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壹種心理學

壹種心理學

本節中的主題

支持和接受

本節簡介

支持和接受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它會給我們力量和勇氣去面對困難。在這壹課中,我們將感受到書中人物之間的溫暖支持和接納,同時了解支持的不同形式以及接納在心理咨詢中的重要作用,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感受他人給予的溫暖,並為他人提供自己的支持和接納。

妳會聽到

思考作業

妳在生活中得到過誰的支持和接納?這些支持和接納幫助妳克服了哪些困難?妳給別人提供了什麽支持?妳真的接受過壹個人嗎?

1

妳好,我是吳黎敏。上節課,我們和妳討論了“監禁與自由”這個話題。我們分析了書中人物的禁錮,以及他們對自由的渴望。同時,我希望妳能通過解讀,把自己的思考延伸到現實生活中,看看自己遭受了怎樣的禁錮,渴望得到怎樣的自由。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壹下關於這本書的最後壹個話題——支持與接納。

為什麽我會選擇這樣壹個話題和大家分享?因為壹個人無論年齡多大,都需要壹個“安全的基地”來安放自己的委屈、恐慌和挫敗感。這裏所謂的安全基礎,主要是指那些會給妳提供無條件支持和接納的人或關系。事實上,無條件的支持和接受並不是什麽驚天動地的行為。可能只是壹句小小的鼓勵,壹句簡單的問候,壹句默默的關心,卻能讓妳在不經意間感受到世界的溫度。我見過這樣壹句話:“什麽是溫暖?溫暖是我哭泣時遞過來的手帕;餓了也是壹碗熱騰騰的面。”

所以我希望通過這樣壹個話題的討論,讓我們更好的發現身邊的人壹直在默默的支持和接納自己,讓我們更深刻的感受到他們給予我們的溫暖,同時也讓我們在生活中更自覺的向他人提供我們的支持和接納。

然後通過前面幾課的分享,了解了書中人物之間的競爭、嫉妒、孤獨、禁錮。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人性不好的壹面,但其實如果我們通讀全書,妳會覺得其實溫暖的支持更彌漫在人物之間。

首先,我們來看看布雷爾和弗洛伊德的關系。當時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還很年輕,但他和布雷爾已經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作為維也納的名醫,buhrer在醫學上給了弗洛伊德很多鼓勵和指導,他也樂於將自己的典型案例分享給弗洛伊德。

而每當布爾赫陷入困境時,弗洛伊德都會給布爾赫很多支持和建議,他們會壹起討論尼采的病和伯莎。弗洛伊德還幫助布勒爾解夢,甚至催眠布雷爾,幫助他打破追求自由的幻想,找到他對妻子的深愛,幫助他真正回歸家庭。妳想想buhrer有多信任弗洛伊德讓他做這些事,弗洛伊德也沒有讓buhrer失望,在這個過程中也確實給了他支持和幫助。

當然,這種來自朋友或知己的支持在書中也有提及,比如莎樂美和尼采。我們知道,莎樂美第壹次向布熱爾尋求幫助是因為她擔心她的好朋友尼采。她先是花了很多時間說服布熱爾同意給尼采治療,然後又試圖讓尼采願意向布熱爾尋求治療。雖然莎樂美和尼采的關系可能有些復雜,但這種對朋友的關註和背後的默默支持不得不說,還是挺感人的。

說完了來自朋友的支持,我們再來看看來自親人的支持。瑪蒂爾德作為元首的妻子,不僅為元首生了五個孩子,還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為元首打造了壹個溫暖舒適的家。書中有好幾次瑪蒂爾德都詳細描述過為布勒爾準備飯菜的場景:布勒爾家的早晨時間壹成不變,角落裏的面包師傅在六點鐘送來剛出爐的面包卷,瑪蒂爾德擺好桌子,做好肉桂咖啡,放好香脆的三角卷和甜甜的奶油,還有沾著蜂蜜的黑櫻桃。

看完這些,不知道妳是否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我看來,豐盛的早餐其實飽含著瑪蒂爾德對布熱爾的深厚感情。所以最後,布熱爾發現,他最愛的女人是他的妻子,他再也找不到像她這樣的女人了。所以當他醒來時,他忍不住看著他的妻子,對她說:“我決定要娶妳。”瑪蒂爾德認為她的丈夫喝醉了,在胡說八道。但只有布熱爾知道,這是發自內心的真實告白,她是真的想結婚,而不是因為14年前的利益交換。我覺得瑪蒂爾德最終能進入布熱爾的內心,與她在日常生活中的溫柔溫暖和支持有很大關系。

2

在生活中,我們得到的支持可能來自不同的對象,比如,就像我剛才說的,來自朋友的支持,來自愛人的支持等等。但是,除此之外,人際支持其實也分很多不同的形式,我在這裏大致總結了三種:壹種是實際支持,壹種是情感支持,壹種是我所說的深度支持。

1)現實支持

所謂現實的支持,通常是指物質上的滿足。比如妳渴得要死的時候,有人遞給妳水,妳快凍死的時候,有人給妳拿來棉衣。當然,這種支持往往發生在密友之間。我舉兩個明星的例子,因為大家都很熟悉。

很多人都知道,鄭爽和馬天宇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有壹次在接受采訪時,鄭爽說了壹些讓她非常感動的話。她之前在上海買了房子,但是還缺點錢。馬天宇得知後,二話沒說就把錢轉給了她。過戶後,她幽默而現實地回應,說這讓我家看起來像有個礦,但實際上,她已經把家裏清空了。

還有,很多年前,屠洪剛還很小的時候,他在追壹個女生,想買車,但是錢不夠,好朋友那英就把自己攢的三萬全借給了他。

那麽這些都是現實的支撐,可以幫助人渡過現實的難關,解決燃眉之急。這種支持是多樣而復雜的,有的可能來自親戚朋友,有的來自社會,有的甚至來自陌生人。但在這種現實的支撐下,人與人之間有了溫暖的情感傳遞。

2)情感支持

那麽第二種常見的支持就是情感支持,看到對方的情緒,或者說自己的情緒能夠被對方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其實人的壹生都在追求被人看見。當他們感覺被看到了,我們存在的意義就被激活了。

但是,在生活中,當我們遭受壹些挫折,感到難過的時候,周圍的人通常會這樣激勵我們:“妳能行,妳很堅強,壹切都會過去”等等。妳知道對方是好意,想盡快幫我們走出困境,但實際上,每當我們聽到這樣的話,其實都是失望或者無波的。為什麽?就是因為我們的情緒沒有被真正看到,所以對方沒有提供有效的情緒支持。

此外,有效的情感支持還應該包容對方的情緒。心理學家比昂提出了“容器”的概念。他認為如果能把另壹個人的情緒當做壹個更大的容器,就能抓住TA的眼淚,悲傷,軟弱,甚至攻擊。當我們能夠感受到TA的感受,能夠承受TA情緒帶來的焦慮,而不是抽離或者回擊,那麽對TA來說就是壹種難得的情感支持。

還有,情感上的支持也包括互相討論和鼓勵。當然,這種討論是建立在理解和包容的基礎上,而不是喊口號。如果兩個人能夠真誠的說出自己的煩惱和感受,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指責也不控制,只是更多的發現和理解對方的心理需求,看看自己是否能滿足TA的需求,或者問問對方可能需要什麽樣的幫助等等。,這些都是情感支持非常重要的部分。

有效的情緒支持可以幫助壹個人度過脆弱的階段,因為當壹個人的情緒被看到,被理解,被支持,就有了挽回的力量,也有了更多面對世界的勇氣。

3)深度支持

第三種支持是深度支持。什麽是深度支持?這其實是壹種很難用語言描述的感覺。比如在書中,他們像尼采和布爾勒壹樣,給對方提供了深深的支持。他們兩個人的思維可以是同頻的,在某壹點上可能會相互碰撞和沖擊,但不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更多的是相互啟發和成長。

普通的支持,有時候可能會給人壹些高低之分。比如妳有需求,妳需要被支持,那麽妳可能處於需求者的位置,支持者處於幫助者的位置。在我們的意義上,會有壹種幫助者總是有點高的感覺。深的支持更平等,彼此看得更深。語言可以直擊對方的盲點,但關系不會破裂。所謂靈魂深處的相遇,就是這樣。

八年前,宋丹丹在微博上轉發了壹段話。這段話說的是,如果有壹天,結婚六十年的父母說要離婚,他們在美國的女兒宣布自己是同性戀,丈夫告訴我他得了艾滋病,他的兒子接回了私生子。那壹天,我依然會牽著他們的手,摟著他們的肩,告訴他們,我還在,因為我真的愛妳,所以妳真的很自由,而人生短暫,妳的人生由妳自己決定。

這段話發出去後,很多網友留言說,連我老公得了艾滋病都可以接受嗎?這太荒謬了。但在我看來,這段話更多的是通過語言的表層意義表達壹種接受的態度。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如果壹個人被接受,完全被接受,並且在這種接受中沒有評判,只有用親情和理解,這個人才能直接面對自己,並發展出去除防禦心,面對真實自我的勇氣。”所以,接納是人際交往中很重要的壹點,也是關系能否保持和諧的基礎。那麽到底什麽是接納呢?

其實說到底,接納的核心就是我們常說的那句話: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是指:我無條件的愛妳,不是因為妳聰明、漂亮、可愛、聽話,只是因為妳是妳,沒有其他原因。這句話說起來很輕松,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不僅做不到,人際關系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以愛的名義控制和剝削對方。所以,壹個人如果能被無條件的愛,絕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壹。

這裏我想說的是,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接納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咨詢師真正接納了來訪者,來訪者的情緒才會放在咨詢的空間裏。所以,咨詢師壹旦進入咨詢狀態,就需要放下自己的“三觀”帽子,放下自己過去的人生經歷,以壹種完全清晰包容的心態去面對來訪者。妳可以不同意,但要接受。這是壹個咨詢師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操守。

同時,接受咨詢師不是被動的選擇,而是主動的選擇。在壹段感情中,當妳能接受來訪者,就意味著我們放下了防備和偏見,這種善意是對方能敏銳感知到的。

這壹點在書中也有強烈的體現。如果妳仔細閱讀這本書,妳會發現這本精彩的心理治療小說其實穿插了很多心理咨詢的場景,甚至可以說是壹場關於心理咨詢的饕餮大餐,從最初兩個人的面談,到目標的確立,聯盟的建立,再到中間各種療法的嘗試。其中,如何做到完全接受,是壹個值得我們深挖的內容。

在這本書的最後,布爾勒和尼采的對話讓我們感受到了接受的力量。當從不哭泣的尼采留下眼淚時,布熱爾溫柔地給他打氣,問尼采,如果妳的眼淚有聲音,它們會說什麽?尼采說,他們會說,我終於自由了。我從來沒有流過眼淚,被困在壹潭死水裏四十年。我多麽想逃離!但是沒有出路,除非妳這個維也納醫生打開那扇爛門。

尼采能夠打開緊閉的大門,釋放自己壓抑已久的感情,與布熱爾對他的完全接納是分不開的。只有當他感覺到被理解和接受,他才能逐漸放下戒備,種下信任的種子,打開情感的閘門。

當兩人都治愈了內心的絕望時,布熱爾真誠地邀請尼采留下來,但尼采拒絕了。他說我的命運就是在孤獨遙遠的那壹邊追求真理。但是不要低估我們友誼的價值。妳給了我選擇的權利。雖然我會壹直孤獨,但這和我以前的孤獨是壹種奇妙的不同。我會選擇我的命運並熱愛它。於是,兩人分別向對方張開了雙臂。每當我看到這個地方,都會忍不住被深深打動。不知道妳感覺如何?

後來,布雷爾回到他的辦公室,他的助手和病人都在等他。此後,他繼續愉快地行醫30多年。與此同時,尼采獨自南下意大利,到壹個集合點去見壹位名叫查拉圖斯特拉的波斯先知。它催生了《查拉圖斯特拉》這本書,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本書。這樣的場景,這樣的畫面,不知大家有沒有壹種沈重的感覺?雖然他們的方向和命運不同,但他們互相接納,互相祝福,留有意義,永遠留在心裏。

最後,我想借用電影《別問西問東》中的壹句臺詞來結束我們整本書:當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的情境中,會感到麻木和踏實,但會失去自己的真實。什麽是真理?也就是妳所看到的,妳所聽到的,妳所做的,妳和誰在壹起,都會有壹種從內心深處溢出的平靜和喜悅,沒有遺憾也沒有羞恥。

親愛的朋友,我不知道妳是不是整天東奔西跑,忙忙碌碌,生活是不是成了傳送帶,拉著妳機械地奔跑。如果是這樣,我邀請妳停下來讀壹本書,慰藉妳的靈魂,感受生活的真實,思考人生的真諦!

好了,尼采哭的時候我們就不看這本書了。謝謝妳的陪伴和壹直以來的傾聽!下壹本書再見!