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北緯27° 05′—27° 19′之間,東經119° 43′—120° 04′之間,與浙江福鼎市、福安、霞浦、泰順接壤。全縣總面積544.0平方公裏。2003年末,戶籍人口1005438+000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500人。說閩東柘榮話。是全省人口最少,面積最小的縣。轄城郊鄉、紮陽鄉、東源鄉、黃白鄉、紮中鄉、軍坪鄉、英山鄉等7個鄉鎮和雙城鎮、富溪鎮2個鎮,有***112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境內多山,盆地山谷交錯。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濕潤、氣溫立體分布明顯、雨量充沛、冬長夏短、霜雪災害嚴重等特點。
這個縣的名字似乎是以海洋的延伸來命名的。據《讀史記》:“楊哲東山東望海外數百裏。”
宋代為長溪縣霍玲鄉柘陽裏,元代為阜寧府柘陽上裏。明六年(1441),設立楊哲檢查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廢止,乾隆四年(1739)恢復。民國初為霞浦縣上西楊哲區,1933為霞浦縣第四區。1934年農歷二月,霞浦縣以上的楊哲區蘇維埃政府成立,五月下定臺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楊哲特區成立於1935,柘榮縣成立於1945。1949 6月15解放,隸屬福安地區。1956撤銷,並入福安縣。1961年恢復柘榮縣,1970年撤銷,分別劃歸福安縣和福鼎縣。1975恢復,屬寧德地區,現寧德市。
主鎮——雙城:縣人民政府駐地,海拔660米,分為上城(龍城)和下城(柳城),有越劇團和閩東制藥廠。陽翟:釉面磚很有名。東源:林區集鎮。伏羲(武陵):壹個茶市。英山:閩浙交界的集鎮,有千年柳杉,下崗坪、獅子崗等多處古銀礦遺址。房子:節油茶生產基地之壹。
葉萍城西的仙寓公園突兀,水、色、山交相輝映,山頂有馬鹹廟。城西北角曲遙下有尤璞墓。陽壩是1935年閩東蘇維埃政府主席馬的殉難地。伏羲有宋代袁建元創立的龜茲橋。董圓圓建水厝大橋有108根柱子象征著梁山英雄。望海山(木海澗)高大雄偉,東海日出,山頂有幹石池。東郊的東石山是太姥山山脈的主峰,普光寺、覺聖寺、龍興寺、東風寺均勝。君平馬蹄巖蔚為壯觀,龍井寺是閩東專會舊址。郊區山頂有天後宮,北郊仙源古木蔥郁,清泉甘甜。交誼灣的仙洞清幽秀麗,花木繁茂,宛如人間仙境。
“閩東醫藥城”總體規劃通過專家組評審。醫藥工業年產值2.5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的45.3%。廣生堂GMP技術改造通過認證,縣醫藥有限公司通過GSP認證。動物藥廠通過GMP認證,李傑勛博士後工作站和任天制藥通過GMP認證。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3000公頃,其中太子參0.1.7萬公頃,白術、薏苡666.7公頃。“柘榮太子參”GAP研究和三尖杉藥用原料林基地建設進展順利。
柘榮縣屬於下地名:雙城鎮富溪鎮城郊鄉紮洋鄉東源鄉黃白鄉紮中鄉玉屏鄉英山鄉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5億元,增長10.7%。第壹、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14.5%、10.7%。第三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25.5∶39.5∶35調整為23.4∶40.2∶36.4。財政總收入4291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1.2萬元,同口徑分別增長11.3%和11.3%。年末各項銀行存款余額5.4億元,各項貸款余額5.3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280萬元和2054萬元。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
工業經濟全縣工業總產值654.38+0.4億元,增長654.38+09.7%;增加值4.22億元,增長14.5%。工業對縣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拉動GDP增長5.2個百分點。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2家,投資規模2億元的榮興特鋼試生產成功,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0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48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52.7%,增長41.0%;增速居全市第二。實施工業技術改造項目14個,完成投資65438+6億元,增長331%。
農業經濟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7億元,增長5.2%。農民人均純收入3289元,增長7.6%。全縣糧食種植面積8800公頃,糧食產量3.33萬噸,分別比上年增加733.3公頃和1.7萬噸。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茶葉、反季節蔬菜、食用菌面積分別達到0.1.0000公頃、0.1.7000公頃、600萬平方英尺(袋)。95個村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17小型水利工程完成產權改革。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楊石山中低產田改造項目通過驗收。
第三產業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9億元,增長12.9%;批發、零售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8887萬元,增長6.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7879萬元,增長9.0%;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2670萬元,增長6.1%;房地產業增加值4059萬元,增長44.6%;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391.5萬元,增長8.1%。
全年引進招商引資企業5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家,總投資2.78億元,實際到位內資261億元,增長72%。實際利用外資57萬美元,增長7倍。外貿出口654.38美元+50萬美元,增長74.7%。
全社會固定資產重點建設投資3.3億元,增長30.4%;其中,基礎設施和更新改造投資2654.38億元,增長34.6%。在年初確定的20項重點工程和16實事項目中,西平後門溪綜合治理工程、二環路前山段建設、劉冬路延伸段、東獅山廣場臺階路工程、奇馬電力遷建及新生產線建設、柘榮至福鼎104國道柘榮段改善工程已全面完成,王蛇二級電站主體工程基本完成,106實事項目已全部完成
民生領域實施“16833”就業工程,新增就業6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成立勞務派遣公司,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3258人。全面實施農村低保,2656戶5457人領取低保,發放保障金243萬元。投入扶持資金1580萬元,實施扶貧開發項目126個。完成了受益工程和易滑坡危險村莊157戶646人的搬遷。基本完成20個農村飲水工程,硬化農村公路53公裏。新建商品房面積5萬平方米。
社會事業類高考本科人數首次突破300人大關。100多幅剪紙作品被文化部和省文化廳選送參加對外文化交流。全民健身中心壹、二期建成投入使用,群眾體育活動蓬勃發展。縣醫院傳染病房建設完成,縣疾控中心開工建設。全縣共有214個行政村和自然村開通了有線電視,99個自然村安裝了小前端,有線電視用戶8700戶。人口自然增長率5.31‰,成功晉升為全省“三化”二類先進縣,被評為市級計劃生育服務優秀先進縣。《創建國家生態示範縣總體規劃》已通過專家組評審,六大環境體系26項指標75%達到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