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龍華近年來的變化

龍華近年來的變化

燕山北麓,山巒疊翠,伊森河畔鑲嵌著被譽為長城明珠的新縣城龍華,泰山塔影,碧水拖弋。隆化縣是壹個“八山壹水壹田”的山區農業縣。隆化位於河北省北部,國土面積5497平方公裏,居全省第三位,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就在這裏犧牲。全縣轄25個鄉鎮,362個行政村,總人口近43萬,少數民族人口近23萬。是省政府指定的民族縣。

建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在救瑞精神的感召下,在歷屆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龍華人民團結奮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縣域經濟發展步伐逐年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鄉面貌逐年改觀,縣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2008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55.3億元,同比增長17.2%;財政總收入8.4億元,同比增長10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6億元,同比增長2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億元,同比增長2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31元,同比增長19.9%;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同比增長15.1%。不考慮實際購買力,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財政收入增長了9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建國初期的10元增加到現在的3200元,增長了320倍。

工業立縣戰略紮實推進。

地處塞外山區的隆化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建國初期,只有900多戶手工業,1300多名雇工,還有三四個國營小作坊。與發達地區相比,交通、區位、基礎、觀念等方面差距較大,導致發展速度緩慢。改革開放初期,經過近30年的發展,全縣企業只有10家,工業產值只有2000萬元左右。

改革開放以來,隆化縣加大了對工業企業的投入,閥門廠、造紙廠、化肥廠等壹大批國有企業相繼上馬,帶動了隆化工業經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我縣確定了工業立縣的正確思路。通過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全縣工業經濟發展呈現出步伐加快、效益提高、實力增強的良好態勢。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工業企業215家。隆化縣根據縣情實際,發展了礦產品采選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機電產品制造三大主導產業,通過抓投資、抓項目,推動工業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早在7年前,隆化縣就前瞻性地做出了“全縣產業和有條件的鎮都要率先發展”的決策,力爭壹點點突破,不斷擴大成果,帶動其他產業和區域均衡發展,最終實現“多點開花”的格局。

隆化縣在推進工業發展中,在“2423”工作計劃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大力推進“3433”工作計劃的實施,促進了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大力實施工業立縣戰略,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增強工業立鎮意識。全縣上下齊心協力抓工業的氛圍進壹步加強,工業經濟進入了投資最多、發展最快、效益最好、貢獻最大的時期。按照集約發展、產業集聚的原則,工業“四園”深入規劃實施,生產要素配置向園區傾斜,新項目由園區支配。以機電產品和農副產品制造加工為主的縣城工業園區初具規模。以釩鈦鐵磷綜合開發利用為主的漢馬營、管仲工業園加快發展,以鉛鋅銅等稀貴金屬采集為主的郭家屯工業園正在起步。加快企業重組和技術改造擴能步伐,全縣形成了壹批大型集團企業。重點骨幹企業規模進壹步擴大,生產能力進壹步增強,產品技術含量進壹步提高,企業活力進壹步體現。

在工業立縣的戰略背景下,我縣發展了壹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產業效益大的支柱企業。金風電控設備有限公司是大型風力發電設備和配電設備的綜合制造商。公司自主研發的650 kW、700 kW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在內蒙古、遼寧、承德壩上等地並網發電,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承德高壓閥門配件有限公司是中國北方主要的化工閥門制造商。其產品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並出口東南亞、歐美和俄羅斯。水泥廠是我縣建材生產的龍頭企業,生產的“Hi-Up-Hi”牌水泥是省級“消費者信得過產品”。承德宏泰集團是我市第壹家走出國門的民營企業,在非洲埃塞俄比亞承接了高速公路建設項目。

與此同時,隆化縣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啟動實施“238”環保工程,積極推進節能技術在企業的廣泛應用,完成322臺電機調頻技術改造,關閉21“十五小”企業,拆除水泥立窯生產線,完成縣汙水處理廠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垃圾處理廠。全縣萬元GDP能耗下降6.3%,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3.6%,節能減排工作初見成效。

農業產業富民增收。

作為農業大縣,糧食產量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夕,我縣農業發展緩慢,縣內農作物品種單壹,以玉米、小米、高粱為主,糧食產量較低。到改革開放初期,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70元,部分農民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縣通過結構調整、品種改良、科學種植和示範,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2008年,我縣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30萬噸,糧食播種面積達到58萬畝。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種植結構合理,品種不斷優化。

近年來,隆化縣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進步這條主線發展農業,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堅持以抓工業的理念和思路抓農業產業化,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按照“規模化基地、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以牛為主的“養牛、水稻、制種、兩杏壹果”四大主導產業集中度進壹步提高,農副產品深加工能力進壹步增強,產業化經營快速推進。

目前,全縣養牛達到40萬頭,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雜交玉米制種達到654.38+0.5萬畝,兩杏壹果基地面積超過654.38+0萬畝。同時,時差蔬菜、中藥材、萬壽菊、油葵等經濟作物和獺兔、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初具規模。

隆化縣在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培育市場品牌。承德挑戰食品有限公司集飼料生產、肉牛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為壹體,是承德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先進單位。三北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位列“中國種業50強”11,是河北省種業龍頭企業。“三北”牌系列種子是河北省名牌產品。多次參加全國種業交流會,銷售服務網絡覆蓋全國26個省市。承德龍泉米業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扶貧省級龍頭企業。“龍泉”牌大米連續三年被評為河北省名牌產品,暢銷國內外十多個省市,部分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承德宏源果業有限公司擁有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從事各種原果醋、山楂深加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產品有7大系列30多個品種,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承德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綠色”牌系列食品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著名保護品牌”和“中國市場放心健康食品”稱號,部分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

農業產業化的步伐很快跟上。該縣按照“建龍頭、拓市場、帶產業、增收入”的思路,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推動龍頭企業升級,農民收入普遍增加。如今,依托養牛、水稻、制種、“兩杏壹果”四大產業優勢和紅原、龍泉、格林等產品的品牌優勢,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呈現出高附加值項目、科技項目、民間資本投資項目不斷增加的良好局面。目前,全縣有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家,居全市首位,產業化開工率達70%以上。

文化旅遊異軍突起。

龍華是清朝皇帝秋季北上的必經之地,也是著名民族戰鬥英雄董存瑞壯烈犧牲的地方。近年來,隆化縣把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來植樹造林。借助河北省實施環京津休閑旅遊產業帶發展規劃和承德市建設國際旅遊休閑城市、建設大避暑山莊的發展戰略,隆化縣高起點大力發展工業產品。

隆化縣旅遊資源豐富。目前,國家2A級旅遊景區3個,三星級以上酒店1家,年均接待遊客40萬人次。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隆化縣立足縣城實際,通過調研論證,確定了“壹點壹面壹線”的旅遊區域布局。壹個是以董存瑞烈士陵園為中心的縣城周邊景區。壹個是以齊家為中心的毛井壩溫泉和森林公園聯合景區。第壹條線是從管仲宮、董存瑞陵園、國家博物館、張三影宮、唐三英進入龍華境內到圍場的沿途景點。在旅遊產品方面,打造以董存瑞陵墓為主題的紅色景區、以七大茅荊壩溫泉林為主題的綠色景區、以管仲宮、博物館、張三影宮、唐三營木蘭圍場為主題的皇家滿蒙風情景區,形成“壹紅壹綠壹帝”三大特色旅遊品牌。

隆化縣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活動豐富。滿族傳統表演“二桂摔跤”多次參加全國人民運動會,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八怪”、“霸王鞭”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百校配禦顏”獲批省級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隆化縣文藝創作成果豐碩,全縣作家創作出版作品80余部。李,北京湯頭溝鎮的農民工歌手,在2007年的央視元宵晚會上演唱了自己的歌曲《浪》,深深打動了全國數億觀眾。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隆化縣緊緊抓住上級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多方籌措資金,重點解決全縣水、電、路滯後的問題。

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初期,隆化縣交通基礎設施比較落後,公路總裏程只有700多公裏。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全縣公路總裏程達到2435公裏,25個鄉鎮全部通了油路。從縣城出發1小時內可以到達任何壹個鎮,70%的村莊通油路或水泥路。2006年,投資3億元,與國道101相連的漢國公路建成通車。這是我市唯壹壹條起點和終點都在壹個縣的省道。它的建成,打破了制約隆化縣西北部11鄉鎮發展的瓶頸。

改革開放以來,隆化縣電力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截至1996年底,25個鄉鎮362個行政村全部通電,實現了戶戶通。在單位產值和能耗下降的基礎上,用電量從1972的463萬千瓦時增加到現在的5.4億千瓦時。

加快通信發展,全縣通信覆蓋面積不斷擴大,行政村網絡覆蓋率達到100%。以三年大改造活動為契機,大力改善人居環境,先後完成了縣城“六路五街十五巷”改造建設工程,建成了縣城中心廣場和英雄廣場,為居民增添了休閑娛樂場所。第壹、二、三座橡膠壩的建成,優化了水資源配置,再造了“泰山塔影”、“壹水托蘭”的美麗景觀。縣城的集中供暖減少了煙塵和噪音的排放,凈化了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和諧龍華建設穩步推進。

近年來,隆化縣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各行各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在教育和體育事業的發展中,“九年壹貫制”、“九年壹貫制實驗教學”、“普及三年學前教育”通過了國家和省的驗收。青少年的職業教育和校外教育在全國都是先進的。改革開放以來,隆化縣衛生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形成了集醫療、預防保健、科教為壹體的三級衛生服務體系。隆化縣是首批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目前參合率達到87.7%。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隆化縣已培訓下崗職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6萬余人,對外勞務服務走在全省前列。多年來,隆化縣大力發揚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被評為省級雙擁模範縣。同時,隆化縣堅持不懈抓好黨建,紮實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開展平安隆化創建活動。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隆化縣政治穩定,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

60年風雨兼程,成就了60年滄桑,創造了60年輝煌。展望未來,隆化縣43萬人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進壹步解放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開創各項事業新局面,向著更新更美好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