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
16世紀西班牙開始流行的小說,多以流浪漢及其生活為題材。16世紀中葉,隨著美洲殖民地的建立,西班牙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對外貿易十分繁榮,導致當地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使他們失業。再加上社會上日益高漲的冒險之風,無家可歸者已經成為壹個龐大的社會階層。流浪小說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1554年,索姆斯河上的小拉撒路(中文譯為小拉撒路)開始了流浪漢小說的創作。這部小說以第壹人稱敘述了拉撒路在托姆斯河上的遭遇。由於家庭變故,他不得不給壹個盲人當向導,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涯。為了生存,小拉紮勒斯換了很多主人,他經歷了壹個冰冷的世界。此後,無家可歸者小說相繼問世,包括m·阿萊曼的《古茲曼·德·阿爾法拉什》,烏維達的《流浪女人賈絲汀娜》,克維托的《騙子之手》。
以上是嚴格意義上的流浪漢小說,但在文學史上有影響的是笛福的《堂吉訶德》和《魯濱遜漂流記》。
十世紀末,西班牙出現了另壹部重要的流浪漢小說,是馬特奧?埃勒曼的《阿爾法拉的古茲曼》分為兩部分。此外,在17世紀初,還有烏維達的《流浪女人賈斯蒂娜》,凱維多的《帕布羅斯的壹生》,塞萬提斯的《林戈·奈特與戈達爾迪略》等等。這些小說壹般用第壹人稱,以自傳的形式描述流浪主人公的所見所聞。人物性格相當突出,或相信命運,或憤世嫉俗,或忍辱負重以求生存。但是主角的性格並沒有發展起來,劇情之間還是缺乏有機的聯系。這些特點表明它初步達到了現代小說的規模,對歐洲現代小說的發展,尤其是小說的人物塑造和結構方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流浪小說的特點:
流浪漢小說是16世紀中葉出現在西班牙的壹種小說形式。這部小說與中世紀的市民文學有相似之處。它往往著重描寫城市中下層市民的生活,通過他們的眼睛觀察和揭露社會上的種種醜惡現象。作品幾乎無壹例外地采用主人公的四處流浪以及流浪過程中的各種奇遇作為小說的故事情節,以簡潔流暢的語言和幽默俏皮的風格構建了壹種獨具魅力的小說風格。最早的流浪小說是《托姆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又名《小泰山》,作者不詳。後來又有《流浪女人賈絲汀娜》、《騙子堂帕布魯斯的壹生》等名作。當然,這其中也不能忘記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訶德》,這部作品最終終結了流浪小說,取得了最高的藝術成就,至今仍在世界文學寶庫中熠熠生輝。
作為流浪小說,它們往往具有以下鮮明的特征:
1,關註戶外空間。“太空是永恒的,不會被毀滅。它為所有的創造提供了壹個地方...存在必須處於壹定的位置,占據壹定的空間。既不在空中,也不在地面的東西不豐富。”(1)流浪漢小說故事線的發生和進展,總是離不開田野、村落、山川、城市街道、喧鬧的集市等自然環境和戶外空間。總之,故事總是發生在“路上”。比如《小癩子》中的“小癩子”,從壹開始給盲人指路到“戶外”,直到他投靠到大主祭門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小說的敘事背景大部分是在大自然中,在“戶外”。其實只有戶外空間才能給流浪者提供廣泛的活動空間,流浪才能名副其實。
2.小說的情節模式是由許多自成體系的故事串聯起來,由壹個固定的主人公連接而成。從這個角度來看,流浪漢小說甚至可以被稱為“某某流浪故事的集合”,因為這種小說模式雖然用壹個主角來布局情節,但每個故事之間往往沒有緊密的邏輯聯系,小說前後出現的人物和環境背景也不壹樣,大多前後無伏筆。整個故事呈現出壹種松散無序的因素組合,比如壹袋橘子裝在網兜裏,“這個”和“那個”絕不是完全分不開的。如果把其中壹個故事提取出來,稍加修改,就可以成為壹個不錯的短篇,整部小說也不會因為缺少“這壹個”而失去原有的光彩。“傳統小說中的故事必須是統壹的,也就是說,它幾乎有壹個* * *的經典模式,...這構成了傳統故事的超穩定平衡結構。”(2)但流浪漢小說可以任意增刪的單元故事結構,與古典小說“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完整線性形式大相徑庭。
3.流浪漢小說往往以人在旅途中的奇遇為線索,隨著主角腳步的移動,延續故事的進程。主角腳的運動是推動故事發展的自然動力。如果節奏保持下去,故事就可以無限延續下去。壹旦主角停止流浪,小說也就告壹段落。這個特點也可以說是流浪漢小說最根本的特點。許多現代小說繼承了傳統的流浪小說作品,在小說敘事的各個方面,如敘事模式、情節設計、視角選擇、時間進程等,可能都做了全新的探索。,但他們無壹例外地保留了這個“完美的句號”結尾。《老人與海》以桑提亞哥疲憊的歸來結束,《哈伯格·芬恩》以湯姆、芬恩和吉姆的冒險遊戲結束,《魯濱遜漂流記》也以魯濱遜歷經磨難歸來作為大團圓結局,最大程度地安慰讀者。即使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條軍規》,也是以主角的逃跑來結束小說。以流浪為終點作為流浪漢小說的終點,似乎是這種小說敘事模式中普遍認可的結局方式。
4.流浪漢小說通常帶有典型的喜劇色彩。雖然流浪漢小說描寫的是被生活所迫四處流浪、顛沛流離的社會中下層的窮人,這是社會不公帶給他們的不幸,但小說主人公身上總有壹種與生俱來的樂觀主義。他們開朗、幽默、機智,或者灑脫,永遠入不敷出,不受世俗倫理的約束。在他們身上,叛逆的性格和流氓的精神融為壹體,足智多謀和欺騙融為壹體。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歷經磨難,從壹個沒有安全感的流浪生活走向壹片相對寧靜的凈土,往往是這部小說的結局套路。這種漫畫式的寫作風格,使流浪小說在閱讀時易於理解和接受,能給讀者帶來輕松愉悅的美感,深受普通讀者的喜愛,往往擁有壹大批跨越時空的讀者。
流浪小說對後來的西方文學影響很大。從《魯濱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第二十二條軍規》和後現代主義的《蠅王》,甚至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都可以找到流浪漢小說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