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拉出生於1966。它曾經承擔著非常特殊的任務。是豐田為拓展海外戰略產品而推出的車型。這款車適合所有人,也正因為如此,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特別的印象。然而就是這樣壹款開起來沒有特點,做起來也沒有特點的車,創造了全球銷量超過4600萬的事實,成為汽車史上的神話。現在的12代車型和歷史上任何壹款卡羅拉都不壹樣。它擁有更現代的設計,更具侵略性的車頭風格和良好的駕駛體驗。今天我們就帶大家通過實拍來詳細了解壹下。
同樣在TNGA架構下,與凱美瑞、亞洲、CH-R等車型壹樣,第12代卡羅拉在設計上趨於年輕化,因此整體調性發生變化,更多時尚、大膽、有活力的細節也充斥著整車設計細節。相比上壹代車型或者同級別車型,整個視覺重心降低了不少,在視覺體驗上給人更多的視覺沖擊。同時車身寬度更寬,扁平的車頭很有動感。如果是雷淩這樣的運動潮流車型,卡羅拉更友好壹些。
在車頭細節方面,大燈的造型尤為重要。兩個鍍鉻裝飾,壹條有節奏的線,穿過車頭內部,把車鏡頭和轉向燈隔開。當然,這不僅僅是車頭單獨的壹個細節,而是融入了整個車頭,使得車頭的設計充滿了融合的元素。啟動ACC電源後,這個鍍鉻燈就變成了日間行車燈。這樣的設計在其他品牌中並不算太少見,但卡羅拉處理起來更加流暢。
車身側面的設計偏向於簡潔的線條設計。車頭的視覺重心較低,導致從車側看整個車有壹種俯沖的感覺,相應的腰線略微擡高,並不是刻意的硬線。這樣的設計讓這壹代卡羅拉從外觀上有壹種柔和的美感。下腰線整體也很柔和,但是下凹的設計讓整個車側設計簡潔,不缺乏立體感。
後視鏡的位置不在a柱的夾角處,而是向後移到了小三角窗的後面,對於a柱容積的優化和駕駛員盲區的優化都有壹定的優勢。當然,小三角窗的加入確實縮小了車內盲區的範圍。
車尾部分整體設計中規中矩,沒有太多的線條進行復雜的設計,也不會覺得太單調。尾燈和大燈壹樣,有非常強的辨識感和融合感。值得壹提的是,豐田這次只為卡羅拉配備了壹套16寸的輪轂。雖然造型上還可以,但整體小尺寸在顏值上還是有些吃虧。當然,小尺寸的車輪和更厚的輪胎提高了日常駕駛的舒適性。
內飾可以說是完全顛覆性的設計。整體感覺用了很多日系簡約設計靈感。大尺寸懸浮式中控屏集成了更多功能,取消了很多實體按鍵。雖然在整體感覺上更加簡潔舒適,但操作起來其實需要壹定的學習成本,不過好在卡羅拉在空調控制這樣的基礎功能上還是采用了物理按鍵的操作邏輯,讓駕駛者的盲目操作更加得心應手。
方向盤的設計采用了多功能三幅方向盤的結構,無論是操作邏輯還是感官方面都更加幹練。手感也有明顯提升,支持四向調節。中控區的12.1英寸屏幕為頂配專屬。雖然12.1寸的尺寸相對中控臺來說不算小,整體設計也比較協調,但是UI有些落後,操作感和動態效果也缺乏質感,不過這些其實無傷大雅。畢竟易到用車才是正經。
作為家用車,空間可能是最關心的信息之壹,我的身高大概是173cm。在正常的駕駛姿勢下,前排的駕駛座和副駕駛的位置並沒有給我壹種壓抑和局促的感覺,反而有壹些寬敞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日系車特有的空間表現。相比德系車,日系車在車內空間上還是表現很不錯的。
後排空間的座墊高度很合適,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腿部空間表現也很不錯。當然,作為家庭級模特,妳可能很難翹二郎腿。不過應該說後排座椅在靠背方面還是比較直的。如果坐長途,可能會有點累,但好在橫向和縱向空間都比較大,問題不大。
作為這樣壹款家用車,個人感覺卡羅拉的整體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再加上目前不錯的價格,在同級別產品的競爭力上有壹定優勢。而且其年輕的設計和TNGA出色的被動安全保障為這壹代卡羅拉加分不少,從上市以來的具體數字來看,還是有非常不錯的市場表現的。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