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位於哪個市、區?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位於哪個市、區?

所屬: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

海口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

海口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

海口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

秀英區位於海口市西部,是海口市下轄的四個縣級區之壹。東至秋海大道,西至澄邁縣,南至定安縣,北至瓊州海峽。面積512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9萬。2004年底,戶籍人口25.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38萬人。秀英區轄長流、海秀、西秀、獅山、永興、東山六個鎮,海秀、秀英兩個街道。區人民政府位於秀華路,郵編:570311。行政區劃代碼:460105。區號:0898。拼音:秀英曲。

境內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有綿延20公裏的美麗西海岸帶狀公園;有全省最大的港口——海口港;它是海口到三亞的西部和中部航線的起點。轄區內建有海口鐵路客運站、粵海鐵路貨運南站;海口有聚集高新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有廣闊的優質農副產品園區。假日海灘、熱帶海洋世界和火山口主題公園是市民度假休閑的好去處。名勝古跡包括丘浚墓。

自然地理

地形地質學

該地區主要是典型的火山地貌。

馬鞍嶺火山口位於瓊山市西部獅山鎮,距府城20公裏,因其呈馬鞍狀而得名。山脊上有壹座“海上亭”,供遊客觀賞碧波蕩漾的瓊州海峽,俯瞰火山口的真面目,欣賞百裏荔枝園的美景。據測試,馬鞍嶺火山口是27000年前至1萬年前火山爆發期間最大的火山口群,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之壹。

北峰海拔222.2米,南峰海拔186.75米。周圍有30多座孤立的小山,都是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口或火山錐,與馬鞍嶺遙相呼應,形成了以馬鞍嶺為中心的峰巒疊嶂的奇特景觀。此外,由於火山噴發時地下巖漿的運動,有縱橫交錯的地下洞穴,被地質專家稱為“天然地下火山洞穴博物館”。

馬鞍嶺位於海口市西南15km處。它是由兩座火山連接而成的馬鞍狀地形。南方壹座規模較大,形似風爐,古代稱為風爐嶺。楓露嶺高程222.8m,具體高度130m,底座圓形,底徑約600m。有壹個火山口,內徑120m,深69m,口壁窄,僅2-3m,內壁陡(40°-65°),外坡緩(36°)。可分為火山口底部、火山口內坡、火山口壁、火山錐外坡、坡腳陡坎等地貌部分。火山口東北面留有壹條“V”形明渠,是當時火山噴發溢出的熔巖漿的出口。火山口的陡壁主要由氣孔橄欖石玄武巖和火山碎屑巖組成。火山的熔巖流中可以看到浮石、貝殼狀熔巖和繩狀熔巖。在火山口底部的火山碎屑巖中,混合分布著火山集合體、火山角礫巖、火山渣、火山灰等火山碎屑物質。在風路嶺南麓,有壹對寄生火山,形似壹副眼鏡,故名延晶嶺。其中靠近東邊的主要是jet,靠近西邊的曾經有熔巖溢出。馬鞍嶺(又名堡子嶺)北錐體規模較小,海拔189m,比高僅40 m,還有壹個內徑90m、深6 m的圓形火山口,錐體由火山渣和玄武巖組成。北錐距南錐約500m,可視為馬鞍嶺主體(南錐)的外部寄生火山。北錐山山腰有壹條百米長的熔巖隧道,分為兩層,有天窗、地下水池、熔巖鐘乳石等。景觀獨特,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馬鞍嶺東北側公路兩側有1熔巖塌陷坑和1熔巖渣錐,具體高度約為10m,有暗紅色熔巖渣出露。馬鞍嶺是多火山,由熔巖多次噴發而成。寄生火山錐是少量巖漿突破火山通道的薄弱部位,在火山活動間歇後再次移動而形成的。馬鞍嶺離瓊州海峽不遠。當船駛入海口秀英港時,妳可以看到它突兀的山峰。馬鞍嶺火山不僅是海南獅山火山群地質公園最高的山峰,也是海口市周邊最高的山峰。萬裏晴空,爬馬鞍嶺火山讓人心曠神怡,海富城附近高樓林立,如孔雀開屏,俯瞰瓊州海峽,碧海藍天,點點魚帆。向南望去,火山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氣勢磅礴,而山間點綴著熱帶果林,村落坐落,炊煙裊裊,令人浮想聯翩。馬鞍嶺火山是瓊北火山區最新壹次火山噴發的中心。方圓不到2km2的面積內有6座火山,1條熔巖隧道,1個塌陷坑,這在國內外都是罕見的,具有極高的科研、科普和旅遊欣賞價值。中國主會場之壹1996世界旅遊日的慶祝活動受到了來自20多個國家的旅遊官員和專家的好評。馬鞍嶺火山是公園的主要景點。

長島嶺位於馬鞍嶺東南約3公裏處。高程187m,底徑250-350m,內徑200m,火山口深度70-80m。長島嶺的形狀與馬鞍嶺相似,但火山口的內徑和深度都比馬鞍嶺多,所以火山口更加壯觀和神秘。特別是火山口旁邊有壹個塌陷坑,裏面的熔巖棘和熔巖鐘乳石景觀保存得相當完整,長島嶺旁邊還有壹個同類型的梅舍嶺火山錐。因此,該區域是火山口公園馬鞍嶺旁較為密集的火山景觀區,且靠近馬鞍嶺火山(屬於區域內的馬鞍嶺火山群),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吉安嶺位於馬鞍山嶺霍山以北約2公裏處。高程85-100m,具體高度30-40m,基礎直徑650m。火山口的內徑為350-450米,深度為42米。火山口西南側有壹寄生火山錐,具體高度40m,底徑100m。它的火山口內徑40米,深度6米。寄生火山由火山渣和火山灰組成。吉安嶺火山的寄生火山是內部寄生火山,不同於馬鞍嶺的外部寄生火山。吉安嶺的特點是規模大,火山口內壁和底部全是莊稼。

雙池嶺是馬鞍嶺-雷虎嶺火山群中最小的瑪氏火山,但它是由兩座瑪氏火山組成的。位於獅山馬鞍嶺西北3公裏處,海拔105米(西嶺),93米(東嶺),內徑130-300米,深15米,周圍火山巖脈由層理明顯的凝灰巖組成,外坡平緩,向外傾斜約15米,雙池嶺的湖光巖與湛江屬於同壹火山噴發期孿生孿生隕石坑很少見,有開發價值。

浩秀嶺是馬耳火山,位於雙池山南約200米處。是火山地質公園內唯壹常年積水的火山口湖,水面數百平方米,水深1.5m以上,湖東北岸有壹段層理清晰,頗具觀賞性。

雷虎嶺位於馬鞍嶺火山口東南永興鎮附近。高程168m,比高90m,底徑900m,坡度30°。有壹個火山口,直徑280m,底徑50-100 m,深80m,內坡50°,東北有壹凹口。火山墻的寬度為20-30米。主要由火山碎屑巖組成,火山口壁和火山口可見熔巖。雷虎嶺錐體為火山碎屑巖,厚約42m,其後約5m為凝灰巖和玄武巖,中間隔著風化殼(2m),過渡為玄武巖和多孔玄武巖,厚約35m。因此,雷虎嶺是兩次火山作用的結果。雷虎嶺因其臥虎造型而得名,其火山口比馬鞍嶺火山口大了近1倍,因此更為雄偉。隕石坑環壁呈階梯狀,底部寬闊平坦,就像壹個天然的體育場。從火山口頂部到底部,都是當地農民種植的果樹、甘蔗、木薯等農作物,壹派田園風光。雷虎山脊的西北側有兩條熔巖隧道,開口相距30米。北面洞口狹窄,洞腹寬闊,曲折幽深,洞壁上的火山碎屑巖參差不齊,奇形怪狀,難以形容。洞口南門寬10米,高5米,呈拱形。此洞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與洞相連,神奇莫測。雷虎嶺嶺腰有三口古井,嶺上有壹座宋代古廟,嶺周圍有海南島最大的荔枝林,旅遊價值很高。

群秀嶺位於雷虎嶺東南,距永興鎮2公裏。高程168m,具體高度90m,底徑900m。火山口為漏鬥狀凹地,底徑50-100 m,深70-80 m,內坡較陡(44°-65°),東北方向有凹口。圓錐的坡度為35°-45°,凹口的北坡相對平緩(25°-30°)。因為落差的存在,地形在東北-西南方向不對稱,而西北-東南方向對稱。火山噴出物按順序覆蓋在不規則的同心圓上。從圓錐外圍到頂端依次分布著氣孔玄武巖、火山碎屑巖、玄武巖和浮石。火山碎屑巖面積2-4km2,厚度12-20m。材料有火山彈、火山渣、火山卵石、火山砂、火山灰,大小不壹,雜亂堆積,清新松散。有的火山彈像皮蛋,其外殼(3-5毫米厚)容易剝落,多分布在遠離火山口的地方;有的像紡錘形,尾部有拉長扭曲的結構,多分布在火山口附近。火山渣很像礦渣,在烈日下閃閃發光,讓人仿佛置身於壹座剛剛熄滅的火山上。火山礫石以玄武巖為主,夾花崗巖和應時塊。火山砂和火山灰是燒焦的砂巖和粉塵,松散,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壹層碎屑砂層。群秀嶺最大的特點就是“火山渣很像礦渣,在烈日下閃閃發光,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於壹座剛剛熄滅的火山上”,對遊客來說相當刺激。

羅涇板塊位於永興以南約6km處,海拔93m,但卻是玄武巖臺地上的壹個低級火山口,內徑900-1000 m,深35m,看起來像壹個巨型運動場。火山口底部平坦,中央隆起壹個熔巖穹丘,高7-8m。熔巖丘中間有壹個直徑7-11m,深3-4m的火山口,積水形成池塘。底田呈放射狀,斜坡呈梯田狀,呈環狀,所以看起來像個運動場,特別像個小盆地。羅涇板塊不僅造型優美,而且田園風光十分宜人,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汝黃嶺位於永興以南約4公裏處,靠近羅涇板塊。高程107m,內徑1400-2000m,深度25m。呈橢圓形,東北方向有缺口。巖性以玄武巖為主,火山口壁為火山碎屑巖。乳皇嶺附近是壹片極其平坦的大面積土地,綠草如茵,就像壹個巨大的天然足球場。

仙人洞位於獅山鎮湯榮村。因傳說道士在洞中修仙而得名。仙洞分為上下兩段,下段有壹個洞,令人迷惑不解。洞內大部分路段漆黑壹片,讓人不敢上前壹步。他們只能借助火把和手電筒探索前景。只見巖壁上掛著各種熔巖乳液,好像要掉下來,很神奇。這個山洞怪石嶙峋,水光瀲灩,隨時可以聽到水滴聲。水滴在不同形狀的巖石上造成不同的音調,形成非常優美的韻律。仙人洞上段最多因洞穴坍塌而分成數十條熔巖隧道,故又稱“七十二洞”。其中壹些洞穴就像相互連接的蜘蛛網;有的像露天地下餐廳;其他的就像奇異的城堡和宮殿。陽光透過隧道坍塌形成的天窗照射進來,使得漆黑的洞穴中景色清晰而壯觀。

臥龍洞位於獅山鎮汝才嶺附近。它以平坦和寬闊而聞名。同時駕駛兩輛大貨車,可容納壹萬多人。洞內道路平坦,巖壁光滑有光澤,空氣清新,冬暖夏涼。

氣候特征

秀英區屬熱帶島嶼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3.8攝氏度,平均降雨量1.592.7毫米..

歷史的發展

2002年6月65438+10月65438+6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92號):撤銷瓊山市、海口市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以原瓊山市、海口市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行政區劃為基礎,設立海口市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秀英區轄海口市行政區域,以於海中線公路為界的原秀英區、獅山鎮、永興鎮、東山鎮、尊潭鎮,區人民政府駐秀華路。

附:原秀英區面積147平方公裏,人口12萬,行政區劃代碼460104,郵政編碼570311。轄2個街道,1個鎮,4個鄉:秀英街道,海秀街道,長流鎮,新海鄉,榕山鄉,海秀鄉,豐南鄉。區政府設在先烈路。

截止1995年底,秀英區面積140.43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19500,轄1個鎮,4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

2000年,秀英區轄2個街道,1個鎮,4個鄉。總人口156155,各鄉鎮人口為秀英街道37479海秀街道33261長流鎮31310榮山鎮22384豐南鄉6318新海鄉6335海秀鄉195。單位:人)

2002年,新海鄉、白龍鄉、榮山鄉、豐南鄉合並組建西秀鎮;撤銷海秀鄉,設立海秀鎮。截止年底,秀英區面積為511.5平方公裏。人口近30萬。轄6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6個居委會,69個村委會。區政府位於秀華路。

截止2003年底,秀英區面積為5165438+5000平方公裏。常住人口30.3萬人,戶籍人口24.92萬人。轄6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69個村委會,16個居委會。區政府位於秀華路。(行政區劃列表)

截至2004年底,秀英區面積為495.67平方公裏。戶籍人口25.2萬,其中非農業人口8.38萬。轄6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69個村委會,16個居委會。區政府位於秀華路。

文物古跡

秀英堡

秀英炮臺,位於海口市秀英港區東南部,是古代海南的壹處大型軍事設施。電池北側原有海水區已被後續填海工程填平。如今炮臺周圍高樓林立,但無聲的巨炮卻能讓人想起海口過去的苦難歷史。

1890年,為了抵禦法國入侵,清政府下令所有軍隊鎮守沿海港口。兩廣總督張之洞在林瓊視察海口情況後,下令修建秀英堡。炮臺建在距海岸約200米的小山上,面朝大海,居高臨下,控制著瓊州海峽。

當時,* * *建了大大小小五個炮臺,拱北、鎮東、定西是三個大炮臺,鎮開、魏震是兩個小炮臺。五座堡壘東西成壹條直線,並排朝北,望海,氣勢磅礴。五門大炮都是從德國克虜伯火炮廠購買的。堡壘東南側有壹個指揮室,後面是訓練場和營房。整個電池區占地33000平方米。

秀英堡是中國古代大型軍事設施之壹。與廣東虎門炮臺、上海吳淞炮臺、天津大沽炮臺並稱“中國四大古炮臺”。

邱浚墓

墓苑位於海口郊區水頭村,約250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邱浚墓為石圈。墓基共分六層,16級臺階。墓前立有壹塊石碑,高約4.4米,上面刻有舞動的雙龍,左右邊緣刻有松樹、仙鶴、祥雲等圖案。墓碑前約2米處,有壹石壇,上面有香爐和石燭臺。壹座頗為雕琢的石牌坊上刻著“哲學理學名臣”,牌坊後面是兩尊石翁像。翁仲前約4米處有壹塊大理石碑。北面刻著“莆田省大壽”四個字,南面刻著大明皇帝的題詞。整個墓庭呈橢圓形,左右、後側都有欄桿圍著。欄桿四周是青翠的山坡,正對著池塘,池塘前的草地上有壹對石馬、石羊、石獅。墳地池塘,清泉不斷,壹年四季水滿,夏天涼爽,冬天不冷。背倚平疇沃土,背枕青翠丘陵,古樸典雅,莊嚴肅穆。

文化遺產

海南戲劇

概述:瓊劇又稱海南戲,是海南省的地方劇種。它出自海南瓊州(治州在今瓊山縣),所以叫瓊劇,解放後老百姓也叫它海南戲。瓊劇是益陽戲的地方劇種,它以明代海南流行的雜劇(源於益陽戲)為基礎,吸收閩南戲、徽劇、昆腔、潮州尹正戲、白字戲(潮劇)、廣東梆梆以及海南民歌、歌舞、布袋戲、道樂等逐漸形成。

傳統劇目有三個部分:文西(唱曲西)源於益陽,夾雜四平、慶陽,屬於曲牌體系,有發達的滾唱和幫腔。其次是武術(白克戲,後來吸收了“棒黃”的曲調),劇目有《八仙過生日》、《六國封侯》、《古城會》、《壹刀會》、《三國演義》、《水滸傳》、《薛家傳》、《楊家將》、《封神演義》。還有文明戲,有《救亡運動》《粵港總罷工》《紅色娘子軍》《空谷幽蘭》《斷腸草》《秋瑾殉難》《啼笑皆非》等130多個劇目。

瓊劇歷史文化:瓊劇富有地方特色,是眾多傳統戲曲藝術園地中壹朵引人註目的藝術奇葩。它深深植根於海南的熱土,在海韻椰風的熏陶下茁壯成長,璀璨奪目,遠近聞名。

瓊劇是海南的主要劇種。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起源於江西的葛陽話,明中葉經閩南、潮汕傳入海南島,吸收當地民間曲調而形成。瓊劇從產生和發展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它經歷了“閩南雜劇”的逐漸本土化、海南方言的交錯使用、民間曲調的吸收、歌舞和譚濤音樂的不斷變化。

瓊劇的傳統劇目非常豐富,包括傳統文藝劇、武俠劇、文明劇等。先後創辦的企業有鄭丹、鄭聲、鐵生、鐵蛋、武生、武蛋、小醜等。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傳統表演藝術和不同的臉譜、不同的唱腔,武文臺班的行當比較齊全。唱腔也很豐富,達到30多種,情感可以表達的淋漓盡致。同樣的唱法,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唱法。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其劇本、表演、音樂、舞臺設計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充分體現了海南人民的藝術才華和智慧,能夠集中體現海南人民生活的藝術形式。

瓊劇是深受海南人民、海外華僑和華人喜愛的民間藝術。它植根於民間,富有生命力,深受人民喜愛。瓊劇還流行於海南省、廣東雷州半島、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被譽為“南海紅珊瑚”。

建國以來,經過廣大瓊劇藝人的辛勤勞動,瓊劇推陳出新,使瓊劇在全國360多個地方劇種中的排名從第87位躍升至18位。全島現有15瓊劇表演團體,演職人員2000余人,海口及大部分縣市都成立了瓊劇團,那些經過艱苦訓練而走紅的著名演員,如林道秀。

除了在海南各地演出外,瓊劇還多次組團到北京演出。如1957年,海南瓊劇院進京演出《張文秀》、《賣胭脂》、《金釵狗》等劇目,因其濃郁的生活鄉土氣息,在首都引起強烈反響。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同誌曾題詩稱贊:“梅峰老而紅,舞姿美而作幾帥才。”文秀不忍偷燈,方貌遇到壹只帶發夾的狗。方言方言生珍珠玉,舊調新聲種。老壹代培養新壹代,海南要百花齊放。"

1960、1975年,瓊劇兩次進京,為第二屆全國人大、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的代表們表演了傳統戲劇《紅葉上的詩》和現代戲劇《紅色女兵》,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許多優秀的瓊劇節目被拍成了電影和電視。

160多年來,瓊劇壹直在南陽流傳,異域芬芳。在馬來西亞費拉拉13州,所有較大的瓊州俱樂部都有瓊州戲組織,經常演出瓊州戲。例如,雪蘭莪州瓊州會館瓊蓮劇社還巡回演出,為馬來西亞瓊州會館聯合會籌集大學獎學金。新加坡瓊州劇社有瓊南劇社、瓊聯生劇社、瓊聯友劇社等瓊劇組織。泰國繁榮的瓊劇團、南壹瓊劇團、二南瓊劇團也經常演出瓊劇,使得這朵瓊島藝術之花開遍南洋,經久不衰。

辛亥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傳播革命火種,宣傳抗戰,南陽各地成立了瓊劇社,演出了《配得上妳家的義》、《滅族婚》、《蔡鍔出京》等這些新編劇本,內容先進,揭露了漢奸的可恥行徑。抗戰時期,星州南興瓊劇團是由壹群愛國青年組成的。他們的新劇很愛國,鼓勵海外華人支持祖國的抗日戰爭。如《還我河山》、《鴨綠江上》、《瀘州兩個女人》等。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瓊劇在東南亞國家頻繁上演。1982年,中國瓊劇團應邀出訪新加坡並赴泰國義演,在獅城和曼谷引起轟動。壹行61人於05年6月15日抵達新加坡,在國家劇院進行9場商業演出和文化交流。65438+10月18日晚,《七個芝麻官》演出大獲成功,全場爆滿。第二天,《星洲日報》和《南洋商報》報道了這場盛大的演出。新加坡的演出場場爆滿,觀眾達到3萬多人。1985年2月,中國海口瓊劇團赴泰國演出。1986年6月,黃培茂先生率瓊聯生劇團赴海南參加聯歡晚會,與萬寧瓊劇結為姐妹劇團。1988年7月,國家戲劇信托邀請海南瓊劇學校老師莫愛華、黃到新加坡瓊劇藝術研究班講學。1989 10由海南藝術學校師生組成的海南青年瓊劇團赴新加坡演出。

近年來,海南多次組團赴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名揚海外,遠近聞名。

2020年9月,2020年全國百強縣市名單出爐,秀英區排名第89位。

2020年6月,秀英區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瓊崖地區)。

2065 438+07 21 2月,秀英區被列入2016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