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大學生上網調查報告

大學生上網調查報告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去年7月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約2650萬網民中,18-24歲的人占36.8%,正好是大學生的年齡。大學生作為網民主體之壹,其上網行為是否健康,直接關系到網絡文明乃至未來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掌握大學生上網的基本情況,對加強高校網絡陣地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網民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了解大學生上網的實際情況,我們於去年6月5438+10月以某工科院校完整專業的數百名大學生為樣本進行了問卷調查。

網吧是上網的主要場所,53%的被調查者主要在網吧上網。

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率為84%。上網時間少於1年、1-3年、3 -5年和5年以上的分別是上網時間少於5、5-10、10-65444小時的學生的43%、51%、2%和4%。上網的場所在家裏、學校、網吧等地分別為11%、38%、71%和2%,其中多達53%的人主要在網吧上網。

大學生網民日常上網任務中,閱讀新聞、搜索信息、收發郵件、下載軟件或資料、制作主頁、灌水貼子、交友聊天、娛樂休閑,前三項相對較高,分別占66%、67%、68%。其中24%的人只利用互聯網完成上述內容中的壹兩項,76%的人利用互聯網完成三項以上的任務。人均擁有2.46個郵箱,每周收發郵件3.34封。做過版主和建立個人主頁的比率分別為10%和15%。

交友聊天是大學生上網的普遍現象。5、6-10、11-20、20以上的網民比例分別為42%、24%、14%、21%,其中16%有同性網民和異性網民。只有4%的人擁有年齡較大的網民,而同齡網民的比例卻高達79%。QQ(OICQ)是大學生最重要的在線聊天工具,擁有74%的用戶,聊天室、BBS和其他在線聊天工具的用戶分別為40%、40%和8%。思想感情和相關信息的交流是網絡聊天中經常出現的話題,分別占63%和53%,也有少數廢話和詛咒,分別占17%和5%。

更多的大學生冷靜面對網戀,77%的受訪者認為不應該提倡或反對網戀。

12%的被調查者有過網戀經歷。在對待網戀的態度上,11%的人認為網戀是另壹種選擇理想戀人的有效方式,13%的人認為網戀純屬扯淡,應該反對,而77%的人認為網戀不應該提倡但不應該反對。

在上網與學習的關系上,6%的人認為上網耽誤學習,18%的人認為上網能促進學習,81%的人認為上網不能直接促進專業學習但能增強綜合素質。認為網上信息可信度分別為11%,73%,16%。16%對網絡謠言、性內容等不健康的東西感興趣,只有12%反感,72%的大學生網民表示“不太關註”。29%的人崇拜網絡黑客,27%的人明確反對,44%的人表示有機會想試試。對於5438年6月至2000年2月在中國興起的網絡文明工程,46%的人認為意義重大,25%的人認為有益但沒有信心做好,只有7%的人認為可有可無,22%的人還不知道是什麽。

經過歸納整理,最受大學生網民歡迎的10網站依次為:搜狐、新浪、網易、中國人民、中文雅虎、首都在線、371郵局、唐毅、中華網、央視網。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在線內容是新聞和時事、校友記錄、娛樂和體育。大學生對網絡分類信息的重要性排序為:新聞時事、百科知識、專業知識、計算機網絡、娛樂休閑、網絡圖書、求職和其他(醫療保健、網絡廣告和網絡購物等。).

女生上網素質高於男生,表現為上網率高、上網年齡長、網民多、網德好。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網絡行為的許多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總體來說,女生上網素質比男生高:‘上網率高,上網年齡長,網民多,網德好。

女生上線率比男生高11個百分點,為98%。1 -3年上網的女生有69%,比男生高23個百分點,3 -5年和5年以上分別比男生高4個和7個百分點。每周在線時長百分比分別為5-10和10-15,女生百分比分別比男生高2倍和3倍。人均郵箱3.67個,比男生多1.52個。每周平均每人收發6封郵件,而男生僅為1.74。38%有20個以上的網友,而只有13%是男生。同性網民比例男女生相近,但年齡較大的網民比例女生明顯高於男生。

在網絡聊天話題方面,女生交流感情和信息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而胡言亂語和責罵的比例遠低於男生。在網上信息可信度、上網與學習的關系、對網絡謠言和性內容的態度、對網絡文明的看法、對黑客的態度、網站排名和內容排名方面,男女生沒有明顯差異,但女生似乎更喜歡賀卡。

值得壹提的是,男生和女生在網上場所的選擇、網上聊天工具的使用以及對網戀的看法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女生中,81%在網吧上網,男生為70%。QQ是女生網上聊天最主要的工具,占84%,比男生高13個百分點,而其他網上聊天工具的使用率遠低於男生。雖然19%的女生有網戀經歷(男生只有8%),但認為網戀是選擇理想戀人的有效途徑的人比男生低2個百分點。

大學網站冷門內容枯燥,形式死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管理混亂。

本次調查中,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就互聯網與大學生成才、大學生網民教育、高校網絡陣地建設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其要點如下:

大部分大學生網民都能體會到網絡的兩面性。對於網絡這把雙刃劍,他們認為要揚長避短,取其所長為我所用。有同學寫道:網絡世界雖然虛幻,但也是現實世界的壹部分。網絡行為雖然不規範,但也是現實行為的反映;互聯網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網絡上有明媚的陽光,也有陰暗的角落。只要人們以平常心看待互聯網,互聯網在揭開神秘面紗後,就會展現出迷人的光彩!

很多人認為,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接受的教育不應該僅僅是書本上的壹些概念,還應該接受新事物、新信息,而網絡就是新事物的代表。互聯網來了,就擋不住了,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我們應該通過互聯網及時跟上時代。所以,壹個不能很好掌握或利用網絡資源的大學生,不是壹個合格的大學生。

許多大學生希望學校能夠開設關於網絡資源利用的專門課程,以指導他們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建立個人主頁,學習相關流行軟件,提高上網技能。大學生對大部分大學網站的現狀非常不滿,認為其內容枯燥、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管理混亂。他們認為大學網站應該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建設壹個好的大學網站,首先要註重對大學生的重大科技、新聞時事、社會焦點、國內外熱點的報道;其次,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網站上開設學習答疑專欄,介紹課程的學習方法,有老師對學術問題進行分析闡述或在網上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及時發布學習、考研等各類信息。,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註冊用戶進行即時查詢,並與老師或其他人交流;第三,開設心理咨詢專欄,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困難問題。第四,高校網站要有不同的觀點,讓學生參與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多給學生壹些暢所欲言的機會,妳可以直接向校長反映妳的感受。最後,加強留言板和BBS的管理。校園畢竟是壹片凈土,大學網絡應該有別於公共BBS,應該倡導校園網絡文明的發展。總之,要把大學網站建成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暢通橋梁。(作者單位:河南洛陽理工學院)

大學生上網狀況調查報告(二)

我想成為壹名“網絡黑客”

王鑾生下了方莉

通過這次對部分大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我們感覺到,雖然大部分大學生網民素質較高,但能夠很好地利用網絡工具,自覺抵制網絡中的不健康內容,對壹些相關問題有自己正確的判斷。但是,明顯有很多不足。

值得關註的是,近壹半的大學生希望成為黑客。

與我國網民整體素質相比,大學生網民整體素質較低。CNNIC的調查顯示,中國網民平均每周收發郵件21.2封,遠高於本次調查的3.34封。中國網民最常用的網絡服務中搜索引擎的比例為51.3%,但本次調查顯示該比例較低,說明大學生網民無法有意識地使用搜索引擎有效獲取相關信息。中國網民使用在線尋呼的總體比率為31.6%,比調查中的這壹數值高出1倍以上。在全國網民獲取的最重要信息中,電子書排在第四位,大學生排在第六位...說明大部分大學生把網上聊天作為上網的主要內容,而不能把上網作為學習工具。

值得註意的是,仍有相當壹部分大學生網民對壹些問題缺乏正確認識。比如16%的人仍然對網絡謠言和性內容感興趣;29%的人崇拜網絡黑客,超過40%的人表示有機會嘗試黑客。網絡文明工程在全國範圍內大力開展已近壹年,仍有約1/4的人對此不清楚,7%的人認為可有可無。

雖然這次調查還沒來得及調查壹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但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關註大學生網民教育迫在眉睫,高校網絡文化陣地建設更是迫在眉睫。

值得關註:大學網站亟待加強。

互聯網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極其便捷的交流工具,也成為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重要陣地。這個位置的存在依賴於網絡設施的硬件。70%-80%的大學生選擇校外網吧上網。除了自身相關原因外,主要原因是校內上網終端少,網速慢或者限制多。為了提高學生素質,建設良好的網絡文明,校園網的擴建和學校“網吧”的擴建應引起高校領導的重視,並提上主要議事日程。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應該將校園網普及到學生宿舍和教師家庭,真正建設壹個與現實相對應的虛擬校園。

高校網站不僅是高校的形象窗口,也是知識傳播中重要的信息集散地,更是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出口。因此,我們要把高校網站建設作為壹項戰略任務,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大學網站建設是壹個高品位的文化系統工程,並不僅僅是校園網管理者利用相關技術掛幾個網頁。要組織人力物力,調動專家學者、編輯人員、計算機信息技術人員乃至全體師生的積極性,齊心協力搞好高校網站的特色建設。

要緊緊圍繞各校所擁有的著名專家學者、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的獨特方面,鼓勵有較深造詣的專家學者推出自己的學術網頁或相關內容,或組織人員對其成果進行理論化、科普化、文化化,向公眾展示相關內容的深層文化內涵,提升高校網站的文化品位。同時,立足於高校所處的區域環境,結合本校的特點和所在地區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深度開發其特色信息資源。

值得討論的是:應該考慮開設網絡傳播等課程。

大學生在壹定程度上代表著民族的精英和國家的未來,他們的網絡生存能力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成功。大學生網民教育也應成為高校的壹項經常性工作。根據大學生的呼聲和網絡發展的現實,大學生網民教育應納入正規教育的軌道,開設相關課程勢在必行。除了開設網絡技術方面的課程,可以考慮開設“網絡通信”等以網絡資源利用為主題的課程。

計算機網絡最本質的意義在於它為全人類提供了壹個極其便捷的交流工具。如果說《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是教學生如何制作或維護這個“工具”,那麽《計算機與網絡應用》課程就是教學生如何使用這個“工具”,而沒有壹門課程是教學生如何正確、高效地使用這個“工具”。就像教人用槍壹樣,無論何時、何地、為何瞄準任何人,如果不從人文的角度去解釋和普及計算機網絡文化,網絡作為人類的工具,最終也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因此,《網絡傳播》課程應立足於使學生正確、高效地使用網絡工具獲取有效信息的視角,融合言語表達、信息智能化、計算機應用等相關領域的知識,以網絡的傳播屬性、網絡傳播的特點、網上信息的分類與獵取、網上信息的加工與處理、網絡的單向與雙向傳播、網絡倫理與法律法規、文明上網為課程主要內容。

做好校園網絡文明建設是壹項系統工程,需要高校黨政工作班子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根據大學生上網的實際情況,做好網上作戰部隊建設,提高網上戰鬥力迫在眉睫。據了解,很多高校的老師,甚至很多專門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專職人員,上網人數遠不如學生。那麽大學生上網行為的正確引導呢?所以首先要狠抓學生上網技能的培養。網上作戰部隊只有掌握網上作戰的基本規律,增強網上作戰能力,才能對大學生和網民進行正確引導,才能落實江總書記“主動出擊”、“用馬克思主義占領網絡陣地”的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