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誰來考?妳知道怎麽拿嗎?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誰來考?妳知道怎麽拿嗎?

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試題

1.選擇題(每題2分,***20分,每小題只有壹個答案正確,請在括號內填寫正確答案的序號)1,B 2,D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是世界經濟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A.各國軍事力量的支持b .各國經濟的發展c .各國政治制度的改革d .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

2、當今世界的核心問題是()。

A.維護和平b .解決貧困c .調整大國關系d .促進發展

3、日本的經濟發展模式屬於()。

A.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b .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模式c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d .以上三種都不是。

4.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最基本的原則之壹是()。

A.遵循實行議會領導b .遵循政黨領導c .遵循分權制衡d .遵循總統領導。

5、現代資產階級議會制度的創始人是()。

A.美國b英國c德國d芬蘭

6.新自由主義的核心是()。

A.主張國家全面幹預b .主張建立政府與市場的契約c .維護資產階級的個人自由d .維護社會生態系統的和諧與平衡

7、社會主義國家的第二次改革浪潮是在()。

A.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B.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C.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D.20世紀90年代至今

8、中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是()。

A.維護世界和平b .和平五項原則* * *

C.加強和鞏固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9.()會議的召開標誌著世界經濟由美國主導的單極格局向多極格局轉變。

A.七國首腦會議b .華沙會議c .西方六國首腦會議d .萬隆會議

10,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基於()。

A.經典力學b .電磁理論c .基因理論d .相對論

二、選擇題(每題2分,***10分,每小題至少有壹個答案正確,請在括號內填寫正確答案的序號)1,ABD 2,BE 3,ACE 4,CD 5,ABCDE。

1和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的特點。

A.經濟全球化b .經濟市場化c .經濟地方化d .經濟信息化e .經濟停滯

2.當今時代的主題是()。

A.世界貧困b .世界和平c .政府改革d .世界大戰e .世界發展

3.戰後國際舊秩序的主要特征是()。

A.強權政治b .和平c .大國稱霸世界d .發展中國家掌握實權e .西方壟斷資本

4.與其他經濟模式相比,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更註重()。

A.社會效率b .政府能力c .社會公正d .社會保障e .政策的力度

5.戰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湧現出許多政治思潮,主要有()。

A.新自由主義b .新保守主義c .社會民主主義d .綠色和平

E.西方馬克思主義

三。名詞解釋(各5分,***10分)

1,\x09世界經濟格局——指活躍在世界經濟領域並在壹定時期內起主導作用的國家和民族經濟組織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壹種結構和局面。其核心是大國或國際集團之間的經濟實力對比關系和主導世界經濟的權力分配。

2.\x09世界政治——指政治領域國際關系中各行為體之間相互關系的總和,反映不同時期國際社會各種政治力量的矛盾運動狀態,呈現世界範圍內戰爭、和平、民主等各種政治現象和問題。

四、簡答題(每題9分,***36分)

1和\x09簡述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

答: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過程:壹是戰後美國通過美元外交等手段形成了主導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格局;(3分)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形成和發展;(3分)第三,世界經濟向多極化發展;(3分)

2.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哪些政治變化?

答:政治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戰後發生了以下變化:壹是社會階級結構復雜多層次化;(3分)第二,工人階級和活躍的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和鬥爭趨於緩和;(3分)第三,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進壹步完善,公民權利進壹步擴大;(3分)

3.簡述鄧小平的國際戰略思想。

答:鄧小平戰略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壹是確認了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2分)二是準確定位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2分)第三,進壹步明確中國對外戰略的目標;(2分)第四,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外交的壹系列基本原則;(1)第五,提出處理國家關系的新思路和新策略;(1)第六,提出駕馭復雜國際局勢的外交方針;(1)

4.簡述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則。

答:對外宗旨和基本原則:第壹,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3分)第二,獨立自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2分)第三,和平解決五項原則是中國處理與所有國家關系的基本原則;(2分)第四,加強和鞏固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是中國外交的立足點;(2分)

動詞 (verb的縮寫)討論(各12分,***24分)

1.為什麽說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

答案要點:

(1)第壹,戰爭的危險雖然存在,但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因素的增長;二是引發世界大戰的因素減少,世界可以繼續保持相對穩定的和平局面;第三,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戰略問題,至今都沒有解決;(4分)

(2)維護和平是當今世界的根本問題。壹是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了新的發展;二是局部戰爭和地區沖突此起彼伏;第三,軍備競賽明顯升溫;第四,非傳統安全威脅增加;(4分)

(3)促進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核心問題,其中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核心。如果發展中國家長期處於落後狀態,面臨經濟困難,不僅影響自身發展,也會影響發達國家的發展,制約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4分)

(要點要適當闡述,否則酌情扣分)

2.根據我所了解的情況,試著解釋壹下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點:

(1)中國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大國;(4分)

(2)中國作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亞太經合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成員,國內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六,黃金出口貿易總值排名第五,對世界事務的影響也是巨大的;(4分)

(3)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進步的作用;(4分)

(要點要適當闡述,否則酌情扣分)

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綜合練習(答案)1

壹、填空

1.對於日本,1949年,美國為其經濟復蘇制定了閃避路線,並向日本提供了大量貸款和援助。

2.1965435年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191年第壹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召開,1964年77國集團成立,標誌著第三世界的崛起。

3.發展中國家政治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政治不穩定、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

4.綜合國力包括物質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和文化教育實力兩個方面。

二、名詞解釋

1.當代世界經濟政治行為體:指能夠獨立參與當代世界經濟政治事務,有能力影響世界經濟政治的經濟政治實體。

2.國家利益:指國家生存和發展所需的壹切物質和精神條件。

3.世界經濟:是指世界經濟行為體超越國界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活動的總和,是在相互關系中形成的全球範圍內世界各國經濟的有機整體。

經濟全球化: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

5.綜合國力:又稱國力、國力,是衡量國家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發展的主要指標,對國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綜合國力由物質實力和精神實力組成。

6.生存利益:即國家的安全利益,是指國家生存所需要的壹切物質和精神條件,包括國家的領土完整不受損害,主權獨立不受損害,民族文化、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的生存不受威脅。

三、簡答題

1.世界政治多極化發展的原因是什麽?(第45-47頁)

答:第壹,世界經濟力量多極化推動了世界政治多極化的發展;

第二,從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來看,多極化是既定趨勢;

第三,美國稱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反對;

第四,美國無力建立由其主導的單極世界。

2.當今世界政治發展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是什麽?(P50-59)

答:壹是大國關系深度調整;

二是經濟因素對世界政治的影響加大;

三是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是當今世界政治發展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3.冷戰後經濟因素對世界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大有哪些表現?(P56-58)

答:壹是國際競爭的焦點已從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轉向以經濟為基礎、以科技為主導的綜合國力競爭;

二是經濟發展成為各國的首要目標,而這壹目標能否實現,往往決定著政府和領導人的更替以及國內政局的穩定;

第三,經濟手段日益成為解決國際政治問題的重要手段;

第四,經濟利益成為國家間關系發展的主導因素;

第五,經濟外交成為各國外交的主要內容。

4.冷戰後國際恐怖主義興起的原因是什麽?(P61)

答:第壹,尖銳的民族宗教矛盾和民族分裂主義的極端發展是誘發恐怖主義的主要原因之壹;

第二,貧富懸殊、社會分配不公和政治腐敗是恐怖主義的社會溫床;

第三,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侵略和幹涉鼓勵和激勵了國際恐怖主義;

第四,社會進步與社會規範相對失衡,導致壹些新的恐怖活動出現。

5.當今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麽?(第27-34頁)

答:壹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南北貧富差距拉大;

第二,環境惡化;

第三,國際金融市場動蕩;

第四,能源短缺。

6.國際組織的基本特征是什麽?(第235-236頁)

答:(1)會員;

(2)目的和目標;

(3)組織結構;

(四)有壹定的自主權;

(5)非營利性原則。

四、論述題

1,請談談妳對世界經濟發展基本特征和趨勢的認識(P18-26)。

2.試著描述當今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第27-34頁)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綜合練習試題二(答案)

壹、填空

1和1944年7月,由44個國家參加的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最終協議》和兩個附件(統稱為《布雷頓森林協議》)。

2.在國際貿易領域,美國積極推動貿易自由化。1947,組織多邊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主張大幅削減關稅等貿易壁壘。

3.1949,11年6月,美國集合西方主要國家,成立巴黎協調委員會,專門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經濟封鎖和禁運。

4.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發表了援助歐洲的演講,提出了“復興歐洲計劃”,後被稱為“馬歇爾計劃”。

二、名詞解釋

1,“新經濟”:壹個與傳統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它是以信息技術和其他現代高科技為驅動力,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支撐,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加工、分配和使用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形態。“新經濟”有時被稱為“知識經濟”。

2.跨國公司:指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經營的公司和企業。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國外設立的分支機構,是世界經濟舞臺上集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等經濟功能於壹體的特殊主體。

3.雅爾塔體系:指美蘇英三國領導人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蘇聯雅爾塔、德國波茨坦等地召開的國際會議上達成的全面失敗。在6月5438+0943+10月,2月1945,7月1945。

4.恐怖主義:是指針對非作戰目標,特別是無辜平民,通過制造恐怖氣氛吸引社會關註,威脅相關政府或社會(無論強弱),以達到某種政治或社會目的的各種違法或犯罪的暴力行為。

霸權主義:指大國或強國通過各種手段控制和幹涉其他國家,謀求統治某壹地區或全世界的政策和行為。

三、簡答題

1.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主題的客觀基礎是什麽?(第66-68頁)

答:壹是帝國主義固有矛盾發生變化,南北矛盾突出;

第二,雖然東西方矛盾突出,但世界大戰可以避免;

第三,國際形勢發展出現新特點;

第四,人類正面臨許多全球性問題;

第五,和平與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2.理解和堅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有什麽意義?(P71)

答:第壹,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是我們黨和國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對世界大局的科學把握和對時代脈搏的正確把握;

二是為中國確立並繼續實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三,為中國對外戰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論起點。

3.中國對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有何主張?(P71)

答:第壹,在和平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第二,中共十六大豐富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內涵,增加了安全和文化的內容。

第三,我們主張維護世界的多樣性,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

第四,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充分發揮其作用;合理改革聯合國機構。

4.為什麽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壹項長期任務?(第85頁)

答:第壹,建立國際新格局的任務是長期的;

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會受到舊格局和舊秩序的受益者的阻撓和反對。

5.冷戰後國際恐怖主義突出的原因是什麽?(P61)

答:第壹,尖銳的民族宗教矛盾和民族分裂主義的極端發展是誘發恐怖主義的主要原因之壹;

第二,貧富懸殊、社會分配不公和政治腐敗是恐怖主義的社會溫床;

第三,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侵略和幹涉鼓勵和激勵了國際恐怖主義;

第四,社會進步與社會規範相對失衡,導致壹些新的恐怖活動出現。

四、論述題

1,論美國政治的發展與新變化(P94-99)

2.如何理解和評價小布什的全球戰略(P107-112)

3.請評論壹下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P160-161)。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綜合練習3(答案)

壹、填空

發展中國家政治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政治不穩定、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

2.對於日本,1949年,美國為其經濟復興制定了道奇路線,並向日本提供了大量貸款和援助。

3.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調整和改革經濟的措施包括:調整和制定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產業結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

4.國際秩序是指處理世界經濟和政治行為者之間相互關系的規範、規則和互動機制的總和。

5.1994年7月,克林頓正式提出“參與擴張戰略”,其實質是以經濟實力為後盾,以軍事實力為後盾,以民主人權為旗幟,實現美國“無與倫比的領導作用”,把21世紀建成美國的世紀。

二、名詞解釋

1.國際秩序:指處理世界經濟和政治行為體之間相互關系的規範、規則和互動機制的總和。

2.“超越遏制”戰略:是指抓住蘇聯和東歐國家改革的機遇,充分利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優勢,更多地運用經濟、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手段,改變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內外政策,進壹步融入西方體系。

3.尼克松主義:提出“夥伴關系”、“實力”和“談判”作為美國外交的三大支柱,是美國霸權地位下降的產物和表現,是美國統治集團為了繼續維持其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而采取的壹種收縮政策。

4.生存利益:即國家的安全利益,是指國家生存所需要的壹切物質和精神條件,包括國家的領土完整不受損害,主權獨立不受損害,民族文化、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的生存不受威脅。

5.“參與擴張”戰略: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美國克林頓政府提出了冷戰後美國的第壹個全球戰略。其目標和核心內容是:以振興美國經濟、軍事實力和擴大民主為支柱,實現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把21世紀建成美國的世紀。為實施這壹戰略,明確提出了美國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經濟和民主。

第三次航行:指從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發展。

三、簡答題

1.西歐走上聯合之路的原因是什麽?(p 114-115)

答:第壹,振興歐洲的需要;

二是制約德國,消除西歐國家內部矛盾的需要;

第三,可以依靠自己的集體力量應對蘇聯的威脅;

第四,美國支持西歐復興以對付蘇聯,便於控制西歐;

第五,西歐聯盟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

2.多邊獨立外交的主要內容是什麽?(p 114-115)

答:壹是在日美安全保障體制的基礎上,尋求與美國建立“卓有成效的夥伴關系”;

第二,恢復日中邦交,在遠東構建日美中三角關系;

第三,加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和政治聯系。

3.當前南南合作的特點是什麽?(P199-200)

答:壹是區域集團化趨勢;

第二,合作內容和合作夥伴的多樣化;

第三,不結盟運動和77國集團調整了戰略,繼續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

4.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和基本原則是什麽?(第224-227頁)

答:第壹,和平與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標;

第二,獨立自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

第三,和平五項原則是中國處理與所有國家關系的基本原則。

第四,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

5.當代美國政治有哪些新變化?(P96-98)

答:壹是強化了以總統為核心的行政權力;

二是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變化;

第三,利益集團和大眾媒體的作用得到了加強。

四、論述題

1.如何正確理解和分析蘇東劇變(P169-171)

2.描述第三世界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P187-188)。

3.請談談妳對聯合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P251-252)。

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綜合練習4(答案)

壹、填空

1,法國在1964 1主動與中國建交。

2.2003年3月20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這是由三個現實原因造成的:戰略需要、利益驅動和政治考量。

3.聯邦德國勃蘭特政府於1969年提出了“新東方政策”。在“與西方合作,與東方和解”的政策下,先後與蘇聯、波蘭簽訂條約,承認其邊界現狀。

4、1987 10 10月,戈爾巴喬夫出版了《改革與新思維》壹書,提出了在政治上徹底改變蘇聯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主張。

5.1955的萬隆會議是南南合作的先驅。在1960年代,不結盟運動和

77國集團的成立標誌著全面南南合作的開始。

二、名詞解釋

1,和平解決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解決。這壹原則是中國倡導的。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印度政府談判代表團時,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和平友好的國家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初是作為處理中國與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關系的準則,後來擴展為處理社會主義國家關系的準則。

2.“1955體制”:二戰後,日本建立政黨政治體制,實行多黨制。1955,11年6月,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並為自民黨,成為國會第壹大黨38年。社會黨,* *。多黨制名存實亡。以自民黨為代表的保守政治體制與以社會黨為代表的革新政治體制的對立,成為戰後日本政治的基本問題。日美安保體制、修憲與保護、自衛隊與重新發展軍備、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等問題是雙方鬥爭的焦點。這種情況被稱為“1955系統”。

3.“休克療法”:最初是壹種醫療手段,後來被經濟學家用來指壹種激進的改革方式,實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壹步到位的過渡。

4.南北關系:指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位於南半球,大多數發達國家位於北半球,所以稱之為南北關系。南北關系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各種關系的綜合,而政治關系和經濟關系是南北關系的兩條主線。

5.國際組織:按照壹般的觀點,任何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府、非政府組織或個人以壹定的協議形式為特定的非盈利目的而成立的跨國組織,都可以稱為國際組織。國際組織有廣義和狹義的定義。廣義的國際組織既包括政府間國際組織,也包括由非政府組織和個人組成的非政府國際組織。狹義的國際組織僅指幾個國家或其政府通過簽署國際協定建立的政府間組織,是國際公認的組織。

6.“壹邊倒”:比喻某人或某種力量,從對立的兩面完全向壹面傾斜。“壹邊倒”的外交政策是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三、簡答題

1.國際組織如何分類?(第240-242頁)

答:壹是根據主體結構的不同,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

二是根據成員來源是否受地域限制,可分為全球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

第三,根據國際組織的宗旨、任務和情報的不同,分為壹般政治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

2.國際組織的基本特征是什麽?(第235-236頁)

答:(1)會員;

(2)目的和目標;

(3)組織結構;

(四)有壹定的自主權;

(5)非營利性原則。

3.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有哪些表現?

答:壹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美日歐之間)的經濟失衡;

二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失衡(南北失衡);

第三,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衡。

4.二戰後兩極格局演變的主要階段有哪些?(第39-42頁)

答:第壹,20世紀50年代,國際政治的主要特征是兩大陣營的對抗。

第二,50年代中後期到60年代末,國際政治力量分化重組。

第三,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末,世界各種力量不斷壯大,美蘇關系從激烈的霸權走向緩和。

第四,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東歐劇變,兩極結構崩潰。

5.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和基本原則是什麽?(第224-227頁)

答:第壹,和平與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標;

第二,獨立自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

第三,和平五項原則是中國處理與所有國家關系的基本原則。

第四,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

四、論述題

1.如何評價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P228-232)

2.如何評價聯合國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和地位(P24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