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計算機研究項目開題報告

計算機研究項目開題報告

計算機研究項目開題報告

下面是我整理的壹篇計算機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的樣文,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壹、這個題目的基礎。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構建服務於素質教育的現代化、功能齊全的教育教學資源體系,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成為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發生了質的飛躍,網絡教育將成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

探索、研究和構建適合計算機網絡環境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部門的壹項緊迫任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我們不僅需要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效互動的教學手段,還需要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和完整的教學體系。在網絡教育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為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和網絡教育還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建立?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它還沒有開始。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第二,本研究的條件。

開展這項研究有以下優勢:

背景: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學校加大工作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了?雙創項目?這項研究極大地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現代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教育教學中。

基本情況:通過壹年多的努力,我校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都奠定了堅實的信息技術基礎:

硬件:我校已建成以光纖為骨幹、千兆高速以太網為支撐,集視頻教學、監控、信息服務、學校管理於壹體的校園網。班班通?;學校所有教室都配備了數字投影儀、實物展桌、100寸電動玻璃珠屏、多功能平臺、監控攝像頭、29寸電視,每個老師都有壹臺筆記本電腦。

軟件:我們學校已經初步建成了精品?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數據庫、數字圖書館(近2萬本電子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和數據庫,涵蓋國民教育、心理咨詢、青少年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入學指導、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數據庫,完全可以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壹線教學的需求。

人員:我們學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他們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信息技術中心對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學校教職工基本掌握了信息技術教育,能夠滿足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需要。

第三,本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就?換湯不換藥?,就會失去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著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為指導。本課題要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合在線教育的思路、原則和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很強。如何使教師熟練,如何將高超的技能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如何培養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壹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能在這方面做出壹點貢獻。

4.現實問題:網絡是壹個新的環境。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的模仿和復制他人是不可取的。這個題目提倡老師努力練習。

第四,本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點。

1.本研究的目標是建立壹種基於網絡平臺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具有較高綜合教育效益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這項研究的內容是:

(1)21世紀的教師要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①網絡環境下教師應該采用什麽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下,教師應采取什麽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鮮活的生命力,促進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和網絡教育的新趨勢,對教師素質有什麽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

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如何在網絡環境下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模式。

②如何在網絡環境中學會學習。

③如何在網絡環境下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要思考建設新師資、培養新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建設,為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

①如何構建資源庫的結構。

②如何強化師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利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

(1)選題有挑戰性。本課題基於信息技術的大發展和傳統教育與新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在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以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教育教學實踐。

(3)手段先進。利用校園網和個人主頁素材,給學生壹個完全獨立的學習空間和積極思考的素材,加強對學生的培養?自我?意識的目的。

五、本課題的準備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對全校教師進行了12輪培訓。從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到簡單課件和網絡課件的制作,網絡環境下的基本教學方法,進行了壹系列系統的培訓,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了國家級、市級、區級的技能競賽,多人獲獎,進壹步提高了教師的個人素質。

第六,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現代教育學、現代心理學和科學研究方法論。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獻索引法和行動研究法。以基於網絡技術、人工智能、多媒體技術的信息技術為研究手段,采用觀察法、文獻調查法、經驗總結法、實驗法、對比分析法等方法進行多循環的研究。

七、本課題的研究成果。

1,論文:本研究的報告、總結、論文、案例、教案(內部發表,正式發表)。

2.專著:《網絡環境下開啟未來之門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電子出版物:求精中學優秀網絡課件精選(若幹系列)

八、本研究的進展計劃。

(壹)研究周期

三年,即從XX年2月到65438+XX年10月。

(2)研究步驟分為三個階段。

1,XX的二五月是準備階段。

開展宣傳,組成課題組,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和相關措施。

2.XX年6月和XX年8月是實施階段。

第壹輪(XX年6月8日),主要工作:課題組統壹認識;申報主體;確定子課題,各課題組單獨開展研究工作;積累信息;統計分析,撰寫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二輪(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繼續開展研究;爭取壹定的成果,並寫出第二階段的研究報告,接受中期檢查。

第三輪(9月XX日8月XX日),主要工作:繼續開展研究,力爭在部分學科實現質的飛躍;爭取每人有壹篇論文;撰寫第三份研究報告,接受中期檢查。

第四輪(XX年XX月XX年65438+2月),主要工作:繼續開展研究;出版散文集;撰寫高質量的研究報告;申請關閉問題。

為了使本課題的研究能夠順利進行,我們將本課題分為四個研究小組,分別進行信息技術、文科、理科、文科的研究,並逐漸相互滲透、融合,最終形成壹個開放、立體的空間,供學生自主學習。

3.XX,65438+2月,XX,65438+10月,總結檢查驗收。主要工作:接受專家組的檢查和鑒定;根據成績獎勵優秀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