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最容易犯三種錯誤。在面試中留下好印象是成功的開始。了解這些規則可以幫助妳改善職場關系,在職場中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以下是畢業生在求職中最容易犯的三種錯誤。
畢業生求職最容易犯的三種錯誤1“海投”簡歷——盲目求職
3月28日,河南洪光天地實業有限公司在河南省建築類畢業生招聘會上,短時間內收到了數十份學生簡歷。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同學拿著壹疊簡歷送到單位,放下就走,沒有問清楚企業的具體情況。如果他沒有目標,盲目求職,我們是不會對他感興趣的。”
河南食品公司人力資源部的嶽經理也告訴記者,許多大學生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麽,能做什麽。“3月份的時候,我們根據簡歷通知了壹些同學來面試。壹半人沒來。通過面試簽協議的,來公司實習的時候又少了幾個。”他說,很多大學生缺乏自己的職業定位,“廣撒網”,最後只能是“瞎折騰”。
壹山望著另壹山——“頻繁跳槽”
2008年畢業於鄭州大學的孟曉已經在三家公司工作了壹年,他說:“每次我都辭職。其實找工作並不難。難的是找到壹份環境好、待遇好、穩定有保障的好工作。”
像孟曉這樣頻繁跳槽的大學生並不罕見。許多大學畢業生經常換工作。以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為代表的9萬份人事檔案中,有3萬份成為無人認領的“棄檔”,高校畢業生是“棄檔族”的主力軍。
河南樂天動漫公司辦公室主任趙玲說,很多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常常望著山壹樣高的山。現在不是企業不願意和員工簽訂聘用合同,而是部分畢業生不願意和企業簽訂合同,企業不敢委托這類員工,存在跳槽的“隱患”。
自2008年以來,鄭州25家企業為大學畢業生留出了2000個實習基地。鄭州少林汽車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培訓中心主任姚說,去年有200名大學生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去企業實習,不到兩個月就有180人離開。有些同學離開是因為覺得公司地理位置偏遠,業余時間玩不到。
河南省第五建築集團公司是壹家大型建築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大家都懂。然而,許多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太隨便辭職,缺乏實際工作精神,這不利於他們的長期發展。
不掃房子很難掃遍天下?
壹些大學畢業生目光短淺,不願意從最基礎、最普通的工作崗位做起,影響了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任用。
鄭州紫荊山公園曾經雇傭過壹個女大學生。第壹天上班就給了她壹把掃帚,讓她體驗基層壹線工作。她抱著掃帚哭了。
鄭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的大型速凍食品企業,員工3萬多人。全國人大代表、委員長陳澤民告訴記者,三全公司每年都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並要求大學生從車間壹線做起,逐步走上管理崗位。很多大學生壹開始接受不了,有的離開;堅持下來的現在都是骨幹,年薪能達到幾萬元。
鄭州市人事局高校畢業生就業辦公室主任劉國慶認為,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現實條件下,高校畢業生尤其要註意調整職業選擇,樹立長遠眼光,不要害怕從基層做起。
畢業生求職最容易犯三種錯誤2 1,裝。
父母過渡性幹預的後果之壹就是年輕人認為壹切都應該壹帆風順。科普利克說,壹名實習生在上班的第壹天告訴主管,他會在那周的周四提前下班去上馬術課。“這個人還不明白,這完全不合適,對他的事業極其不利。”科普利克說。
2.求職開始得太晚了
理想情況下,大學生應該在大壹結束後的暑假就開始尋找相應的實習崗位。那些認為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找到工作的學生,會浪費很長時間才開始找工作。
3.未能充分利用校友網絡。
雖然父母和他們的朋友可以為妳提供良好的人脈,但高等院校提供的職場人脈應該是年輕求職者最首選的資源。
4.簡歷很馬虎,太自我了。
年輕的求職者往往不善於滿足簡歷的基本要求,如清晰合理的布局,語言和標點符號的仔細校對,以及職位描述中關鍵詞的使用。另壹個嚴重的問題,“求職目標”部分往往對自身需求闡述得不夠,對潛在雇主的需求闡述得不夠。例如,年輕的求職者總是說:“這個初級職位讓我能夠使用我的技能和想法,投入我的熱情,並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但其實他們能為雇主做出什麽貢獻才是重點。像夏令營輔導員這種瑣碎的工作,除非妳能量化妳的成績,否則不需要在簡歷中提及,比如妳曾經組織過壹次由150營員組成的海邊活動。
5.求職信重復簡歷內容。
許多年輕的求職者在求職信中重復他們的簡歷。其實求職信要簡短生動,具體說說求職者能給這個職位帶來什麽。
6.沒有做足夠的作業
年輕的求職者在參加面試前往往只是瀏覽壹下公司的網站,但實際上,他們應該閱讀網站上的所有信息,搜索媒體對該公司的報道,跟蹤有關公司經理的社交媒體信息,如Twitter信息。
7.未能清理個人社交媒體資料
臉書上所有醉酒和穿比基尼的照片都應該刪除,或者設置隱私權。每個人,包括大學生,都應該改善他們的LinkedIn個人資料。
8.沒有向面試官表達謝意
年輕的求職者在結束面試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向面試官表達自己的謝意。永遠要當面感謝面試官,明確表示能在這家公司工作是妳的榮幸,並詢問面試過程的下壹步是什麽。然後回復壹封手寫的感謝信或電子郵件,提及面試中討論的壹些細節。
9.未能尊重上壹代人。
科普利克提到壹位暑期實習生,他在壹家大公司實習結束後走進首席多元化官的辦公室,說:“我能給妳壹些關於我實習經歷的反饋嗎?”年輕人太習慣於被包括在對話中,以至於他們分不清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區別。
10,過於依賴崗位需求清單和招聘會。
我會在每壹篇關於求職失誤的文章裏寫到這壹點,因為這壹直是個問題。科普利克說,年輕的求職者和相對年長的人壹樣,會花太多時間在網上或不知名的招聘會上申請工作。我們反復強調,通過朋友介紹找工作比較好。如果妳看到壹個空缺的職位,試著去找和這個雇主有關系的親戚或朋友,以此為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