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村碑記載,清初曹遷此,村無考而建。因地處山區,北接章丘,是必經之路,故名獨道。
據史料記載,杜魯村在清朝鹹豐年間屬水南堡管轄。民國初年,農村保險被廢除,歸屬寨裏區公安鄉;1940 65438+2月,劃歸象山區公安鄉;1951年是13區的房子支鄉;1955 10個月,也是象山區房子支鄉;1958年3月,劃歸宅科小鄉大槐樹鄉;1958,10,000成立大槐樹人民公社,劃歸府管轄;1959年2月並入大王莊公社,劃歸房屋管轄;1984分配到大王莊辦事處寨科鄉;1985,寨科鄉撤銷,並入大槐樹鄉,劃歸寨科區管轄;2001,1,大槐樹鄉撤銷,成為大王莊鎮,劃歸大王莊鎮管轄。
建國初期,都祿村山窮水盡,村民全靠國家賣糧為生。從1955到1967,12,全村* * *吃了全政府賣的200萬斤糧食,最多的年份達到20萬斤。
獨魯村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抗日戰爭時期為八路軍開展遊擊戰爭提供了天然的便利,使這個村莊成為最早的革命根據地。早在抗日戰爭初期,為了便於對敵鬥爭,我們的地下黨務工作者躲在深山裏,聯系了壹些放牛放羊的村民,先後在村裏發展了曹、文、陳殿恒三名黨員,配合八路軍開展了長期的抗日遊擊戰爭。在村裏3名黨員的組織下,成立了由趙等36人組成的骨幹民兵團,保衛駐都祿村的4個支隊、山東工作委員會泰安特派員辦事處、縣縣政府、象山區委、八路軍駐泰安第壹師、機修所、染廠、兵工廠等。1936年春,特務大隊200人左右。由於條件所限,部隊官兵沒有穿制服,全部穿便衣。許多士兵穿著破舊的鞋子,赤腳訓練。村民在生活條件惡劣的前提下,為部隊獻鞋、供飯。軍隊有嚴格的紀律。有兩個士兵因為長時間站崗口渴,偷了百姓的桃子,被軍隊狠狠地訓斥了壹頓——當著全體官兵的面。他們被要求向當地人道歉,然後向村民們求情。
1939年,約500名日軍進入都祿村,襲擊駐紮在都祿村的八路軍。村民宋傳發被日軍打傷,後被定為二等壹等傷殘。
從1939到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期間,日本侵略者曾5次來到這裏,每次都給村民帶來了沈重的災難。1941正月初六,日軍飛機投下三枚炸彈,炸死曹及其母親、曹的兩個兒子陳寶煥及其兩個孫子等七人。曹的妻子受了重傷,打死了我八路軍的壹匹戰馬。1941 08年4月18日,日軍從都祿村抓獲村民曹文江、曹文海,到東北去上煤礦10多年。同年發生單向突圍戰。1942年秋,日軍突襲都祿村,搶走我糧站玉米2萬斤,老百姓雜糧3萬斤。我民兵的0藏在草堆裏,敵人搜尋未果,於是抓了村民張漢成景如磐、曹、陳殿發、等人,痛打壹頓,但無壹人泄露0的秘密地點,日軍也未撤離。
1943年,日軍突襲獨魯村,將張東振、曹文東、陳殿友、宋振山、曹等6戶人家燒成廢墟。
1943年秋,我部得到上級情報,日軍從章丘垛莊來,獨自掃地。趙、張、張、曹先庚、張煥祥等民兵骨幹在村外山頭站崗。到了半夜,民兵們發現有人進村,誤以為日本鬼子掃到村裏了,就打了起來,甩手迎擊,打傷了壹匹馬,但壹直沒有人還擊。後來才知道,從長城嶺天門關到都祿村的,正是司令員廖榮標。民兵們打傷了我軍的戰馬,感到後悔和恐懼,躲進了羊圈。第二天,廖司令員召集民兵開會,表揚了他們的高度警惕性,給他們拍了照片,並在壹份油印小報上表揚了他們。
1944年春,趙等人用雙手打退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村掃蕩。
1950年,新解放的村幹部齊新和群眾合力創辦了自己的小學,結束了孤家寡人幾代人不能上學的歷史。顏、周長城、高日茂等同誌先後在此任教,為獨魯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張樂勇畢業於萊陽農學院,而張峰、曹華和-則被各大學錄取。
“雞爪頂,三屏山,獨鹿鬼門關(天門關),蜿蜒繞過楊家圈,壹頭紮進草溝,消失了十個半月”,這是獨鹿村地處偏僻的真實寫照。
1950年,萊蕪縣委、縣政府、萊蕪縣人民醫院修建辦公樓,所用木材全部由獨魯及鄰村無償提供。
1954,獨魯村20戶自願加入初級社;1955,全部入社。從此,孤獨的旅行者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壹步步前進。
都祿村四面環山。水壹直制約著村子的經濟發展。1956,村幹部帶領村民在幹河子砍石頭,修築河壩。男女老少簡單地用肩膀扛著,修建了攔河壩,儲存了5000立方米的水用於村裏灌溉,初步緩解了旱情。
1969,都祿村為了壯大集體經濟,方便村民建房,建了壹個磚瓦廠。直到1973,由於土方的限制,停產。
1970,都祿村出資3000元購買了壹臺稭稈切割機、壹臺磨粉機、壹臺粉碎機、三臺柴油機,方便了群眾生活。1970集資建鞭炮廠,增加了集體收入。
都祿村四周高山環繞,土地稀缺。從1975開始,每年都會重修壹條河。直到1978,都魯南溝、後關至辛莊、獅子溝、後關至水庫四條河道全部改造成功,擴大耕地面積4萬平方米。
靠山吃山,是永遠不變的理念。1979年,在泰安市林業局的指導下,從外地購買了65438+萬株刺槐種植在山上,被泰安市林業局定為速生豐產林。可惜由於管理不善,被放牧的牛羊給毀了。
1990年,在上級電力部門的支持下,都祿村實現了全村通電,結束了孤家寡人點油燈生活的歷史。1996年,都祿村安裝了第壹部程控電話。目前,全村安裝電話160多部,大部分富裕農戶都配備了手機,成為大王莊鎮第壹個“手機村”。1998年,投資40多萬元開發了自來水工程,結束了村民靠肩膀吃水的歷史。1998、1999組織村民發揚艱苦創業精神,修建生產道路8條,總長16裏。三輪車、拖拉機上山,結束了挑擔的歷史。
1971-1973年,都祿村修建了石門子水庫,庫容3萬立方米。2000年冬,采用村民和集體股份制,用654.38+0.2萬元鋪設乙烯地下管道8600米。村民澆地收水費,收入全部股份分配。受到上級的高度贊揚。
2001年冬和2002年春,為擴大水澆地面積,石門子水庫大壩加寬18米,加高5米,使水庫庫容達到120平方米,灌溉水澆地400畝,全村43%的旱地變成了水澆地,基本實現了高山水利,為農業豐收打下了良好基礎。
2002年,都祿村組織10村民開發荒山1000畝,村裏制定優惠政策,每畝承包費10元。本著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該村30年不向承包方收取任何費用,以提高村民封山育林的積極性。
1999年冬,村兩委組織黨員、離退休幹部和群眾開會,討論都祿村旅遊發展規劃。2000年6月,萊蕪市旅遊局局長應邀來訪。王主任高度評價了獨魯村的生態資源優勢,增強了幹部群眾發展旅遊的信心。村裏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村民積極參與。誰種植,誰擁有,誰開發利用,誰投資,誰受益。僅2006年,在7000畝林海草原上種植了80000棵栗樹和10000多棵核桃、杏、柿子等果樹。
2001年,春村兩委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成立了由村民、黨員、退休幹部組成的25人荒山拍賣小組,由王旭水任組長,對所有地塊逐壹評估,最高不超過30元,最低不低於10元。村裏從第六年開始收拍賣價的20%,從165438+起。荒山拍賣優惠政策極大地調動了村民購買荒山的積極性。村裏260戶人家,家家都爭著買荒山。壹些缺勞動力的農戶還從泰安、章丘等地雇人挖坑種樹,全村已種植板栗65438+萬株。
獨魯村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底蘊豐厚。大寨整地時,挖出了刀幣。據考證是戰國時期的刀幣,還有齊長城、炭窯、孟姜寺等遺址。兩個村委會“借道生財”發展,進行了唐代林海草原和板栗園建設。按照山東曲阜師範學院王延洲教授的規劃,啟動旅遊開發,其做法是:修復後的步道分段承包給個人。壹步壹步評估,村裏給承包人打了欠條,旅遊開發受益後,村裏逐年返還給個人。從2001到2002年,村裏修建了從村委會到千年栗園、林海草原、石門水庫的主要步行道路20多裏。2001秋,聘請萊蕪大型挖掘機削山劈嶺,修建石門水庫旅遊公路。
孤獨的路人看到了旅遊業發展的朝陽產業。2002年,村民蘇和荊湘華率先在太明公路旁修建了高標準的飯店和賓館,歡迎和招待獨自前來觀光的四方賓客。
都祿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村民張樂天早年不願意在家鄉受窮。他家去張店火車站開始裝卸,現在已經成為裝卸隊的總經理,個人存款幾千萬。200多名村民先後在濟南、淄博等地打工,開闊了眼界,發展了經濟。
獨魯村作為革命老區的壹個普通山村,走出了貧困,走向了富裕:從壹個資源貧乏、交通閉塞的小山村,發展成為大王莊鎮產業結構調整、個體私營經濟、雙文明建設、計劃生育工作、社會保障、農村基本建設的先進單位。2001年7月,被萊蕪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①天門關:天門關,齊長城的關隘。位於大王莊鎮獨魯村北部,是泰安、萊蕪至章丘的交通大動脈。原來天門關內有壹座雄偉的石砌自閉門,門陽正上方立有“天門關”三個大字的石碑,1956修建太明路時毀於壹旦。
天門關,據史書記載,合築長城,是魯帝國之始,後為楚。11年齊魯出征。在200多年的時間裏,齊魯發生了多次戰爭。公元前555年,晉平公率領金、宋、魯、魏四國聯合出兵伐齊,齊軍利用天門關依城禦敵。齊國強大後,他走出長城,直奔魯國。這期間,天門自然通。
“天門關”位於管子的八個點上。魯莊公十二年春二月,子久與之子交戰,後落入之手,史稱。
齊桓公想要主宰世界,招募人才。太傅包舒雅極力推薦管仲。當管仲投靠魯國時,想殺管仲,理由是管仲開槍打死了自己,於是派人到魯國要求把管仲接回來。這時候,管仲知道了包的計劃,從容地跨進了門檻。汝陽因怕魯公追悔莫及,來到煙鬥旁,作了“黃瑚”二字。如果他想為人們服務,他會得到這個詞,唱歌和離開,但忘記它。,答“天門關”,管便索筆大書“天門關”三字。
②唐代的栗園
唐代的栗園以都祿村為主,有8000多棵古栗樹和每顆板栗的老枝幹,神秘而風格獨特。或者《袖手旁觀之路》,展示骨瘦如柴的人;或者生活在深處,用撐起天空的巨冠隱藏著老樹老枝,生機不減;皮遮肚空,歲月深悠悠。觀賞價值極高。栗子壹旦熟了,又甜又好吃。據考證,每顆板栗的年輪都在千年以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去年以來,通過開發整理,近萬株古板栗已趨向盆景,從而成為壹個特色景點——唐代板栗園,是“山東第壹古板栗林”。
③臨海草原
位於海拔894.4米的山上,以天然草坪和松林為特色。壹大片山坡上,綠草如茵,壹望無際;松樹在草坪間壹排排矗立,與高山草原相映成趣,別有壹番韻味。因此,它們被稱為“林海草原”和“齊魯唯壹的高山草原”。據專家介紹,像這樣的高山草坪,不僅在齊魯,在全國都是罕見的、獨壹無二的。
此外,旅遊區還有許多奇石,如仙人桌、和尚石、香爐石等,栩栩如生。泉水也是壹大特色。在高山密林中,有許多眼泉。水清澈甘甜,令人心動。千畝草坪西山上,有齊長城遺址。城墻已經被歲月侵蝕,不復存在。然而,殘垣斷壁依然存在,古長城的年代依稀可辨。243省道穿過的兩座小山之間,有古長城“天門關”,附近有孟姜女廟遺跡。
壹、英國烈士名單
曹先典,l915年5月出生,1938年5月參加革命,在江蘇贛榆戰役中犧牲,骨灰葬於贛榆縣。
萬喜祿生於1923年,1945年6月參加革命,1951年死於朝鮮,骨灰葬於朝鮮。
薛安寶出生於1906年4月,入黨於1941年7月,在泰安1943朱山子戰鬥中犧牲。他的骨灰葬在他的村子裏。
第二,歷任村支書
1936 65438+10月-1942 65438+10月文
1942 65438+10月-1944 3月文永福
65438+4月0944-65438+6月0950張
65438+2月0950-65438+10月0956陳德華
1956 165438+10月-65438+4月0962張秀軍
65438+5月0962-65438+6月0975張
65438+2月0975-65438+9月0984陳衛和
65438+9月0984-65438+5月0985陳
65438+6月0985-1986 165438+10月陳
1986 65438+二月-1994 65438+二月陳
1995 10月-1998 9月耿
1998 10月
趙雲谷
第三,歷任村主任
1954 65438+二月-京西生
1955 65438+10月-1958 65438+10月曹
1958 65438+十月-1968 65438+十月張秀軍
1968 65438+10月-1979二月曹先祥
65438+2月0979-65438+2月0980耿衛方
1980 65438+2月-65438+9月0984陳
1984 65438+10月-1985五月陳
65438+6月0985-65438+6月0986 65438+10月張秀新
1986 65438+2月-1989 65438+2月溫鳳江
1989 65438+二月-1995 65438+十月陳偉建
1995 65438+10月-1996 3月曹憲文
65438+4月0996-2006 54 38+0 6月65438+10月王旭水
2001 10月-
趙(兼)
四、副縣級及以上幹部
張退伍前是泰安軍分區通信兵。
趙退休前是山東交電公司的經理。
趙聯華濟南建築安裝公司-
動詞 (verb的縮寫)-道路穿過壹條單獨的道路
據獨魯村退休幹部趙在1942,我黨地下黨組織領導20余人,9匹大馬,便衣來到獨魯,在村中南部田地的碾米機上攤開魯蘇冀三省地圖並拼湊起來,邊看邊指指點點。行李沒打開後,所有工作人員都躺在草地上休息。村長趙打算準備面粉給官兵們做面條充饑,但因條件所限找不到面粉。我不得不和人們壹起收集煎餅並給他們。那時候人們不知道-是的-。後來,趙等同事看到劉主席的遺像後,回憶當年就是劉主席壹個人來的。
第六,獨自突破
1941年,侵華日軍野蠻侵占、瓜分了萊北根據地。槐樹大部分位於濟南、泰安、章丘、萊蕪交界處,山巒連綿,是泰山抗日根據地之壹。因此,槐樹被清掃得更頻繁了。
這年初春,泰安特派員和象山區委進駐都祿村,舉辦了重點抗日訓練班。為了保證機關和訓練課目的安全,防止日偽騷擾,12團擔任了警衛工作。2月1日下大雪,周邊山路被大雪阻斷。為了安全起見,12-兩個哨兵去赤步溝放哨(寨科自然村,距都路約10華裏,與鹿野交界處),另壹個哨兵被派到村東的山脊上放哨。
當時寒風呼嘯,大雪紛飛。赤布溝站崗的兩個哨兵忍不住躲進羊圈裏避風。下午12左右,兩人聽到外面吱嘎的腳步聲,立即跑出羊圈,問:“誰?”然後砰的壹聲,他們躺在血泊中。大批日偽軍突襲獨立路社駐地。
淩晨2時,日偽軍進入都祿村,在東山站崗的哨兵發現敵情後急忙報警。由於風很大,噪音很弱,沒有引起兩級機關的警惕。哨兵自己報警時被日偽軍打死了。鬼子摸到村裏,狗狂吠,駐守在村西擔任警衛的12團、縣大隊緊急集結,與日偽軍展開巷戰,行署、區機關立即集結轉移。天亮了,雪還在下,部隊退到北齊村的長城上,以垛為碉堡阻擊敵人。到7時,行署和區機關已安全撤離敵人的偷襲,留下10余具屍體,灰溜溜地撤退了。
七、趙聽雲
趙,37歲,萊城區大王莊鎮杜爐村黨支部書記。1998 10趙放棄了外地優厚的工作,回到村裏當了黨支部書記。他頂住各種壓力,從思想教育入手,把思想工作落實到行動上,投資4萬多元修復小學危房,避免了學校被撤並,村裏孩子到4公裏外上學的麻煩。同時,他投資了壹些錢給幼兒園添置玩具,讓村裏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學習環境,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用實際行動統壹了民心,結束了村裏的混亂局面。
利用群眾思想的變化,趙立即把註意力轉向治理山區和貧困、富民強村。從1998年冬到1999年春,他帶領鄉親們努力工作,修了8條8公裏的生產路,讓大部分深溝都開上了拖拉機。為解決群眾飲水困難問題,1998年冬季,采用股份制集資,鋪設地下水管38000m,入戶管道40000m,修建水庫12座,徹底改變了山民靠肩膀喝水的歷史。為改善山區灌溉條件,趙進行水利產權制度改革,9個月籌集資金8萬元,埋設地下輸水管道3400米,開挖水庫8座,完成東水西調工程,增加灌溉面積150畝。從2002年冬開始,趙帶領村民實施了村裏有史以來最大的集體水利建設工程,投資654.38+0.5萬元,安裝壓水管道8600米,鋪設長1600米、寬6米的生產道路1條,進壹步提高了獨魯村的生產水平。
趙還動起了承包山場、發展旅遊業的腦筋:去年,他主持了山場拍賣,組成了專門的林權制度改革小組,丈量面積,估價土地,把7200個山場公開拍賣,壹舉成功。這極大地調動了群眾保護森林的積極性。今年春天,只種了6萬顆栗子。自2002年以來,根據山場資源豐富的事實,發展了旅遊業。經過多次策劃項目,“熱幹面板栗園”、“林海草原”等景區品牌終於樹立起來,並聲名遠揚。為了招商引資,趙組織群眾大力修建景區設施,修建了20多裏的旅遊公路,擴建了壹個風景湖,新建了壹個停車場,大大拓寬了都祿村的經濟發展道路。
三年來,都祿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姜面積從1998的不到20畝,發展到去年的200多畝。大白菜養殖發展了50畝;中藥材30畝;板栗已開發1200畝。耕地從1998的全部糧食作物發展到現在的糧經比3: 7。2001年人均收入達到3100元,比1998增加1100元。
趙上任以來,與村幹部群眾同心同德,治山、治水、修路,與時俱進,把村裏的工作重點從農田基本建設、產業結構調整逐步轉移到旅遊開發上來,使都祿村從貧困走上了富裕文明之路。被評為萊城區“勞動模範”、“優秀黨支部書記”,2002年被授予萊蕪市“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號。
獨魯村礦產資源豐富,有應時礦、長石礦、萊蕪黑色花崗巖、鐵礦、石墨礦等。且山區面積較大,東有吊蘭山、瑤窩頂、孔雀廟,西有雞爪頂、三屏山、犁頭尖,南有紮客嶺,北有天門關。山上有200多種植物,有松、柏、柳、柿、栗、核桃、海棠、芙蓉、楸樹、杜鵑花、魚刀花、山楂等。動物包括狐貍、猴子、獾、山鷹、野雞、杜鵑、黃鸝和畫眉。中草藥有靈芝、何首烏、川芎、丹參、益母草等100多種。“山東三寶”荊芥、防風、益母草廣泛分布於獨魯山。2001,10年4月4日,與華山林場簽訂協議,將5470多畝山林場用於旅遊開發,開發權歸獨魯村。
杜魯村附近有壹些旅遊景點,如山東香山國際旅遊度假區、西商古陵園、興隆紀念碑、萊蕪黑龍潭龍王廟、方幹生態旅遊區,還有萊蕪黑豬、萊蕪豬、萊蕪黑兔、萊蕪稷山黑雞、萊蕪生姜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