹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時來自於與集體的不同步。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有意識地組織壹些與學生近期心理動向相關的主題班會,對其進行開導,有利於心理障礙的消除和自尊心的滿足。同時,要利用各種渠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鼓勵各類學生參加科技、文藝、體育生產等課外興趣小組和校園文化活動,使大多數學生在各類小組活動中充分發揮特長。這樣,既給學生創造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保持了愉快積極的心情,又促進了團結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做好輔導工作。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只要班主任能夠掌握壹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在學生中樹立起公正無私的班主任形象,用愛心感染學生,教育他們,幫助他們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與他們成為親密的朋友,就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防止心理障礙的出現,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好輔導工作。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3 .如何指導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讓孩子樹立樂觀的心態很重要,最好讓他們接受現實,這也是樂觀的第壹步,培養他們樂觀的性格,讓他們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不幸,讓他們保持平常心面對現實。不要讓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焦慮上,最好是能夠發揮孩子的先天能力。

心胸狹窄的孩子,往往會覺得壹生都很痛苦,而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包容,有壹顆寬廣的心去面對身邊的人和事,對孩子來說,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最好能有壹份愛,去求知求美,去消除自己的殘忍行為,懂得感恩,才能茁壯成長。

培養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氣,雖然孩子很脆弱,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壹定要重視,讓他們能夠勇敢面對失敗,培養他們的意誌力。對挫折不熟悉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最好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適當表揚孩子,但不要過分表揚孩子。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和教育作用。安全網我建議家長要學會保護自己,讓孩子的夢想放飛,要有良好的與朋友和孩子的溝通能力。可以教孩子學會如何使用零花錢,長大後掙錢會更容易。不要讓孩子養成攀比的表現,他們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學會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