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是中國沿海開放城市之壹。近年來,大力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國家包裝印刷基地、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民營科技園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相繼建成。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以優質產品為拳頭的多元化產品結構,包括樂百氏飲料、耶魯古力門鎖、凱達精細化工、華帝燃氣具、嘉華電子等壹批國內外知名產品。小欖五金、古鎮燈飾、沙溪休閑服裝、大用紅木家具、南頭空調、黃埔食品等區域特色經濟蓬勃發展,其產品在全國占有較大市場份額。全球500強企業在中山設立了20多家企業。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101.4億元,工業總產值2004.4億元。
中山市的投資環境很有吸引力。全市現有公路裏程1077.2公裏,形成了以國道、幹線公路、京珠高速為骨架,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半徑90公裏內,有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五個機場。鐵路運輸通過廣州到達全國各地。目前,隨著神灣港的開港,中山已形成東起中山港、南至神灣港、北至小欖港的“品”字形碼頭布局。其中,中山港年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中國前10位、世界前100位。從中山港到香港的航程只需75分鐘。中山供水供電充足,初步建成了以市區為樞紐,貫穿各鎮和大中型企業的寬帶高速大容量信息網絡,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近年來,中山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城市規劃管理先進單位”、“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暢通工程模範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市”、“廣東省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並被聯合國授予1997。
自然資源
中山有五種主要的自然資源:
(1)太陽能資源。歷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達445155.4焦耳/平方厘米,是全省太陽輻射資源豐富的地區之壹。
(2)水資源。中山屬富水地區,年降雨量1.738毫米,降水量291.8億立方米。流經全市(磨刀門、橫門、李紅旗)的西江、北江總水量1.497億立方米,平均每畝水量1.257萬立方米。此外,中山市地處沿海,潮差可用於灌溉和排水。
(3)礦產資源。中山地質發展歷史悠久,地殼變動頻繁,但地層分布較為單壹,缺乏豐富的地層。已探明和開發的礦產只有花崗巖、沙子和耐火粘土。其中石料主要為黑雲母花崗巖、黑雲母二長花崗巖和花崗閃長巖,廣泛分布於市內低山、丘陵和臺地,以五桂山和朱松嶺儲量最豐富。砂以中粗石英砂為主,主要分布在城市東部的龍穴、下沙沿海地區。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火炬開發區濠頭村附近。
(4)動植物資源。中山市大中型獸類的主要活動場所分布在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森林山高丘。現存的經濟動物主要有果子貍、食蟹貓鼬、豹貓、南方狐貍、穿山甲、嚙齒動物、各種鳥類和蛇。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鳥類和嚙齒動物在平原地區占主導地位;水生動物包括魚類、甲殼類和多種貝類。代表植被類型為熱帶季雨林型常綠季雨林。植被610余種,隸屬於105科358屬,森林覆蓋率12.95%。
(5)旅遊資源。中山市的著名景點、五桂山山脈和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鄉特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市內主要旅遊景點有:翠亨孫中山故居、中山影視城、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紀念中學、孫文紀念公園、孫中山紀念館、五桂山森林旅遊莊園及革命歷史基地、紫馬嶺公園、中山溫泉、長江水庫旅遊區、孫文西路步行街、橫門海上莊園、三湘泉林旅遊山莊及煙墩薩爾古普塔、西山寺、南山古香林、宋帝遺跡、羅三妹山、橋頭。土特產主要有三月紅荔枝、神灣菠蘿、小欖菊花肉、中山杏仁餅、石齊乳鴿、長江脆皮豬肉鯉魚、茶花制品、三湘瀨戶粉等。
語言
中山市語言情況復雜,主要使用漢語方言,有粵語、閩語、客家話。其中,使用粵語的人數最多,占總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沖積平原地區和中部的石齊地區。粵語方言分為四種類型:
(1)石岐方言,主要分布在石齊地區、南區和南朗鎮;
(2)沙田話(近順德話)主要分布在南頭鎮、黃埔鎮、東鳳鎮、小欖鎮、阜沙鎮、東升鎮、橫欄鎮、港口鎮、民眾鎮、潭洲鎮、板芙鎮、西沙朗、南朗鎮橫門。
(3)三交話(近東關話),主要分布在三交鎮;
(4)古鎮方言主要分布在古鎮鎮。閩語主要分布在火炬區的沙溪鎮、大湧鎮、三鄉鎮和張家邊。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五桂山鎮、神灣鎮和坦洲鎮南區。
民俗與民風
中山人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家鄉。他們勤勞、誠實、進取、創新、靈活、務實,不那麽保守。民風平和有禮,與人為善,團結互助,崇尚正義。上世紀80年代,中山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團結、愛國、求實、創新”作為中山人的精神。中山有豐富的民間藝術,包括中山民歌、舞龍、舞獅、鶴鳳舞、崖口浮色等等。中山是民歌之鄉。流行的民歌有鹹水歌、高唐歌、大劍歌、客家山歌、鶴歌、顧美歌、漁鼓、龍舟、小調兒歌等。其中鹽水歌和高唐歌最有特色。這兩種民歌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流行於潭州鎮等沙田區。鐘山舞龍分為八大類:龍牧、火龍、金龍、沙龍、草龍、遊龍、班龍和雲龍。中山的花是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