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做教育,我們做很特別的產品,現在不用,十年二十年後還會用。我們認真的教孩子知識,卻不教他們做事。孩子出了社會不想做事,工廠招不到工人。我們努力幫孩子掙分,不教孩子做人。長大後沒有愛,沒有孝心,沒有功德,沒有自私和懶惰,家庭和社會沒有希望。
我們做教育,要頭腦清醒,把孩子培養成什麽樣的人,這比知識體系更重要。新頒布的課程標準涵蓋了國家對公民素質最基本的要求,涵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育人維度。實施課程計劃,實現課程目標,將為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奠定基礎。當我們每個老師站在講臺上的時候,他們教的更多的是知識。至於他們教的東西是不是學生未來需要的,幾乎沒有概念。每壹次考試,每壹篇論文,每壹個給學生的分數,都和學生的前途有什麽關系,很少有人考慮;我們教的每壹個學生(產品),從學校走出去之後,在家庭和社會上創造了什麽樣的價值,很少有學校跟蹤調查。
火炬學校是九年制民辦學校,質量面臨生存。在義務教育階段優質資源堆積的廈門,我們的生存發展出路在哪裏?2001火炬學校成立於我國新壹輪課程改革啟動之際。我們融合新課程理念,找到了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兩條途徑,壹是滿足家長的需求,二是滿足國家和民族的需求,在這兩種需求之間找到壹個結合點——服務於孩子未來的生存和發展,也就是基於孩子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需求來做今天的教育。這就是把火炬學校的辦學定位為“為了孩子未來的生存”臺灣省著名企業天府集團董事長夫人尤老師說:“好的教育就是做別人20年後會做的事”,英國人認為“教育就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做準備”。確保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東西是學生未來面對現實生活所需要的,這樣,我們的勞動才是有價值的,才成就了學生的人生,才成就了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因此,火炬派提出
“在有限的時間裏,學會壹件讓妳受益終生的事情——責任?習慣”的教育目標。
責任和習慣培養占據了素質教育的制高點。“教育是培養人的習慣”,這壹點已被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所驗證,並得到了教育理論界的壹致贊譽。但個人良好習慣的培養也應以社會責任感為主導,才能發揮其服務社會的應有作用。換句話說,壹個人以服務和發展社會為己任,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才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個人發展的空間。這是Torch在國民教育領域領先的地方,把責任和習慣的培養作為未來兒童可持續生存發展的核心素質價值,也是教育部壹個規劃課題可以確定的價值。十年來,無論是世界形勢的變化,還是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都不斷對人才素質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黨的教育方針、國家新課程標準和新修訂的教育法都在時代的要求下對人才素質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但火炬教育目標的這種價值取向,非但沒有被時不時地淘汰,反而越來越被認可和肯定,日益凸顯其在發展社會和個體中高度統壹的價值和意義。
“責任與習慣”的培養涵蓋了素質教育的綜合要求。第壹,符合所有孩子的發展。所有的孩子都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習慣,才能在未來可持續的生存和發展。通過培養責任感和習慣,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獲得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素質。第二,符合孩子的壹切發展。知識的海洋是無限的,生命是短暫的。學完所有的知識是不可能的,那麽孩子在有限的學習時間裏能學到什麽能讓他們受益終生呢?我們把責任放在孩子的心裏,讓他們充滿責任。孩子會不遺余力地學習、生活、工作,對自己,對人,對社會。我們讓各種優秀品質成為孩子的習慣,成為孩子肢體的延伸,成為自然的表現,孩子才能習慣做事做人的規則和優秀。
十年來,在市教科院研究室領導和研究人員的幫助下,我們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實踐。本文僅從壹個方面簡要闡述四種策略。
學生不是容器,教育不能靠灌輸來實現。學習、培養、覺醒,必須由我們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參與其中,在自己的活動中體驗和成長。壹切教育都要包含在活動中,壹切活動都要努力讓學生“動起來”,教育才能取得積極的效果。
首先,移動,完全移動。我們的教育不能滿足於“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每個孩子都是獨壹無二的。如果我們失去了機會,我們將永遠無法再回來。只有所有成員都參與,我們才能從中受益。所以,要動,就要想盡辦法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沒有人可以袖手旁觀和觀看火炬的教育活動。老師和學生都必須參與進來。剛才大家在激情校園裏唱歌,1300多名師生壹起動了半個小時。2003年初,央視播出第壹期《激情廣場唱響》。當時我們壹看到這個節目,就覺得這是壹個非常好的活動,可以普及,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於是,我們向學校引用,把它變成了“激情校園唱”,每周壹有主題。
比如“三八節”那天,我唱了獻給母親的歌,把古今中外、少年經典、感恩母親的歌都唱了壹遍。我唱到所有的孩子都充滿了對母親的愛,所有的母親都含淚擁抱著自己的孩子,所有的青年教師都思念著自己的母親。下了場就沖進辦公室拿起手機發信息給媽媽打電話...
這樣的活動,沒有說教,沒有空洞的道理,有的是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震撼孩子的心,震撼大家的心。無論是運動會,還是當班長,甚至是國旗下講話,我們的教育活動都是全員參與的。
二、動起來,主動出擊。學生是未來家國的主人,所以他們現在必須是學校的主人,是學校的家,是學校的主人。曾有報道稱,某機構對全國400名縣處級幹部的成長背景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這400名縣處級幹部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和成長經歷各不相同。唯壹相同的是,這400人都是學生時代的學生幹部。在學生時代是否受到重視和培養,是否得到鍛煉和展示,對其人生先於他人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制定了學生上學的十項權利,把整個學校降到最低,盡可能的給學生,給學生創造表達的機會和場地,在承擔中培養責任感,在做事中學會做事,在主人的角色中學會做主人。這裏特別提到的是我們關於“值日班長”和“值日生”的文章。
1,值日班長:(1)打破班幹部成為個別學生專利的習慣。每個人都有權利成為值日班長,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值日班長。⑵根據不同年齡段的能力,制定值日班長的職責,每學期增減,利用班會課進行全班訓練,要求學生:①管好自己,做好表率;(2)樹立集體觀念,培養為他人服務的意識;(3)承擔值日班長的責任,履行值日班長的責任,組織好“人人有事,人人有事”。⑶過程指導、監督、評價:①小學每天有8分鐘的班會,初中每個班在黑板上有壹個專欄,是專門為值日班長當天向全班匯報他的管理和服務工作而設的。科長在反饋中評價值日班長在每個班級的工作,讓權利受到大家的監督,讓學生感受到值日班長是壹種責任,也是壹種服務。②每周壹次的團隊課,用10-15分鐘交流值日班長的工作經驗,評判上周表現突出的值日班長,不斷激發和強化值日班長的責任感,提高值日班長的工作能力。(3)班主任每月進行壹次培訓值日班長的研究交流,提高班主任的培訓意識和指導能力。
2.值日生班:把整個學校交給壹個班來管理。值班班組會提前壹周,周壹打動員電話,安排學生找工作,如安全崗、保潔崗、節能崗、考評崗等。周五看壹節課,或者報導輔時間找位置調整導輔確定位置。
每周壹團隊會就如何履行職責,為全校做好工作進行溝通匯報。周五之後,他們將匯報:(1)自己的表現;(2)這個班的班底如何?⑶發現學校師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足。(4)下周給班主任團隊提什麽建議。
此外,我們也創造每壹個機會讓學生時刻承擔責任,比如升旗儀式從主持人到主題演講;每周壹場激情四射的校園演唱也培養了壹大批小主持人;每年評委由各班代表選舉產生,候選人由學生推薦。候選人的競選演說要求兩項內容:(1)如何控制自己,做出表率;(2)對學校集體、教師和學生負責,並提供良好的服務。當選的班子幹部也要定期向大家作述職報告,接受廣大班子成員和團員的監督。
隨著這些工作的開展,孩子們可以體驗和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培養良好的習慣,鍛煉自己的能力。這壹點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高度重視,也輻射到學校德育的諸多方面,不僅對良好班風、校風的形成起到作用,對學生責任習慣的培養起到作用,也為學生日後獨立、主動的行動奠定基礎。我們學校在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超過65,438+000名學生。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學校,尤其是臺商和海歸的孩子。很多臺商和海歸因為我們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而放棄政府的優惠而選擇火炬,他們的孩子也有很多機會得到鍛煉和展示。
第三,動,壹定要會動。學生要學知識,要考高分,這是我們都在努力的,也是學生未來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然而,我們很多老師更關心的是如何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沒有思考學生學習知識需要哪些支持。其實知識的學習不是靠灌輸,而是需要學生各種素質的支撐。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因為缺乏責任心、毅力,學習不專心,不會觀察,不會思考,對人冷漠,缺乏內心世界,大腦信息儲備不足。這樣的刀,難免會失手打中樵夫。
我們通過“每天寫壹張紙條”的方法,註重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習慣,綜合解決這些問題。所有的學生都被要求隨身攜帶壹個筆記本。每天,他們都圍繞著“我今天發現了什麽?”“今天我該感謝誰?”這兩個問題記錄了自己的經歷。這是壹件簡單易行的事情,但簡單背後隱藏著我們的深層意圖:
1,人的責任感是在完成某項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會隨著實踐活動的變化而變化和擴大。我們讓學生在承擔責任中培養責任感,任務要求讓學生天天操心著做。有了責任感,孩子主動學習,沒有強迫,沒有壓力。即使有問題和困難,他們也會千方百計去消除和克服。
2.責任習慣的培養要從學生最容易改變的地方開始。“壹天壹個音符”簡單易行,從壹年級到九年級的每個孩子都能做到,而且能做到。
3.堅持是培養負責任習慣的關鍵。每天寫壹張紙條,看似簡單,但每天寫需要多大的堅持。可以很好的培養毅力。能每天堅持寫作的孩子,會有壹種可貴的精神支撐著今天的學習和明天的發展——“堅持”。
4.責任習慣的培養不僅需要反復的訓練,更需要科學的指導。壹個簡單的方法,兩個簡單的問題,但是內容不能每天重復,語言的組織和表達需要不斷豐富,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對事物的判斷需要引導,特別是要日復壹日的堅持,需要及時的鼓勵和幫助。因此,有必要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培訓。
5.責任和習慣的培養是有遷移性的,“每天寫壹個筆記”的方法可以達到“壹舉多得”的神奇效果,培養學生支持知識獲取的各種品質。因為這種方法結合了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1)學習中多種能力的培養。第壹,每天記住,無米之炊,督促孩子關註和關心身邊的壹切。這個世界最怕有心人。如果他們註意,他們不僅會對事物敏感,還會增強他們的觀察能力。周圍的壹切信息都會被納入視野,積累在腦海中,擴展成書本之外的教材。久而久之,量變會導致質變。第二,孩子在學習上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問題。“我今天發現了什麽?”天天找發現,才能善於發現。第三,寫下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想。每天排列組合3000多個漢字,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思維、歸納、記錄等習慣和能力。
⑵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今天我該感謝誰?”引導孩子每天感恩,慢慢的,孩子就能用愛去感受和熱愛壹切,用健康積極的心理去創造壹個更美好的世界。很多事情都有兩面性,用什麽樣的思維方式和心態去看很重要。當壹個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即使是困難、挫折、批評、懲罰都在他的眼裏,都是上帝磨練出來的,都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的。只有經歷,他才能成長。每天記錄要感謝誰,既培養了感恩的責任感,也讓感恩成為壹種習慣。同時,這種情感的培養,讓孩子更有生命和血液,胸中充滿激情。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才能寫出煽情的文章,才能思維敏捷,富有創造力。更有益的是,“壹天壹筆記”成為教師了解學生思想、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壹個明亮窗口,讓教師能夠很好地調整策略,有的放矢地教學。
我們老師也和學生壹起記,但是他記的是學生“壹天壹個筆記”的學習。這項工作開始很容易,但是堅持下去,讓學生有很大進步,是很難的。因此,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需要介入。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科學規劃辦公室的研究人員和我們的老師壹起實踐研究,每月召開壹次交流研討會,研究“每天寫日記”的棘手問題,如沒有內容可記、流水賬、難以堅持等,及時調整策略。在方法內容上,讓學生記憶,逐步轉向提供壹定範圍的題目供學生自主選擇,至少讓中下生找到自己的關註點,解決“無米之炊”的問題。在評價上,以表彰獎勵為輔,設立“堅持之星”、“進步之星”、“觀察之星”等獎項,每個月進行評獎,特別是要千方百計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讓每個孩子得到肯定的鼓勵。
“壹天壹個音符”需要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我們經常在課堂上圍繞“日誌”開展假期親子活動,讓孩子大聲為父母背誦日誌,把最精彩或最滿意的日誌抄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給父母。年輕的父母會忍不住為孩子的進步而驚訝,為孩子的成長而感動,也會忍不住去看看“日誌”這種教育瑣事。2班(1)的壹位家長編輯並打印了壹個學期的孩子的日常筆記作為新年禮物,為全校家長打印了1000多份。我們也鼓勵家長和孩子壹起做“每日記錄”,利用親子會開展“親子溝通每日記錄”活動。
在進行“壹日壹註”的養成教育中,我們更註重責任和習慣的培養,似乎已經放棄了分數。然而,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在許多方面都得到了和諧的發展。其實他們最後並沒有落下文化課的學習,而是讓他們贏得了分數,因為“壹天壹個音符”所形成的責任、習慣和各種素質、能力,很好地轉移到了孩子其他所有的學習上。我們初中創辦八年,畢業六屆。連續六年中考成績遠高於全市平均分,創造了50%以上學生考上省級壹級高中的優異成績。其中,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中考成績均居市民政第壹。這也讓學校贏得了生源,贏得了生存和發展。
第四,多動,多動。教育不是壹蹴而就的,不是壹朝壹夕的事。別指望吃了滿漢全席就長生不老。廈門創建文明城市,在每壹輪的國家評比中,全社會都會予以關註,進行許多有效的文明宣傳教育,所以廈門總是高分獲獎。可惜督查組壹走,這些宣傳教育活動就停止了,市民的文明素質並沒有太大的提高。激情校園人人唱,教育效果很好。首先,讓孩子們唱歌跳舞。別小看所有孩子半小時的運動量相當於壹節體育課。課間休息時唱歌跳舞代替枯燥的體育鍛煉比普通的體育運動更有效,甚至可以發泄體內的毒素、不良情緒和壓力。
第二,每個場景都有壹個主題,讓學生唱中外小朋友的經典歌曲。江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用科學理論武裝人,用正確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精神塑造人,用優秀作品激勵人”。這種活動潤物細無聲,重新熏陶感染。
第三,是課堂學習的延伸。課堂學習鏈接課外生活,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學會唱歌,課外有用。我們激情校園唱的版本很多。我們將健美操、科學、古詩詞朗誦、英語口語等引入激情校園歌唱,為學生創造全面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和舞臺。
第四,大家動起來,唱起來,沒有壹個人是觀眾,真正體現了我們的教育是為了每壹個學生,真正讓每壹個學生主動。
第五,師生共同載歌載舞,融洽了師生情緒和校園氛圍。老師是孩子的夥伴。師生情感距離自然拉近,“親其師,信其道”。我們的教育是天然的,事半功倍。
第六,在這樣的活動中,促進孩子多方面習慣的養成:習慣唱歌跳舞,大膽表演;習慣於激情和創意;習慣了交往,學會了與人相處,學會了與人相處;習慣表達和發泄,不走極端,“會叫的不死,會死的不叫。”
……
激情校園唱有那麽多教育功能,但這些教育功能不是三五年唱壹次或者關註壹段時間就能實現的。我們已經唱了10年,唱了300多遍,還會繼續唱下去。這種熏陶和感染,壹定會升華為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讓從我們火炬學校走出去的孩子,讓他們的人生無限向上,無限美好。
我們把責任和習慣的培養放在孩子參與的所有活動中,讓孩子“動起來”。動,全動,全動,為了全體員工的利益;動起來,主動出擊,主動參與,才有內在動力,才能內化為學生的品質;動起來,動起來,孩子學會了,我們也不需要抱著孩子壹輩子;動起來,多動起來,經常參與,持之以恒,各種品質的培養才能逐漸形成,固化為品質,作用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