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義務教育是對所有適齡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務。這是壹項公益事業。規範甌海區義務教育招生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以下原則:壹是就近、免試、免費原則。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推進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二是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招生管理系統和網絡平臺等。,公布招生工作信息,接受社會、媒體和群眾的監督。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促進公辦民辦學校協調發展。三是便民、利民、服務原則。進壹步優化工作程序,逐步實現流程再造,全面推行招生“壹件事”改革,大力推進“線上辦理、線下免費辦”,實現招生、報名、錄取、結果公布全流程網上操作,提高便民利民服務質量。
今年甌海區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政策有哪些主要變化?
答:甌海區今年招生政策穩中有變,“穩”主要是指公辦學校招生政策和程序變化不大。繼續堅持“三分招生政策”:學校分期、對象分類、分批錄取;繼續推行網上報名,實現“無紙化”、“零證明”、“零跑”的招生便民服務。主要變化是:
(1)市民壹起招募。壹是實行民辦學校在審批範圍內招生(即招生核定);二是實行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即公民同招);第三,對於招生規模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全部采用計算機隨機派位錄取(即搖號錄取)。這些招生政策不僅我市統壹,全省統壹。
(2)調整學校網絡布局。壹是牛山實驗學校新擴建投入使用(54個班);成立九年的甌海區公立藝術學校與牛山實驗學校合署辦公,實行“壹校兩證,分區辦學”。七年級、初壹通過藝考面向全區招聘。二、在新橋街道(除高祥社區、新橋社區高祥組、牛山單位住宅區外)就讀的前三組學生可在本區實驗中學就讀。京山、新橋街道第壹至第三批學生在實驗中學入學後,剩余名額可面向全區招生。招生對象為景山小學或甌海區戶籍小學應屆畢業生。招生人數超過學校剩余名額時,采取電腦派位方式招生;三是對區藝術實驗小學和新橋二小的教學區進行微調,以新橋街道國定路為界,將國定路以西的居住區調整為區藝術實驗小學的教學區;四是撤銷曲溪第四小學,學生根據意願分流到曲溪第壹小學、第二小學、第三小學。撤銷仙巖第二小學,學生根據意願分流到仙巖華僑小學、仙巖實驗小學等學校;五是婁橋古庵頭小學今年繼續停止招生,3至6年級學生繼續在該校就讀。
(3)特長生招生。2020年開始,甌海區普通義務教育學校停止招收各類特長生。
義務教育公辦民辦學校控制班級規模有哪些硬性規定?招生計劃批準公布後,是否可以擴大班級或增加班級人數?
答:所有公辦和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招生計劃招生,不得突破招生計劃或擴大班級規模。學校班級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基準班級規模標準,即小學不得超過45人。民辦學校的招生計劃(包括招生名額、班數、班級規模等。)壹經批準公布,不得隨意更改。原則上不允許中途擴大班級或增加班級人數。確需增加的,須經區教育局批準後方可實施。實施招生前,區教育局義務教育科在中小學生招生信息管理系統中設定甌海區所有學校的招生計劃數,並在招生後逐壹核實班級數和班級數。
公辦民辦學校的招生範圍是如何明確的?甌海區民辦學校可以在什麽範圍內招生?
答:嚴格落實義務適齡兒童少年依法就近入學規定。公辦學校要嚴格按照就近入學要求按學區招生,未經批準不得隨意改變招生區域。民辦學校在審批範圍內招生。簡而言之,公辦學校在學區招生,民辦學校在審批區招生。
甌海區溫州於穎國際實驗學校、溫州馬森謝赫國際學校、溫州外國語學校婁橋分校面向甌海區、鹿城區招生,北外溫州附中、甌海區藝術學校、新居民子弟學校面向甌海區招生。民辦學校在核定的招生範圍內不足的,由市教育局統籌,可以在全市範圍內彌補。
甌海區民辦學校招生有什麽要求?
答:甌海區公辦中小學招生對象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壹:
(1)甌海區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
(2)甌海區烈士子女、現役軍人等優撫對象子女、高層次人才子女、持人才居住證的引進人才子女、溫商歸國人員子女。
(3)甌海區華僑、港澳臺同胞子女。
(4)父母持有甌海區房產權,非甌海區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
(5)居住在本區的新居民子女,由父母雙方(或法定監護人)在甌海區申領《浙江省居住證》。
未辦理居住證的,須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父母(或法定監護人)在甌海區登記居住滿壹年及以上;父母壹方與甌海區用人單位簽訂壹年及以上勞動合同或在本區經商並取得壹年及以上合法有效營業執照;父母壹方在溫州市繳納社會養老保險滿壹年及以上。以上三個條件的計算時間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
甌海區民辦中小學招生對象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壹:
(1)符合甌海區公辦中小學入學條件之壹。其中,居住在甌海區的新居民子女,其父母已經在甌海區辦理了浙江省居住證。未辦理居住證的,須父母壹方在甌海區辦理居住登記,在溫州市區繳納社保壹年以上。居住登記和社保繳納的計算時間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
(2)已在甌海區小學建立學籍的小學畢業生。
(3)父母戶籍在甌海區的適齡兒童。
(4)父母有甌海區商品房購房合同的適齡子女(須在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備案)。
(5)允許跨區域招生的民辦學校招生對象必須符合招生條件。
公民壹起征兵的基本要求是什麽?
答:公民壹起招,就是公辦和民辦學校實行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辦和民辦學校同步註冊、同步發展、同步註冊學生。市民普遍招主要是制止部分民辦學校違規提前招生,回歸正常招生秩序。市民共招強調各公辦、民辦學校在市、區教育局的統籌下有序開展招生。實踐中,公辦和民辦學校陸續安排招生批次是很正常的。壹般來說,公辦學校都有義務教育入學保險,而且批次多,入學信息審核量大,時間長。公立學校的報名截止和招生完成時間會相對較晚。
實行公民招募後是否允許公辦民辦學校自行組織招生報名?
答:實行公民同招後,公辦和民辦學校不得單獨組織招生報名或以網上預約、信息報名等方式進行提前點名預測。
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希望在私立學校學習。他們能報多少私立學校?
答:符合報考條件,申請在甌海區就讀的適齡兒童少年,也可報相應區域的公辦、民辦學校。其中,民辦學校最多報2所。
民辦學校招生電腦隨機派位是怎麽回事?
答: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的,由區教育局統壹組織,邀請公證員參加,按照“三全”(所有學校、所有對象、所有計劃)要求實行計算機隨機派位錄取,全程接受社會監督。對於因放棄或取消錄取資格而空出的學位,按照計算機隨機派位產生的預錄取順序號依次錄取。不超過招生計劃數的,壹次性錄取。民辦學校在核定的招生範圍內不足的,由市教育局統籌,可以在全市範圍內彌補。民辦學校招生人數不超過批準招生計劃數的,壹次性錄取。
民辦學校計算機隨機派位(搖號)後如何招生?
答:私立學校的隨機計算機分配(抽簽)將為所有申請人生成序列號。被民辦學校預錄取後,需在規定時間內確認繳費,未在規定時間內繳費者視為放棄。如果同時被兩所民辦學校預錄取,以繳費確認為準。被任何壹所私立學校預錄取的申請人將不再有機會補考其他私立學校。因放棄或取消預錄取資格而空出的學位,將在未被其他民辦學校預錄取的申請人中按順序號依次遞補。
如果填了私立學校,會影響公立學校的錄取嗎?
答:符合公辦錄取條件的申請人,填報民辦學校但未被預錄取的,按當地公辦學校同等待遇錄取;被民辦學校預錄取的予以放棄,按當地公辦學校實施細則分批安排招生。特別提醒家長認真填報民辦學校的誌願。
被民辦學校預錄取並確認繳費的學生將被系統鎖定,不再參加任何後續學校或批次錄取。
甌海區有義務教育的藝術學校嗎?如何報名?
答:根據省市招生辦法的規定,藝術或體育專業學校可以按現行方式招生,可以進行藝術或體育的技術評價,但不得組織文化科目考試。甌海區新辦了壹所九年制全日制公辦藝術學校——“甌海區公辦藝術學校”,面向符合甌海區公辦學校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在確認已報轄區公辦學校的前提下,學生(家長)關註“甌海教育發布”微信官方賬號,通過學校報名二維碼報名。時間為5月25日-28日,技術評估時間為5月30日。不得組織文化科目考試。今年,甌海區公辦藝術學校招收七年級、壹年級新生,招生對象為符合甌海區公辦學校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
新居民子女(流動人口子女)能否保證進入公辦學校?我可以報名私立學校嗎?
答:甌海區壹直高度重視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學工作,積極落實以“流入地、公辦學校”為主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學要求,確保持有浙江省居住證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同城化待遇。同時還規定:“未辦理居住證的,須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父母雙方均在甌海區登記居住滿壹年及以上;父母壹方與甌海區用人單位簽訂壹年及以上勞動合同或在本區經商並取得壹年及以上合法有效營業執照;其父母壹方在溫州市繳納社會養老保險滿壹年及以上。”可以就讀甌海區公立中小學。符合甌海區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可自主參加甌海區民辦學校招生。
哪些人可以享受優惠入學或政策照顧?如何報名?
答:(1)優待政策適用於以下情形:烈士子女、現役軍人子女、因公犧牲的公安英模和傷殘警察子女、國家綜合消防救援隊隊員子女及其他符合條件的優撫對象子女,根據學生和家長意願優先就讀公辦和民辦學校。
(二)在甌海區行政區域內工作的下列人員子女,可享受政策照顧,統籌安排公辦和民辦學校就讀:
區級以上見義勇為人員;省級綠葉獎獲得者,區級以上勞動模範;各類高層次人才和企業人才,區級以上(二級以上)優秀骨幹教師;區委、區政府及以上任命的援藏、援疆、援川幹部;區級以上黨委、政府文件規定的其他需要照顧的對象。
(3)積分入學照顧入學。根據《關於2020年新居民子女積分入學工作的通知》(溫歐新居民〔2020〕1號),鼓勵持有浙江省居住證的新居民申請“積分入學”,積分入圍者可統籌照顧甌海區公辦學校。
優撫對象需在規定時間內到區教育局登記。民辦學校招生時間為5月21 -25。資格審查合格後,在招生報名系統進行信息登記。公辦學校招生時間為5月25日-29日。優撫對象需在“招生管理系統平臺”進行網上註冊,登記入學信息,在原教學區或居住地的學校入學。
今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什麽時候開始?如何網上報名?
答:所有公辦和民辦學校在規定時間內實行網上報名,民辦小學報名時間為6月2日-4日;公辦小學報名時間為6月2日-24日。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監護人按以下操作進行網上登記:
登錄“浙江政務服務網”(/)進行實名註冊(已有“浙江政務服務網”賬號無需重復註冊)後,選擇以下兩種方式之壹進行註冊。
方法壹:家長關註“甌海教育發布”微信官方賬號,選擇(或直接搜索)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溫州市義務教育招生管理系統”,選擇“招生報名”-->;"在線註冊"->;登錄系統後按照提示操作。
方法二:下載“李哲辦”手機APP,登錄系統,選擇左上角“溫州市本級”,搜索“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入學”;選擇“溫州|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入學”,點擊“網上辦理”,按照提示操作。
學生(家長)“甌海教育發布”微信官方賬號查詢意向學校的招生信息(如公辦學校的教學區域、招生計劃;民辦學校招生簡章,包括招生計劃、收費標準等。).並在招生管理系統中實時查詢報名情況。系統將在申請人完成註冊、獲取預錄取序號並確認錄取後,盡快以短信方式通知監護人。詳見《溫州市甌海區義務教育入學便民服務手冊》。
已經被民辦學校私下預錄取算不算?
答:這種做法是不允許的,也不可能算私預錄取。今年全市義務教育招生全部在統壹的招生管理平臺上進行。所有的變相招生行為都是違法的,所謂的私下預錄取也是無效的。已經提前入學的需要退檔。
戶籍學生準備入讀學區內的公立學校,但又擔心被整體轉到其他學校。他們從哪裏可以獲得學區內公立學校的學位信息?
答:隨著戶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的推進,農村人口城市化,外來人口地方化,流動人口常住化,城市人口不斷引入。義務教育學位“城市擁擠”問題更加突出,甌海區部分地區公辦學校註冊生招生爆棚。今年3月,區教育局在微信官方賬號“甌海教育發布”發布預警信息,告知市民甌海區外國語小學(小學部)等7所學校達到招生紅色預警。按照統籌區域招生辦法招生時,按照“相對就近”的原則分配第三批招生對象。家長可以關註甌海教育發布微信官方賬號相關信息。
祖產產權作為招生依據有什麽要求?
答:不動產權利人是適齡兒童、少年的祖父母,且兒童(少年)及其父母戶口在上述不動產權利人處,且無其他住房(其父母需提供無住房證明材料)的,可以不動產權利作為入學依據。相關證明材料需要現場核實。
房產證抵押在銀行怎麽辦?
答:產權證抵押的,產權證復印件可由經辦人和抵押單位負責人分別簽字,註明經辦人聯系電話。抵押權人蓋章後,連同抵押貸款協議壹起交給學校簽字,代替產權證。
因歷史原因無法辦理產權證怎麽辦?
答:須提供本人住所的說明報告、土地證以及與該房產3年以上證明相關的水、電、廣電等相關材料。相關證明材料應進行現場核實,並通過入戶調查的方式進行確認。
* * *產權可以作為錄取依據嗎?
答:房產(住宅)產權歸他人所有,份額不得低於50%。這個產權可以作為招生的依據。
商品房購房合同可以作為入學依據嗎?
答:商品房購房合同原則上不能作為入學依據。但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備案的商品房購買合同,可作為部分名額不緊張地區的入學依據,視該地區學校名額整體安排情況而定;也可作為民辦學校招生和參加民辦學校計算機派位(抽簽)錄取的依據。
報名的時候需要準備孩子的出生證明嗎?
答:因為有很多適齡兒童的親子關系無法在戶口本上明確,建議網上登記時上傳出生證明。
需要給孩子父母準備結婚證嗎?
答:如果父母和適齡子女不在同壹個戶口本上登記,看不出父母夫妻關系的,需要提供結婚證。
對於父母離異的適齡兒童,教學區是跟隨母親還是跟隨父親?
答:父母離異在甌海區的適齡兒童,根據法院判決或離婚協議,按其現法定監護人的產權分配就近入學。父母離異的新居民子女登記時,需要提供法院判決書或離婚協議書。
甌海區特殊戶籍子女如何入學?
答:甌海區戶籍適齡兒童(少年)有中重度視力、聽力、智力障礙者,應在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入學(地址:永嘉縣甌北街道二村,啟智部電話57677901,啟智部電話5771176。輕度視力障礙、聽力障礙和智力障礙學生應在教學區內的學校進行網上報名。請家長攜帶孩子及相關材料到學校登記相關信息,安排隨班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