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網絡語言對中學生有什麽影響?

網絡語言對中學生有什麽影響?

網絡語言在教學中的應用“網絡語言”是在計算機互聯網上使用的漢語、英語和漢語拼音相結合的語言。它具有新穎、簡單、幽默的特點。網絡語言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並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娛樂中。學生的話語風格、生活習慣、情感特征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這樣的變化也在悄悄地沖擊著語言教學,沖擊著由來已久的漢語和漢字,也給漢語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正確看待網絡語言,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語言,讓網絡語言為語文教學服務,是新課改的主題。壹、網絡語言的概念和類型(壹)概念21世紀是信息時代,也是網絡時代。網絡正以驚人的速度走進人們的生活,催生了壹種新的語言樣式——網絡語言。網絡語言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是指信息時代出現的與網絡和電子技術相關的信息符號系統。它是記錄在萬維網自由空間的磁盤等介質上的語言,是傳統語言與高科技產品相結合的產物。狹義的網絡語言是指網民在互聯網上進行信息交流和信息處理所使用的語言。與常規語言的使用相比,網絡語言具有新穎、簡潔、幽默的特點。從網絡語言與其反映的對象的關系來看,可以分為三類:壹是網絡術語,如硬件、軟件、鼠標、病毒、寬帶、登錄、局域網、防火墻、瀏覽器、主機、錨點、插件、軟盤登錄、端口、固件、位圖、文檔文本、像素、二進制、防火墻、公共域、公共域。二是網絡應用中的常用詞,如網民、觸網、黑客、電子商務、虛擬空間、註意力經濟、網上出版、網上死亡、網上盜版、網上購物、網上營銷、網上警察、網關、網上約會、網上客戶、虛擬社區、虛擬企業、虛擬銀行、電子地圖、電子貨幣、電子期刊、電子欺騙和電子商務。三是網友日常交流用語,如大蝦、斑竹、恐龍、菜鳥、公雞、東東、醬紫等。,也是狹義的網絡語言。本文要討論的是狹義的網絡語言。(2)類型借助於網絡傳播和網上傳播的特點,網上傳播中出現了壹些頻率非常高、獨具特色的網絡習語,有些已經是漢語中的了,但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還有的是新詞,屬於新詞範疇;其他的都是只存在於網絡領域的奇特現象。網絡成語數量多,產生快,突出了網絡文體的特點。網絡語言主要有四種:1。有兩種縮略詞。在壹種情況下,每個單詞的拼音首字母被組合形成縮寫。最常用的縮寫有GG(兄弟)、JJ(姐妹)、DD(兄弟)、MM(姐妹)、PF(佩服)、BC(傻逼)、BD(傻逼)、ZT(轉帖)、PMP(阿諛)、SJB(神經病)。另壹種是英文單詞的縮寫,如BF(男朋友)、GF(女朋友)、SP(支持)、DL(下載)、TTYL(以後再聊)、VG(很好)、BBL(壹會回來)、BTW(順便)、TIA(提前致謝)、VIP(很重要的人)等等。有些英文縮寫只有壹個字母,如U (you)、R (are)等。起初,這類網絡縮略語的出現只是網民為提高網絡交流效率而采取的應急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網絡用語。2.諧音音譯詞這類網絡成語采用諧音的方法,改變原詞的書寫形式,目的是搞笑生動。這種諧音只要求聲母和韻母相同,不考慮聲調,主要包括漢語諧音和數字諧音。漢字的同音字被近音代替。比如“版主”可以諧音為“斑竹、斑竹”,對應的“首頁”就變成了“竹葉”,比如南俊(帥哥)、hap less(美女)、香香(郵箱)、青筋(請進)、醬紫(這樣)、果醬(過獎)。這類詞有些不是網友故意的,主要是拼音字體裏沒有指定的詞組。但是使用拼音輸入法的網友驚訝的發現,懶惰也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然後推而廣之,最終被網友接受和使用。當然,也有壹些諧音詞,如“鳳滿”、“haplessness”,是網友為了好玩或其他目的而有意扭曲的。中文諧音還包括諧音翻譯,比如主頁音譯為烤雞,modem為貓。數字諧音是另壹種常見的網絡詞類,其方式包括:(1)使用數字代詞。常見的有“88”(拜拜)、9494(是)、7456(我好生氣)、687(對不起)、55555(哭)、7758(吻我)、4242(是)、748(去死吧)、987。英語單詞也可以用數字來代替,比如f2f(面對面,“to”的讀音與“two”相同),me 2是me too的諧音,B 4是before的諧音縮寫,fore與英語four的讀音相同。這種由十個阿拉伯數字組成的數字網絡詞,形式簡單,含義幽默活潑,充滿生活情趣,有時比文字還簡單快捷。(2)用文字代替數字。比如win 95諧音為“暖酒屋”,win 98諧音為“暖吧”。pⅱ(奔騰2)被稱為“屁兔”。這種數字諧音的目的不是簡潔而是幽默。3.隱喻聯想詞主要是聯想豐富、思維活躍的年輕人。他們富有創新精神,喜歡標新立異。為了在網絡傳播中顯示自己的前衛和時尚,創造了大量生動有趣的隱喻詞匯。廣為流傳的有:“綠青蛙”是指不夠帥的男人,“恐龍”是指不太好看的女人;“菜鳥、蝦米”是指網絡新手,而“老鳥、英雄”是網絡高手的稱呼。“灌水”是指在論壇上發布壹些50字以下的帖子;“罐子”指的是論壇。在每個“壇子”裏,上下級帖子的關系叫“樓上”“樓下”,發帖的人是“樓主”;“砌磚”就是認真寫壹些有深度的文章。如果能在論壇裏引起大家的爭論,那就叫“拍磚”。這樣的詞是高度衍生的。比如來自“灌溉”,水桶、水鬼、水仙、水王、水母(都是指灌溉狂魔,水母尤其是女人)、水手(灌溉者)、潛水員(喜歡看別人灌溉但自己不灌溉的家夥)等。,並從“網蟲”中產生爬蟲、網絡新手、bug(中級網蟲)等。這類詞語多采用比喻、聯想的方式構成,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4.符號象形文字這些文字是網民利用計算機鍵盤上的各種符號或計算機技術創造的表情圖像,創造出的壹系列具有情感意義、色彩鮮明的符號組合。這些符號組合被賦予壹定的含義,代表固定的意義,在網絡文體中被廣泛使用,充分體現了網絡的特點。如“:-)”通常加在句末或文章末尾,表示微笑或玩笑,“o”表示驚訝,“!”表示贊同,“:-S”表示語無倫次。有“3: 0”(小醜)、“3”(陶醉表情)、“:@”(牙痛)、“x-)”(我死了)、“~ ~(> _ & lt;)~ ~ ~”(哭)、“(-)”(愛)、“O(∩_∩)O~”(笑)、“~ (@ _ @) ~”(羞)。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提高,出現了壹些更形象的象征性詞語,如(假笑)和(昏厥)。網民用這個符號來代替壹些要表達的意思,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刺激,是壹種非常形象、直觀、簡單、生動的表達方式。第二,網絡語言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網絡語言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作文中網絡語言的廣泛使用。很多同學用諧音字代替標準字,用自創詞,或者用漢語拼音縮寫代替漢字。比如在中小學生(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小學生)的作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昨晚我GG(哥哥)帶著他的GF(英文中女朋友的簡稱)去我家吃了7頓飯,那個MM在吃飯的時候不停的拍我媽PMP的馬屁,真是個好BT(變態)。就是沒辦法表達無奈),甚至8粥(我不太喜歡)。飯桌上,GG的女朋友壹直在拍我媽媽PMP的馬屁。那個醬紫(外觀)真的是PT(變態),7456(氣死我了)。只吃了幾口飯就去QQ上“趁熱打鐵”(貼吧)。在QQ聊天裏,在BBS的評論裏,在QQ空間裏,在博客日誌裏,甚至在我們要學習的語文作文裏,幾乎都有網絡語言:暈、倒、偶、東東、灌水、恐龍、MM、GF、RPWT、555。”暈”和“顛倒”的意思是對方說的話有點不可思議,不可理解;甚至”是指我,“東東”是指某個東西。網上不分青紅皂白的評論都叫“灌水”,“恐龍”指的是醜女,“MM”指的是“美少女”,“GF”是英文女朋友的縮寫,“RPWT”是“性格問題”的縮寫,“555”是“喵喵”的意思,“∧ _ ∧”是微笑的意思。比如“9494”表示“是”,“886”表示“再見”,“PK”表示“壹對壹”;或者含義不同,比如用“粉絲”來指代“粉絲”等網絡用語。這些不符合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規範的網絡語言,在今天的漢語交流中壹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們的交流困難,所以我們不能用諧音來過度、無序地幽默,這樣會取消漢字的表意性。將漢字與西方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混合使用,會造成更多的混亂。學生在作文中使用這種網絡語言,詞匯混亂,語法邏輯混亂,主題單薄庸俗。據媒體報道,在壹場超過654.38+0萬人參與的全國作文大賽中,至少有50萬條參賽作品因使用網絡語言而在初選中落選。原因是這50多萬條詞條都使用了“尷尬”、“扯平”、“努力”等網絡用語。”並不是我們排斥網絡語言,甚至有些網絡語言還挺有意思的,但更多的是用網絡語言寫的散文。組委會成員朱老師說。語言運用清晰生動是本次征文比賽的重要標準。但參賽選手用網絡語言寫作時,隨意性大,錯誤多於文字,有些文字啰嗦,毫無意義,嚴重幹擾閱讀,讓人壹頭霧水。”這些作品在初選中被淘汰。“通過以上現象,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體會到,網絡語言在短短幾年內改變了廣大中小學生的網絡生活,也在悄然改變著他們的說話和寫作方式。在他們的日記、周記甚至作文裏,都有大量“漢字+數字+符號+外語+其他”的大雜燴式網絡語言。可以說,網絡語言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小學作文教學。很多網絡語言還含有低俗、低級、戲謔等不文明用語,嚴重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禮儀。很多學生經常改編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對話和句子,並將其應用到作文寫作中,這反映了學生嘩眾取寵、蔑視傳統和經典的逆反心理。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克服學生不健康的青春心理,是值得每壹位語文教師深思的問題。三、學校和老師應該如何正確面對網絡語言?1.加強傳統語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辨別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語言應運而生,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社會生活,迎合了當代人求新求變的社會心理。與莊重、深刻、嚴謹、規範的傳統語言相比,它具有通俗易懂、幽默生動的特點,因此深受青年學生的喜愛。網絡上的快速交流使學生停止了對語言的仔細推敲,以至於沒有紮實深厚的語言基礎,必然導致對語言的誤用和誤用。《語文課程標準》在界定語文課程性質時,強調了語文的工具性。”語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壹。“語言要發揮好交際工具的作用,必須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必須嚴格遵守既定的語言規範。因此,作為培養青少年語文素養的學校,必須加強傳統語言的教學,從語言內部結構的各個方面,如語音、語法、詞匯等方面加強這些傳統知識的教學,將傳統語言教學滲透到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自始至終提高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使他們能夠自覺遵守語言規範。2.適當教授壹些社會方言知識,提高青少年使用語言的能力。”社會方言是在全民基礎上各種言語聯想產生的各具特色的語言變體。它是社會中不同年齡、職業、階級和階層的人之間語言使用的變異。“網絡語言是網民在網上交流時創造的壹種社會方言,是壹個言語社會。它是傳統語言的變體。它適用於在線交流的環境。可以作為網民言語社會內部的交流工具。但如果在網絡之外的現實生活和學習中廣泛使用,必然會產生語義上的誤解。比如,網友所說的“美”指的是“無幸福”,與網外的傳統語言完全不同;網絡字母“GG”讓沒有上網經驗的人壹頭霧水,但經常上網的網友都知道,它的意思是“兄弟”。因此,網民對網絡語言的使用應局限於網絡,否則,會造成交流的混亂。教師在中學和大學對學生進行上述語言變異理論的教育,讓他們了解傳統語言和社會方言的區別,認識到只有傳統語言才是全民交流的工具,網絡語言作為壹種社會方言是有局限性的。3.了解網絡語言知識,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語言,是符合網絡時代的特殊語言現象。這個時代的人們無法避免接觸和使用網絡,因此如何正確使用網絡語言成為壹個重要的問題。作為壹名語言工作者,教師應該學習和掌握網絡語言的知識,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網絡語言,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網絡語言的本質,使他們了解網絡語言的構成和特點,以及網絡語言對傳統語言的變異手段。他們還應該有意識地將傳統語言與網絡語言進行比較,找出網絡語言不符合傳統語言規範的表現,從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語言。4.加強學校對學生網絡語言的規範教育,引導學生使用積極健康的網絡用語,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和文明教育的重要場所。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這壹定位,加強網絡文明教育。學校要充分利用語言教學課程,加強網絡語言文明和規範教育,讓學生遵守網絡文明和規範,引導學生使用積極健康的網絡語言,堅決抵制網絡糟粕,遠離網絡垃圾,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5.有效利用網絡語言的創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傳統的語言教學中,教師是權威,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對於積極創新的青少年來說,這會束縛他們的思維,不利於語言創新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會導致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下降。網絡語言新穎、生動、活潑、幽默,能更好地表達思想和意識。如果使用得當,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簡·多伊,可以稱之為美少女。”形容某人有點笨,不要直接解釋,就說他記憶力不夠。".通過使用壹些好的網絡詞語,不僅不會造成歧義,反而會豐富表達的內涵,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綜上所述,網絡時代,網絡語言風靡全球。它在發揮其交際作用的同時,也對傳統語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面對網絡語言的沖擊,學校和教師應繼續加強傳統語言教學,提高青少年使用規範語言的能力,使他們自覺維護傳統語言的純潔性。同時,要與時俱進,進壹步利用網絡語言的創新,吸收其精華,不斷豐富和完善現代漢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