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山東濟南李清照紀念館

山東濟南李清照紀念館

山東濟南李清照紀念館位於趵突泉公園,漱玉泉旁。建於1959年原丁公(丁寶楨)廟,1999年大規模擴建。如今,它占地4000多平方米。紀念館采用宋代建築風格,整個建築布局精致和諧,風格古樸典雅大方。

有美麗的飛檐,有豐富多樣的懸山豪宅,有參差不齊的回廊,有庭院郁郁蔥蔥的花木,有飛閣飛瀑,有不同的展室,從圖、文、像、書、畫等不同層面展示了壹代詩人的豐功偉績和豐富人生。李清照是封建時代為數不多的傑出女作家,可以和蘇軾、陸遊、辛棄疾並列,也可以和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等前代風格大師相提並論,因為她的詩文無所不知,尤其是她的詞,無論是感情和意象的抒發,還是語言的錘煉,都非常自然、真實,近乎完美。在藝術風格上,清照詞被公認為婉約詞派的代表,其特點是質樸無華,素有“易安體”之稱。

她深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李清照紀念館是中國最大、最豐富、最完整的紀念館(館)。李清照紀念館前院的門樓,是壹座飛檐圓屋頂的四柱大宅,雙脊雙翼,額上有匾,上書“李清照紀念館”,郭沫若題寫於1959。門樓屏風的正反面,郭沫若分別寫著“壹代詩人”和“頌揚未來”。坐於正殿,坐北朝南,青瓦起脊,檐歇山。匾額“唐叔虞”為郭沫若題寫,門前帖上有郭沫若題寫的對聯:“大明湖畔趵突泉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石錄文采有先主遺風。”這副對聯是這位女詩人的生活經歷和作品的高度概括。此數據來自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紀念館為傳統四合院,建築面積360平方米。正面對稱的構圖,周圍彎曲的走廊和回環,有變化。整個建築采用宋代風格,取其意而不仿其形,體現了女詩人所處的時代氣息。庭院大門朝南,前後柱,雙脊,飛檐上翹。壹塊刻有“李清照紀念館”字樣的木牌是當代著名作家郭沫若所寫。正殿坐北朝南,依山而臥,飛檐走壁。前面是寶廈樓,側設廂房。柱上掛著郭沫若題寫的檻:“大明湖畔,趵突泉,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學中,文采有先主遺風。”大廳裏正對著門的是壹尊李清照的塑像,手裏拿著壹幅卷軸,眉深鎖著,若有所思。茅盾(沈雁冰)被陳列在大廳的墻上。葉聖陶、馮、舒潼、、等書畫名家。櫥窗裏陳列著李清照詞的各種版本和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專著。

東側曲廊之間,有“疊翠軒”。玄關的東墻有壹個景觀窗,在窗內拍攝景觀。在窗戶的兩側墻壁之間,嵌有啟功等著名書法家的題字。西廊南端與“西亭”相連,取李清照《如夢》中“總記西亭落日”之意。門廊和亭子的匾額都是由當代書法家蔣維崧題寫的。院內清泉飛瀑,奇石玲瓏,各種名貴花木依李清照詞意排列。春天,玉蘭映雪,春光灑金;夏天,海棠落綠,芭蕉瀝綠;秋天,菊花在傲霜,金桂飄香;冬天,松樹挺拔,竹子修枝別致,生機勃勃。大廳裏陳列著李清照的塑像,以及後世的作品、詩詞和碑文。矗立在正面的石膏像是著名雕塑家王兆山等人雕刻的。左邊的小展室是詳細的李清照生平及行蹤圖。右側展覽室展示李清照年會作品及照片。書房正廳東側有壹座“疊翠軒”,走廊西側南端有壹座“西亭”,亭旁有壹座“洗壺泉”。走廊東側的墻上鑲嵌著30多位當代著名書法家題寫的李清照詩詞題詞。從東側沿著蜿蜒的走廊走,或者從西側跨過壹片竹林,便是李清照紀念館後院的“靜治堂”,原是趙明誠住萊州時的府邸名稱,意為“以靜心理家”。其中心與前院建築中軸線相對,正面為懸山大宅,兩側對聯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師大教授啟功先生題寫。“濟南泉夏洛園風韻猶存,故國往事塵歸,夢影偏。”

館內設有兩個展廳,陳列著“書香門第”、“詩繡”、“誌同道合”、“生活在江南”四組栩栩如生的蠟像,再現了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生活。

紀念館西院是易安故居。故居由飛廳、回廊、方亭、石橋組成。走進“易安舊居”高懸的牌匾大門,但見院內假山疊翠,亭臺聳立,瀑布直掛,小橋流水,奇石玲瓏,松竹相映,十分雅致。正殿飛檐高,古樸典雅。門上的匾額“有竹堂”原是李清照住汴京時父親府邸的名稱,寓意竹子“出土精良,淩雲謙和”。兩邊懸掛著著名書法家歐陽鐘石的對聯碑文裏有幾頁閑情好夢,虞書的文字是多年民族仇恨和悲哀的匯集。“各種各樣的文物放在大廳的陳列櫃裏,包括清朝版的《金石錄》和歷代的各種銅鏡。亭中掛著李清照的寫意,畫像兩邊是李清照題寫的對聯,“枕上詩書好,門前風景好。“展廳的墻壁都是當代畫家贊美李清照詩詞的作品。整個建築古樸幽靜,既有紀念意義,又有觀賞價值。遊客中心、醫療救援中心、12315聯系點都在這家醫院。

為了增加李清照紀念館和易安故居的內涵,提高文化品位,趵突泉公園在李清照紀念館原有李清照詩詞碑廊的基礎上,於2003年底在易安故居新建的連廊中設置了16方字的碑刻。這些平板長2.4米,只有0.75米。有字有圖的石碑內容多為李清照居住濟南時創作的詩詞。這是第壹次有文字和圖片的石碑在公園裏。如今,由、歐陽、沈鵬、費新我等著名書法大師題寫的35塊書法精美、畫面生動優美的方形石碑,在李清照紀念館和易安故居150米長廊形成了壹道新的文化景觀。唐叔虞正殿是李清照紀念館的主展廳,陳列著李清照年譜和各種版本的李清照作品。

以及國內外研究李清照的專著和文章。由山東著名畫家孫墨龍、吳澤豪、於文江、魏新義創作的18幅作品展示了李清照緊張的人生歷程。西翼是金世元,陳列著李清照丈夫趙明誠的《金石錄》和李清照的《金石錄後記》。正殿名為顏臥室,是李清照夫婦臥室的模擬,有壹組反映夫婦和諧美好的“鬥茶”雕塑,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海棠軒,依水而建,為遊客提供茶和泉水。館內掛有十幅古代章丘文化名人畫像,可增加遊客對章丘歷史文化的了解。園內主體建築怡安樓,為兩層外環廊式建築。壹樓布置文房四寶,是文人雅士抒發風華的雅舍。二樓,遊客可登高遠眺,俯瞰清照故居全景。李清照住汴京時的父府名取自竹子,意為“出土有節制,淩雲有謙”。在她6歲的時候(元四年,公元1089),她的父親李,壹個官員學者,在汴京建立了壹個房子,名為“有壹個竹廳”。李的好友、“蘇門四士”之壹的晁於今年農歷五月二十八日寫下《有竹堂》壹文,說:“濟南李是秀才。(晁:《雞肋集》卷三)李需要這樣壹個有竹林的寬敞院落,只是因為他背負著妻子、女兒和壹家人。而且他這個時候升職也是有經濟條件的。可以推斷,李清照6歲就住在開封的“遊竹堂”。

兩邊懸掛著著名書法家歐陽鐘石的對聯。“金石學裏有幾頁閑情好夢,虞書的話是多年民族仇恨和悲哀的匯集。”正廳的展櫃裏擺放著各種文物,包括清代版的《金石錄》和歷代的各種銅鏡。亭中掛著李清照的寫意,畫像兩側是李清照題寫的對聯,“枕上詩書好,門前風景好。”展廳的墻壁都是當代畫家贊美李清照詩詞的作品。李清洲清照紀念館內有四座松亭。《舊誌》載:復治西南角新寺街以南。原為恒王府所有,名為魏紫花園。明末,恒福失陷,恒旺將園賣給醫師謝子超、謝,建“四宋齋”,成為園。清鹹豐八年,青州知府毛翻查文獻史料,聽知縣陳說:“府轄西南謝氏園,四松古,物有百年之久。”知府毛和知府徐順昌主持,後辟為園林,取名“思松園”。園內建有三亭,題“雲門山亭”。因有四株古松,松間所建小亭為松下所蓋,仍以舊名稱四松亭。太守毛為題寫了“宜興會稽”碑。這座紀念碑現在存放在原土木墻內。如今,謝的“四松齋”牌匾猶存。

清鹹豐六年(1856),毛重修四松亭前,宜都縣曾擬賞四松之名,未能如願。在法慶寺的缺口處,他發現了壹棵長著四根樹枝的古柏樹,把它搬到了龔凡亭的河邊,並建了壹座紀念碑,取名“四松亭”,又名古柏亭。在這個亭門的東側,至今還留有拼盤書寫的《四松亭碑記》,形容這裏的景色為“遠眺雲山,遠眺艷陽水,若環城,橋跨如虹……”這是壹個參觀的好地方。坐落在巴雍樓,紹興四年(1134),李清照曾居金華,上樓寫了壹首名為《巴雍樓》的詩,詩中說:“八翼樓千古風流,山川留給後人。水往南三千裏,氣壓江城十四州。”它已成為獻給八翼樓的傑出作品。巴戎大廈矗立在金華市區的東南角,面對著烏江。建築高數十尺,立於石臺之上,有100多級石階。登上石階,可以看到樓內的雕梁畫棟、飛檐走壁、窗明幾凈,氣勢磅礴,精美絕倫。整個建築分為兩部分,前面是重檐歇山頂的樓閣建築,即巴戎樓的主體建築,後面是壹組三進兩廊的硬頂木結構建築,結構嚴謹,造型典雅,風格古樸。1994年,有關部門將巴戎樓正殿改為李清照紀念館。

因李清照曾在杭州西湖清波門居住,有關部門在瀏陽文英公園水杉溪處建有清照亭,2002年開放。濟南歷城區盤龍山森林公園還有壹座清兆亭,2004年開放。

李清照曾被尊為蓮花神,供奉在濟南大明湖畔的蓮花寺。從清朝開始,濟南人就把李清照做蓮藕神作為祭品。此外,還有濟南泉城廣場、河南開封濱河路、北京中華世紀壇三層環廊的李清照全身雕塑。

歲月流逝了近千年,易安居士有了固定的地方。郭沫若有詩說:“壹代詩人有故園,但半生漂泊有何憾?”冷清的今天變成了激烈的戰鬥,是壹本講述未來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