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科技節電腦小報資料

科技節電腦小報資料

1.什麽是科學?什麽是技術?

在今天的中國,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科技。那麽,什麽是技術?什麽是科學,什麽是不科學?什麽是技術?科學和技術是壹回事嗎?

關於什麽是科學?有不同的理解。從科學的起源來說,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萌芽時代。但嚴格來說,真正的科學誕生於現代。從哥白尼的“日心說”到牛頓的“三大定律”,標誌著人類進入了科學時代。我們這裏所說的科學,是指現代或現代意義上的這類科學。

科學是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自身規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觀念。在這個“說法”中,有三層含義:第壹,科學的核心是規律;第二,科學是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人自身的規律,也就是說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第三,科學是關於規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概念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科學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概念和原理),還包括科學方法和概念。

在這個“陳述”之外,科學是壹種社會活動,是壹種社會認知活動,是壹種認識的實踐活動。同時,科學是壹個過程,壹個不斷發展的社會過程。具體來說:

(1)科學的核心是“法”。科學就是探索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法律的基本特征是普遍性和本質性,不具有普遍性的就不是法律。科學就是根據事物的普遍性來處理事物的特殊性。法律是最基本最本質的。越是普遍,越是本質,越是深刻,越是重要,越是說明問題。實事求是是最本質、最基本的原則。法律壹方面具有普遍性和同性,同時又具有本質性和原則性。因此,原則精神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如人類對物質的認識,我們中國長期停留在金木水火土的淺層,而現代科學卻壹味追求最基本的東西,比如分子、原子、原子核和電子、質子和中子、誇克和弦(超弦理論)...科學是無止境的“為什麽”。只有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有現代化學技術、現代電氣技術、現代無線電電子技術和現代基因工程...即使現代社會也是建立在科學原則基礎上的。

當然,基本原理是清楚的或者原理是正確的,所以在實際操作中要註意事物的特殊性。科學就是根據事物的普遍原理來處理事物的特殊性。這裏的“處理事情的特殊性”是指在操作層面或技術層面有自己的特點。要嚴格區分科學理論的統壹性、同壹性和操作或技術的多樣性和特殊性。

(2)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者密不可分。

(3)科學與技術密切相關。科學的任務是認識客觀事物,揭示事物的真相和原理。科學就是發現,科學發現提高了人類的認識水平。技術的任務是改變現實,是根據科學原理或實踐經驗發明和發展改變現實的方法、措施和途徑。技術發明增強了人類的生存能力,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科學發現是技術發明的根源,但並不是所有的科學發現都必然導致重大技術的出現。科學和技術不能混為壹談。

(4)科學始於好奇,來源於事實。觀察和實驗是科學的基礎,同時科學是人類(主要是科學家)基於事實的思維創造,思維是科學的關鍵。同樣,科學需要強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5)未來的科學知識往往是不可預測的。當現實不再與現有理論壹致時,科學突破就會發生,不管現有科學家持什麽態度。科學突破壹出現就是反傳統的。因此,科學的可靠性與科學的保守性密不可分。發展、創新、突破和革命是科學的生命。

(6)科學有局限性,技術有負面效應。科學需要不斷發展,技術需要不斷凈化和完善;技術的負面效應主要體現在:誤用技術、不當使用技術和技術的報復效應等。技術是根據生產實踐或科學原理發展起來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相應的材料、設備、工藝流程等。技術的任務是發明或發展新的方法、手段、措施和途徑。

如果說科學是為了認識世界,那麽技術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科學是提高人類認識水平,技術是增強人類生存能力,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技術是壹種改變世界的能力。古代技術主要來源於生產實踐,而現代技術更多的是按照壹定的科學原理發明和發展起來的達到壹定應用目的的方法和手段。技術,包括材料技術、產品技術、設計技術、工藝技術、生產過程技術和手工技術等。技術體現為三種形式:物質形式(如工具、設備);知識形式(如圖紙、資料、書籍等。);人才形態(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員、技術工人等技術人才)。顯然,人才是技術的核心。有了人才,我們可以創造物質形態和知識形態的技術。由於科學技術的不同,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和機制也不同。科學發展的動力主要是科學家的好奇心、興趣和社會責任感,以下機制是:政府經費支持、科學家自主研究、科學同行評價和認可。技術發展的動力是社會的需求,特別是市場的需求,技術運行的機制是市場機制。

2.現代科技發展的特點是什麽?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世紀,20世紀是科學技術使人類生活、生產和社會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世紀。科學技術從未以如此巨大的力量和難以想象的速度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具體來說,現代科學技術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速度驚人,不可預測。

150年前,馬克思曾說:“資產階級在其不到100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超過了以往所有時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上世紀80年代,希臘的德庫希阿迪斯教授說:“在人類6000年的歷史中,過去30年發展起來的知識、技術和信息的總量,等於此前5970年的總和。”回顧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人類發明輪子用了200多萬年,大約5000年後,蒸汽機使輪子轉動。在現代,1946年發明的電腦可以裝滿整個屋子,放在桌上只需要35年,從臺式電腦飛躍到膝上型電腦只需要10年,從膝上型電腦飛躍到掌上電腦只需要5年。在本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郵政服務和電話是人類的主要通訊手段。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傳真機、語音傳輸和電子郵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當今世界,10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1996,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在個人電腦(PC)從386、486到586,再到奔騰P6如火如荼的時候,壹種更簡單、更便宜的數控機床(網絡電腦),被稱為傻瓜機,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短短30年間,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三次浪潮:第壹次是IBM率先在70年代掀起超級計算機浪潮;第二次是80年代的電腦浪潮,英特爾壹直走在最前沿。第三次是在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與網絡的結合產生了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將人類社會推向了壹個全新的時代。

(2)綜合應用,集成開發。

現代科學技術的研究,壹方面學科專業更加細化,另壹方面應用越來越全面。系統科學不斷綜合數學、基礎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等多個分支學科的新成果,從系統、信息、控制、自組織等新的角度提出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系統的新認識,逐步形成獨特的研究方法和領域。系統科學正處於大發展的前夜。美國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兩座裏程碑——阿波羅登月飛船和航天飛機的發展成就——涉及數千個技術開發項目,涵蓋了現代技術的所有主要領域。他們的成功表明美國在大多數技術領域領先於其他國家。今天,美國之所以在數字信息革命中走在前列,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擁有強大的技術突破和綜合技術能力。就單項技術而言,日本和德國可能在某些方面領先於美國,但美國在綜合技術能力上遙遙領先。

(3)滲透社會,融入生活。

在現代,壹項新的科學發現,或者說壹項新的技術發明,壹旦產生,很快就會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廣泛影響到人類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在政治民主化、經濟市場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社會對科學技術有很強的吸收和轉化能力。而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滲透和影響是巨大的。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加速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發展的進程。

(4)改造社會,創造未來。

科學技術不僅決定了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而且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使人類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經濟正在經歷壹場新的革命(從工業經濟到知識經濟);社會正在經歷新的轉變(從工業社會到知識社會)。科學技術使人類經濟更加繁榮,政治更加民主,社會更加理性。

3.改變當今人類社會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高技術”壹詞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泛指具有壹定科學原理、知識密集度高、實現難度大、對設備和條件要求嚴格、影響力強的技術。它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新材料及其加工技術

材料是工業和技術的基礎。同時,新材料是技術發展的產物。壹般來說,材料可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半導體材料、光電材料、磁性和超導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和核材料。按性能可分為結構材料、功能材料、智能材料、設計材料等等。新材料加工技術包括近無余量成形、快速凝固、電子束加工和激光硬化。新材料的種類很多,也稱高技術先進材料,基本可分為四類:新型金屬材料(如先進高溫合金、金屬化合物、形狀記憶合金);高溫結構陶瓷、玻璃光纖、人造金剛石薄膜等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如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效氣體分離膜、導電高分子材料等。);先進復合材料(如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碳/碳復合材料、梯度功能材料等。).

(2)現代制造及其工程技術

人類的制造技術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壹階段是手工制造,人們主要利用自己的體力制造零件和機器;第二階段是機械化階段,人操作機器生產機器;第三個階段是自動化階段,人們在現場監控和操作機器生產機器。隨著電子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制造技術開始進入第四階段——集成制造。第壹,柔性是在生產線自動化的基礎上出現的,即同壹條生產線上可以同時生產多種類型的產品,然後出現信息化。生產者在家中通過信息網絡使用信息監控機在多媒體前操作機器,實現了無人車間。集成制造(Integrated manufacturing)又稱柔性計算機集成制造,是借助計算機技術將產品、過程和制造管理信息集中在壹個交互網絡中,大大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事務處理”環節。這裏的集成就像是在壹個矽片上集成了晶體管、電阻、電容的集成電路,把半導體技術推向了壹個新的階段。集成制造需要高技術,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電子設備、加工控制設備、仿真工具、成組技術、工廠調度工具等。在現代制造技術中,智能加工設備(如機器人、傳感器、控制技術)、微納米制造、系統管理技術等發展迅速。

(3)電子和信息技術

這是現代高科技的核心,它正在導致壹場將再次改變人類的數字信息革命。

所謂數字信息革命,就是用0和1數字代碼來表達和傳遞所有信息的壹場全面的技術革命。目前有兩種信息:壹種是物理媒體,如書籍、報紙、期刊等;另壹種是模擬電磁介質,利用電磁波模擬聲音或圖像,如廣播、電視、錄音錄像等。這兩種信息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壹是信息量太小;二是交換難。壹本書從壹個城市送到另壹個城市需要幾天時間。交換這些信息是非常困難的。當今世界上大約有3500種語言,不同語言的國家交流信息更加困難。

隨著數字信息革命的實現,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無論是圖書、報紙、期刊,還是聲音、圖像、電影、視頻;中外兩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用相同的兩個數字——0和L——來表達和傳遞的,到了終端——用戶那裏,又恢復了本來的顏色。這就等於消除了世界上國家和民族之間的語言障礙,所以這是壹場偉大的革命。

數字信息革命是壹場綜合性的高科技革命,需要半導體技術、信息傳輸技術、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數據庫技術、語音識別技術、自動翻譯技術、顯示技術等。

(4)以基因工程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在當今高科技中尤為引人註目。科學家預測,在21世紀,繼電子和信息技術之後,生物技術將引起新的科技和工業革命,再次改變人類。生物技術包括傳統的發酵工程、細胞工程和現代基因工程或DNA技術。其中,基因工程最為引人註目。1997年2月23日,科學家利用克隆技術培育出第壹只克隆羊。這壹消息立即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註。1997 10科學家培育了壹個沒有頭的青蛙胚胎。雖然無頭青蛙胚胎存活不到壹周,但這項技術可以用於人類,培養壹些人體器官。人體移植用的就是這種器官,跟原來的“配件”壹樣,並不排斥。科學家預測,到2019年,這種“自我”配件可以被取代。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了無限機遇。

目前,生物技術更多地應用於醫學,利用基因工程醫學控制心臟病和糖尿病、治療癌癥或緩解中風影響的患者已達數千萬。而生物技術更好的前景是農業。轉基因大豆蛋白質含量高達48%,具有抗病毒作用,產量比普通品種高12%。無病無蟲,郁郁蔥蔥的棉花不再依賴任何農藥。它們生來無病無蟲,因為它們被轉入了抗病抗蟲基因。基因工程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將徹底改變農業的面貌。

(5)現代交通和空間技術

現代運輸技術包括海運、空運、陸運和其他方面的運輸技術。眾所周知的船、飛機、汽車、火車、火箭、宇宙飛船等。都是現代交通技術的集中體現,其中最先進的是航天技術。

現代空間技術,又稱空間技術或航天技術。它不同於19世紀下半葉興起的航空技術,而是壹種解決人類如何飛出大氣層,進入太空,在那裏航行的技術。這項技術是由相關高技術支撐的多學科、高度綜合的技術。為了發展這項技術,人類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鬥爭,逐漸取得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終於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科學家壹致認為這壹天是現代太空新時代的開始。從此,人類真正踏上了通往宇宙的“金橋”。

1961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駕駛“東方-12”飛船進入太空,1990日至110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安全返回地面。有12名航天員六次在月球留下人類足跡;4架航天飛機執行了38次天地往返載人航天任務,199人參加了航天飛機飛行活動;也有很多宇航員從“升天2號”飛船和航天飛機中滑出艙外,掛上安全帶擺脫,以每小時28800公裏的速度在太空中“行走”,成為人類的地球衛星;還包括對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探索航行。只是冥王星離太陽太遠,太小,探測不到。還有壹些行星探測器,肩負著探測星際空間、尋找宇宙生命的使命。有的已經接近飛離太陽系,正在飛向更遙遠的太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知音...

(6)能源和環境技術

今天,世界能源正進入壹個重大轉折點和第三代能源時代。第壹代能源時代是煤炭時代。主要是煤炭。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很長壹段時間都處於這個時代。第二代能源時代是石油時代。目前,世界能源正在進入第三個時代——氫能時代。由於太陽能和風能的進壹步利用仍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核能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科學家預測,到2020年,裂變核能將占電力生產的50%;到2026年,聚變核能將投入商業電力生產,成為新時代的驕傲。

能源和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煤炭造成的酸雨汙染,汽油造成的尾氣汙染,已經成為破壞人類生存環境的壹個重要方面。保護環境是當務之急。壹門新的學科“環境與生態學”開始出現。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環保技術也成為與人類密切相關的關鍵技術之壹。

4.科學家們正在探索哪些科學預防措施?

現代科學的五個前沿領域是:

(1)宇宙科學

這是人類在“大”的方向上的探索,也就是宇宙學的科學。星空和浩瀚的宇宙對人類來說壹直是個謎。無垠的宇宙是什麽樣的?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如何演變的?這是人們很久以來壹直想知道的。

宇宙科學主要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包括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太陽系的形成和變化等等。科學家探索的主要方面有:膨脹理論、宇宙爆炸理論、黑洞理論。

今天的哈勃望遠鏡可以觀測654.38+04億光年的天體。在這個距離上,光要走6543.8+04億年。換句話說,我們看到的時候,是6543.8+04億年前。現在是什麽樣子還不得而知。光憑,妳永遠看不到現在的樣子。

1929的科學家哈勃發現,宇宙中的星系正在遠離我們,擴散的速度與星系與我們的距離成正比。科學家還發現,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有大約25%的氦豐度。於是科學家提出了宇宙爆炸和宇宙膨脹的理論。他們認為我們的宇宙起源於壹次大爆炸,經歷了從熱到冷的漫長演化歷史。宇宙膨脹成今天的樣子用了654.38+000億-200億年,也就是說宇宙的年齡是654.38+000億-200億年。它還在擴張。

那麽宇宙爆炸前是什麽樣的呢?如果無限膨脹會怎麽樣?這些科學的未知領域需要科學家進壹步研究。

(2)基礎材料科學

這是人類在“小”的方向上的探索,也就是微觀科學。世界是物質的,那麽物質是由什麽構成的呢?不同的粒子是如何結合的?

科學研究證明,各種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1932證明了原子是由電子、中子和質子組成的。1964年,蓋爾曼的新理論發現了誇克,壹種更基本的粒子。10年後得到證實,發現了“上誇克”、“下誇克”和“奇誇克”。1994年,發現了最後壹種“基本粒子”——“頂誇克”。然而,到了1996年2月,科學家宣布誇克仍然具有壹些意想不到的結構。為了解釋科學上的各種新發現,科學家們提出了壹種新理論——“弦理論”。弦理論假設物質的基本組成不是點粒子而是延伸的弦。弦理論是壹種描述自然界四種力——引力、電磁力、弱力和強力——的理論,科學家已經發現它們是壹種現象的各種表現形式。

③地球科學

即探索人類直接生存的空間。人類誕生在地球上。目前,地球是唯壹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然而,人類對地球的了解還不夠,所以我們無法準確預測地震,控制大氣的變化。人類在改變自然的同時也在破壞自然。全球環境問題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如環境汙染、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破壞、氣候異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資源減少等等。人類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深入了解地球和地球系統,才能保護地球,保護自己。

(4)生命科學

也就是生物學,尤其是人類科學本身。生命是如何產生的?生命的本質是什麽?地球上為什麽會有生命?在所有生物中,為什麽只有人類有智慧?智慧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1997,人類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又前進了壹大步。探路者的火星之旅帶來了壹些發現,火星在遙遠的古代溫暖潮濕,氣候與地球相似。伽利略號探測器發現木衛二冰凍的表面下有海洋。這壹切都為人類探索生命起源創造了條件。

(5)非線性科學

也就是研究我們周圍復雜事物的科學。現實中的事物是復雜的,比如湍流的大氣,湍急的河流,起伏的山脈,大量原子結合的固體,生命和大腦的本質等等。我們真的能理解這些復雜的現象和事物嗎?如何科學地描述復雜現象?所謂非線性科學,是壹門以探索復雜性為目標的新科學。它將對人們的自然觀產生巨大的影響,使人類的思維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總之,科學前沿是壹個廣闊的陣地,成千上萬的科學家在這裏戰鬥,每壹次新的發現和突破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深刻的影響和巨大的進步。

5.為什麽說知識是產品價值的倍增器?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加快了物質生產的速度。比如從發現攝影原理(1782)到發明照相機(1838)用了56年;從發現雷達原理(1925)到制造雷達(1935)用了10年。從鈾核裂變原理的發現(1938)到原子彈的制造(1945)只用了7年時間。從發現多媒體原理(1987)到制造出多媒體計算機(1991年)只用了四年時間。不難看出,知識的發展大大縮短了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在他的有生之年,科技專家可以看到他發明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大大加快了材料生產的速度。

物質生產的加速完全是知識發展的結果,知識是物質產品價值的倍增器。也正因為如此,知識的價值才會越來越高,知識會比黃金更有價值。現在很多人在使用電腦和vcd的時候,都已經用上了壹張小小的CD或者軟盤。制作這張光盤或軟盤(由聚碳酸酯制成)的成本僅為3元人民幣。但是,如果做成“Office 97”光盤或者軟盤,不僅值3元錢,還值8000人民幣!也可以是CD或者軟盤。為什麽差別這麽大(8000和3差別巨大)?是什麽讓這張CD或軟盤如此值錢?是知識!美國微軟公司年輕的總裁比爾·蓋茨依靠他發明的軟件和電子產品,如DOS系統、Windows 95或Office 97。到6月1998,他的身家達到510億美元,成為世界首富。微軟雖然不像通用汽車那樣擁有世界第壹的設施和產品庫存(其資產價值為400億美元),但它擁有2000億美元的資產價值。他不是像某些罪犯那樣通過走私和販毒發家的,而是通過知識發家的。

可見,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最有價值的不是黃金,而是知識。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經濟,知識將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享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