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合作的必要性。
信息時代,學前教育不再是單壹的幼兒園教育,而是家庭、社會、幼兒園對孩子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壹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社區是兒童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它包含著豐富的學習資源。美國學者布朗芬布倫納創立了生物生態學理論,認為兒童的發展受到與其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生態環境的制約,生態環境包括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部系統、宏觀系統和時代系統。其中,微觀系統和中間系統是指兒童生活的場所和周圍環境,如家庭、幼兒園、學校、鄰居和社區,以及幼兒園與家庭、幼兒園與社區、家庭與社區的關系。這三個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任何教育問題都不是單壹因素造成的,也不是單壹因素就能解決的。家庭、幼兒園和社區是兒童教育過程中的三個重要因素,它們的合作意義重大。幼兒園、家庭、社區的教育可以相輔相成,有利於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協調相關社會團體的力量整合壹切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健康發展。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這壹點。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許多國家都把家庭、幼兒園、社區合作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家庭-幼兒園-社區的合作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趨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幼教工作,對這個問題積累了壹些看法和想法,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二、幼兒園、家庭、社區合作現狀。
在從事學前教育的幾年中,我發現隨著科技的發展,家長的個人素質、教育觀念和意識都在不斷提高,幼兒園也在不斷加強家與家之間的聯系與合作。但這種合作和真正的合作還是有壹定差距的,只是簡單的相互接觸和交流。雖然這種接觸和交流在壹定程度上也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但其方式相對簡單,如家長會、家訪、穿梭交流等。這些方式與雙方的合作相去甚遠,只能說是信息通報、匯報或交換。在這種狀態下,家長很難完全理解幼兒園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很少主動幫助幼兒園,甚至可能導致雙方產生誤解。家長認為,教好孩子是幼兒園的責任,孩子有多少知識是衡量幼兒園教學質量的標準。而老師則覺得家長不懂教育,起不到教育作用,無法配合幼兒園完成教育任務。很多社區為了孩子上學方便,自己辦起了幼兒園,並註入部分資金購買教學設備,優化辦學條件。但很少在人力、信息資源等方面為幼兒園提供其他支持與配合,未能真正發揮幼兒園的教育輻射功能。幼兒園只在幼兒園實施教育保護活動,很少向整個社區的兒童及相關人群提供服務。尤其是農村幼兒園,經濟發展不積極,農民生活水平不高,更不要說園社合作教育了。
第三,在如何促進三者的有效教育,從而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方面,我認為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專職機構,必須發揮其在三者中的主導作用,成為社區教育中心,面向社區所有兒童,通過各種科學的方式方法,搭建幼兒園、家庭、社區之間的合作橋梁,科學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以下是關於這個問題的壹些想法:
1.積極宣傳,鼓勵家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家庭是壹切教育的第壹位,孩子最先接觸家庭教育,但很多家長還是有誤區。他們認為教育是學校的專職,家庭只需要提供物質和生活用品,只停留在養孩子的層面。但也有壹些家長缺乏科學的育兒經驗,重視教育卻不了解。因此,幼兒園發揮主導作用,改變與家長的溝通方式,建立情感交流、信息互動的多渠道合作模式,如設立宣傳欄、家長會、家長學習班、家長熱線、家校溝通、網絡交流等。,為家長提供最新的育兒資訊,幫助家長走出教育誤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鼓勵家長帶頭學習,營造熱愛學習的家庭氛圍,用孩子好學的精神感染孩子。
2.充分挖掘家長教育資源,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家長教育資源豐富。教師只要充分挖掘這些教育資源,利用它們為教育服務,就會事半功倍。首先,為了讓家長及時、全面地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配合幼兒園做好教育工作,幼兒園要做到“三公布”:在開學初,在家長會上公布孩子在該學期的培養目標;每月在家長園公布月度工作目標;每周向家長公布周重點,並在周重點中增加“請配合”壹欄,請家長幫助完成目標。比如“十月壹日”國慶節前,老師可以在“請配合”中寫道:“國慶節快到了,請家長和孩子收集有關祖國大好河山、祖國四大發明以及有關祖國開國進程的各種資料,請培養孩子尊敬老人、愛護花草、不亂扔垃圾等出門在外的公德意識。”短短的幾句話,不僅讓家長明確了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也讓家長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麽來配合目標的實施。其次,在與老師的交流中,家長知道自己是孩子很大的教育資源,他們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為了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而不受到負面的教育影響,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無形中起到了積極的教育作用。再次,父母作為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掌握各種業務技能。在豐富的教育活動中,幼兒園可以有針對性地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比如有壹次,為了給幼兒更好的健康教育,我特意邀請了壹位醫生的家長參加我們的健康活動。孩子們覺得新鮮有趣,積極提出自己平時的保健問題。家長們將專業科學的健康知識與生動通俗的語言相結合,為孩子們進行講解和示範。在歡快的氣氛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壹些科學的保健知識,還享受了他們的心情。父母也開心地說,好像回到了童年。和孩子們在壹起讓他感到輕松愉快,他非常喜歡參加幼兒園的活動。
3.組織多種形式的家長合作活動,搭建家長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平臺,豐富家庭教育方式。目前幼兒家長的素質和教育觀念參差不齊。從文化程度來看,從文盲到高學歷醫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差異很大。從教育觀念上看,有的家長教育觀念落後,追求功利性的知識技能,有的家長教育觀念先進,追求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和身心和諧。因此,建立父母合作組織有利於父母之間建立友誼,相互鼓勵和支持,讓父母在管教孩子時不再感到孤獨和無助。此外,父母人力資源豐富,可以增加和擴大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育兒活動。比如我們園裏成立了“爸爸媽媽俱樂部”。通過整合開發幼兒園家長資源,舉辦專題講座、專家咨詢、會員交流、親子互動等活動,為幼兒家長提供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同時,因為很多孩子是隔代撫養,我們還成立了“爺爺奶奶俱樂部”,也很受歡迎。
4.將幼兒園教育融入社區,招募社區熱心人士參與幼兒園教育,建立幼兒園教育平臺。幼兒園教育必須與社區教育相結合,才能達到* * *教育的效果。首先,幼兒園應該主動為社區提供服務。比如小區有些家長比較忙,不能按時接送孩子,可以加晚自習班;有些小學生中午吃飯有困難,可以在幼兒園開壹個“學生食堂”,也可以在社區為新父母舉辦“0-3”嬰幼兒保健知識講座。這不僅解除了家長的後顧之憂,也擴大了幼兒園的影響力。幼兒園還可以帶領孩子在社區開展各種公益活動,如“美麗家園人人有責”環保活動、“伸出妳的愛之手”活動等,既教育了孩子,也服務了社區。其次,社區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有利於創造適合孩子發展的良好空間。幼兒園可以從社區招募誌願者參與園內活動,如英語教育、角色遊戲、物理實驗、多媒體教學等。,為幼兒園教學活動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能資源。此外,誌願者還可以為孩子外出提供交通工具,幫助孩子制作益智玩具,幫助修理園內水電電器和設備,協助籌備大型活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雙方的獨特優勢,達到資源共享、互相服務、共同培養教育幼兒的目的。
5.帶頭組織社區設立教育基金或慈善機構,關註低收入家庭,讓每個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是不容忽視的弱勢群體,他們的教育將對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倡導家庭、花園、社區教育,不僅是針對上得起幼兒園的孩子,還充分發揮集體資源優勢,關註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教育資料上給予支持和幫助。比如,幼兒園帶頭鼓勵社區啟動教育基金,在學費和學習用品上支持低收入家庭;對低收入家庭開展現場指導服務;幼兒園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早教信息,舉辦講座,讓貧困分散的孩子隨班就讀,確保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早教和服務。
6、動員社區成立專門的社區教育機構,負責整個社區教育的管理和協調。專業化的社區教育管理機構可以將家、園、社區合作納入政府管理範圍,改變目前松散的合作狀態,保證社區學前教育的質量,使其功能更加明確,資金和資源得到最佳配置,使家、園、社區真正發揮各自優勢,產生最大的整體效益。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幼兒園教育不再是傳統的單壹幼兒園教育。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資源觀,讓幼兒園教育跨越藩籬,開發和發揮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的最大功能,探索幼兒園、家庭、社區合作教育的新模式,不斷拓展學前教育的天地,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