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有投入對企業的影響。沒有進項發票,對不同企業的影響是不同的。對於按照壹般計稅方法計算的納稅人來說,首先是增值稅的影響。企業沒有進項抵扣,會增加企業的增值稅負擔。
對於企業的所得稅,如果是查賬征收,那麽因為沒有取得成本發票,所以不能稅前扣除,所得稅會進行調整。造成企業所得稅負擔增加。
所以對於壹般納稅人的企業來說,盡量取得發票,只有銷售項目沒有進項,對企業稅負影響很大。
2.重新審核稅務風險企業首先要明確沒有進項發票的原因。企業的業務要保證真實。如果業務不真實,涉及假開業,那麽風險會更高。如果生意是真的,那麽我們可以看看是什麽原因導致沒有發票。
3.解決具體原因。對於沒有投入票的原因,要具體分析,然後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比如管理上是不是有問題,大家都沒有取得發票的意識。或者是因為節稅手段不正確,大家都認為不用發票就能節稅,或者是因為供應商的問題,沒有發票,需要分門別類處理。
對於管理問題,要建立規章制度體系,規範財稅管理;如果要節稅,那麽妳要做壹個計算,在企業現有的商業模式下,要發票和不要發票對企業有什麽影響,是否可以做壹些稅務或業務上的調整,優化企業的整體稅負;如果是因為供應商的問題,那麽再考慮是否需要重新篩選供應商。
總之,不能壹概而論只開發票不收錢會怎麽樣。先看業務是否真實,再看對企業稅負的影響。然後分析原因,做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我從兩個維度回答這個問題。
不給上遊開發票是不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有壹定的法律後果。根據《發票管理辦法》的規定,納稅人有下列未按規定取得發票行為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下罰款:01應取得而未取得的發票;獲取不符合要求的發票;要求開票人在取得發票時更改名稱、金額或增值稅;03填寫發票並入帳;其他不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05未取得發票的經濟損失。
妳屬於01號案。
無法獲得上遊發票也會導致經濟損失。虧損=增值稅及附加多繳+企業所得稅應稅調整。假設妳的賣方80元的進價為100元,如果增值稅稅率為13%,則有11.044元的增值稅和附加損失(80.131.65444)。另外,妳的企業所得稅調整正常是80 0.25=20(忽略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這樣,妳每賣出100元,稅收損失(多繳)約為31.044元。
所以建議權衡壹下,積極和上遊溝通。而且如果上遊連發票都不開,就有偷稅漏稅的嫌疑。
如果公司只花錢沒有投入會怎麽樣?後果就是有稅收風險。至於稅收風險有多大,稅務局說了算。總之,不要以為交了稅就沒有問題了。那些虛開發票的企業不是壹下子就能搞定的,不也有問題嗎?
金稅三期對企業的監控是全方位的,最基礎的是銷售、進項、庫存。如果沒有進項發票,那麽就沒有庫存。稅務局會不會認為妳虛開發票?很有可能。就算妳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妳拿到了貨,但是妳沒有拿到發票,妳希望稅務局長期對妳的公司進行風險控制嗎?
說白了,這種做法就是此地無銀,等著金稅三期預警讓稅務局查。
作為壹個普通納稅人,壹個管理良好,財務核算健全的公司,是不會忽視進貨渠道的問題的。即使妳的公司願意,認為這種模式成本低,利潤大,但如果計入稅收成本,就會理解為不取得進貨發票的做法,就是替別人交增值稅,然後把自己應得的利潤交給國家。
銷售業務涉及的主要稅種是增值稅、附加稅和企業所得稅。比如我們來看看這三個稅種中取得發票和不取得發票的區別:
假設某貿易公司以1,000元的價格購入壹批貨物,本月全部銷售出去,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1,500元。因為購買沒有開發票,我們來看看各種稅的情況:
因為沒有進項發票,不能抵扣增值稅,銷項稅就是應交的增值稅。
附加稅,因為增值稅是計稅依據,所以有很多增值稅和附加稅。
所得稅,哇,多高的利潤啊,但是哪個企業沒有采購成本,因為采購成本沒有開發票,導致賬面利潤虛增,企業所得稅也增加了,但是沒有這個利潤。
現在我們給表格添加壹行,黃色區域表示取得發票的數據。我們來看壹下對比:
增值稅因為進項抵扣減少了115.04,附加稅也減少了14.96。利潤反映的是實際利潤,企業所得稅也因為利潤減少而減少221.24。在取得發票的情況下,企業增值稅、附加稅、所得稅的總支出也有所減少。
企業在采購過程中,不需要發票,至少盈利351.24元。理論上他們可以保證自己的正常利潤。但即使壹些下遊企業願意這樣做,它帶來的稅收風險也是自己承擔的。
總結壹下:對於增值稅來說,就是把上遊客戶應該承擔的增值稅轉移到自己身上。同時,以增值稅作為計稅依據的附加稅也減少了企業的利潤。對於企業所得稅來說,因為不能扣除成本,虛增利潤,增加所得稅,也就是變相將利潤上繳國家。
作為壹般納稅人,無論是從稅收風險還是企業管理來看,購買發票都不是最明智的方式。增值稅發票,除了是企業的完稅憑證,還是商業憑證。如果妳應該索要他們而不是發票,壹旦出現經濟糾紛,也會給自己帶來法律風險。
回答:壹般來說,只要妳正常納稅,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每個稅務人員都有自己的業績壓力,所以妳正常納稅,對公司肯定沒有風險,但是稅率相對於妳的公司會很高。
第壹:只要妳的銷售是真實的,沒有虛開發票,那麽妳正常納稅肯定沒有稅務風險。
第二:如果妳的上遊不能給妳提供發票,妳需要重新確定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投入,妳的公司利潤和稅率是很高的。
比如妳壹個月開壹百萬的發票,正常稅率是654.38+0.3萬,那麽這654.38+0.3萬就是妳需要繳納的。同時妳還需要繳納城建稅、教育費等654.38+0.56萬元,合計* * *為654.38+0.45萬元,所以這筆支出對妳的企業來說也是非常大的。
但如果妳有投入票,就不壹樣了。比如妳朋友有壹張65438+萬的進項票,13000-10000妳只需要交3萬,而城建稅和教育費只需要交:0.36萬。這樣能省很多稅費嗎?
壹般來說,進項票的缺失對普通納稅人來說風險很大,對公司也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壹年下來會少賺幾十塊的利潤,所以在開票之前就要提前規劃好,每個月的稅率是多少,每個月能拿到多少進項票,這樣才能更好的規避更多的風險。
第壹,省局每月要把沒有銷售的風險推送給妳公司主管稅務局,供妳公司稅務管理員核實;
第二,理論上妳說的理由不成立。下遊公司不開發票能繼續嗎?光增值稅就要消耗妳公司13%的毛利,壹般批發行業能達到20%就很不錯了。不知道下遊是不給妳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還是根本不開。根本不開發票,企業所得稅高到嚇不倒妳;
三、如果壹直沒有進項發票,只要妳按規定向國家繳納銷售增值稅,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稅務局沒有理由處罰妳。但是壹旦查出妳公司虛開增值稅發票,妳可能就不是罰款那麽簡單了,這是違法的,會被判刑的。
4.建議妳看看我寫的關於虛開增值稅刑的文章。
只要業務屬實,稅務局不會處罰。關鍵是企業的稅太重了。根據題目描述,增值稅壹般納稅人每月開具發票1萬元以上。由於供應商的原因,無法取得發票,所以沒有進項可以抵扣。這樣壹來,企業稅負明顯偏高。13%的增值稅和25%的企業所得稅,除非毛利率特別高,否則很難繼續經營下去。
在稅收方面,並不是交的稅越多,稅務部門就越高興。如果企業稅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金稅三期系統會提示例外。這時,稅務機關會要求企業做出說明,必要時進行現場審核。主要目的是防止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只要業務是真的,經得起檢驗,所以稅收上不存在其他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企業,首先要分析原因。如果不是行業共性問題,而是供應商自身問題,建議更換供應商,解決企業稅負過重的問題。
如果是行業共性問題,還是建議想辦法解決。建議股東在稅收優惠區註冊壹家貿易公司,原供應商直接將貨物賣給貿易公司,貿易公司再賣給公司。壹家貿易公司給我們公司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解決了我們的稅務問題。這時候貿易公司的稅率會高,不過沒關系。因為他們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實際稅率並沒有那麽高。
聽樓主描述,生意應該是真的。所以最擔心的不是被稅務部門處罰,而是稅負高到妳無法承受。
壹般納稅人企業的兩個主要稅負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而如果不想繳納太多的不義之稅,最重要的是消費的時候要有發票。沒有進項的發票是不允許抵扣或者稅前扣除的,對於壹般納稅人來說稅負會很高。
為什麽發票的地位如此重要?發票是經濟交往活動中非常重要的原始憑證。
從財務角度來說,企業要進行會計核算,必須有原始憑證作為依據,不可能把“白條”拿進賬。在我國“以票控稅”的稅收征管模式下,發票是最重要的原始憑證。
說到“以票控稅”,發票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中極其重要。
增值稅:壹般納稅人要抵扣進項稅,必須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其他有效抵扣憑證,否則即使企業有真實的業務支出,也不允許抵扣進項稅。
企業所得稅:企業實際發生的與收入有關的合理費用,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如何證明企業“實際發生了支出”,當然主要看發票。
其實換個角度也很好理解。為什麽在中國,虛開發票的現象屢禁不止?正是因為存在有發票的買方市場,很多企業實際上花錢了,卻拿不到發票,於是被動或主動花錢“買發票”抵扣稅款。因為發票在稅法管理上有抵扣稅款的功能,這是根本原因。
企業如何做才能減輕稅負?除非企業利潤高到足以支撐高稅負,否則企業應盡量取得合法正規的進項發票。
因為壹般納稅人要抵扣進項,所以必須這樣開票,否則按照13%全額繳稅。有多少人買得起?
另外,壹般納稅人基本不允許批準征收企業所得稅。查賬征收還意味著妳需要拿發票來收取成本或費用。沒有發票怎麽付款?企業所得稅只能作為收入全額繳納。
所以我在文章開頭說,如果業務是真的,即使稅務部門懷疑,也沒有辦法查賬,沒有理由也沒有處罰。
但如果拿不到發票,就會多交很多錯稅,這是企業不可能承擔的。面對如此沈重的稅負,企業該怎麽辦?
第壹,如果拿不到專用發票,就拿普通發票。
對於普通納稅人來說,即使拿不到專用發票,拿到普通發票也是好的。因為普通發票可以作為企業所得稅的成本或費用全額抵扣,至少降低了企業所得稅的稅負。
第二,看企業的業務是否符合簡易計稅的條件。
為減輕特定行業和企業的增值稅稅負,政策允許部分壹般納稅人采取簡易計稅方法,征收率為3%,不抵扣進項稅。
如果企業符合要求,就要果斷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
但企業千萬不能在找發票的道路上誤入歧途,即取得假發票。虛開發票是國家嚴厲打擊的稅收違法行為。所以企業花錢買發票,肯定是虧本生意。
總結在我國目前“票控”的稅收征管模式下,發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企業實際發生的任何費用都應盡量開具發票,否則這些費用不會被稅務機關認可,無法在稅前扣除。
根據我的經驗,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妳,這樣做會有稅務風險。
壹方面,妳在采購過程中沒有提前繳稅,也就是沒有進項稅。那麽當妳的產品賣不出去或者賣得比市場低很多的時候,就相當於變相逃稅了。
另壹方面,貴公司協助上遊供應商逃稅,也是可恥的行為。
第二,妳現在擔心的問題不應該是稅務局會不會處罰妳,而是妳的稅務籌劃有問題。
(1)原材料占產品成本的很大壹部分,是進項稅的主要來源。如果沒有投入,只有產出,就會增加企業的稅負,也就是影響現金流的流出。當然,對於妳的企業來說,購買時沒有對方的發票,所以妳支付的貨款肯定是不含稅的。所以不會對妳公司的現金流產生太大影響。
(2)妳要考慮企業所得稅的影響。沒有發票妳不能記賬。產品的實際成本會降低很多。根據我的經驗,很多公司都喜歡在這裏作弊。所以我覺得這是壹個稅務風險點。
第三,我的建議:好,好,好,好。
(1)重新和上遊供應商溝通,看妳能不能提供發票,妳公司能不能適當承擔壹些稅點。這樣在進項稅充足的情況下,妳繳納的增值稅也會減少。結果是整體上不會影響妳的現金流出,但是會降低妳的稅務風險。
(2)“雞蛋不能同時放在壹個籃子裏”,繼續尋找其他供應商,降低貴公司的原材料供應風險。
如果這種情況是正常的,肯定有不良後果。大概有以下四種:
(1)企業稅負較大,稅率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1)企業的稅率是適用的增值稅稅率是多少。
如果企業的進項沒有發票,就沒有相應的進項稅抵扣。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是多少,增值稅的稅率是多少?如果考慮稅金及附加,增值稅的實際稅率高於適用的增值稅稅率。
例如,某商品流通企業,增值稅稅率為13%,納稅人為壹般納稅人,購買HW手機,價格為1130元,無發票;然後,手機出售,含稅價格2260元;銷售收入2000元,銷項稅額260元。由於沒有進項稅抵扣,所以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是260元。
增值稅稅率=實際繳納增值稅/銷售收入=260/2000=13%,同時稅金及附加32.50元(260*(1+7%城建稅+3%教育費附加+2%地方教育費附加+0.5%水利基金))。
(2)如果企業稅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財務系統會給出預警。
預警沒有別的原因,就是稅負高。因為增值稅是正常繳納的,把情況說清楚就行了。但是可能會有衍生風險,比如這個答案的第四種情況。
二是企業所得稅稅率高,企業所得稅稅率接近稅率。以上例為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會計利潤
企業會計利潤= 2000-1130-32.5 = 837.50元。
(2)稅法利潤
因為稅法是以票控稅,稅法不會認可1130元的采購成本,會計利潤需要增加到稅法認可的利潤。增加後稅法確認的利潤(應納稅所得額)為1967.50元(1130+837.5 = 2000-837.5)
(3)企業所得稅
假設企業全年只有壹項業務,沒有以前年度和本年度的其他調整,沒有五年內可以彌補的虧損,沒有企業所得稅優惠。
此時企業所得稅= 1967.50 * 25% = 491.88元;此時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4.59%(491.88/2000)。
第三,企業有可能以高毛利盈利。按照上面的例子,假設銷售資金全部收回,購買資金全部支付。
增值稅稅率為13%,稅及附加稅率為1.63%(32.5/2000),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4.59%。只有銷售毛利率高於39.22%,企業才能盈利。
壹個商品流通企業不可能有這麽高的毛利率,即使有這麽高的毛利率也是暫時的。壹個行業的毛利率很高,投資者會陸續進入這個行業,然後這個行業的毛利率會繼續下降,趨於正常水平。
如果這種沒有進項發票的情況持續下去,企業不會長久。
4.不會因為稅負高而處罰妳,但是會因為取得發票而不是取得發票而處罰妳。根據修訂後的《發票管理辦法》第41條規定,如果妳公司未能取得發票,供應商可能會不繳或少繳稅款,並可能被處以少繳或未繳稅款1倍以內的罰款。
根據上面的41,妳可以算算妳會被罰多少款。當然,除非對方沒有開具收入發票。估計不開發票取得收入的可能性較低。
我看了看答案,基本上很少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清楚的話。
我用白話告訴妳。
首先,如果沒有投入,處罰是壹定的!很簡單,比如說,
假設妳是饅頭的生產商,妳的銷售發票的項目是“饅頭”。
而且妳沒有任何進項發票,
也就是說,
那麽請問,妳的“饅頭”是憑空而來的嗎?
稅務機關不查還等什麽?
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真的很簡單。
妳買的原材料是鋼材,所以妳賣的成品必須是在鋼材基礎上做出來的成品。
妳買的原料是面粉,那麽妳賣的成品壹定是饅頭、面包之類的。
如果所謂的下遊供應商不給妳開發票,說明妳連原材料都沒買,所以妳賣什麽樣的貨都是不對的。
如果妳是稅務機關,遇到壹家“憑空變出饅頭”的公司,妳會怎麽想?
妳認為他在開假發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