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談以人為本

談以人為本

自從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發表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彌補了對人性的研究,除了弗洛伊德對病態心理的另壹半研究——對健康人的研究,管理界逐漸引入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現在很多企業的企業文化裏都有“以人為本”這個詞,但大多只是說說為什麽要以人為本,怎麽要以人為本,並沒有壹個令人信服的說法。在這裏,我結合自己的理解來談談“以人為本”。

為什麽要以人為本?這是壹個根本問題。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無法理解“以人為本”的重要性,當然也就無法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做到以人為本,更談不上找到以人為本的方法。這是很多企業嘴上說以人為本,實際上卻無所作為的根本原因。是態度問題,不是方法問題。很多年前,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和大多數畢業生壹樣,有壹個選擇職業方向的問題。我學習商業管理。企業管理有很多類別:生產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信息管理、戰略管理、營銷管理、項目管理等等。當時我就想,怎麽才能管理好壹個企業?當我試圖嘗試課堂上學到的所有理論時,我發現有些企業之所以傑出,是因為生產管理好,有些是因為質量管理好,有些是因為戰略管理好等等。然而這些都不是* * *。後來轉念壹想,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戰略管理都需要人來做。人管理得好,總能達到好的狀態,人力資源管理最重要。所以,我選擇了人力資源管理。從我選擇職業方向來看,世界上的壹切都是人做的。只要人是對的,其他的都是對的。我覺得這才是企業要以人為本的真正原因。沒人了“企業號”就停了。當然要關註人的問題,以人為本是生存發展的根本。

明白了以人為本的重要性,重視人,態度問題就解決了,然後方法問題就解決了。怎麽把人放在第壹位?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和著力點,以人性為基礎和出發點,重視、尊重、關心、培養和管理人,用科學的方法促進組織中所有人的價值不斷增長。

以人為本的首要任務是吸引人。只有人才進入公司,才能有人管理,有人可用。在法律概念上,企業是法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也可以稱為“人”。既然企業是人,那麽企業的吸引力就可以看作是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良禽擇木而棲,良才擇主而事。作為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築巢引鳳”。壹個好的窩,不僅需要充足的食物和溫暖的衣服等硬件條件,還需要人有作為人的感覺。這個過程相當於告訴員工,妳有我需要的技能和能力,我有妳需要的薪水,尊重溫暖的環境,這樣才能吸引對方。既然人性是中心,那我們先來看看人到底需要什麽。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從低到高有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良好的辦公環境,先進的辦公設備,合理的薪酬,完善的福利,滿足了員工的基本需求,尤其是硬件建設。在此基礎上,進行軟件建設,滿足員工更多的需求。尊重和關心人,讓員工在企業中感受到組織的溫暖,有歸屬感,能在受尊重的環境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如何尊重人?作為上級,我們要踏實,像壹場春風融化的雨,潤物細無聲;作為下屬,要做到令行禁止,不負厚望;作為同行,應該互相幫助,眾人拾柴火焰高。總之,不管妳處於什麽層次,都要時刻尊重別人,尊重自己。關於尊重,這裏有壹個話題延伸討論:領導批評員工是不是不尊重員工?其實就尊重與否而言,批評並不代表什麽,如何批評才是關鍵。那麽,有必要批判嗎?俗話說,過猶不及。如果從來不批評,和天天罵差不多,效果壹樣,沒有激勵。如何關心人?我想很多女同事都比我清楚。關心的人可以關心工作狀態、家庭、健康、技能成長、節日問候、舞臺需求等等。管理者關心員工的同時,同事之間也應該互相關心。只有建立起關懷和愛護的氛圍,才能讓團隊充滿溫暖,人才願意留下來。

有人會說,如果我給員工發工資,他們就應該為我工作。為什麽要培養人?以人為本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價值的不斷提升,而培訓的目的是提升人的價值。以人為本就是壹切以人為中心,以人為重點,人性是基礎和出發點。我們必須回到馬斯洛的理論。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多年前的研究結果表明,這是中國人的第二大需求)。要實現自我,機構提供的培訓是很大的幫助。有人可能會說,我不需要多大的成就,所以不需要企業培訓。事實上,晚年的馬斯洛拓展了他的需要理論,發現了人類的兩種終身需要:學習的需要和審美的需要。換句話說,不管是誰,都是在學習壹輩子。不壹定要看書,不壹定要上課才能學習。其實就算妳從來不使用淘寶,也是壹個學習的過程。學習是壹種進步,企業的培養給了員工學習和進步的機會。試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企業為員工提供學習機會,培養員工滿足其終身需求,員工是否會更加忠誠高效?

還有壹個話題,就是管理者。首先,管理人,放縱不等於對員工好。以前在另壹家企業工作的時候,經常有機關的人把自己的孩子和親戚(多是應屆畢業生)推薦到企業。如果我們不管他們,給他們特權,過不了幾年,那些孩子就會變成社會垃圾。其實我們對他們壹視同仁,後來這些孩子都發展的很好。所以,壹定要管。從公司的角度來說,管理者不理人是失職。二、如何管理?如何管理人,關系到人性的假設。如果妳留心的話,會發現生產企業的規矩很嚴,高科技企業普遍寬松,這和人性的假設有關。生產企業用X假設,假設人很懶,必須管理工作;壹般高科技企業用Y假設,假設每個人都是有意識的,都會把事情做好。其實兩種方法都很極端,人性是多元化的。在我看來,以人為本體現在日常管理活動中:授權的時候就是授權,監督的時候就是監督。有些人會講人性化管理,在實施的時候往往帶有傾向性,最終導致員工不買賬。所以,善待員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條件,但不是員工的氣質就能做到的。只有根據員工的特點采取差異化的管理方式和力度,才能真正做到人性化。人性化是按人性管理,不是溫柔的代名詞。說的通俗壹點,有的人可以讓他們自由發揮,不用下命令;有的人覺悟差,壹定要鞭笞。這也不是我發明的。這就是情境管理的含義。成都武侯祠有壹副對聯——“善攻心,則弄巧成拙。不審時度勢,寬嚴相濟。以後治理蜀國要三思而行”。作為管理者,要時刻註意采取差異化管理,千萬不要步諸葛亮的後塵。只有這樣,每個人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成就個人,同時成就組織。這也是我們管理者的目的。

在壹個以人為本的組織中,管理層應該做些什麽?這在上面已經基本討論過了,可以總結如下:

1,尊重人才;

2.千方百計關心人才;

3.為人才提供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4.使用差異化的管理方法。

同時,我們可以擴展這壹概念——在壹個“以人為本”的企業中,不僅管理層需要做到以上幾點,所有成員都應該做到:

1,尊重每壹個人,包括上級、同事、下屬、客戶;

2、關心身邊的每壹個人,只有關心別人,別人才會關心妳;

3.抓住壹切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同時以壹顆感恩的心為他人提供所在領域的指導;

4、根據對方的性格特點,采取適當的社交策略和管理方式,而不是壹味的放縱或高壓。

據此,壹個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組織可以在全員參與下創建,關註人性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