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招投標市場遇到了多少困難?

招投標市場遇到了多少困難?

自2000年6月5438+10月1《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以來,建築市場的規範化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建築市場的開放程度提高,公平競爭程度提高,工程造價下降,質量效益總體水平提高,建設領域腐敗現象得到遏制,施工隊伍初步實現優勝劣汰,湧現出壹大批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建築企業。但是,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建築招投標市場中,建築企業深化改革發展中出現了壹些亟待解決的新問題。

存在問題

招投標資源浪費嚴重,增加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不必要的成本。由於國內建築企業仍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可以容納大量勞動力,而且由於部分建築企業通過不正當競爭獲得了比其他行業更高的利潤,施工隊伍壹度膨脹,建築市場供求關系長期失衡,建設項目遠遠不能滿足施工隊伍的需求。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壹方面是客觀上存在大量的建築企業,他們蜂擁而至;另壹方面,也不排除壹些招標機構利用招標會出售招標文件來增加額外收入,降低招標門檻。壹般情況下,建設單位參與投標的項目從勘察設計或立項開始跟蹤,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建立關系。跟蹤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然後從網上獲取招標信息,準備資格預審材料,參加投標報名,購買招標文件,進行現場和市場調研,整理文件。招標中能中標的施工單位往往是幾十家、幾百家中的壹家,沒中標的單位所有的工作都白費了。首先,在成本方面,建設單位每年用於開發、招標的成本(包括人力資源等成本)不低於新簽、中標合同額的5%;其次,投標人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盲目攀比,提高標書的外觀質量,投入精良的辦公用品,甚至使用燙金等極其豪華的包裝方式。這種投資,由於施工單位招標粗放、微薄,大部分單位的招標文件都會作廢。我相信,如果招標機構和投標人不及時清理這些招標文件,很可能會堆積如山。這是投標人投入大量人力資源成本和辦公室管理成本的結果,最終形成大量制作精美的廢品。施工單位在招投標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無效費用,實在無奈。

輕管重管趨勢嚴重,工地安全質量事故頻發。對於施工單位來說,由於建築市場供需不平衡,能否保證施工|審|大|任務,是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生存發展的關鍵。企業領導的主要精力只能放在任務承包上。不僅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開發,三分之壹的副職領導也要上市場,確保在競標中壹針見血。在建築市場,我們害怕錯過每壹次投標機會,創造條件頻繁參與投標;不僅大多數企業領導重視任務承包,各施工單位也要成立龐大的開發任務組織,集中企業30%甚至50%的工程技術管理人員,按信息部、市場部、技術部、綜合部完成從信息跟蹤到合同簽訂的壹系列招標流程。施工單位的主要施工技術管理力量致力於任務開發和投標。在建築企業人才普遍短缺的情況下,現場管理的技術力量十分薄弱,現場技術管理人員水平普遍降低。招聘的高校畢業生去現場,缺乏有經驗的老師指導,鼓勵了人才的培養。建築企業現場人才缺乏,人才難以培養,導致現場管理水平下降,施工安全質量事故頻發,降低了市場信譽度,難以承接工程任務。施工企業越是難以承接工程,就越會加大承接開發任務的力度,陷入惡性循環。在這種狀態下,企業確實無法保證項目現場管理的水平。

建築價格偏離價值。產品的價格應由市場決定,但為了防止施工企業的高利潤率和遏制腐敗,建設單位壹般在統壹預算編制方法和降低成本10% ~ 20%的基礎上采用最低投標價。由於建築市場本身就處於壹種供不應求的不平衡狀態,為了贏得工程,投標人往往會盲目降低投標總價來中標。這樣確定的建築產品價格,並不是建築市場供需主體平等真實的意誌,很難說能符合價值規律。實際上,最終的施工產品也偏離了施工單位的初衷,要麽是結算價格大大超過了原來的中標價格,要麽是產品的(內在)質量水平下降。更不可取的是,施工單位不是集中精力做好現場管理,而是千方百計做好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處理追加索賠,達到保本甚至盈利的目的。由於供需不平衡,基本上是壹方決定建築產品的價格,這不僅背離了產品的實際價值,而且直接影響建築產品的質量,甚至留下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嚴重隱患。

建設單位要求的投標和履約擔保增加了金融機構的風險。目前在招投標工作中,建設單位要求投標人提供投標保證金,中標人提供質量保證金、履約保證金或銀行信用擔保。從積極意義上講,這種做法的推廣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降低建設單位的投資和建設風險,金融機構也拓展了業務,增加了收入;但從潛在風險來看,目前建築行業拖欠工程款現象嚴重,施工單位在中標階段要提供10%到30%的各種保證金和保函,只能通過向銀行借款和申請保函來解決。銀行向投標人發放貸款或保函的抵押物或反擔保單位在國內尚未建立聯網核查系統,留下了抵押物多重擔保或反擔保單位跨區域、超能力反擔保的漏洞。對信用好的施工企業沒有起到太大作用,反而給能力不足、信用差的施工單位提供了制造虛假能力和信用證明的機會,給金融機構帶來了新的經營風險。

解決方案和措施

充分發揮資質門檻和監管機構的作用,降低招標成本。自2006年7月1日建設部發布《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實施以來,建設部和各級資質管理機構對國內施工隊伍的規模、資源、施工業績、施工能力、信譽等進行了重新審核,並根據管理標準確定其資質等級。具有施工資質證書的企業應是在相應資質等級規定的範圍內承包工程的企業。也就是說,現在參與投標的施工單位編制的壹系列招標工作和招標文件,從廣義上來說,很多還是資質申報的重復文件,其中理論上有價值的施工組織設計也是為了投標而不是現場施工而編制的。由於準備的目的不同,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現場施工的指導意義。甚至招標單位組織的評標也是在重復資格審查機構的類似工作。而且現在的標書多如牛毛,越編越厚,外表漂亮,內容千篇壹律。我相信從專家庫裏抽出來的評委,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壹壹審核。重復評價,消耗大量資源和費用,可以充分發揮資質證書和資質監督機構的作用。只要招標文件規定了施工單位的資質等級要求,具有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即可視為具備施工資質和能力,可以參與工程的投標,無需編制招標文件,為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節省了不必要的重復費用。

推廣深圳、珠海的搖珠方法,簡化申辦手續。國內招標機構大多采用招標單位遞交投標文件,招標單位開標並組織專家評標,投標文件按經濟標和技術標分別評分的方式。這種方式,壹方面沒有充分發揮資質管理部門的權威和對資質證書的認可;另壹方面增加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成本負擔。目前,深圳、珠海兩地網上發布的招標信息和具有相應資質證書的單位均可報名投標。經審查,招標單位搖球確定中標人的招標方式引來了壹片叫好聲。這種做法不僅節約了招投標成本,而且更加公開公平。同時從方法的設置上進壹步抵制腐敗的滋生和蔓延。

建立評估建築產品價格的中介機構,使建築產品價格符合價值規律。建議招標機構原組織的專家評標小組轉移工作重點,將以前的重點從技術、經濟標書的評審和打分轉移到確認項目價格上來。招標單位根據設計單位出具的概算,委托有資質的預算編制機構或中介機構根據市場價格編制施工預算,再組織專家組進行評估鑒定,將建築產品的定價從招標單位和投標單位中分離出來,降低關聯性。然後通過搖球的方式確定施工單位,讓建設、設計、計價、施工、監理、使用單位相對獨立,更符合市場運作規律。

用信用評價機制扭轉重控輕管危機。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壹問題,建築市場供需雙方都要做出努力,建築企業要提高認識,認識到這種短期行為可能導致最終失去市場的嚴重後果,徹底扭轉重在管理的做法;建築市場監管機構、建設單位和招標機構也要改進招投標方式,建立建築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在簡化評標程序的同時,除了審查資質外,還應增加信用等級淘汰機制,以督促施工企業做好現場管理,通過現場管理樹立市場信譽,通過不斷提高自身信用等級贏得市場,使建築市場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此外,要求施工企業提供投標保函和履約保函可能給金融機構帶來的風險,也可以通過建立對施工單位的信用評價機制來規避。如果招標機構能把沒有工程承包資質、沒有信譽的施工企業擋在門外,中標的都是有資質、有實力、有信譽的施工單位,那麽金融機構辦理貸款和保函業務的風險就能相應降低。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