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有多少大學生被“戀愛成癮”所害?

有多少大學生被“戀愛成癮”所害?

我和小麗如約來到壹家茶館,選了壹個安靜的座位坐下。小李似乎等不及我開口,就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表達了出來。

“我真倒黴,總是遇到好人。大壹開學不久,壹個男生給我寫了壹封情書,宣稱他真的愛我。我被他的情書感動了,所以我把自己奉獻給了初戀。沒想到,他很快就厭倦了我們的愛情,說我太纏著他,沒有給他自由的空間。還沒等我回過神來,他就毅然離開了我。當另壹個男孩靠近我時,我很難過。覺得自己真的很需要男生的安慰,於是很自然的把感情轉移到了2號身上,在稍微開心的壹天後,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前女友2號。她打算向我揭發她讓他懷孕了,2號做了人流,她連手術費都沒付。後來漸漸發現二號男生自私小氣,就主動和他分手了。然後就覺得很空虛。我好不容易熬過了寒假,有壹次壹個人去滑冰,遇到了壹個很有風度的男人。他熱情地教我花樣滑冰的技巧,多次邀請我去咖啡廳聊天。他說自己的感情生活很坎坷,和妻子已經分居兩年了,剛辦完離婚手續。我覺得我和他是壹條船上的人,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投入了他的懷抱。開學的時候,他很大方地在學校附近給我租了壹套公寓,我們經常在那裏見面。不久我懷孕了。我覺得政策已經允許大學生結婚了,就決定和他結婚,催他趕緊辦理離婚手續。但他勸我先墮胎,說他離婚很復雜,可能要壹段時間。突然我很迷茫,不得不告訴媽媽真相。我媽先是壹驚壹罵,然後非要陪我去做人流手術,堅持要我和那個男的分手,不然我媽就和我分手。但是我下不了決心!壹方面,男方對我還是很好的,答應娶我;其次,我無法想象沒有他我將如何生活!陳老師,說實話,我已經是壹個徘徊在生死之間的女人了,誰也救不了我。”

聽了小麗的講述,我既同情又擔心。她對男人的情感依賴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不是“開導”就能解決的。她需要心理治療來打破既定的惡性循環。

考慮到小麗的感情危機隱含著某種危險,我不得不去見她媽媽,勸她放松對女兒的態度,因為責罵和“最後的間諜”可能會把小麗逼到絕路。在我和她媽媽的勸說下,小麗同意暫時住在某醫院的精神科。首先,流產後她有點虛弱,需要調養。其次,她需要系統的心理治療。

小李的經歷真的讓我很感動。其實有多少小麗被毀了,又有多少小麗在掙紮。去年和前年,我應邀參加了全國關心下壹代工作委員會組織的“愛情籬笆”巡展,在北京、廣東、上海等地的高校給大學生們做了當代青年男女戀愛擇偶的講座。在場的學生有數百到數千人,演講過程中收到無數書面和口頭提問,回到酒店的個別咨詢更是絡繹不絕。其中“小李”和“小剛”的混淆也類似。當代大學生的問題、迷茫、誤入歧途甚至毀掉壹生,顯然在拷問著我們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男孩女孩和青年男女的戀愛前教育和婚前教育完全缺失,由此造成的後果不斷在媒體上曝光,甚至被大肆炒作。政府當局,甚至家庭和社區是否關註過這些問題?不會,所以小麗和小剛的悲劇還在繼續演繹。

小李住院後,我和她媽媽以及醫生有了進壹步的溝通,達成了壹些諒解。作為壹個婚戀研究者,在此提出壹些看法,以供討論。

第壹,當男孩女孩到了青春期,應該提倡和鼓勵他們公開的異性交往,讓他們有壹個適當的機會釋放“等待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用“早戀”的大棒來追逐、攔截男女生之間的自然交流,可能恰恰會讓壹些已經積累了強大身心壓力的青年男女,如饑似渴地把異性之間的身心反應當成“愛”,甚至癡迷。這可能是小麗和小剛感情受挫的最初原因。

第二,小麗父母在她三歲的時候離婚了。單身母親和獨生女在壹起生活了近二十年。小麗內心的“父愛饑渴”讓她在大壹的時候就投入了那個讓她感到關心體貼的男生的懷抱。最終,這個男人讓她覺得自己更加成熟可靠。雖然她受傷了,但她控制不住自己。其實,小麗與其說是在戀愛,不如說是在尋求“代替父親”,補償自己失去的父愛。

第三,要給大中學生開設“婚戀課”,科學正面地講解異性之間的友情、愛情、性健康、性安全、擇偶、婚姻等知識,讓他們具備處理生活中重大問題的理性、智慧、能力和技巧。這甚至比他們求職謀生的資格培訓更重要。因為,事業是壹陣子,愛情婚姻的幸福是壹輩子。遺憾的是,直到今天,孩子的教育基本上都是為將來找工作、謀生做準備;至於如何戀愛結婚,如何做夫妻,如何做父母,孩子沒有正規的途徑求教,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或者在各種媒體上吸收不科學、不真實、扭曲、有害的信息,耽誤了自己的人生。

四、小麗心理醫生介紹的“戀愛成癮”常識,值得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老師、青少年家長了解。在那些因為失戀或某種重度抑郁癥而自殺的患者身上,可以看到“戀愛成癮”的影子。患者往往伴隨著“我離不開他(她)們”的恐懼;某人的麻煩可以震撼病人的壹生。患者表現出失去自我、自由、意誌和選擇的無能狀態,成為“寄生者”,即完全依靠另壹個人的存在而生活;他們不自信,沒有自尊,不認為自己有獨立存在的價值,所以成為別人的影子。這樣的人總是拼命尋求被愛,沒有力量去愛別人。他(她)就像壹個被饑餓折磨的人,不分青紅皂白地吞噬著眼前抓到的所有食物,甚至是毒品。他們似乎有著貪得無厭的胃口,這讓“供應商”感到無奈和無力。他們只會索取,不會給予,最終會讓陪伴他們的人失望甚至憤怒。他們所謂的“愛”不僅扼殺了他們的獨立,也窒息了彼此。這樣的“愛情”如何不走向死亡之路?

衷心希望正在尋求真愛的青年朋友們,正在幫助和祝福孩子獲得愛情的家長和老師們,能夠認真探索和教導孩子愛情的真正聯系,通過正面的經驗和反面的教訓,引領年輕人走向健康幸福的愛情婚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