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為教師做好的三項工作依次是:為教師制定成長目標,定期考核,提供經濟支持;增加書刊;組織壹些禮儀講座和服裝搭配講座。”■嚴子龍《讓我當班主任,我會是個好老師》《我也會參與這個話題》...對於職稱的晉升,教師有無限的工作動力。但拿到高級職稱後,“我年紀大了,跟不上潮流了,讓年輕人當班主任吧”“我再追求也成不了教育工作者,就是教得好,論文寫得多”...這是校長在和壹些老教師談話、布置工作時經常聽到的話。教師在滿足了職稱需求後,思想發生了變化,工作積極性不足,失去了專業發展的動力。
首先,我們就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我們設置的問題是: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妳認為妳最需要什麽;學校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今年學校要重新開展的活動有哪些?妳對學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什麽具體建議?調查顯示,教師最需要的前三項是:自身知識與教學的結合;獲得教育教學實施策略的指導;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包括專家指導、網上學習和名師學習。學校要為教師做好的三項工作依次是:為教師制定成長目標,定期考核,提供經濟支持;增加書刊;組織壹些禮儀講座和服裝搭配講座。學校今年最應該增加的三項活動是:組織年級學科課題,請名師或縣教研室指導,校內評優;開展教育理論和教學專業知識基本功競賽和讀書筆記活動。通過調查,教師專業發展的“最需要”壹目了然,我們的工作也可以有的放矢。
此後,我校專門召開專題研討會,解決能立即滿足的需求,並在本學期的工作中做出具體安排。不能安排的,要納入三年計劃。我們在年級辦公室設立了“讀書角”,購買了壹批學科雜誌和教育報紙,把圖書館搬到了老師辦公室,為老師提供便捷的閱讀服務。我們學校在表彰老師的時候,也是以書為壹等獎。我校《新課程》雜誌持續全面準確地向教師宣傳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系統介紹各地名校的先進經驗,及時報道各地新課程實驗的進展和典型做法,探討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熱點和難點;交流新課改的經驗和體會。我校還號召教師向新課程雜誌投稿,表達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經驗和做法,形成“讀書-用書-思考”的習慣。此外,我們還舉辦教師“秀壹點手”活動,讓教師展示自己有利於幫助學生發展的聰明才智,幫助教師專業成長。
為了提高高級職稱教師的發展動力,我們為他們創造展示才華的機會,主動“奔跑”在深入專業發展的軌道上。比如讓這些優秀的老師當家作主,帶新人。在教師結對活動中,我校明確要求高級職稱教師與2至3名青年教師組成學習結對,以3年為周期制定實踐計劃,開展評課、教學示範、經驗交流等活動,每學期評課壹次。這既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又發揮了高級職稱教師的引領作用,促進了自身專業的深入發展。在學校組織的“把妳的好方法告訴大家”活動中,這些老師都很認真,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好做法告訴了大家。在“我的高中學習生活”采訪交流活動中,請他們做不同年齡段的采訪對象,改變了以往枯燥的教育方式,培養了他們嘗試新的教育方式的能力。
我們應該把教師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我們學校要求老師不是平庸的老師,而是要有教育目標,要做有特長的專業型專家型老師,要做有獨特教學思路的“全能型”老師,要寫課題論文,要控制課堂,要達到教學效果。我們應該認真地過好我們受教育的每壹天,對我們所遇到的教育事件進行細致的、持之以恒的分析、反思和記錄,並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進行修正、應用和總結經驗。教師應自主選擇和確定上述目標,並撰寫自己的專業發展計劃。
其實,抱怨教師的工作態度,抱怨職稱評審制度,否定職稱評審的積極作用,是不公平的,也是客觀的。滿足教師的心理需求,創造和發掘教師專業深入發展的需求,並內化為教師自身的發展動力,更為現實有效。
(作者是天津市薊縣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讓教師找到自己的鑰匙■許新課改伊始,我校教師的積極性被很好地調動起來,大家按照學校的要求緊張有序地工作著。然而,壹段時間後,壹些老師開始敷衍了事,甚至產生了抵觸情緒。發現原來問題的癥結在於新課改的工作是學校“要求”的,教師處於被動狀態。
過去,我們解決教師工作中的問題經常采用的方式是將問題上報基層,領導研究決定後,教師再實施。這表面上看似合理,但由於教師的積極性沒有得到有效激發,沒有主動尋求變革和發展的內在動力。找出問題原因後,學校決定從教師的教學改革入手,形成“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調動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我們動員每壹位教師建立壹套教改問題集,隨時記錄教改中的問題,並將問題分為三個層次,即教師即時解決、延遲解決和互助解決。
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們首先調動他們的探索熱情,鼓勵他們通過壹段時間的自學來解決問題。同時,學校領導要深入教師,發現線索和問題,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並對出現的問題提供幫助。對於教師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拓展點對點的討論方式,幫助教師逐壹渡過難關,消除他們在新課改中的畏難情緒。我們采用了壹次演示,兩級討論,三種方式來解決問題。1.展示:以校報為平臺,展示教師集體討論的觀點、做法和經驗。兩級討論:對於教師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會在學科組內部和學校層面進行討論。三種方式:利用業余時間,挑選老師組織網上研討會;優秀教師組織全校論壇,討論解決教育改革問題。
打開教師對新課改消極態度的“鎖”,讓他們自己去找“鑰匙”。經過自己尋找答案的過程,相信教師能更深入新課改,激發動力,讓自己感受到職業成就感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快感。
(作者是黑龍江省泰來縣大興鎮中心學校黨支部書記。)專業成長的助推器■劉峰華被授予高級職稱後,部分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突然下降,“急剎車”逃避教學改革的現象十分普遍。為了重新點燃高級教師專業發展的熱情,校長應該成為他們專業發展的助推器。
加強後期培養。我們學校會組織他們學習高級職稱教師的崗位職責,讓他們認識到評上高級職稱後負擔不是減輕了,而是增加了,責任心要更強,對教育教學水平的要求也會更高。我校還主動為他們搭建了再成長平臺:壹是不定期選派資深教師到外地進修培訓,努力幫助他們成為專家型教師。第二,借鑒其他校長的做法,每學期高價“購買”資深教師的教案,存入學校檔案,作為年輕教師學習的珍貴資料。三是表揚高級職稱教師的表現。比如我們學校的宣傳窗口和校園網裏都有高級職稱教師的簡介。這些老師在自尊心得到滿足的同時,平時也會更加努力。
建立跟蹤評估制度。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考核小組,每學年組織壹次高級職稱教師跟蹤考核。考核內容廣泛,包括師德、對教學改革的態度、青年教師的培養、論文的撰寫和發表、課題研究等。考核組根據提供的實質性材料和工作報告,逐項打分,打分,發放相應的績效工資。
取消職稱聘任,由“終身制”改為“合同制”。我校高級職稱每四年評聘壹次,每四年續聘壹次。期滿後,高級教師和普通教師壹樣,重新定級,參加統壹競爭,徹底打破了壹次終身評價的弊端。資深教師失去了“高枕無憂”的優越感,時刻繃緊著努力的弦。
(作者是山東省濰坊市寒亭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