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寧波四明山信息。

寧波四明山信息。

四明山,又名余山,位於寧波西部余姚,鄞縣、奉化西南,平均海拔100-300米。因大禹山頂上有“四窗巖”,日月星光可透過四個石窗洞照進來,故稱“四明山”。魏思明,他的山水風光不夠,卻以其不朽的歷史功績,造福後人。

四明山曾是中國十九個革命根據地之壹,中國南方七大遊擊區之壹。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紀念革命的歷史功績和犧牲的烈士,於1963在余姚市梁弄鎮建立了四明山革命紀念館,征集了壹批文物進行試內部開放。文革期間關閉,部分文物丟失;1967,幸存文物移至梁弄鎮讓縣橫坎頭村原“浙東黨委舊址”,並開設簡易陳列室,內部仍對外開放;1968被撤銷。到1981,將進行大規模修繕,征集革命文物,修建“浙東區委舊址”,編纂史料,豐富革命先烈圖片和照片,正式辟為紀念館對外開放。同年4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館內展出的文物有600多種,對重要史實有系統的介紹。在紀念館的西側,“董哲銀行舊址”的原址還在。如今,壹塊石碑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反幣石版畫也陳列在博物館裏。

余姚以南55裏、梁弄鎮以西的獅子山,海拔102米,是新四軍浙東遊擊隊1943挺進梁弄時擊潰敵偽的主戰場。革命勝利後,為紀念在那次戰鬥中犧牲的800多名革命烈士,在獅子山劃出60畝土地,於6月1973+065438+10月建成四明山烈士陵園和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建在山頂,高18.5米,平臺3600平方米。碑後有休息長廊,碑前有上下石階,共分五級* * * 265,438+09。在攀登石階的底部,有兩根寬大的柱子,上面有毛澤東題寫的“生之偉大,死之光榮”的對聯。這座紀念碑是由花崗巖制成的。在紀念碑的平臺上,可以將四明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陵園內有壹棟辦公樓,樓內新設革命烈士陳列室,是橫坎頭革命紀念館的縮影。主要史料可在此查閱。為了發展旅遊業,陵園的西邊和東北角建起了“獅子山莊”和“王虎賓館”。

梁弄鎮小岑街17號,曾是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駐地。4月23日,1943由何克西等人率領,分三路進攻梁弄。獅子山戰役擊潰敵軍和偽軍後,8月將原三北明河場指揮部移至此處,直到8月1945才把戰線向北撤。領導譚啟龍、何克西、劉香雲都在這裏工作過。

1992為慶祝四明山革命根據地成立45周年,對舊址(當時的糧庫)進行修繕,重新開放。陳列室裏陳列的史料、圖片、照片、地圖、作戰地圖、烈士功績等非常清晰,便於人們了解根據地的形成和發展。

四明山作為革命勝地,吸引著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前來參觀學習,緬懷先烈,聆聽歷史的回聲。

四明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30平方公裏。景區山水秀麗,景色壯美,吸引了唐代眾多詩人壹路探索、吟唱,留下了數百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四明山下的四明湖是高山平湖。風平浪靜時,湖裏漂浮著成千上萬只野鴨。山風吹來,湖中船只揚帆,野鴨升上天空,又是壹幅動靜相宜的畫面。四明湖周圍有很多名勝古跡,最著名的是白水沖和白水宮。有人以詩贊之:“都說西湖比遊泳好,誰信環湖更靜?”九洞紅光照,五桂樓青翠深。馮明獅吼震撼中國,革命豐碑代代流傳。誰能對風景著迷,千古詩人永不止。“四明湖壹帶山水如畫。電影《大地上的重光》《蘆笙情歌》《難忘的戰鬥》《壹場風暴》都是在這裏拍攝的。

余姚梁勇鎮以南8英裏的白山有白水宮,它以瀑布和童話故事而聞名。白山有山治、屏、石層、雲根四峰。石層與雲根兩峰之間,有白水沖瀑布。

瀑布奔流已久,銀珠飛濺,方圓數裏霧氣彌漫,歷代文人騷客都曾感嘆。元代趙連山《瀑》詩雲:“玉龍吼山山,懸浪迸,翻。回風可為飛雨,* * *聽春雷。”沈明陳明的詩《渾陶洞》說:“千足飛舞白,碧潭照鏡。半藤煙雨濕,寺角常年陰雨寒。野從來都不是山水神物,直弓更難世。布段舉就像周樹,高晨沒有理由感謝妳。”(據考:謝安曾隱居梁弄鎮石堅龍坳東山)

石邊峰北瀑出水口有個山洞,可容納三五人。它叫玉殿,也叫白水宮,是白公念經問天的地方。相傳東漢時,下邳人劉剛,原是上虞縣令。後來因為愛四明山,拋棄了宦妻範,拜白公為師,向他學習煉丹術。在學習道家思想的過程中,劉和範經常對道家思想進行比較;劉剛放火燒了礁房,但如果妻子禁止,就毀了。院中有兩棵桃樹,各咒壹樹使其爭鬥。劉剛咒罵著之桃,走出了柵欄。劉剛往菜裏吐鯉魚,劉夫人吐水獺吃鯉魚;劉剛和他的妻子在四明山上遇到了壹只老虎。劉剛不許老虎動,妻子用繩子把老虎摔回床上。最後得了仙人,白公也帶著祥雲來到大港,說“妳們夫妻真心善良,修成正果”。後劉、範在大崗山頂,白日成仙。劉剛先上皂莢樹,妻子坐在雲上,冉冉在飛。雖然傳說離奇,但說明這裏的風景很美。

唐天寶三年(744年),唐玄宗派使臣為殿祈福。由於大嵐山道高,他命道士崔頡、將大嵐觀移至洞外劉、樊道樞故居。宋六年(1116),宋徽宗下令擴建殿宇,增設玉皇殿,殿內懸掛“第九丹山赤水洞”碑文。元代,道士毛永貞來主持觀寺,見洞下石灘廣闊,似平疇鎮,灘上有菖蒲、河車、曹植、蒼平兒等多種藥材,生機勃勃,名曰石天。如果嘗試種水稻,會有10%或20%的收獲,可以在旁邊建石場屋,燒香修僧。

白水沖原有的摩崖石刻已失傳多年,現僅存民國18年縣長苗啟平題寫的“白水譚濤”四個字供觀賞。

根據最近的研究,白水宮有兩處遺址。壹個在白水沖上遊的道士山南麓,面積不大,遺跡不多。這裏應該是白水宮的舊址。首先,在白水沖下的平坡上,有許多遺跡,包括十棵楓樹、壹棵九龍松樹和壹眼泉井。寬闊的石板大道,精致的山門臺階等。他們還發現了石田山房、清慧閣等遺址,是歷史愛好者和考古學家的最佳去處。

余姚以南55裏、梁弄鎮以西的獅子山,海拔102米,是新四軍浙東遊擊隊1943挺進梁弄時擊潰敵偽的主戰場。革命勝利後,為紀念在那次戰鬥中犧牲的800多名革命烈士,在獅子山劃出60畝土地,於6月1973+065438+10月建成四明山烈士陵園和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建在山頂,高18.5米,平臺3600平方米。碑後有休息長廊,碑前有上下石階,共分五級* * * 265,438+09。在攀登石階的底部,有兩根寬大的柱子,上面有毛澤東題寫的“生之偉大,死之光榮”的對聯。這座紀念碑是由花崗巖制成的。在紀念碑的平臺上,可以將四明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