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有什麽聯系和區別?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有什麽聯系和區別?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密切相關:

(1)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都強調在工作過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所遵循的理論、方法和原則是壹致的。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是有區別的:

(1)心理咨詢的對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心理治療的對象是有精神疾病的人。

(2)心理咨詢遵循發展教育模式;心理治療遵循醫學模式。

(3)心理咨詢重在預防和促進心理健康;心理治療側重於補救和矯正。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都是專業的心理服務。其實兩者沒有本質區別。無論是在關系的性質上,還是在變化和學習的過程中,它們在理論上都非常相似。如果有差異,也是考慮的,不是本質的。先說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區別。

論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關系

第壹,工作的任務不同。

心理咨詢的任務主要在於促進成長,強調發展方式,幫助來訪者發揮最大潛能,清除正常發展的路障,重在預防。心理治療多是彌補患者過去已經形成的傷害,解決和改變發展的結構性障礙。

第二,對象和場景不同。

心理咨詢遵循教育模式,來訪者多為正常對象,主要涉及日常生活問題,壹般在學校、單位、心理咨詢機構等場景工作。心理治療的對象是心理異常的患者,它在臨床和醫學情境中都起作用。

第三,工作方式不同。

心理咨詢應以更多的方式涉及來訪者的生活環境,如參與他們的直接環境,與他們的家人和親戚取得聯系,更多地使用日常生活設施(如電話咨詢),設計和組織班級和各種團體活動。心理治療的形式更多的是成雙成對。

第四,解決問題的性質和內容不同。

心理咨詢具有現實導向的性質,涉及意識問題,如職業選擇、訓練教育、生活工作指導、學習咨詢等。,所以經常采用認知和邏輯的方法。心理治療涉及內在人格問題,更多的是處理無意識。

心理咨詢可以幫助妳知道自己的病因在哪裏,對癥下藥。心理咨詢師也會用她的各種方法幫助妳緩解自己的心理狀況。

百度知道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區別。

按照常規的字面理解,咨詢應該是對壹種現象的不確定性的詢問,這種現象可能是病理性的,也可能不是。治療是病情確診後開始的壹系列方法和措施。

至於兩者的具體區別,有相關文章供大家參考——

心理咨詢的概念和原則

“咨詢”這個詞有詢問、討論、建議、勸告和給予他人幫助的意思。它最早的應用是在上世紀初,心理學家為人們選擇職業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後來,咨詢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現代心理咨詢包括對正常人的指導和幫助,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療。涉及職業指導、教育咨詢、心理健康咨詢、婚姻家庭咨詢等。本世紀以來,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和歐洲國家,人們的家庭結構、觀念和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大家庭有減少的趨勢,小家庭在增加。由於家庭中成年人太少,壹旦遇到精神刺激或困難,他們能從家庭內部獲得的支持和解決力是極其有限的。再者,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隱私,這不僅意味著家庭要對外界保持隱私,也意味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隱私。另外,在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孩子長大到壹定年齡,需要獨立,另立門戶。這些思想有健康積極的壹面,但也影響了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溝通。近20年來,中國城市化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加速,以及流動人口的增加,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表面化,缺乏深入的交流和情感的溝通,傳統的人情意識越來越淡薄。這些因素綜合在壹起,結果就是來自家庭成員的傳統社會支持網絡被大大削弱了。這時,人們遇到心理困難,就不得不求助於心理咨詢師。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心理咨詢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現在的心理咨詢熱就是壹個明顯的例子。跨文化研究發現,在壹些經濟不發達、教育水平低的地區,人們並不了解和接受心理咨詢。他們認為有病就要吃藥,要通過輸入真正的治療藥物和手術來解決問題。如果和他們說話也能治病,他們會視之為天方夜譚。只有當人們的文化水平和物質文明發展到壹定程度,人們才能逐漸明白,心理因素可以像生物因素壹樣作用於疾病的發生和預後。

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是什麽?

當代各種心理治療派別是在不同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心理治療派別的創始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和社會,受到哲學、教育和社會經歷的影響。他們對心理現象和人類行為的理解,對病態心理和病態行為的理解,形成了各自鮮明的思想體系。在實踐中,他們探索了壹系列矯正病理心理和病理行為、促進心理健康的對策,建立了獨具風格的心理治療技術。然後從理論上總結成功經驗,提出假設,形成其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可以說,心理治療理論不僅反映了創始人對正常心理和心理障礙的認識,也是心理治療技術進壹步發展的重要支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技術是他在醫療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他對催眠療法的效果並不滿意,發現集中註意力和自由聯想對恢復患者的遺忘記憶和消除癥狀更方便有效。他對治療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了重新認識和解釋,提出了抵抗和抑郁(潛在抑制)的概念,並進壹步發展為:潛意識理論、性心理理論和心理結構理論。這些基本理論與神經癥的神經心理學假說壹起,構成了精神分析技術的理論基礎。這些理論系統地反映了弗洛伊德對正常心理和病態心理的認識,解釋了精神分析的治療機制,並在後來推動了精神分析的進壹步發展,這種精神分析在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盛行於歐美國家。阿德勒、榮格、欒克、霍尼、弗洛姆、埃裏克森、沙利文等人研究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分別對其中的壹些進行了修正和補充,提出了新的理論體系,建立了個體心理學、分析心理學、分娩焦慮理論以及各種社會文化學派。精神分析技術得到了相應的改進,發展成為現代精神分析心理療法,或統稱為精神動力療法。

羅傑斯的“以當事人為中心”的非指導性心理治療強調人類有巨大的潛力去理解自身的存在並建設性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具有自我實現的基本行為傾向;這是先天的。在壹定的情況下,這種潛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以確保自身的存在,促進自身的發展。心理治療的目標不是針對來訪者所面臨的問題,而是讓來訪者在與治療師建立真誠關系的過程中,再次正確地體驗自己的矛盾和沖突,從而促進自身潛能的實現。這壹理論的建立有其人本主義的心理學根源,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重視內在潛能的展示和自我實現,但也受到現象學學派哲學思潮的影響。根據現象學的概念,羅傑斯認為,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力去理解來訪者的現象世界,改變他的現象世界。治療師把自己放在當事人的頭腦中,這是了解當事人現象世界的唯壹途徑,而給當事人提供理想的人際關系,是改變他現象世界的最好方法。現象世界的變化自然會導致其行為的變化。羅傑斯反對治療師將外國觀點強加給客戶。他說:“如果我不強加於人,他們就會顯露本性。”這種“非定向”原則體現了中國和老子“我閑而民自,我靜而民自,我閑而民富,我無欲而民樸”的哲學觀。

行為治療是在桑代克的經典學習理論、沃森的行為心理學、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等壹系列現代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理論是基於動物實驗和對人類行為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各種行為,包括適應性行為和非適應性行為,都是習得的。個體的病態行為是通過社會環境獲得的非適應性行為,可以通過“取消學習”的方法來消除。行為治療的目的是通過學習和訓練來糾正各種病態行為,使個體能夠很好地適應其社會環境。行為矯正技術充分利用條件反射的加強和減弱原理以及學習效應的規律來發揮其治療作用。行為治療的興起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對精神分析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另壹種心理治療是在理性思維和認知活動起決定性作用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Iris認為,人的行為可以分為理性行為和非理性行為。按照理性思維行事,可以使人的生活富有成效、幸福和成功。心理障礙與不恰當的期望和非理性的思維有關。教會病人理性思考將使他能夠克服障礙。在這壹理論的基礎上,埃利斯創立了理性心理治療,或稱理性情緒心理治療。貝克的認知療法也是在相似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貝克認為,大多數患者的問題都源於對現實的某種扭曲的理解,這種理解是建立在錯誤的前提和假設之上的。因此,治療師的任務是幫助患者理解什麽是扭曲的,並學會以更現實的方式處理現實。

精神分析、行為治療和認知治療是心理治療中的三個主要理論體系。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心理治療,都是基於自己的理論。比如,帕爾斯的格式塔心理治療強調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觀。弗蘭克的存在主義意識療法以存在主義哲學為指導。家庭治療將家庭視為壹個互動系統,有壹個循環反饋的過程。家庭成員的心理障礙往往不是個人造成的,而是家庭婚姻和家庭溝通障礙造成的。這裏很難列出其他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但值得指出的是,近20年來,現代心理治療出現了壹種趨勢,即不同性質的心理治療被整合應用,發展成為新的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這是在行為治療中引入認知因素而形成的心理治療。這種大趨勢成為了心理治療的壹個新流派,即折衷主義心理治療。壹些心理治療師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壹種專門的心理治療理論能讓所有人完全信服,但都可以在醫療實踐中發揮其治療疾病的作用。於是有些臨床醫生不拘泥於單壹的理論體系,將不同的治療方法結合起來,集各種心理治療流派之長,取其精華,靈活運用;但未能形成統壹的理論體系。其思想影響可以追溯到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吳偉士和精神病學家邁爾。

至於壹般的心理治療,比如支持性心理治療,並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也沒有以任何單壹的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治療師往往根據自己對患者心理障礙的理解,給予安慰、鼓勵、說服、解釋、暗示或保證,以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和應激能力,順利渡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